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 新人教版.doc_第4页
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 新人教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商河县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九年级语文试卷说明:本卷共四大题,25个小题,全卷共计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一、语文基础知识及运用(14分)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 妖娆(ro) 喧嚷 强聒不舍(gu) 恪尽职守b. 发窘(jing) 拮据 文采藻饰(zo) 狂忘自大c. 扶掖(y) 潮汛 怒不可遏() 歇斯底里d. 诓骗(kung) 要决 咬文嚼字(jio) 精血诚聚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2分)a. 跳广场舞引发的矛盾屡见不鲜,噪声扰民现象已成为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b. 我花了大半天的功夫才给妈妈做好这几道菜,谁知道吃起来让人觉得味同嚼蜡。c. 泰山的风景独特优美,游客来到这里无不闲情逸致。d.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每个人都拿出讲义,方方正正摆在面前。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a.在朦胧中,眼前展开海边一片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b. 我们要引导青少年用美的眼光去看世界,用美的心灵去感受世界。c. 深秋时节的三清山是旅游休闲的好去处。d. 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活跃、强盛和存在。4.下列句子的排序,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2分)“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事实上,_ 。_ ,_ 。_ 。_ 。正因为如此,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 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 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 麻烦的是 若是某种数学问题的话,说正确答案只有一个是对的 生活中大部分事物并不像某种数学问题那样 由于情况的变化,原来行之有效的方法,到了现在往往不灵了 a. b. c. d.5.依照下面画线句,给空缺处选填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她绿得层次分明,又各具风姿。沿着山势,是起伏绵延的深绿; _就是一片树林,浓淡也各不相同:跳动在树顶的是一层新生的嫩绿;固守着树冠的是浓得化不开的深绿;蛰伏在树底的则是草叶纠结成的暗绿这浓浓淡淡、层层叠叠的绿色,恰似大画家笔下的色块,巧妙地组合成一幅气象万千的绿色大画,让人惊叹,让人心醉。a. 浮在湖面的墨绿,深不见底;飘带一般的浅绿,是顺着直挂的瀑布和蜿蜒的小河流动的。b. 浮在湖面的,是深不见底的墨绿;飘带一般的浅绿,是顺着直挂的瀑布和蜿蜒的小河流动的。c. 浮在湖面的,是深不见底的墨绿;那顺着直挂的瀑布和蜿蜒的小河流动的,是飘带一般的浅绿。d. 浮在湖面的墨绿,深不见底的;那顺着直挂的瀑布和蜿蜒的小河流动的,是飘带一般的浅绿。6.下列不能从材料中得出的观点是( )(2分)吕氏春秋里记载着一则楚王失弓的故事:楚王去云梦泽打猎,不小心把自己心爱的弓丢了,侍从们要循原路寻找,楚王说,算了吧,不必去找了,楚人失之,楚人得之,到不了别处的。孔子听闻此事后说,这句话如果去掉“楚”字就好了,不妨说“人失之,人得之。”老子听说了孔子的评论后,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说再去掉“人”字会更好。那样就是“失之,得之”。a. 胸怀与视野决定对问题的判断 b.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c. 人的思想家境界源于自身的道德修养 d. 楚王失弓,焉知非福7.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三国演义中被许劭称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是孙权。b.简爱中简爱坚定地捍卫自己的独立和尊严,勇敢地宣布了自己对罗切斯特的爱情。c.草房子中细马在桑桑的帮助下挖柳树须子给邱二爷治病,后来细马没有回江南老家,留在了油麻地。d.读老人与海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个人可以被毁灭,却不能被打败”的硬汉精神。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6分)(一)阅读下面古词,完成第89题。(4分)清平乐晏殊金叶细细,叶叶梧桐坠。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紫薇朱槿花残。斜阳却照阑干。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注释】金风:秋风。紫薇朱槿:花名。银屏:银饰屏风。8.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a.