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水温控制系统设计毕业论文.doc_第1页
智能水温控制系统设计毕业论文.doc_第2页
智能水温控制系统设计毕业论文.doc_第3页
智能水温控制系统设计毕业论文.doc_第4页
智能水温控制系统设计毕业论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长沙师范学校2012届毕业论文 电子信息工程 系 智能电子 专业 09 级毕业论文(设计)题目: 智能化水温控制系统设计姓名 段 彬 学号 2009540630108指导教师(签名)长沙师范学校毕业论文(设计)诚 信 承 诺 书本人慎重承诺:我所撰写的论文(设计)智能水温控制系统的设计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完成,没有剽窃或抄袭他人的论文或成果。如有剽窃、抄袭,本人愿意为由此引起的后果承担相应责任。毕业论文(设计)的研究成果归属学校所有。 学生(签名): 年 月 日长沙师范学校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登记表学生姓名黄羽翔学 号2009540630111专 业智能电子指导教师姓 名张 博职 称讲 师工作单位(系、部、处、室)电子信息工程系论文(设计、作品)题目智能化水温控制系统设计一、选题的目的、意义和必要性: 总结大学期间所学的知识并利用所有学的知识点来进行实践操作,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探索研究,是对自己三年大学的一个自我检测。二、研究的重点与计划: 总体方案的选择、硬件设计、软件开发、调试、性价比 根据设计任务与要求循序渐进的选择最佳方案三、研究思路(写作提纲或研究路线) : 确定总体方案确定系统功能与性能指标系统设计软硬件开发联机调试系统改进与功能扩展四、参考文献(专著、教材、论文10篇以上): 电子系统设计教程、电子制作杂志、信号与线性系统分析、开关电源设计、单片机C语言程序设计、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单片机原理与开发技术、高等数学、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电子线路CAD高级教程长沙师范学校毕业论文(设计)内容摘要论文题目智能水温控制系统设计作者姓名黄羽翔所属专业、级别电子信息工程09级指导教师姓名张博字数20000定稿日期20111101内 容 摘 要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单片机的应用正在不断地走向深入,同时带动传统控制检测日新月异更新。采用单片机 AT89C51 作为温度监控核心部件,结合AD590 传感器完成对水温的采样,通过数字滤波技术消除系统的干扰还原当前的温度值,并且对采集到的温度值进行比例积分微分运算处理,实现了一种水温监控系统的设计。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良好的温控能力。首先采用PID算法来控制PWM波的产生,进而控制电炉的加热来实现温度控制。然后在模型参考自适应算法 MRAC基础上,用单片机实现了自适应控制,弥补了传统 PID控制结构在特定场合下性能下降的不足,设计了一套实用的温度测控系统,使它在不同时间常数下均可以达到技术指标。此外还有效减少了输出继电器的开关次数,适用于环境参数经常变化的小型水温控制系统。关 键 词关键词:AT89C51;水温控制;单片机;比例积分微分控制;模数 沙师范学校毕业论文(设计)教师指导记录表 (此页由指导教师填写)论文(设计)题目 学生姓名学 号专 业第一次指导指导时间:指导内容:第二次指导指导时间:指导内容:第三次指导指导时间:指导内容:学生签名: 教师签名: 长沙师范学校毕业论文(设计)写作过程考核表(此页由学生填写)学生姓名 段彬 论文题目 智能水温控制系统的设计 选题经过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作为获取信息的手段传感器技术得到了显著的进步,其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对其要求越来越高,需求越来越迫切,传感器技术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的开学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了解并掌握传感器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特性是非常重要的,为了提高对传感器的认识和了解,尤其是对温度传感器的深入研究以及其用法与用途,基于实用广泛的典型的原则而设计了本系统调研与材料准备情况1、图书馆借阅有关单片机方面的书籍和资料2、图书馆借阅有关温度控制理论方面的书籍和资料3、向老师请教有关温度控制理论方面的只是 