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附件3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项目建设任务书院 校 名 称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举 办 单 位 四川省经济委员会 德阳市人民政府 主 管 部 门 四川省经济委员会 德阳市人民政府 所 属 省 份 四川省 制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二七 年 四 月1填 写 要 求一、请依据批准立项的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如实填写;二、各级项目进度均须明确年度目标、可监测指标及经费预算;三、请按照本任务书格式填写,其中第3A、3B、3C、4A、4B、4C、5表须按照立项项目逐项填写,分项分页;四、本任务书请用A3纸打印,一式20份(教育部、财政部各10份)上报。表 格 目 录1项目基本情况12院校综合建设进度表53中央财政重点支持专业 3A-1数控技术专业资金投入预算表7 3B-1数控技术专业建设进度表9 3C-1数控技术专业所在专业群建设进度及资金投入预算表12 3A-2电气技术及自动化专业资金投入预算表14 3B-2电气技术及自动化专业建设进度表153C-2 电气技术及自动化专业所在专业群建设进度及资金投入预算表18 3A-3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资金投入预算表19 3B-3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建设进度表213C-3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所在专业群建设进度及资金投入预算表244非中央财政支持专业4A-1非中央财政支持专业资金投入预算表26 4B-1非中央财政支持专业建设进度表274C-1非中央财政支持专业所在专业群建设进度及资金投入预算表284A-2非中央财政支持专业资金投入预算表29 4B-2非中央财政支持专业建设进度表304C-2非中央财政支持专业所在专业群建设进度及资金投入预算表324A-3非中央财政支持专业资金投入预算表33 4B-3非中央财政支持专业建设进度表344C-3非中央财政支持专业所在专业群建设进度及资金投入预算表364A-4非中央财政支持专业资金投入预算表37 4B-4非中央财政支持专业建设进度表384C-4非中央财政支持专业所在专业群建设进度及资金投入预算表405院校其他项目建设进度及资金投入预算表416资金投入预算汇总表457专家论证意见468院校举办方承诺479地方政府支持承诺4810审核意见49备注:页码根据项目填写的实际页数编制- 2 -1项目基本情况院校基本信息法人代表信息姓 名司徒渝部门及职务院长联系人信 息姓 名杨 跃部门及职务教学副院长办公室电话08382652600传 真08382651119办公室电 真08382651119手 -手 -通信地址四川德阳市泰山南路163号邮 编618000项目建设指导思想以及目标思路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体制创新,开放办学,努力为全国装备制造业行业和地方经济建设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以人才培养工作为着力点,按照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国家示范性高职高专院校建设的要求,体现示范高职学院建设的“先进性、系统性和持续性”。以现代装备制造业发展和技术进步为引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与行业需求的高度吻合,体现示范建设的“先进性”;以中央财政支持的三个重点专业建设为核心,带动相关专业共同发展,统筹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改革、扩大社会服务功能等各项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技术和管理创新,整体提升办学水平和效益,体现示范建设的“系统性”;将示范性高职学院建设置身于行业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中,通过“内引外联”,形成省级有关部门、德阳市委市政府、行业企业和学院共建示范高职的新体制,增强“造血”功能,实现示范学院建设和发展的“持续性”。为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奠定坚实基础,在高职教育中进一步发挥辐射引领作用,为振兴装备制造业、服务四川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做出积极贡献,为创建有中国特色的高职教育体系探索新路。二、建设思路2006-2008年期间,学院在示范性高职建设中项目总投入为14647万元。