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二年级语文上册 古诗诵读 游子吟教案2 鄂教版.doc_第1页
2019-2020年二年级语文上册 古诗诵读 游子吟教案2 鄂教版.doc_第2页
2019-2020年二年级语文上册 古诗诵读 游子吟教案2 鄂教版.doc_第3页
2019-2020年二年级语文上册 古诗诵读 游子吟教案2 鄂教版.doc_第4页
2019-2020年二年级语文上册 古诗诵读 游子吟教案2 鄂教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2020年二年级语文上册 古诗诵读 游子吟教案2 鄂教版教学目标:1.熟读古诗,熟背古诗,读出古诗的节奏与韵味。2.理解古诗的含义,着重理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辉”这句诗所蕴涵的深义和喻义。3.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能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4.体会作者孟郊所表达的思母情怀;并能用思想和行动来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爱。教学重点:理解诗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辉”教学过程:一、阅读图片,情感铺垫一边听音乐,一边认真地阅读母子图,你从图画中看出了什么?(学生反馈,教师点评)(预案:1.年迈的母亲在为即将远行的儿子缝制衣服,儿子在床上酣睡;2.夜已深了,母亲不辞辛苦地用自己的一针一线为儿子缝衣服,祝愿孩子远行平安,并希望早日归来。3.这是一个好学上进的孩子)师述:看到这样一幅动人的“母子图”,你就会想怎样的一首诗?(引出游子吟、作者:孟郊,唐朝诗人。)师述:孟郊唐朝著名诗人,很早时候就失去了自己的父亲,与自己的母亲相依为命,自己从小刻苦攻读,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可是多次落榜,只到四十多岁才中进士,当了一名县官。这首诗就是孟郊当了县官了之后,回忆往事,思绪万千时候写就的。下面我们就来欣赏这首古诗。二、节奏朗读,引入情感出示本诗,指导朗读,初步导出学生的感情。(用反复诵读的方式来激动学生的情感)(1)请学生来朗诵。游子吟孟郊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2)让听的学生说出她读出了一种怎样的感情来?(预案:深情的、语气先缓慢再强烈升高、有一种母爱的伟大与对母亲的关怀的感觉)(3)带全体同学朗读,全体学生齐读、朗诵,也同样来读出这样一种感情来。三、理解诗意,挥发情感再读一读古诗,你说说有哪些意思不明白的。(自由读,可以小组讨论;也可以直接向参考书寻求答案)(1)你认为在这首诗中,哪几句是比较容易理解的?(1-4句)说说你的理解,并告诉老师你是借助什么来理解的?(借助:参考资料、图画、想象、以前的旧知识)(2)最后一句话最难以理解。方法:A.先来读一读。B.这句话描述的是什么?C.再理解重点的词语:“意恐”心里担心、害怕;“寸草心”小草,比喻儿女的心意;“三春晖”三月里春天温暖的太阳。D.最后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母亲像春天对小草般的恩情,谁说子女能报答的完呢?母亲这份慈爱与关切,真不是我们微小的心意所能报答的。谁说那些绿茵茵的小草,就能报答太阳母亲的光辉呢?四、情读体验,深入悟情师述:同学们,让我们再一次来看看这幅图画,当年迈的老母亲在油灯下,眼睛昏花,动作迟缓,但由于对儿女的爱牵动着她心,坚持到底,一定要为孩子缝制一件衣服。看到此情此景,我们就会油然地对这位母亲产生一种崇敬的感情,请你说说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预案:一位“慈祥”的母亲、一位“爱子如命”的母亲、一位“关心孩子”的母亲)表达了她的一种怎样的感情?(预案:把自己对儿女的爱心与关切全部融入了一针一线之中,期盼孩子早日回家,早日团圆;游子穿在身上的不仅仅是一件衣服,而是一颗母亲的爱心)师述:是啊,可怜天下父母心,古代吴越民间有一种风俗,家中有人要出远门,母亲或妻子要为他做衣服,针线一定要缝得细密,这样出门人才会早早归来。你能再来有感情地朗读文章中的前四句古诗吗?师述:假如你就是那位孩子;假如你明天就要远行,在睡眠中偶然看到此情此景;假如你就是孟郊,穿着母亲为你连夜赶制的衣服你会怎样想?(预案: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恩情不能报以万一,对母亲无限的热爱与崇敬,这是孟郊的心声。)是啊,母爱难忘,母情难舍,请你再来读一读最后两句诗。