4、网上查找单片机硬件设计与软件设计相关的资料初稿写作成文时间:2011年11月1日第一次修改内容第二次修改内容第三次修改内容长沙师范学校毕业论文(设计)评审登记表评价基元评价要素评价内涵满分实评分选题质量20目的明确、符合要求符合培养目标,体现学科、专业特点和教学计划的基本要求,达到毕业论文(设计)综合训练的目的。6理论意义或实际价值符合本学科的理论发展,有一定的学术意义;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应用性研究中的某个理论或方法问题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7选题恰当选题范围恰当,难易适中;有一定的科学性。7写作态度与能力水平25检阅中外文献资料能力能独立检阅中外相关文献资料,归纳总结本论文所涉及的有关研究状况及成果。5综合运用知识能力能运用所学专业知识阐述问题;能对查阅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和运用;能对其科学论点进行例证。5写作计划或提纲的撰写能力进度恰当,思路清晰,合理可行5研究方法和手段的运用能力能运用本学科常规研究方法及相关研究手段(如计算机、实验仪器设备等)进行实验、实践并加工处理、整合信息。5写作态度写作态度认真、端正、虚心、严谨。5论文质量55文题相符较好地完成论文选题的要求。5写作水平视角新颖;主题突出;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有力;结构完整;条理清晰;语言流畅。40写作规范符合科学论文的基本要求。用语、格式、图表、数据、量和单位,各种资料引用的规范化(符合标准)。5论文篇幅文科4000字左右,理科3500字左右。5指导教师评定成绩:实评总分 成绩等级 指导教师(签名):说明:评定成绩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实评总分90分(含90分)以上记为优秀,80分(含80分)以上为良好,70分(含70分)以上记为中等,60分(含60分)以上记为及格,60分以下记为不及格。长沙师范学校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记录表答辩记录答辩主持人答辩小组成员答辩小组秘书答辩日期 教师提问学 生 回 答123答辩小组评语重点对学生陈述论文(作品、设计)、回答问题等情况进行评价:根据答辩情况,答辩小组同意其成绩评定为:答辩主持人(签名):年 月 日摘 要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单片机的应用正在不断地走向深入,同时带动传统控制检测日新月异更新。采用单片机 AT89C51 作为温度监控核心部件,结合AD590 传感器完成对水温的采样,通过数字滤波技术消除系统的干扰还原当前的温度值,并且对采集到的温度值进行比例积分微分运算处理,实现了一种水温监控系统的设计。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良好的温控能力。首先采用PID算法来控制PWM波的产生,进而控制电炉的加热来实现温度控制。然后在模型参考自适应算法 MRAC基础上,用单片机实现了自适应控制,弥补了传统 PID控制结构在特定场合下性能下降的不足,设计了一套实用的温度测控系统,使它在不同时间常数下均可以达到技术指标。此外还有效减少了输出继电器的开关次数,适用于环境参数经常变化的小型水温控制系统。