其中:中央财政4000万元、其他投入4447万元,共计8447万元,用于内涵建设;其余6000万元,用于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预留200万元机动资金,用于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等不可预见经费,以及相应的奖励基金。项目制定和建设的总体思路是:1.省市共建、整合资源找优势:抓住我省走新型化工业道路有利时机,充分发挥“德阳国家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基地”得天独厚产业优势,依托已经形成的“省市共建”办学格局,主动融合,整合各方资源,形成省市、行业、企业共建共管共享示范学院的新格局。2.面向市场、服务社会找入口:开放办学,以行业先进技术发展为引领,紧紧把握装备制造业技术发展的脉搏,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和技术服务上,主动融入和服务于行业企业发展,满足地方经济建设需要,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促发展,以获得企业和地方政府更多的支持和帮助。3.产学研结合、校企互动出机制:将行业企业对员工的标准作为我们对人才培养的标准,行业、企业和学校共同合作,研究并确定职业标准、人才定位、培养方案、课程内容和质量考核体系,让企业专家参与人才培养和课程建设的全过程,为实现产学研“深度”结合,形成“产学研结合,校企互动”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新路。4.项目驱动、重点突破出范例:大兴调查研究之风,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途径,找准高职教育与行业企业需求的差距和突出问题,根据专业建设需要,紧贴行业企业技术进步,设计和遴选示范建设的相关项目,以“项目驱动”方式,校企合作,共同实施项目建设。力争在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课程建设等多方面,实现有针对性的重点突破,为培养具有装备制造业特色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创造新的经验,形成示范点。续表1项目建设指导思想以及目标思路三、总体目标紧紧围绕四川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和德阳加快“国家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的有利时机,将示范高职院校建设与行业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深度融合,进一步探索“体制创新、开放办学”的办学模式,形成省市共建、资源整合、行业主导、企业参与的示范学院共建共管的新格局和“产学研结合、校企互动”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三年的艰苦努力,将学院建成我省装备制造业一流的人才培养基地、德阳国家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企业及配套中小企业的技术服务中心、农民工转移与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等的区域社会培训中心,成为中国西部职教的示范龙头学校。具体在以下几个方面达到明显提升(增量):1.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课程建设上:以行业发展为引领,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由行业、企业和学院共同研究制定出职业标准,在此基础上,找准定位,重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将企业生产实际作为案例引入课堂,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参与教学和课程建设,改革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加强特色教材建设,从而形成“产学研结合、校企互动”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和一批行业、企业认定的精品专业和特色课程。2.在师资队伍建设上:突破现有体制,按照市场配置资源,组建由行业知名专家、大学名师、企业技术能手和学院专业带头人组成专业建设领军团队;校企融合,创新“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使用和激励机制,建立“双师型”专业教师持续培养的良性机制,充分发挥德阳装备制造业人才优势,用好兼职教师,推行“双师授课法”,形成特色鲜明的“双师结构”和“双师素质”的专兼职教学团队;从企业技改、社会服务和教学改革等项目中遴选科研和技术服务课题,以“项目驱动”方式,设立“师生技术创新基金”,组建由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教师和学生组成的技术创新和服务团队,开展技术研发和服务,提高教师的科研和技术服务能力和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构建起高水平的专业建设领军团队、“双师结构”的专兼职教学团队、技术创新和服务团队这“三支”团队,在全国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起到示范作用。