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1章 第2讲 等高线的判读应用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ppt_第1页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1章 第2讲 等高线的判读应用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ppt_第2页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1章 第2讲 等高线的判读应用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ppt_第3页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1章 第2讲 等高线的判读应用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ppt_第4页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1章 第2讲 等高线的判读应用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等高线地形图 第一章地球与地图 掌握等高线地形图 地形剖面图的分析与判读 能绘制地形剖面图 掌握等值线图的基本特征及判读方法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微专题一 同线等高 等高距全图一致 封闭的曲线 除悬崖外 不能分叉 不能合并 坡度越陡 等高线越密 山峰 等高线封闭 且数值往里面增大若数值往里面减小则为盆地 鞍部 山脊 山脊 等高线凸向低处 山谷 山谷 等高线凸向高处 陡崖 等高线出现重叠相对高度计算 n 1 d h n 1 d 相对高度计算 n 1 d h n 1 d 大于大的 小于小的 12 1 图中关于p q两点海拔的比较 正确的是p一定比q低p一定比q高p可能比q低5mp可能比q低20m 3 图中陡崖顶部的海拔范围可能是a 40m至50m之间b 45m至60m之间c 50m至60m之间d 50m至55m之间 2 图中陡崖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18m 21m 36m 43ma b c d 等高线的应用 微专题二 褶皱山脉 平行水系 山峰 放射状水系 盆地 向心状水系 山谷 常有河流 陡崖 常有瀑布 等高线密集 水能丰富 不利航运 1 判断水系水文特征 图中所绘甲 乙 丙三支流中 事实上不存在的是 乙 1 图中河流的流向是东北流向西南东南流向西北西南流向东北西北流向东南2 图中x点的海拔可能是a 180b 200c 220d 2403 图中y点与x点的相对高度可能是a 350b 280c 250d 50 23 山地海拔较高 气温较低 阳坡光热好 阴坡气温低 蒸发弱迎风坡降水较多 2 判断气候特征 读 某地区的等温线分布图 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在1670米至2200米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在1333米至2000米甲地可能为盆地 乙地可能为洼地甲地可能为山地 乙地可能为盆地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地山区的等高线地形图 图中b e两地比较 降水较多的是地 原因是 b b地位于迎风坡 降水较多 26 均匀坡 凹坡通视情况好 凸坡通视情况差 地势高且无障碍物通视情况好 军事上 凸坡有利于埋伏 3 判断通视情况 凹坡 均匀坡 等高线疏密均匀 凸坡 等高线下密上疏 等高线上密下疏 若站在山顶a和山顶b上 能看到河流上d处小船的是 b 某地区拟建两个火情瞭望台 通过它们视野能覆盖整个区域 a b c d e中适合的两个地点是和 a d 29 大坝宜选在 肚大口小 且落差大 地基牢固的地方 建坝工程量小 库容大 4 确定水库及坝址的位置 若要在图示范围内修建一水库 请在图上合适位置标出大坝 坝 右图为 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一个小区域的平面图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若要在aa bb cc 附近选一处建水坝 则选合适 理由是 村落 小路 河流 bb 位于河谷盆地狭窄出口处 建坝工程量小 库容大 32 尽量使线路短 平缓少弯为宜 若需自流的 应由高向低 还要注意坡度 居民点 耕地 河流 沼泽等 5 道路 管线 建筑选线选址 读 某等高线地形图 回答下列问题 1 在b山设计了cb db两条上山路线 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判断 沿 线修建公路比较合理 理由是 2 g城是化学工业城市 在图中甲 乙两处建疗养院 以处较好 理由是 db db坡度较cb小 甲 甲处地势稍高 开阔平坦 位于阳坡 光照充足 处于城市上风地带 空气质量好 若将小河甲的水引向疗养院 规划路线 中 比较合理的是 地形平坦开阔 地势稍高的安全地带离水源近 又能避免洪水威胁 