关键词:AT89C51;水温控制;单片机;比例积分微分控制;模数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along wit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 fast, the application of single flat machine is moving towards thorough continuously, at the same time drive traditional control detection day the benefit of new moon update.A water temperature monitor system is designed, which is based on MCU AT89C51, samples water temperature by using AD590 sensor, eliminate interference via digital filter technology and processes the temperature data via proportional-integral-derivative controller (PID controller). The testing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system is of excellent ability in temperature control.First PID algorithm used to control the PWM wave generated, thereby control the electric furnace heated to a temperature control. Then in the model reference MRAC adaptive algorithm based on the use of the MCU adaptive control, make up the traditional PID control structure in specific situations, the lack of decline, design a set of practical temperature monitoring system to make it in different Time constant can be achieved under the technical indicators. It is also effective in reducing the output relay switching times, often applied to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of small changes in water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Keywords: AT89C51 ; Water temperature control; MCU; PID algorithm; A/D目 录摘 要2绪 论5一、总体设计61.1电路实现的功能及特点61.2原理方框图及说明61.3总体方案论证8二、硬件设计92.1电源模块92.2主机控制部分论证92.3温度采集模块论证102.4后向温度控制模块论证102.5键盘显示模块论证10三、软件设计123.1 主程序设计123.2 温度设定、传送和显示子程序233.3 PWM电压输出子程序263.4 PID计算子程序29四、设计总结37参考文献38致 谢39附 录40绪 论 自70年代以来,由于工业过程控制的需要,特别是在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自动控制理论和设计方法发展的推动下,国外温度控制系统发展迅速,并在智能化自适应参数自整定等方面取得成果。在这方面以日本、美国、德国、瑞典等国技术领先,并且都生产出了一批商品化的性能优异的温度控制器及仪器仪表,在各行业广泛应用。 目前,国外温度控制系统及仪表正朝着高精度智能化、小型化等方面快速发展。 温度控制系统在国内各行各业的应用虽然已经十分广泛,但从国内生产的温度控制器来讲,总体发展水平仍然不高,同国外的日本、美国、德国等先进国家相比,仍然有着较大的差距。目前,我国在这方面总体技术水平处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水平。成熟产品主要以“点位”控制及常规的PID控制器为主,它只能适应一般温度系统控制,难于控制滞后复杂时变温度系统控制,而且适应于较高控制场合的智能化、自适应控制仪表国内技术还不十分成熟,形成商品化并广泛应用的控制仪表较少。现在,我国在温度等控制仪表业与国外还有着一定的差距。