3.在实训基地建设上:按照“真设备、真产品、真环境”的原则,以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为重点,根据人才培养的需要完善实训设备、共享企业资源、改革实训模式、实现内涵提升。校企合作完成2388万元(其中中央财政1990万元)的设备选型和添置工作,改扩建9个以上重点实训平台或车间;按照技能培训由浅入深的规律设置实训单元,形成系列化、规范化,通过融入产业链,分包和承接企业实际生产任务,增强学生实训内容的“实战性”;在实训车间建设和布置上,注重企业文化与教育文化的结合,改善实训环境,部分引入现代企业管理手段和方式,提高实训环境的“真实性”;按照市场化运作规则和“政府主办,院校承办,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社会共享”模式,在“国家德阳机电职教实训基地(综合区域性大模式)”建设的基础上,创新体制,在重点建设专业的实训基地建设中,引进企业技术、人才、管理和资金等,形成建设主体多元化,逐渐建立相对独立的可持续发展的管理运行机制,为下一步建设产学研园区积累经验。4.在增强社会服务能力上:通过项目建设全面提升学院技术服务和技能培养能力。在省经委、省科技厅和德阳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建设好以德阳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企业为主体的机械制造业技术研究中心,整合中国二重、东方电气等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资源,合作共建,形成装备制造业区域性技术创新与服务平台,为全省装备制造业开展技术服务,为地方300余家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支撑;在实训基地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企业职工技能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师资培训、对口支援“三州”老少边穷地区职业教育、贫困家庭子女免费职业培训等培训项目和数量,形成区域社会培训中心;通过实施图书馆及信息化建设等项目,形成区域社会文化中心。续表1总项目分年度建设目标年 度项 目建设目标20062007年2008年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改革总投入446万元,全部由中央财政支持,达到以下目标: 1.组建由行业、企业人员参与的校企合作专业建设团队、开展社会调研,找准高职教育与行业企业需求的差距和突出问题;2. 制定数控技术、焊接技术及自动化、电气自动化技术关键岗位的职业标准和考核标准,修改制定教学计划,重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完善“顶岗实习”及管理,探索具有装备制造业特色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总投入574万元,全部由中央财政支持,达到以下目标: 1.依据职业标准和考核标准,以“项目驱动”方式,遴选9门核心课程进行建设,并完成相关的特色教材、教学资源库、课件,形成9门行业认定的优质核心课程;2.加强高职教育研究,总结、提炼,并形成具有装备制造业特色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3.建成专业共享资源库,实现网络共享师资队伍建设总投入448万元(其中中央财政344万元),达到以下目标: 1.组建行业知名专家、名师、企业技术能手和学院专业带头人构成的专业领军团队;2.聘请、培养专业带头人和培养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送培到国外、企业、高校进修提高的教师29人,形成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3.积极参与企业技改项目,以“项目驱动”方式,校企深度合作开展技术研究和服务,提高教师队伍的技术服务和科研水平;4.更新和充实“兼职教师资源库”,重点建设专业,推行“双师授课法”,让教学内容与企业生产实际结合更紧密 总投入283万元(其中中央财政248万元),达到以下目标: 1.聘请、培养专业带头人9人,培养骨干教师16人,双师型教师达到85%;送培到国外、企业、高校进修提高的教师15人,进一步提升教学团队的整体水平;2.进一步加大教师参与企业技改的力度,以“项目驱动”方式,校企深度合作开展技术研究和服务,力争涌现出一批在行业内有较大影响的技术成果;3.着力培养“三支”队伍,创新“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使用的激励机制,形成职教特色鲜明的结构合理、业务能力强的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4.