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_第1页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_第2页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_第3页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构建合作共同体 共同前进手牵手钟晓芳在2019年茂名市高中语文区域联动活动的同课异构时,我上了一节定风波。这定风波我之前上过,只是想怎么才能上得好呢?为此,我清明节期间都不敢休息,重新翻阅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和王水照的苏轼诗词文选评。细细重温苏轼的故事,想了解更完整些,也试图把苏轼的作品按时间的顺序,结合他的经历,来进一步了解他的思想,去解读他虽坎坷,却过得有趣而又在文学、思想、绘画、书法等多个领域皆有很深造诣的一生。我深深地喜欢,甚至是崇拜着苏轼。苏轼的诗文,学生并不陌生,最难理解的,就是那字里行间透着的对人生的一些思考。对于苏轼的诗文,学生先后学了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念奴娇 赤壁怀古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江城子 密州出猎赤壁赋等,故应该有了一定的了解,为此,我在导学案上,设置了一道开放性的习题:为苏轼设计一张个性化的小名片。这样换个方式引导学生来重新关照苏轼。在学生的导学案上,他们的确给我带来了惊喜,有中规中距的,如图一也有用上思维导图的,如图二:也有别出心裁的 这些学生的作品提示着我,要多给学生设置有趣的题目。而这一设计也得到了与会老师的一致好评。中国的士人文化,归根结底就是贬官文化。不管是唐朝的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还是诗佛王维,还是横跨唐宋八大家的韩愈、柳宗元、欧阳修,亦或是宋朝的苏轼、陆游辛弃疾等,都在曲曲折折的出世入世中拷问着自己的灵魂,甚至活下去的意义。面对风雨,谢灵运归去了工丽的山水诗中消磨个体生命,陶渊明归去了世外桃源独善其身归隐田园。苏轼不同陶潜,他的人生态度是入世而非出世。他宦海沉浮一辈子,他从来没抛弃过世俗生活和仕途生活,因为在苏轼的一生中,都信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如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中“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他懂得寄情山水。特别是在黄州期间,他“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友人从观赏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宇宙生命的律动,从山石风月上获得解脱和超越。如前后赤壁赋和记承天寺夜游水调歌头 记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超然台记等。他参悟佛理,他学佛纯是以“焚香默坐,深自省察”的方式,进入“静而达”的随缘境界,与世无争,平衡心灵中无法承受的煎熬。如哨遍中“噫!归去来兮,我今忘我兼忘世。”他是大儒,但又通佛通道,儒释道在他身上矛盾又统一。因为他知道“前方亦雨”,人生就是一场雨,无边无际,无可躲藏。正如他所说“此心安处是吾家”最好的避风港就是自己的心灵了,这是一种宁静和通达。林语堂称他为“快乐天才”,余光中认为他是最好的旅游同伴,我想,正是因为苏轼把苦日子过得有趣吧。在我看来,苏轼就是杨绛先生所说的“有温度、懂情趣会思考的人”。他特立独行的一生,深深地吸引着我。我不仅把苏轼自己的作品进行纵向的对比、品味、思考。我还把他的作品跟陶渊明、柳宗元等人的作品进行横向的对比和思考。这样就容易发现,苏轼真是古代士人的楷模。时至今日,他面对坎坷的精神,依然值得我们好好学习。为此,我把这篇诗词的教学重点设置为理解苏轼的思想,学习他面对坎坷的人生态度,而这也是难点。为此,除了设计帮助理解的三道小题外,我还设置了一道开放性的题目:“苏轼的一生,坎坷的一生。但是却活得精彩,他虽历经八州,屡遭贬谪,却能随缘自适,成就自己的精彩。联系苏轼的诗句和成就谈谈,苏轼给我们哪些启示?特别是不如意时,我们该如何自处?试着写一段话,要求引用苏轼的一句诗文,用上2种论证方法。字数不少于50字。”把单篇的阅读和苏轼的其他诗文关联起来,把对文章的理解和对人生探讨结合起来,把阅读和写作联系起来,让学生学以致用。如学生的作品 这节课是借班上课的,但是我没有紧张。似乎回到自己熟悉的班级。或许这也跟我的经历有关,在上学期,我曾在湛江坡头中学上过一节下乡课,我的胆量也就这样一点点练出来了。我觉得这也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在这次同课异构中,我收获最大的是,懂得如何去设计自己的教案了,思路越来越清晰了,不仅能准备把握住重难点,而且可以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设计自己喜欢的题目,而且能取得很好的学习效果。回想起来,这都多亏了工作室主持人和同行们的共同学习。“同课异构”是在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师专业素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教研方式。它分别由不同教师执教同一课题,让每教师参与听课、评课等教学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互相交流产生有益的互促共进作用。它学思研教合而为一,不断构创一种“大共和”的教研文化。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更实现了教师间的“合力效应”,促成教师间的知识共振、信息共振、心理共振。它促使教研回归到课堂教学、回归到教师生活中,凸显学生的学习生活,彰显教师的才情。它由单一封闭的个人研究模式转向多维互动的群体研究模式。这种对教学活动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使所有参与者在观点的交锋、思维的碰撞中,取长补短,都得到共同的发展提升。 我们广东省梁梅名师工作室自2016年成立茂名市梁梅名师工作室以来,对“同课异构”这种学思研教合而为一的教研方式的探讨一直都在进行中,先后组织了六次不同专题的“同课异构”,有在电白区第一中学举行的文言文专题方山子的校级同课异构,有在电白区电白中学举行的诗歌专题短歌行的区级区域联动,也有在茂名市第一中学举行的诗歌专题如何读懂一首诗,在信宜砺儒中学的举行的小组合作专题的市级区域联动,更有在湛江市第一中学举行的散文专题我的四季跨市的市级区域联动。而这第六次“同课异构”正是前五次“同课异构”的继续和延伸。 通过一直以来持之以恒的教学实践,我们深谙教师专业成长最快的途径之一就是要寻找最近发展区的资源,尤其是与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