随着嵌入式系统开发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人们对电子产品的小型化和智能化要求越来越高,作为高新技术之一的单片机以其体积小、价格低、可靠性高、适用范围大以及本身的指令系统等诸多优势,在各个领域、各个行业都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主要介绍单片机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过程,其中涉及系统结构设计、元器件的选取、程序的调试和系统参数的整定。在系统构建时选取了AT89c51芯片作为该控制系统的核心,温度信号由新型的可编程温度传感器(DS18B20)提供。通过软件实现对水温的控制,使用继电器作执行部件。水温可以在一定范围内由人工设定,并能在环境温度降低时实现自动控制,以保持设定的温度基本不变,具有较好的快速性与较小的超调。该系统为一实验系统,要求系统有控制能力,实现对主要可变参数的实时监控。使用软件编程既减少了系统设计的工作量,又提高了系统开发的速度,使用软件还可以提高所设计系统的稳定性,避免了因个人设计经验不足而产生过多的系统缺陷。一、总体设计1.1电路实现的功能及特点一个水温控制系统,对象为一升净水,加热器为1KW的电炉。设计拟达到的主要要求:1)水温由人工设定,范围:4090,最小区分度为1,并能在环境温度变化时实现自动调整,以保持设定的温度基本不变;2)控制精度:温度控制的静态误差小于1;3)用十进制数码显示实际水温;4)能打印实测水温值。该系统的特点是采用适当的控制方法,当设定温度突变(由40提高到 60)时,减小系统的调节时间和超调量。 能在环境温度降低时实现自动调整,以保持设定的温度基本不变。具有通信能力,可接收其他数据设备发来的命令,或将结果传送到其他数据设备,再打印输出。1.2原理方框图及说明采用AT89C51单片机为核心,配合温度传感器,信号处理电路,显示电路,输出控制电路,打印接口电路等组成,软件选用汇编语言编程。单片机可将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水温模拟量转换成数字量,显示于数码管上。与上位机进行通信,打印实测水温。原理方框图如图1-1所示温度传感器AD590感器A/D转换电路AT89C51控制系统键盘数码管显示电路功率放大电路开关控制电路过零检测电路电炉PC机(打印输出)RS232电平转换图1-1水温控制原理方框图46长沙师范学校2012届毕业论文 1.3总体方案论证依据课题要求,提出三种方案(1)方案一 此方案是传统的一位式模拟控制方案,选用模拟电路,用电位器设定给定值,反馈的温度值和设定值比较后,决定加热或不回热。系统受环境影响大,不能实现复杂的控制算法,不能用数码显示,不能用键盘设定。(2)方案二 此方案是传统的二位式模拟控制方案,其基本思想与方案一相同,但由于采用上下限比较电路,所以控制精提高。这种方法还是模拟控制方式,因此也不能实现复杂的控制算法使控制精度做得较高,而且仍不能用数码显示和键盘设定(3)方案三 此方案采用89C51单片机系统来实现。单片机软件编程灵活、自由度大,可用软件编程实现各种控制看法和逻辑控制。可实现数码显示和键盘设定等多种功能,系统电路框图如图2-1所示:数据采集键盘设定电源电路89C51 单片机串行接口控制电路数码显示图2-1系统电路框图方案一和方案二是传统的模拟控制方式,而模拟控制系统难以实现复杂控制规律,控制方案的修改也较麻烦。而方案三是采用以89C51为控制核心的单片机控制系统,尤其对温度控制,它可达到模拟控制所达不到的控制效果,并且可实现显示、键盘设定等多种功能,又易于扩展,大大提高了系统的智能化,也使得系统所测结果精度大大提高。故选择方案三。二、硬件设计2.1电源模块在本设计中,用于控制和运算的单片机以及数码管显示器都需要在+5V直流电压下才能工作,运算放大电路需要在12V直流电压下工作。因此,这里需要一个能输出+5V和12V的直流电压源。电压源的选择也有两个方案。方案一:直接用干电池供电。此方法不用焊接电路,简单方便,但是由于它提供的4.5V的电压,电压不够,提供12V电压时需要8节干电池连接,而且供电不稳定,带负载能力不强。因此,此方案不可取。方案二:自制一个直流稳压电源。直流稳压电源一般由电源变压器,整流电路,滤波电路和稳压电路四部分组成。其基本原理框图如图2-2:图2-2 直流稳压电源基本组成原理如图2-2所示,电源的变压电路部分主要是进行降压,此时负边输出的仍然是交流电,还不能直接用于电路。因此紧接着变压器是整流电路,它的作用是将变压期副边的交流电压转换为直流电压,即将正弦波电压转换为单一方向的脉动电压。脉动电压仍然含有大量的交流分量,会影响负载的正常工作。为了减小电压的脉动,需通过滤波电路进行滤波,使输出电压平滑。