造就一批在职业教育界有影响的、知名度高的专业领军人物实训基地建设总投入2417万元(其中中央财政1941万元),达到以下目标: 1.建设与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专业(含专业群)建设发展相匹配的9个生产性实训基地(车间);2.按照与企业生产实际高度吻合和职业技能培训的规律相结合的原则,本着共建共享的思路,切实利用区域内企业设备资源,避免重复投入,搞好设备采购论证,进行设备采购和场地规划建设;3.校企融合,新增校外实习基地10个,共享企业先进设备资源2.357亿元;4.根据专业建设要求,采购实验实训设备,部分设备投入使用总投入609万元(其中中央财政447万元),达到以下目标: 1.完成实训基地改扩建、搬迁以及设备采购、安装、调试等任务,全部投入使用,并开展学生技能培训、对外培训、分包和承接生产任务;2.以生产任务为载体,增强学生的实训环节与生产实际有机衔接,按照职业标准、市场原则、高职教育规律和现代企业管理要求,开展学生技能培训;3.加强实训基地内涵建设,注重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结合,突出“真设备、真产品、真环境”,完善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强化实训基地管理,具有良好的职业氛围;4.按照“市场化运作,社会共建共享”的模式,引进企业技术、人才、管理和资金等,实现实训基地建设主体多元化的格局,逐步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管理运行机制,形成集教学、对外培训、生产、技术服务为一体的、产学研结合的区域性开放式社会服务平台;5.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与规范化管理,建立校企双方合作培养、共同考核的校外实训机制- 4 -续表1总项目分年度建设目标年 度项 目建设目标20062007年2008年非中央财政支持的专业建设实验实训总投入669.4万元,达到以下目标: 1.建设与非中央财政支持的专业(含专业群)建设发展相匹配的13个实训基地(中心);2.按照与行业、企业生产实际高度吻合和职业技能培训的规律相结合的原则,本着共建共享的思路,切实利用区域内企业设备资源,避免重复投入,搞好设备采购论证,进行设备采购和场地建设;3.根据专业建设发展要求,采购实验实训设备,部分投入使用;4.与企业、行业合作,新建校外实习基地,共享社会资源总投入142.6万元,达到以下目标: 1.完成实验实训设备采购任务,全部投入使用,并开展学生技能培训和对外培训;2.加强实训基地内涵建设,完善管理制度,强化实训基地管理,切实提高实训基地的培训和社会服务功能;3.通过三年的建设,把实训基地建设成为集教学、对外培训、技术服务于一体的工学结合的社会培训服务中心;4.加强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和规范化管理,构建校企双方合作培养、共同考核的校外实训机制师 资总投入85万元,达到以下目标: 1.培养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使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75%。2.派遣5名以上教师到国外、企业、高校进修提高;3.整合行业、企业人才资源,不断壮大“兼职教师人才资源库”,部分主干专业课程实行“双师授课”,让教学内容与企业生产实际结合更紧密总投入95万元,达到以下目标: 1.进一步培养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使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80%;2.派遣8名以上的教师到国外、企业、高校进修提高;3.通过三年的建设,引进、培养专业带头人4人,培养骨干教师16人,培养双师型教师33人,造就一支结构合理、业务能力强的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课 程总投入50.5万元,达到以下目标: 1.与企业合作共同研讨专业培养目标,修订教学计划,重构课程体系;2.编写试用讲义、课件制作、部分上网等总投入41.5万元,达到以下目标: 1.完成10门优质核心课程,以及相关的特色教材8本,课件2套;2.建成专业共享资源库,实现网络共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图书信息中心投入300万元,增加图书馆信息化设备、图书管理系统、万方数据库、电子阅览室等主要设备设施,达到高校图书信息中心和公共图书馆的的基本功能 投入150万元,增加音视频会议系统、超星图书数字资源,形成集音视频会议、数字信息、图书期刊为一体,设备、管理先进,能满足10000余名学生380万市民和科技工作者教学科研需要的图书信息中心教育培训与研究中心培训及管理网络建设的设备购置安装调试完毕,正常使用;引进新课程资源,启动自行开发项目。培训职业院校、中小学校长和教师10000人次以上功能更完善,服务量增加较大;培训范围增大,培训效果评价更好;课程资源开发初见成效,有自主开发的资料教材或光盘。