避开山前空地 以防泥石流 山洪 避开坡度陡峭或陡崖 以防滑坡 6 居民点或宿营地选址 36 暑假到了 东山中学部分同学自发组成驴友团到大埔丰溪林场进行户外野营活动 经过一天的考察 按预定计划 需搭帐篷宿营 现有a b c d四个宿营地点可供选择 依据所学知识 你认为选择地宿营最合适 其理由是 c 离水源近 取水方便 地势稍高 可避免洪水威胁 坡度较缓 无地质灾害隐患 陆域平坦 水域阔深陆地等高线稀疏 水域等深线密集 经济发达 腹地广阔 7 港口 码头选址 种植业一般要求地形较平坦 灌溉便利 光热充足山地 林业丘陵 茶 果 梯田高原 畜牧业平原 河谷 盆地 种植业积水洼地 渔业 8 布局农业 地形图的绘制 微专题三 连线 用平滑曲线将各点顺次连接 注意相邻两点间的升降趋势 如下图中8 9两点高度相同 两者之间为河谷 地势较低 ab间的剖面图如下 地形剖面图的判读 某中学地理小组对右图所示区域进行考察 在同学们绘制的地形剖面图中 依据上图甲 乙两处连线绘制的是 其他等值线的判断 微专题四 45 其他等值线的判断 同线等值 同一条等值线上各点的数值相等等值距全图一致 同一幅图中相邻两条等值线间的差相等或为0等值线的闭合 从理论上讲 所有等值线都是闭合的 实际上等值线不闭合是由于图幅所限 局部小范围内的等值线闭合 表示其可能是高值点或低值点等值线的疏密 同一幅图中 等值线的疏密表示其代表的要素变化大小 等值线越密集 变化越大 等值线越稀疏 变化越小 46 其他等值线的判断 等值线的弯曲 等值线凸出或凹进处 表示比周边值高或低 且弯曲度越大 表示差别越大 根据 高低低高 法则判断 等值线向高值凸出处为低值区 向低值凸出处为高值区 污染物等值线的判读 上图为 北方某冶炼厂周边土壤中污染物铜含量等值线图 土壤铜含量a 因河水稀释而逐渐变小b 从冶炼厂向北递增幅度小c 高值区沿盛行风向延伸d 在居民点大于200mg kg 气候风险度等值线的判读 气温 降水量和日照时数过高或过低都会给柑橘的生长发育带来风险 气候风险度越大 柑橘减产的可能性也越大 下图示意我国大陆亚热带柑橘产地气候风险度分布 图中e f两地气候风险度分别可能为 a 0 550 50b 0 300 50c 0 550 35d 0 300 35 49 基础落实练 等高线是反映地形特征和分布等内容的重要形式 回答1 2题 练出高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50 1 下列地形图所对应的等高线图 正确的是 a 尖顶 甲图b 圆顶 乙图c 平顶 丙图d 凹地 丁图解析第1题 山地的尖顶表现在等高线图上有较为鲜明的棱角 如丁图所示 圆顶的等高线基本呈同心圆分布 如乙图所示 平顶的等高线中心有明显的平面 如甲图 丙图所示的等高线 内有示坡线 表示越往中间海拔越低 为凹地 练出高分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 下列甲 乙两图为实景地貌图 丙 丁两图为对应实景地貌的等高线图 甲图中的小树 在等高线图上的位置是 a p处b k处c r处d s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解析第2题 甲图实景中有山脊 对应的等高线图为丁图 乙图中有山谷对应丙图 甲图中的小树位于山脊处 对应丁图中的r处 答案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下图示意我国黄土高原某地林木的分布状况 图中相邻等高线之间高差均为30米 读图 回答3 4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3 林木生长与土壤水分条件相关 图中林木密集区位于 a 鞍部b 山谷c 山脊d 山顶解析第3题 黄土高原地处半湿润与半干旱的过渡地区 降水较少 蒸发旺盛 林木密集区只可能分布在海拔较低 水分条件较好的山谷地带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4 图示区域内东 西两侧最大高差可能是 a 156米b 178米c 220米d 255米解析第4题 根据相对高度的计算公式 区域内等高线条数为7条 等高距为30米 所以相对高度范围在180 240米之间 最大高差应接近240米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读 等值线图 已知a b c 完成5 7题 5 如果该等值线为等温线 则影响其分布的主要因素可能是 a 地理纬度海陆位置b 地形城市分布c 洋流植被d 太阳辐射人类活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解析第5题 该等温线呈闭合状分布 很可能是由于盆地地形或城市分布影响 使其从中心向四周降低 答案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6 如果该等值线为等压线 则 a oa ob oc为锋面b oa是冷锋 ob是暖锋c o处为晴朗天气d 如果该系统出现在西北太平洋 可能是台风天气系统解析第6题 该气压场为高气压 在下沉气流控制下 天气晴朗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7 如果该等值线为等土地租金线 则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 oa ob oc可能是交通线b