理想情况下,应将交流分量全部滤掉,使滤波电路的输出电压仅为直流电压。然而滤波电路为无源电路,接入负载后势必影响其滤波效果。因此,在电路最后还需要加入稳压电路,稳压电路的功能是使输出直流电压基本不受电网电压波动和负载变化的影响,从而获得足够高的稳定性。综上所述,选择方案二,通过自制的稳压电源给系统供电。2.2主机控制部分论证方案1:采用8031芯片,其内部没有程序存储器,需要进行外部扩展,这给电路增加了复杂度。方案2:本方案的CPU模块采用2051芯片,其内部有2KB单元的程序存储器,不需外部扩展程序存储器。但由于系统用到较多的I/O口,因此此芯片资源不够用。方案3:采用AT89C51单片机,其内部有8KB单元的程序存储器,不需外部扩展程序存储器,而且它的I/O口也足够本次设计的要求。比较这3种方案,综合考虑单片机的各部分资源,因此此次设计选用方案3。2.3温度采集模块论证方案1:采用热敏电阻,可满足35-95的测量范围,但热敏电阻精度、重复性和可靠性都比较差,对于检测精度小于1的温度信号是不适用的。方案2:采用单总线可编程温度传感器测温度。DS18B20数字可编程温度传感器可测温范围55125,在-10+85时精度为0.5。可编程的分辨率为912位,对应的可分辨温度分别为0.5、0.25、0.125和0.0625,可实现高精度测温。在9位分辨率时最多在93.75ms内把温度转换为数字,12位分辨率时最多在750ms内把温度值转换为数字,速度更快。测量结果直接输出数字温度信号,以一线总线串行传送给CPU,同时可传送CRC校验码,具有极强的抗干扰纠错能力。但是由于其编写程序过程复杂,价格也较一般传感器昂贵,所以在这里我们并不采用。 方案3:采用温度传感器AD590。:AD590具有体积小、质量轻、线形度好、性能稳定等优点。其测量范围在-50- +150,满刻度范围误差为0.3,当电源电压在510V之间,稳定度为1时,误差只有0.01,其各方面特性都满足此系统的设计要求。此外AD590是温度-电流传感器,对于提高系统抗干扰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经上述比较,方案3明显优于方案1和2选用方案3。2.4后向温度控制模块论证方案1:采用电磁式继电器驱动电路控制,它采用较小的电流去控制较大电流,达到一种“自动开关” 在电路中起着自动调节、安全保护、转换电路等作用。电磁式继电器利用在线圈加上一定的电压, 线圈中会流过一定的电流, 产生电磁效应, 衔铁就会在电磁力作用下对触点簧片吸合、释放,从而达到了在电路中的导通、切断的目的.其优点为抗干扰能力强,过压过流大, 以及电路的简洁,简单. 作为工控产品好.方案2:温控电路要由光电耦合器MOC3041和双向可控硅BTA12组成. 由于可控硅只有导通和关断两种工作状态,所以它具有开关特性。采用脉宽调制输出控制电炉与电源的接通和断开比例,以通断控制调压法控制电炉的输入功率。但由于采用继电器控制继电器的寿命比不上可控硅,而且电路过于简单,不能控制电炉的输入功率. 因此采用方案2.2.5键盘显示模块论证方案1:使用液晶显示屏显示水温。液晶显示屏(LED)具有轻薄短小,低耗电量,无辐射危险,平面直角显示以及影像稳定不闪烁等优势,可视面积大,画面效果好,分辨率高,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但是由于只需显示温度这样的数字,信息量比较少,且由于液晶是以点阵的模式显示各种符号,需要利用控制芯片创建字符库,编程工作量大,控制器的资源占用比较多,而且其成本也比较高。方案2:采用可编程控制器8279与传统数码管及地址译码器74LS138组成,可编程/显示器件8279实现对按键的扫描、消除抖动、提供LED的显示信号,并对LED显示控制。用8279和键盘组成的人机控制平台,能够方便的进行控制单片机的输出。方案3:采用单片机AT89C51与地址译码器74LS138组成控制和扫描系统,并用74 LS164的译码器接受片机AT89C51通过串行口输出的BCD串行码经译码输出为BCD码,这种方案既能很好的控制键盘及显示,又为主单片机大大的减少了程序的复杂性,而且具有体积小,价格便宜的特点。对比两种方案可知,方案2虽然也能很好的实现电路的要求,但考虑到电路设计的成本和电路整体的性能,我们采用方案3。三、软件设计软件设计主要完成以下的几部分任务:(1)初始化,设定各参数的初始值,设定各中断及定时器。(2)接收/发射数据此部分程序主要完成数据的控制及显示,其主要通过89C51单片机的全双工串行口完成和键盘部分的双向通信。(3)温度采集和数值转换子程序,此部分程序主要完成将AD590中传送过来的数据进行各种数值的转换及数值的运算(如十进制转换成十六进制、双字节与单字节的除法运算等等)。