培训职业院校、中学校长和教师10000人次以上对口支援项目对周边地区职业院校开放,完成培训和鉴定2000人次。与甘孜、阿坝、凉山、雅安等老少边穷地区的职业院校共享12门课程对周边地区职业院校开放,完成培训和鉴定2000人次。与甘孜、阿坝、凉山、雅安等老少边穷地区的职业院校共享12门课程。对口扶贫支援中江县、罗江县等,每年培训贫困家庭子女免费200300人次左右。四川中德培训中心签订四川中德培训中心协议书、签订中德职教培训基地人员互访协议书,德方5名专家到学院讲学。引入德国先进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及相关教学资料德方5名专家到学院讲学。引进德方职业技术教育考核体系、国际职业资格认证体系素质教育工程基本完成校园计算机网络系统、智能广播系统和公共视频系统的改扩建工程,部分投入使用。建成团体心理辅导室并投入使用,培训辅导员和班级心理委员2次以上完善校园计算机网络系统、智能广播系统和公共视频系统,并充分发挥其使用功能。建成音乐治疗室,培训6名专兼职心理咨询老师,4人达到持证上岗基本建设投入5500万元,动工新建改建实训场地等教学场地总面积3.66万平方米,部分投入使用投入500万元,完成新建改建实训场地等教学场地总面积0.55万平方米,投入使用- 15 -2院校综合建设进度表考核项目现有基础2007年9月(预期目标、验收要点)2008年9月(预期目标、验收要点)教学仪器设备总值4360万元预期目标:7372万元验收要点:财务提供凭证预期目标:7956万元验收要点:财务提供凭证经费生均预算内拨款标准0.139万元预期目标:0.215万元验收要点:财务提供凭证预期目标:0.260万元验收要点:财务提供凭证地方财政专项拨款375万元预期目标:待定验收要点:财务提供凭证预期目标:待定验收要点:财务提供凭证行业、企业专项投入60万元预期目标:400万元验收要点:财务提供凭证预期目标:540万元验收要点:财务提供凭证其他1161.7万元预期目标:3000万元验收要点:财务提供凭证预期目标:4000万元验收要点:财务提供凭证实习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室数注:“/”栏目需分别填写数据(下同)16个/82 个20个/94 个23个/99 个校内生产性实训(学时)比例42.6%45%50%校外实习基地数100个预期目标:110个验收要点:提供协议书预期目标:120个验收要点:提供协议书半年以上顶岗实习学生占应届毕业生比例92.06%预期目标:93.00%验收要点:提供学生顶岗实习鉴定表预期目标:94.00%验收要点:提供学生顶岗实习鉴定表毕业生一次就业率98 %预期目标: 98%验收要点:提供学生就业相关材料预期目标:98%验收要点:提供学生就业相关材料产学合作有合作协议的企业数338个预期目标:400个验收要点:提供协议书预期目标:538个验收要点:提供协议书合作企业参与教学的专业比例数100%100%100%签订校企合作协议的专业比例数91.7%93%95%合作企业接收实习实训学生8652人月15000人月12000人月合作企业接收就业学生数1870人预期目标:2800人验收要点:提供学生就业相关材料预期目标:2100人验收要点:提供学生就业相关材料续表2考核项目现有基础2007年9月(预期目标、验收要点)2008年9月(预期目标、验收要点)产学合作合作企业对学校投入的设备价值100万元200万元250万元整合共享企业先进设备资源(设备总值不计入建设项目投入)13000万元23700万元25000万元为合作企业科技开发与技术服务经费数131万元150万元200万元对口支援地区数/院校数3个市州/ 8 个6个市州/ 10个8个市州/ 12 个培训培养教师总数135人次/年150人次以上/年180人次以上/年联合培养学生总数1600人2000人2000人招生情况本省录取批次(含单独招生)专科二段专科一段专科一段跨省招生比例10%30%30%对西部招生比例95%90%90%来自行业企业兼职的专业教师数量62人/6380课时80人/7100课时90人/8600课时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工种数量1个/47 个1个/49 个1个/51 个“双证书”获取率94.1%96%97%其他国际合作与交流与德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家高校签定3项校际合作协议,合作项目11项,聘请外国教师11名,学院选派17人次到国外学习、进修和参加学术交流,组织国际学术讲座和技术交流23次引进外籍教师5人,合作项目2项,聘请客座教授2人,国际学术讲座和技术交流10次,教师出国研修14人引进外籍教师7人,合作项目3项,聘请客座教授3人,国际学术讲座和技术交流10次,教师出国研修15人图书信息中心面积3000M2,功能单一,设施落后,阅览座位600座。面积18200 M2,功能完备,设施先进,阅览座位2000座面积18200 M2,辐射能力进一步增强辅导员培养工程 专职辅导员数量较少,学历层次以本科为主,以学生管理为主的研究文章不多引进2名硕士,选拔3人攻读在职硕士;20%以上辅导员参加专题进修或培训;院级学报以上刊物公开发表论文20篇引进3名硕士,选拔5人攻读在职硕士,50%辅导员参加过专题进修或培训,30%以上取得培训资格证书,形成特色德阳市教育培训与研究中心开展各类学校教师、干部培训10000人次/年10200人次/年10250人次/年贫困家庭子女免费培训100人150人200人承办技能比赛2次2次3次备注:表示学院自加特色栏目。