o处可能是中心商务区c 甲处的地租高于乙处d 图中显示影响土地租金的因素主要有两个解析第7题 结合地租等值线分布特征 甲地处于城区外围 地租水平低于乙地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读 浙江宁波某地等高线地形图 完成8 9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能力提升练 8 该地计划在海拔100米以上丘陵种植杨梅 按3株 100平方米标准种植 图示范围内需要杨梅苗约为 a 100株b 1000株c 3500株d 9600株解析第8题 如果把等高线为100米所围成的图形看作矩形 大致可计算其面积约为1000多平方米 从而可知图示范围内需要的杨梅苗数量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9 a段村道比b段村道更曲折 是为了 a 少占杨梅林的规划用地b 减缓坡度 减少工程难度c 监测高速公路车流量d 开发旅游资源 方便游客观赏解析第9题 a段村道比b段村道更为曲折 会多占杨梅林用地 村道曲折会增加工程量和难度 对监测高速公路车流量没有影响 如此修建村道是为了最大限度接近旅游资源 方便游客观赏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下图是 某地等高线地形图 图中等高距为50米 ab段为河流 读图 回答10 11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0 图中河流的大致流向为 a 由南向北再向东流b 由东向南流c 由东向西再向南流d 由南向东流解析第10题 结合等高线与河流关系 按照没有指向标地图方向判断方法知 图中河流的大致流向为由南向北再向东流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1 某观察者测得山顶的气温为3 则图中最低气温不会低于 a 0 9 b 1 7 c 2 d 3 解析第11题 根据地形对气温影响 最低气温出现在海拔最高处 读图知图中最高点介于600 650米之间 结合气温随高度递减规律 最高点与山顶最大温差为1 3 就此可计算图中最低气温不会低于1 7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春分日某地理小组在我国图示地区进行地理考察 测得a b c三个地点的气温分别为14 3 14 8 14 8 据此完成12 13题 12 上图所示地区的地形最有可能是 a 高原b 平原c 山地d 丘陵 解析第12题 根据三地温差知其相对高度不超过100米 地势起伏相对和缓 说明该区域地形最可能为丘陵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3 若沿图中的c b作一条地形剖面 比较正确的地形剖面图是 解析第13题 根据c b两地所在位置及所经地形的起伏状况判断剖面图 c b间有两条山脊和两条山谷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4 下图为 我国华北某地等高线地形图 读图 回答下列问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量算图示地区铁路桥至公路桥一段河流的流程 写出大青山顶与李村之间相对高度 站在大青山顶可否看到李村 并简述理由 解析第 1 题 结合铁路桥与公路桥之间的图上距离与比例尺计算出两地之间的实际距离 从图中可以直接读出大青山顶和李村各自的海拔高度取值范围 然后计算出两地的相对高度 由于两地之间有山脊阻挡视线 所以站在大青山顶看不到李村 答案1000 1200米左右 250米至350米之间 不能看到 因为两地之间有山脊阻挡视线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 某游客在山区小路游览 在小桥至古庙一段行走感觉轻松 请分析其原因 解析第 2 题 小桥至古庙一段路径较为平缓 所以游客行走感觉轻松 答案坡度缓 小路走向与等高线大致平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3 描述图示区域的地势特征 并简述其对该地区聚落的影响 解析第 3 题 结合图示知该区域地势北高南低 地势低平的地区有利于聚落的发育 规模较大 起伏大的区域则不利于聚落的发育 规模较小 答案地势北高南低 地势低平的地区 聚落规模大 地势较高且起伏较大的地区 聚落规模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4 图示地区开发了以 青山 幽谷 溪流 为主题的旅游项目 若利用暑假时间赴该地区旅游 应注意防范哪些自然灾害 解析第 4 题 暑假期间华北地区由于降水量大 在青山和幽谷间可能形成洪水 滑坡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应加以防范 答案暴雨山洪 洪涝 洪水 滑坡及泥石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5 读 中国南方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 回答问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