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义的诉求》读后感.docx_第1页
《正义的诉求》读后感.docx_第2页
《正义的诉求》读后感.docx_第3页
《正义的诉求》读后感.docx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正义的诉求读后感 学 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专 业:法学 年 级:2014级 学 号:2014122122289 姓 名:徐禎内蒙古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二 0 一 六 年 十二 月 书中说,也许是“天缘巧合”,在大洋的两端发生了两个极为相似的案子,足足有六个相似之处,被害人、犯罪嫌疑人、案情的经过,都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而这两个案子最大的不同之处,却是在进入诉讼程序之后,一个受到了文明的对待,一个屈打成招,险些丧命。全书就两个案子的警察与罪犯、检察官与律师、事实和证据、陪审团和法官、司法公正与社会正义这几个方面做了鲜明的对比。在读的过程中,我将自己感觉愤怒的地方标记出来。书的引言详细的介绍了两个案子的案情经过,我就不在这里赘述了。看到杜培武案整个案情经过的时候,我的感觉就只有两个字:草率。为什么一定要牵强的说是“情杀”呢?为什么不能多考虑一下其他的犯罪目的呢?刑讯逼供的证据不是应该被排除吗?非法证据排除制度是摆设吗?为什么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就可以判处一个人死刑?犯罪嫌疑人就不是人吗?带着种种的不解与疑惑,还有愤怒之情继续读下去,越读越觉得中国和美国的这两个案子,在诉讼过程中有着千差万别。引用书中的一句话“两条曲线几乎完全相反二对称”。辛杜普森的案子非常重视诉讼程序,诉讼结果居于次要地位;而杜培武的案子非常重视诉讼实体结果,诉讼程序居于次要地位。前者的诉讼理念是,只要诉讼程序是正当的,那么,诉讼实体结果也就相当于是正当的,程序具有独立的价值;而后者的诉讼理念是,即使诉讼程序存在问题,也不妨碍诉讼实体结果的正当性,诉讼程序并没有独立的价值。不同的理念,似的相似的两个案子有着截然不同的判决结果,一个被判无罪,赔偿巨款;一个被判死刑,险些成为冤魂。可能因为自己是中国人,对辛普森案的关注度比杜培武案的关注度低的多,因此全书中对关于杜培武案的相关部分看的比较认真。杜培武是在接到报案后的五个小时后就失去了人身自由,长达16个昼夜的刑讯逼供,使杜培武不堪忍受,求死不能,终于说出了警察想让他说出的“真相”,这样的真相,居然在一审法庭上被认为是证据确凿,判处杜培武故意杀人罪,不得不说刑讯逼供也是极为“厉害”的。杜培武递给有关机关的关于刑讯逼供的控告书,被忽视,被隐藏。在法庭上出现过的证明刑讯逼供的血衣,也是消失的无隐无踪。明知案件侦查过程中仍有诸多疑点,明明凶器一直未找到,哪里来的证据确凿?能够证明杜培武是杀人凶手的直接证据,就只有一份由刑讯逼供得来的犯罪嫌疑人供述,一审的法官们怎么敢判?真的是草率之极,哪有什么人命关天的良知。看到书的最后,杜培武对自己的噩梦的自述的时候,对那种不负责任的法官真的觉得很愤怒,他是怎么说出那句“大不过坐牢”的?他把杜培武的那条命置于何地!书中详细的列出了辛普森案和杜培武案的证据列表,鲜明的对比。辛普森案的证据列表基本上有六页左右,而杜培武案的证据,不拿证据的真实性来说,所有的的证据也就一页多一点,如书中所说,“作为确认法律不是事的唯一依据,在杜培武案中已经成为了纯粹的化妆品”。就因为法官先入为主的认为杜培武是杀人犯,所以才对那些即使是“化妆品”一样的虚伪的东西深信不疑。对于书中那些警察在刑讯时编出来的假话,真的想感叹一句,真是好丰富的想象力啊,什么怀疑孩子不是自己的都想得出来。我当时在想,无论是杜培武合适两个被害人,都是警察,而那些刑讯逼供的警察也是警察,刑讯逼供的警察说被害的两个警察存在不正当男女关系,然后把另外的一个警察屈打成招,打成穷凶极恶的杀人犯,该说他们不包庇,不顾同僚之谊吗?硬生生的把警察的脸上抹上了一层灰。其实,整本书中,我看的最认真的部分应该说是杜培武的辩护人刘胡乐律师的两篇辩护词和一片代理意见,条理清晰,入木三分,他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为杜培武争取到了宝贵的两年时间,等到了真凶落网,等到了沉冤得雪。对于顶着威胁,坚持为杜培武做辩护的刘胡乐律师,我很是敬佩,不难看出书的作者对于刘律师也极为推崇。在代理词中,刘律师多次提到刑讯逼供这个问题,但是法官却视而不见,即使血衣出现在法庭上也依旧是视而不见;还有对证据的效力问题提出的质疑,比如说在代理词中写道的在开庭的前16个小时才告知杜培武鉴定结论,比如说物证中的红色起子还是白色起子都没有弄清楚,怎么能当做是证据?比如说杀人现场还有别人来过,为什么就不考虑一下是别的人作案?为什么要那么草率的下结论,为什么不按照程序,真真正正的依法按程序办案?在二审的代理意见中,我仿佛看到了刘胡乐律师生气又无可奈何的表情,因为有那么多的问题,整个代理意见中疑问句几乎过半。还有那些三个叹号,三个问号的句子,真的是无奈又气愤的吧。在代理意见中,刘律师说关于杜培武出入断墙的证据不足,而关于这方面,由辩护人所举戒毒所有关证人证言也随着“辩护人未能举证”而否定的荡然无存,这是有多大的自由裁量权,对这种几乎能证明犯罪嫌疑人没有作案时间或者说并没有离开戒毒所去作案的证据都可以否定。还有被害人死亡时间是“8时左右”,后来就变成了“8时”,左右哪里去了?如果被害人死亡时间是“7时”或者是“9时”,杜培武根本就没有作案时间了。关于CPS的使用,证明杜培武没有说谎的“没有离开过戒毒所”就是说谎,证明杜培武杀人的就不是说谎,那如果是在被刑讯逼供之后,处于极为恐惧的状态,心率过快,脑波也是处于不正常的状态,岂不是在这段时间,无论是说谎话还是真话,CPS的结论都是谎话吗?而且有的CPS结论能见人,有的就不能见人,怎么能说没有猫腻?谁信?因为刘律师的代理意见,因为他的努力,因为二审法院的法官还有基本的良知,所以杜培武获得两年的死刑缓期执行。这是刘胡乐律师能换来的最好的结果,因为这两年,让杜培武的案子不像呼格案一样没有了转圜之地,让杜培武不像呼格一样失去了性命,这不是法律的公正带来的结果,而是真凶伏法带来的沉冤。感慨“老天有眼”,在两年的期限到来之前,让真凶落网了。“母亲打错了孩子,孩子应当原谅母亲”这类事应该是有一个限度的吧?难道就因为是母亲,所以母亲对孩子做什么都对吗?那要“遗弃罪”、“虐待罪”做什么?到底国家是人民的,还是人民是国家的?总之,看完这本书之后,对中国只注重实体不注重程序的诉讼过程又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对于中国刑讯逼供的可怕也有了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