3A-1中央财政重点支持专业资金投入预算表单位:万元重点专业名称数 控 技 术编号06-22-01建设内容资金预算及来源中央财政投入 省 级财政投入 注:请在“ 级地方财政投入”下划线上填写省级或市级财政投入(下表同,不再说明)行业企业投入 注:请在“行业企业投入: ”下划线上填写主要行业企业单位名称(下表同,不再说明):其他投入 注:请在“其他投入: ”下划线上填写主要来源(下表同,不再说明):学院自筹合计2006年度2007年度2008年度小计2006年度2007年度2008年度小计2006年度2007年度2008年度小计2006年度2007年度2008年度小计合计83434328314602732421586732133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基础实训平台13100131110819150技能实训车间41069047918017080430909工艺实训基地902001101001020130实验实训基地内涵建设505050150150小 计68113950870201170984691339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带头人252525755551590骨干教师202010501010103080双师型教师885217751940兼职教师2020337330301575148小 计737373219525235139358续表3A-1建设内容资金预算及来源中央财政投入 省 级地方财政投入行业企业投入:其他投入:企业资源合计2006年度2007年度2008年度小计2006年度2007年度2008年度小计2006年度2007年度2008年度小计2006年度2007年度2008年度小计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154155111111数控加工工艺2020307070数控设备与编程2020307070数控加工实训2030308080专业共享信息资源库520154040小计80131160371371其他德阳机械制造业技术研究中心2020256565共享整合企业先进设备资源(13700)(13700)小计20202565(13700)653B-1中央财政重点支持专业建设进度表重点专业名称数控技术建设负责人陈洪涛建设内容预期目标2007年9月验收要点2008年9月验收要点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基础实训平台根据机械制造类专业基础能力实训要求,整合原有基础实训资源,建成由几何量检测、流体传动、机械传动、钳工基础、电工基础、电气控制、CAD/CAM七个实训室构成的基础实训平台,面向全院师生及社会各界开放,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展机电基础技能培训、几何量检测技术服务及机械产品创新设计等工作,力争成为德阳市的中小型零件几何量检测中心和机电产品创新设计平台。服务能力达到11000人周1完成142万元的仪器设备选型调研论证、招投标及采购,相关资料和账目清楚;2.做好新建车间建设和搬迁规划,实施建设;3满足基础技能培训要求,预计校内学生年实训量达8000人周1.完成设备搬迁、设备安装、调试;2.完成产品的几何量检测技术服务及检测员培训资质申报工作;3. 承担对外几何量检测、机械创新设计、CAD/CAM软件应用等方面技术服务;4. 承担300人周对外培训,预计校内学生年实训量达9000人周技能实训车间在原有“国家数控实训基地”的基础上,根据四川装备制造业产业发展动态及产学研合作的教学模式要求,按生产性实训车间的思路进行建设,改扩建普通车、铣、刨、磨、数控车、数控铣、加工中心、数控电火花加工等实训单元,通过“真设备、真产品、真环境”开展符合教学课题要求及教学进程的产教结合项目,与“三大厂”以及配套企业合作,由学院教师和企业专家和能工巧匠共同指导学员进行普通机械加工、数控机床操作、工艺程序编制、产品质量检验、设备维护保养等全真实训,同时力争成为四川省数控车、数控铣和加工中心技师和高级技师的培训中心。服务能力达到10000人周1.完成一期829万元的仪器设备选型调研论证、招投标及采购,相关资料和账目清楚;2.做好新建车间建设和搬迁规划,实施建设;3.满足学院数控专业学生普通机械加工、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和数控电加工机床操作、工艺及编程加工技能实训需要,预计校内学生年实训量达6000人周,同时承担500人周对外培训1.完成一期设备搬迁、设备安装、调试;2.完成二期设备80万元的仪器设备选型调研论证、招投标及采购,相关资料和账目清楚;3. 新增实训面积1000m2,完全具备生产性实训车间条件;4. 预计校内学生年实训量达8000人周,承担600人周对外培训工艺实训基地在原有“德阳国家机电综合实训基地”工艺实训车间的基础上,通过与企业深度融合,创建工艺工装、难加工材料、清洁制造、复杂曲面加工、高速加工等实训研究室,使该基地成为数控加工工艺、工装、清洁制造等工艺实训教学及难加工材料、复杂曲面加工、高速切削和清洁制造技术研究及技术推广应用,以及四川装备制造业工艺技术研究和技术服务平台,达到年8000人.周培养能力1.完成120万元的仪器设备选型调研论证、招投标及采购,相关资料和账目清楚,初步建成工艺实训及研究基地;2.