(4)PID和PWM子程序,此部分程序主要完成控制电炉加温的作用。本系统采用的是循环查询方式4,来显示和控制温度的。3.1 主程序设计 主程序流程图如图4-1所示。开始初始化调用读温度模块程序 AD590存在? N错误处理显示888.8Y处理温度值转换BCD码温度设定,传送电路,显示温度模块与采样值进行比较=0 Y调用PID计算模块NN图4-1总流程图ORG 0000H LJMP MAIN ORG 0003H LJMP INT0 ORG 0030HMAIN: MOV SP,#70H ;置初值 CLR P1.7 MOV R0,#40H SETB PSW.4 SETB PSW.3 SETB IT0 SETB EA SETB EX0 MOV TMOD,#20H ;波特率9600 MOV TH1,#0FDH MOV TL1,#0FDH SETB TR1 MOV SCON,#50H SETB TI CLR 30H CLR 01H SETB P1.7 CLR P1.6 CLR P1.5 MOV DPTR,#0BFFFH MOV A,#00H MOV 2EH,#0 MOV 2DH,#0 MOV 2CH,#0 MOV 2BH,#0 MOV 2AH,#0 MOV 29H,#0 MOV 62H,#0LOOP: MOV DPTR,#0BFFFH MOVX DPTR,A ;启动A/D转换 CLR 00HWAIT: LCALL XUANCHAXUN:JNB P1.3,LOOP1 ;调整 JNB P1.4,LOOP2 JNB 00H,GG ;判断是否再启动 LJMP LOOPGG: LJMP WAIT;=上限温度调整=LOOP1: CLR EX0 LCALL DELAY1 JNB P1.3,$ MOV 62H,2EH MOV 61H,2DH MOV 60H,2CH JB P1.2,M2 MOV A,2EH ADD A,#01 DA A MOV 2EH,A CJNE A,#10H,M1 MOV 2EH,#00M1: JNB P1.2,$M2: JB P1.1,M4 MOV A,2DH ADD A,#01H DA A MOV 2DH,A CJNE A,#10H,M3 MOV 2DH,#00M3: JNB P1.1,$M4: JB P1.0,M5 MOV A,2CH ADD A,#01 DA A MOV 2CH,A CJNE A,#10H,M5 MOV 2CH,#00M5: JNB P1.0,$ SETB 30H ;是否显示第一位的标志位 MOV 63H,#11H ;显示“上” MOV 62H,2EH MOV 61H,2DH MOV 60H,2CH LCALL DELAY JNB P1.3,TUI ;再次中断时,退出 LJMP LOOP1;=下限温度调整=LOOP2: CLR EX0 JNB P1.3,$ MOV 62H,2BH MOV 61H,2AH MOV 60H,29H JB P1.2,L2 MOV A,2BH ADD A,#01 DA A MOV 2BH,A CJNE A,#10H,L1 MOV 2BH,#00L1: JNB P1.2,$L2: JB P1.1,L4 MOV A,2AH ADD A,#01H DA A MOV 2AH,A CJNE A,#10H,L3 MOV 2AH,#00L3: JNB P1.1,$L4: JB P1.0,L5 MOV A,29H ADD A,#01 DA A MOV 29H,A CJNE A,#10H,L5 MOV 29H,#00L5: JNB P1.0,$ SETB 30H ;是否显示第一位的标示位 MOV 63H,#0FH ;显示“下” MOV 62H,2BH MOV 61H,2AH MOV 60H,29H LCALL DELAY JNB P1.4,TUI ;再次中断时,退出 LJMP LOOP2 TUI: MOV A,2BH CLR C CJNE A,2EH,AA ;比较上限是否低于下限 MOV A,2AH CJNE A,2DH,AA MOV A,29H CJNE A,2CH,AA LJMP XXX ;正常AA: JNC ERRO ;上限低于下限,跳转 XXX: SETB EX0 MOV A,R0 LCALL XUAN LJMP WAITERROR: MOV 63H,#0EH ;显示“ERROR“ MOV 62H,#15H MOV 61H,#15H MOV 60H,#0H SETB 30H SETB 01HEEEE: LCALL DELAY JNB P1.3,XX1 ;是否重新调整 JNB P1.4,XX2 LJMP EEEEXX1: LJMP LOOP1XX2: LJMP LOOP2;=显示数据转换=Xian: MOV A,R0 MOV B,#100 MUL AB MOV R3,A MOV A,B MOV B,#10 DIV AB MOV R1,#62H MOV R1,A DEC R1 MOV R1,B MOV A,R3 MOV B,#10 MUL AB DEC R1 MOV R1,B CLR 30H ACALL DELAY MOV A,2EH CJNE A,62H,E1 MOV A,2DH CJNE A,61H,E1 MOV A,2CH CJNE A,60H,E1 LJMP E2E1: JC SHANG_BAO LJMP E2;=超上限温度=SHANG_BAO: SETB P1.7 SETB P1.6 CLR P1.5 LJMP X2E2: CLR P1.5 CLR P1.6 CLR P1.7X1: MOV A,2BH CJNE A,62H,E3 MOV A,2AH CJNE A,61H,E3 MOV A,29H CJNE A,60H,E3 LJMP E4E3: JNC XIA_BAO LJMP E4;=低于下限温度=XIA_BAO:SETB P1.7 SETB P1.5 CLR P1.6 LJMP X2E4: CLR P1.5 CLR P1.6 CLR P1.7X2: CLR 30H ACALL DELAY;=串口通信= MOV R3,#30H ;转ASCII码 MOV A,62H ADD A,R3 DA AMLP3: JBC TI,MLP2 ;当TI为1时清0 SJMP MLP3MLP2: MOV SBUF,A MOV A,61H ADD A,R3 DA A MLP5: JBC TI,MLP4SJMP MLP5 MLP4: MOV SBUF,A MOV A,#46 ;小数点MLP8: JBC TI,MLP9 SJMP MLP8MLP9: MOV SBUF,A MOV A,60H ADD A,R3 DA AMLP7: JBC TI,MLP6 SJMP MLP7MLP6: MOV SBUF,A MOV A,#32MLP10: JBC TI,MLP11 SJMP MLP10MLP11: MOV SBUF,A RET;=延时加显示=DELAY: MOV R3,#0A0HD00: ACALL DISPLAY DJNZ R3,D00 RETDISPLAY:JNB 30H,DD MOV 30H,#40 MOV DPTR,#TAB0 MOV A,63H MOVC A,A+DPTR MOV DPTR,#0F8FFHD0: MOVX DPTR,A DJNZ 30H,D0 ;千位DD: MOV 30H,#40 MOV DPTR,#TAB0 MOV A,62H MOVC A,A+DPTR MOV DPTR,#0F9FFHD1: MOVX DPTR,A DJNZ 30H,D1 ;百位 MOV 30H,#40 MOV DPTR,#TAB0 MOV A,61H MOVC A,A+DPTR JB 01H,TT ADD A,#80H TT: MOV DPTR,#0FAFFHD2: MOVX DPTR,A DJNZ 30H,D2 ;十位 MOV 30H,#40 MOV DPTR,#TAB0 MOV A,60H MOVC A,A+DPTR MOV DPTR,#0FBFFHD3: MOVX DPTR,A DJNZ 30H,D3 ;个位 RETTAB0:DB3FH,06H,5BH,4FH,66H,6DH,7DH,07H,; 0 1 2 3 4 5 6 7 7FH,6FH,77H,7CH,39H,5EH,79H,71H ; 8 9 A B C D E F DB 76H,78H,38H,6EH,00H ,77H,; H K L Y 无 RDELAY12: MOV R4,00H MOV R5,00H X3: DJNZ R4,$ DJNZ R5,X3 RET;-中断0服务程序-INT0: PUSH A PUSH PSW MOV DPTR,#0BFFFH MOVX A,DPTR ;读A/D转换结果 MOV 2FH,#0FFH CLR CY ;程序调整高低位 RLC A JC N1 CLR 78HN1: RLC A JC N2 CLR 79HN2: RLC A JC N3 CLR 7AHN3: RLC A JC N4 CLR 7BHN4: RLC A JC N5 CLR 7CHN5: RLC A JC N6 CLR 7DHN6: RLC A JC N7 CLR 7EHN7: RLC A JC N8 CLR 7FHN8: MOV A,2FH MOV R0,A SETB 00H POP PSW POP A RETI;=延时=DEL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