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里沟煤矿防治水中长期发展规划.doc_第1页
七里沟煤矿防治水中长期发展规划.doc_第2页
七里沟煤矿防治水中长期发展规划.doc_第3页
七里沟煤矿防治水中长期发展规划.doc_第4页
七里沟煤矿防治水中长期发展规划.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彝良县七里沟煤矿防治水中长期发展规划编制人:吴万根编制日期:2012年2月8日 第一部分 发展规划基础 一、编制规划的目的和依据 目的:为加大我矿防治水工作管理力度,提高防治水工作管理水平,增强矿井抗水灾能力,杜绝矿井各类水害事故的发生,更好地指导我矿在生产过程中的防治水工作,确保矿井安全生产。 依据:煤矿安全规程煤矿防治水规定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试行)执行说明,以及我矿实际水文地质情况和五年生产作业计划。 二、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自20122016年。 三、矿井概况七里沟煤矿为私营企业,于2001年建矿,2002年正式投产。于2004年12月获得云南省国土资源厅颁发的采矿许可证(证号5300000410556),有效期限至2007年12月,登记生产规模6万t/a。2006年生产能力核定4万t/a,2008年参与资源整合,整合相邻的七里沟联户煤矿,整合后煤矿名称彝良县七里沟煤矿,技改规模9万t/a,2010年4月14日取得云南省国土资源厅划定矿区范围批复(滇矿复【2010】第39号),矿区面积为1.248km2,矿区范围由15个拐点坐标组成,开采深度由+1920m至+1400m。 四、井田地质及水文地质简况 七里沟煤矿位于彝良县龙安乡境内,最高点位于矿区东部,标高+2050m,最低点位于矿区北西部,标高+1610m,矿区相对高差达440m,地貌类型属低中山地貌。矿区内无常年性地表水体存在,有少量季节性溪沟及泉点。(一)含水层、隔水层特征矿区范围内主要出露地层为:第四系残坡积层(Q),峨眉山玄武岩组(P2)、二叠系下统栖霞组(Plq)、茅口组(Plm)、梁山组(P1l),石炭系下统上司组(C1sh)。现将矿区主要地层的含(隔)水特征分述如下:、第四系(Q)孔隙弱含水层组为残积、坡积、冲洪积物,主要展布于溪沟两岸、居民居住地及宽缓地带,厚度变化大,0.0020.00m,平均5.00m,在缓坡和冲洪积地带,最大厚度可达20.00m。富水性弱,季节性含水,因矿区内地形坡度大,有利于大气降水的流走,且该含水层在矿区范围内厚度变化大,分布不均匀,其富水性弱,仅为季节性含水,故其对矿床充水影响不大。2、二叠系上统峨眉山玄武岩组(P2)相对隔水层岩性为灰绿色、墨绿色玄武岩,气孔状、杏仁状,地层厚度70.00300.00m,平均170.00m,浅部及地表风化破碎成大小不一的块状及粉末状,易含水,地表见泉点(Q1、Q4)出露,流量较小,偶测值Q1、Q4均为0.32L/s,向深部,岩石坚硬,致密块状,完整性较好,裂隙不发育,富水性弱,为相对隔水层,对矿区开采无影响。3、二叠系下统茅口组(Plm)岩溶裂隙含水层出露于矿区南部,岩性为灰色、深灰色中厚层状灰岩,地层厚度210300m,平均270m,岩溶裂隙较发育,一般顺岩层走向发育,主要受地下水水量、流向和构造等控制。本次工作见地表有泉点出露,其中Q2流量偶测值0.45L/s、Q3流量偶测值0.53L/s,富水性弱,与下部栖霞组灰岩有水力联系,岩溶裂隙水对矿床开采有一定影响。4、二叠系下统栖霞组(Plq)岩溶裂隙含水层出露于矿区中部,岩性为灰色、深灰色中厚层状灰岩,局部夹白云岩,地层厚度126.00160.00m,平均140.00m,为含煤地层的直接上覆地层,距C4煤层30m左右,岩溶裂隙较发育,一般顺岩层走向发育,主要受地下水水量、流向和构造等控制。