全词以秋风落叶入笔,但未见萧瑟和悲秋,显得平静、悠闲。b.“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说明词人的酒量不大,浅尝辄止并要浓睡。c.下片进一步描写秋日景色,从中可以看出词人感情的细腻。d.全词主要通过细细的秋风、衰残的紫薇朱槿、斜阳照耀下的庭院等意象来表情达意。9.下列对词额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双燕欲归”是景语,它对下句“银屏昨夜微寒”正好起铺垫和烘托作用。b. “叶叶”这两个名词连用,表现了梧桐树叶恣意飘落、满地都是的景象,让人感到凌乱无章。c.梧桐叶坠落时耳闻,两种残花乃眼见,词人正是通过对周围的细微感觉来表现他此时的情怀的。d.词中色彩词的运用,透露出词人因其中许多颜色将在秋风中暗淡、消失而引发的内心感伤。(二)阅读唐雎不辱使命文段,完成第1015题。(12分)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10.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b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c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d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11.解释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2)寡人谕矣( )12.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第段中唐雎是怎样让秦王屈服的?(2分)13.结合文章内容,简析作者主要通过什么手法来刻画人物的,这种手法有什么好处?(3分)14.唐雎以士之怒回击秦王的“天子之怒”,这表现了唐雎怎样的精神?(2分)(三)古诗文积累15.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每空1分,共8分)(1)苟全性命于乱世,_。(2)_,背灼炎天光。(3)_,虫声新透绿窗纱。(4)过尽千帆皆不是,_。(5)在古代忠君与爱国紧密相连,所以古代很多爱国诗人或词人留下了一些忠君思想的千古名句,如辛弃疾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_,_”(6)渔家傲秋思中渲染古代西北边地秋景的悲凉奇异的诗句是:_,_。三、现代文阅读(30分)(一)阅读我的叔叔于勒选段,完成第1620题。(16分)我小时候,家在哈佛尔,并不是有钱的人家,也就是刚刚够生活罢了。我父亲做着事,很晚才从办公室回来,挣的钱不多。我有两个姐姐。 我母亲对我们的拮据生活感到非常痛苦。那时家里样样都要节省,有人请吃饭是从来不敢答应的,以免回请;买日用品也是常常买减价的,买拍卖的底货;姐姐的长袍是自己做的,买15个铜子一米的花边,常常要在价钱上计较半天。 可是每星期日,我们都要衣冠整齐地到海边栈桥上去散步。那时候,只要一看见从远方回来的大海船进口来,父亲总要说他那句永不变更的话: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两年后又接到第二封信,信上说:亲爱的菲利普,我给你写这封信,免得你担心我的健康。我身体很好。买卖也好。明天我就动身到南美去作长期旅行。也许要好几年不给你写信。如果真不给你写信,你也不必担心。我发了财就会回哈佛尔的。我希望为期不远,那时我们就可以一起快活地过日子了。这封信成了我们家里的福音书,有机会就要拿出来念,见人就拿出来给他看。果然,10年之久,于勒叔叔没再来信。可是父亲的希望却与日俱增。母亲也常常说:“只要这个好心的于勒一回来,我们的境况就不同了。他可真算得一个有办法的人。”后来我们终于动身了。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正如那些不常旅行的人们一样,我们感到快活而骄傲。我问那个卖牡蛎的人:“应该付您多少钱,先生?” 他回答道:“两法郎50生丁。” 我把五法郎的银币给了他,他找了钱。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痕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的愁容,狼狈不堪。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我给了他10个铜子的小费。他赶紧谢我:“上帝保佑您,我的年轻的先生!”等我把2法郎交给父亲,母亲诧异起来,就问:“吃了3个法郎?这是不可能的。”我说:“我给了他10个铜子的小费。”我母亲吓了一跳,直望着我说:“你简直是疯了!拿10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她没再往下说,因为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后来大家都不再说话。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玛洛船,以免再遇见他。16.“我”的母亲原先怎样称呼于勒,后来又是怎样称呼的?从称呼的变化上,可以看出她是怎样的一个人?(3分)17.下面的句子都用到了“终于”这个词,请结合上下文,分析它们在语境中不同的表达作用。(4分)最后我父亲终于说:“你船上有一个卖牡蛎的,那个人倒很有趣。您知道这个家伙的底细吗?”(2分)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2分)(鲁迅故乡)18.选文中有两段景物描写。请分别说说这两段景物描写的作用。(2分)19.请说说“我”(即若瑟夫)在文中起何作用?(3分)20.