由中国二重、东方电机、东方汽轮机等企业提供共享设备联合对3000人周学生共同开展工艺实训;3.与紧邻学院的永红机械厂合作,以厂里现有生产条件为基础,增加便于教学的实训设施,创建良好的生产和实训环境,建成开放性的工艺实训车间,联合对1000人周学生开展工艺实训指导工作;4.承担与企业合作开展工艺技术研究项目1项1.完成一期设备搬迁、设备安装、调试,开展工艺实训及研究工作;2建立清洁加工单元,与企业和高校合作,选择典型加工设备和冷风切削装置等装备,共同针对装备制造业开展清洁制造技术研究工作;3.由中国二重、东方电机、东方汽轮机及永红机械厂等企业提供共享设备联合对6000人周学生共同开展工艺实训;4.承担300人周对外培训;5.承担与成都森泰英格刀具公司和德阳重装企业合作开展工艺技术研究项目2项实训基地内涵建设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的运行管理机制,将市场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有机结合起来,按照现代制造业进行管理,让学生在运用现代生产运行管理模式和企业文化的真实氛围中接受技能培训;创建良好的生产实训环境,将实训基地建成既像企业的车间又便于开展实训教学的生产实训环境;与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互动机制,进入行业和产业链,确保实训基地有充足稳定的生产任务,能完成人才培养技能方面主要技能训练和技术创新服务的要求1与企业初步建立起合作共建实训基地运行管理机制;2实训基地初步具有生产车间的主要功能,同时能满足专业技能培训的基本需要,在永红机械厂等校外实训基地创建便于学生实训的良好氛围;3实训基地有适合教学需要的的生产任务,与企业建立起了良性的互动机制1具有完善的与企业合作共建实训基地运行管理机制;2实训基地既具有生产车间的主要功能,同时能满足专业技能训练和技术创新服务的需要;3实训基地有充足的生产任务,与企业建立起了长期稳定的互动机制;4引入数字化设计制造教学实训平台,建立符合现代先进制造业需求的数字化教学和实训环境,实现数控机床网络化管理和基于制造全过程的计算机管理续表3B-1建设内容预期目标2007年9月验收要点2008年9月验收要点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带头人通过培养和聘请等措施,建立一个由行业知名的数控技术名师和职业教育专家共同组成的专业建设领军班子,负责探索人才培养模式,优化教学方案,引领产学研结合项目的实施聘请1名精通数控加工工艺、CAD/CAPP/CAM和设备故障诊断维修等方面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或达到国家技术能手级水平的能工巧匠,或能把握装备制造行业发展动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城管执法专业试题及答案
- 河南省濮阳市华龙区濮阳第一高级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摸底检测英语试卷(含答案)
- 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区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暑假开学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 安徽省九师联盟2026届高三9月开学联考英语(含答案)
- 河北省邯郸市第十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卷(含答案)
- 广西钦州市第四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数学试卷(含答案)
- 广东省深圳实验学校高中园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统测(开学)物理试卷(含答案)
- 宁夏建筑消防方案设计资质
- 安徽省江淮名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
- 保险业数字化风险管理解决方案与应用技术案例研究
- 2025工勤考试收银审核员(高级技师)考试题(含答案)
- GB/T 27043-2025合格评定能力验证提供者能力的通用要求
- 加工公司实验室设备管理办法
- (2025秋新版)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 2025年“学宪法讲宪法”知识竞赛题库含答案
- 教室布置方案(模板)
- 2025年上海入团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土地管理法》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至2030年中国机织服装市场现状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妇幼信息安全课件
- 《测绘基础》课件(共八个任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