根据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GB12719-91)冒落带导水裂隙带最大高度经验公式:Hf=(M:累计采厚,1.55m;n:煤分层层数,1层)算得Hf=45.6m,因此预测该含水层对矿床充水有直接影响。5、二叠系下统梁山组(Pll)裂隙含水层出露于矿区北部,为矿区含煤地层,岩性为灰色、灰黑色中厚层状砂岩、粉砂岩、泥岩及煤层煤线,地层厚度28.0058.00m,平均43.00m,砂岩、粉砂岩节理、裂隙不发育,完整性、稳固性较好,富水性弱,泥岩裂隙不发育,富水性弱至极弱,巷道比较干燥,少见滴水、淋水现象,该地层是向矿床直接充水的含水层。6、石炭系下统上司组(Clsh)岩溶裂隙含水层出露于矿区北部,岩性以灰白色至深灰色厚层状灰岩为主,地层厚度80.00100.00m,平均90.00m。岩溶裂隙不甚发育,富水性较茅口组、栖霞组灰岩弱,但因该含水层距C4煤层一般13m,最小9m,对矿床充水有直接影响。(二)地下水、地表水与大气降水的关系矿区地貌类型属低中山地貌,北西、南东两侧高,地层总体倾向南东,受地层倾向、含(隔)水层空间分布的控制,矿区内地下水总体迳流方向为南东方向。第四系(Q)残积、坡积、冲洪积物孔隙弱含水层在矿区范围内分布,该含水层接受大气降水补给,由于地形坡度较陡,绝大部分形成地表迳流直接流入洛泽河,少部分沿基岩层面形成一些小流量的季节性泉水出露地表,极少部分渗入地下,补给其下伏地层。石炭系下统上司组(C1sh)、二叠系下统栖霞组(P1q)、茅口组(P1m)岩溶裂隙中等含水层在矿区广泛出露。该含水层接受大气降水补给,由于地形坡度较陡,绝大部分形成地表迳流直接流入洛泽河,地下水沿导水裂隙顺岩层倾斜方向流向矿区南东部。二叠系下统梁山组(P1l)、二叠系上统玄武岩组(P2)。受地形限制,大气降水补给后,绝大部分形成地表迳流直接流入洛泽河,少部分渗入地下形成地下水。由于其地层中有较厚的泥岩隔水层,不能下渗补给下伏含水层,地下潜水沿隔水层面流向矿区南东部。综上所述,矿区范围内各含水层地下水主要受大气降水的补给,大气降水通过岩层、风化裂隙、岩溶裂隙及开采后产生的塌陷裂隙向各含水层渗透补给。由于地形起伏变化大,大气降水极易形成地表迳流流走,通过区内季节性溪沟汇集流出矿区,仅少部分渗入地下,补给各含水层。地下水动态变化严格受大气降水的控制,具有雨季补给,长年排泄或季节性排泄的特点。 (三)老窑及采空区积水情况此次生产地质工作我们采取典型老窑启封观测编录,结合大部份老窑走访踏勘拍照证实的方式,收集老窑资料,为此次生产地质工作的开展起了重要作用。经调查,本矿区范围共有关闭老窑2个,主要分布在地表煤层出露附近,1、老窑LY01:于2001年建矿,2003年关闭,矿井开拓方式为斜井,主井口标高1701m,开采宽度约150m,深度约35m,开采C4煤层,估算采空区面积1.9万m2,经启封后,观测预计老窑积水约30 m3,对矿井生产影响不大。2、老窑LY02:于2001年建矿,2003年关闭,矿井开拓方式为斜井,主井口标高+1752m,由于此井启封困难,根据走访调查,开采宽度约180m,深度约38m,开采C4煤层,预计采空区面积2.1万m2,可能积水约40m3,对矿井生产影响不大。 第二部分 发展总体构想一、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增强各级领导及干部职工的水害防范意识,彻底消灭矿井各类水害事故,努力实现安全生产。 二、建立健全矿井防治水有关管理规定和各项规章制度,防治水安全质量建设达到标准化。通过专业技术培训和加强业务学习等手段,在较短的时间内建设一支精干、高效的探放水队伍。25 年内努力建设成为全省防治水示范化矿井。 第三部分 一、发展规划 1、防治水管理 发展规划建立健全矿井防治水管理制度,在吸取防治水管理先进矿井管理经验的基础上,不断进行防治水管理制度革新、隐患排查及现场措施落实检查、引进先进的超前探放水科技手段和设备等,在高质高效的掘进、探放水工作中,实现矿井的安全生产。 