文中有一处细节描写,“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请你设想当时“父亲”会有怎样的心理活动,试用“父亲”的口吻把它写出来。(4分)(二)阅读下文,完成第2124题.(14分)生命的本领是“1”彭海宝这是我们熟知的一段哲理故事。在船上,哲学家问船夫:“你懂哲学吗?”“不懂。”“那你至少失去一半的生命。”“你懂数学吗?”“也不懂。”“那你失去了百分之八十的生命。”突然,一个巨浪把船打翻,两人都掉进海里。这时,船夫问哲学家:“你会游泳吗?”“不会。”“那你就失去了百分之百的生命。”一直以来,人们对这个故事有各种版本的解读。在我看来,它至少揭示了这个道理危险来临时,如果我们缺乏最基本的生存本领,知识再多也无济于事。显然,相较于诸多哲学层面的思索,这是一种较为浅显的解读。但很多时候,我们常常忽略了简单的常识。工业革命两百多年来,新兴科技不断改变我们的生活面貌。如今,有了淘宝网,我们足不出户便能轻松购物;有了空调和取暖器,我们不惧寒冬、酷暑;有了汽车和高速路,我们省却了舟车劳顿;洗衣机、洗碗机等种种微观科技的应用,更是把人类从日常家务中解放出来。一旦尝到了甜头,便会滋生依赖的惯性。有高科技为后盾,人们的欲望就越来越大,期盼出现更多智能化的机器,竭力追求更加便捷的生活。当世人目光都聚焦于此的时候,却不知面临的危险也在与日俱增。比如,由于长期使用电脑,一些人得了“电脑依赖症”,导致许多“电脑病”,身体机能大大衰退。作家王安忆说:“乔布斯确实改变了世界,但是让世界更好了还是更不好,远不到下结论的时候。”的确,指尖一动就能轻而易举地得到答案,这会使人们产生某种错觉,以为日益精进的科技一定等于更加美好的生活。显而易见,我们低估了现代科技的脆弱性。假定在某种特殊情境下,突发意外,电力中断,绝大部分科技产品成为一堆废铁,此时,最原始的生存本领就显得格外重要。在南亚和日本海啸灾难中,许多幸存者都是跑得快、避险知识多的人。在北京暴雨中,积水太深致使小车发动机自动熄火、断电导致电动车门无法打开,一些车主因此溺毙于车内。事后许多网民感慨,其实只要有一把小锤子,或者拔出座椅头枕撬开车窗,就可以逃离死神的魔爪。 许多人会问,这种特殊情况哪能经常遇到?不要忘记,地震、海啸、洪水、火灾随时可能出现。在灾害面前, 多一项自救本领,就会多一些生存机会;多一点应急救护知识,就会提高一点安全系数。所以说,生存本领是“1”,没有这个“1”,后面再多的“0”也是多余。当我们在现代文明的道路上越行越远时,绝不能忘记生活的原点。毋庸置疑,现在社会上弥漫着过度崇拜科技、轻视生存本领的氛围。媒体曾报道厦门大学开设“爬树课”的消息,很多人认为那是“不务正业”“哗众取宠”。其实,这是借鉴了美国、新加坡一些大学开设的生存训练课,目的在于强化自救意识、传授自救技能。相关专家表示,中国人的应急避险能力远低于国际水平。美国有25%的国民接受过急救培训,而我国此类培训普及程度仅有1%。更令人忧虑的是,时下青少年教育理念也存在偏差。学校仍然把分数摆在第一位,重智育轻体育,重课堂轻实践,野外生存训练之类的活动更是缺乏。许多家长不惜重金送孩子上早教班、特长班、兴趣班,致力于开掘孩子的智力,却少有人重视培养孩子最基本的生存本领和自救能力。每年暑假,孩子溺水、交通事故、意外伤害等伤亡事件频频发生。事实上,如果他们掌握了一定的避险知识和自救能力,有些伤害完全可以避免。科学家高士其曾回忆当年参加童子军的情景:“我学会了结36种绳,还学会了医药卫生救护等常识,以及各种科学技术知识和生活技能,如烧饭、做菜、点火、缝补衣服、骑马、骑车、搭帐篷、挖地沟、宿营等等。”相比之下,当代青少年的生存本领,太弱了!我们生活在一个科技日益发达的社会,也处于各种灾难频发的环境,因此,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授和科技的应用,也要重视生存本领和自救能力的训练。若人人集“哲学家”与“船夫”于一身,一定能无惧生活风浪,快乐抵达成功彼岸。21.文章开头引用我们熟知的一段哲理故事,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3分)22.从全文看,当今人们不重视甚至轻视生存本领的原因有哪些?(4分)23.文章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事例论证的方法,请分别概括这两个事例的内容,并说说它们的作用。(4分)24.通读全文,说说本文以“生存本领1”为题的好处。(3分)四、写作(50分)25.请以“让_常驻心中”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在作文题目的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内容;(2)文体不限;(3)不少于600字。九年级语文参考答案一、1.c 2. a 3. b 4. b 5.c 6. d7.a二、(一)8.b 9.b(二)10. b 11.(1)交换(2)明白12.唐雎用“布衣之怒”来对抗秦王的“天子之怒”并列举了三个布衣之士的例子来反驳秦王,表示要效法;最后,“挺剑而起”,以死相拼,挫败秦王。(意近即可)13.语言(或对话)描写;突出人物思想性格,推动故事情节发展。14.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精神(三)15.(1)不求闻达于诸侯(2)足蒸暑土气(3)今夜偏知春气暖(4)斜晖脉脉水悠悠(5)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6)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三、(一)16.原先称于勒是“好心的于勒”、“一个有办法的人”。后来则称“这个人”、“这个流氓”。从称呼的变化,可以看出她嫌贫爱富、自私冷酷。17.菲利普为了不被船长发现他的用意,更害怕船长知道他和于勒的关系,只得东拉两扯,但又急于想转入正题,“终于”含有一种按捺不住的急迫,从中表现出他的虚伪与无情。闰士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