2、 地面防治水工作 (1)每年雨季来临之前,对防治水工作进行全面检查。井口及工业广场内外附近的水沟要清挖,确保畅通无阻。井口标高要高于当地历年最高洪水位。在每年汛期78月份,在主井、风井口仍要采取一些防洪措施,如备足防洪抢险工具(雨衣、 雨靴、铁锨等),堆积防洪沙(泥)袋,以防止洪水侵入。(2)与井下相通的孔口,必须高出当地历年最高洪水位,否则必须采取加盖、封口、加高等措施。(3) 炉灰、垃圾等杂物,不得堆放在流水可能冲刷到的地方, 以免冲刷到工业广场和建筑物附近或淤塞河道。(4)矿每年在雨季前必须对防治水工作进行全面检查,全面落实雨季“三防”措施,确保安全生产。 3、 井下防治水工作 (1)排水系统我矿井下现有-1530水平井底排水泵房。排水系统由主排水泵房硐室、管子道、水仓等组成,水仓总容量300m3,采用人工清理,隔离设施完好。水仓入口处设置了挡杂物篦子和沉淀池。排水泵选用三台YBT42-2 型矿用耐酸泵,扬程150m,单机排水能力100m3/h,总装机能力300m3/h,最大排水能力200 m3/h。正常涌水时,一台工作,一台备用,一台检修, 最大涌水时两台工作。+1530m 水平排水管路选用PE胶管两趟,沿回风下山集中敷设,由+1530m水平直排到主平硐,沿主平硐水沟排至地面,泵房装机排水能力远远大于上述涌水 量预测数据,能够满足矿井排水需要。(2)留足各类防隔水煤柱、井田边界煤柱、防水隔离煤柱、断层防水煤柱要严格按煤矿安全规程煤矿防治水规定等有关要求留设,若根据矿井实际防治水工作探查情况进行修改,必须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 (3)井下探放水 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煤矿防治水规定和上级有关文件、指示精神要求做好井下各采掘工作面的水害分析预报工作,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探放水原则开展探放水工作。根据5年生产作业计划,未来5年内矿井的生产主要受C4煤顶板砂岩水、老空水以及各类断层水水害威胁。对上述各类水害威胁采取钻机探放水方法;同时配合其他方法(物探、化探和水文地质试验等)查清采掘工作面及周边老空水、含水层富水性以及地质构造等情况,确保探放水的可靠性。实施探放水施工前,必须编制探放水设计并组织实施,应有采取防止瓦斯和其它有害气体危害的安全措施,探放水工作结束后应提交总结报告。 二、发展重点及主要任务1. 建设满足矿井防治水工作需要的探放水队伍,培育团结奋进、争创一流的企业团队精神,塑造企业美好形象,提高防治水队伍整体素质。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借鉴优秀企业的管理经验,促进我矿的防治水工作建设。 2. 建立健全防治水规章制度,加强防治水工作管理,抓好水害隐患排查治理力度、抓好各种防治水措施的现场落实,创建防治水工作标准化、示范化矿井。 第四部分 保障措施 一、坚持“安全第一”的方针,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煤矿防治水规定等安全法规有关规定,建立和健全防治水安全技术规章制度,制定并严格执行防治水安全责任制,积极引进并采用先进的探放水技术装备,将煤矿防治水工作建立在科技进步的基础上。 2、 “以人为本”,对矿井防治水队伍加强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并进行严格考核,真正培训出一支技术过硬、经得起实践考验、确实能够打胜仗的矿井防治水队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