(读出一种深情而感激的语气来。)五、尝试实践,延续情感(1)母爱是纯真的,母爱是无私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母亲。今天当你读到这首诗的时候,体会到孟郊和母亲之间的互敬,这是一种天伦。同学们,现在就以您的笔,写写自己对母亲的感情。板书“亲爱的爸爸、妈妈:谢谢你十多年来对我的关心和爱护。”(再听刚才的音乐,进入情境后,尝试书写)(2)写好一段话,交流这段话。六、评价交流,深化情感1.请几位同学来读读自己所写的文字,简要评价。2.在课后可继续学习另外的一首古诗游子吟。附送:2019-2020年二年级语文上册 古诗诵读 秋浦歌教案1 沪教版教学目标:1、读懂古诗,了解古诗所描写的热火朝天的劳动情景,从中感受劳动者生活的辛酸和他们那种积极向上、不畏艰辛的精神及诗人对劳动者的赞美和同情。2、认识“赧”字,理解诗句的意思。3、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背诵古诗。教学重难点:1、了解古诗描写的劳动场景,从中感受劳动者生活的辛酸和他们那种积极向上、不畏艰辛的精神2、通过诗歌读懂诗人对劳动者的赞美和同情之心。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初识李白。【课件1】大家一定知道不少李白的诗句吧,背来听听。二、初读诗歌,读通读顺。1、师:同学们,从刚才这几首诗中,我们感受到一个非常丰富的李白。李白一生写了大量诗歌,但有一首却是我国浩如烟海的古典诗歌中极为罕见、极为珍贵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秋浦歌第14首。(板题:强调怎么记住“浦”字)2.读题,释题(1)师:谁来读读诗题。(指名读)追问:知道“秋浦”在哪儿吗?秋浦歌是什么意思吗?【课件2指名读】补充:李白晚年曾五游秋浦,所作秋浦歌共17首。今天学的这首是其中的第14首。(3).师:请大家打开书本,自由朗读秋浦歌这首诗,注意,认认真真读上2遍。读时,注意诗中的一个生字,结合注解把它读准了,争取把诗念得字正腔圆。(1)自由练读(生自由读课文)【课件3秋浦歌原文】(2)检查读 (指名朗读) (同桌互读)三、读悟诗句预设一:炉火照天地【课件4】(1)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学生回答)(2)师追问:这景象让你想到了哪些词语?(壮观、美丽、气势浩大)(3)师:请读出场面的壮观炉火照天地。【板书:壮观】预设二:红星乱紫烟【课件6:现代炼铁中钢花四溅的画面】(1)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学生回答)(2)师追问:那“乱”是什么意思?(3)师问:这又是怎样的一种景象呢?(热火朝天、壮观、壮美、危险的、你的心真细啊!不愧是农民的子女!)我们一起读读这两句,起。(生读)(4)师:面对如此壮观的景象李白的心情如何?(兴奋、欣喜、新奇、赞叹带上这份情感读这两句诗)预设三:赧郎明月夜【课件7】(1)问:谁眼前还出现了什么画面?(在这月夜里,一群光着膀子的冶炼工人,他们的脸被熊熊的炉火烤得通红通红。)(2)师:你看到的是一幅赧郎月夜冶炼图。(板书:月夜冶炼图)(3)师:诗中的“郎”指的是 (生:冶炼工人)老师查过字典,“赧”字的本意是因为羞愧而脸红。那请大家想想,冶炼工人脸红是因为羞愧吗?(生:不是)那是为什么而红的呢?(学生自由回答)(4)师:工人们的脸,不管是因为什么而红,在诗人看来,那一张张红彤彤的脸,连天空中那轮圆月也映衬得更加明亮了。再读这句诗。预设四:歌曲动寒川 【课件8】(1)师:就在这月夜冶炼的场面中,你还听到了什么?(2)师:川,就是河水、河流。(3)师:唱着歌儿劳动,是呀,“歌曲动寒川”,这应是怎样的歌声呀?【播放音乐课件:听劳动号子】(4)师:读着这样的诗歌,听着这样的劳动号子,请你用一个词语或一句话来形容。(高亢激昂、热情奔放、热火朝天、扣人心弦、鼓舞人心)(5)师:这歌曲难道仅仅就是一首高亢激昂、热情奔放、鼓舞人心的曲子吗?这分明就是李白心中对劳动人民的一首?生:赞歌(板书:赞歌)(6)师:你认为,诗人要赞美冶炼工人的什么精神?(学生回答)是啊,这样高亢的号子,这样催人奋进的赞歌,把冰冷的河水给震动了!但,这真的能震动吗?这又是什么写法?(生:夸张)过渡:这真是“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这首诗让我们再次感受到李白诗歌大胆想象、极度夸张的特点。小结:看啊,月夜的冶炼场面,是何等热烈,何等夺目,何等壮观!请读全诗四、走进工人,感受辛酸过渡:好一幅壮观、瑰丽的月夜冶炼图啊!怎能不令诗仙李白“情动而辞发”,写下这劳动人民的赞歌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到冶炼现场,走进这群冶炼工人。请再读全诗1.“乱”中感受艰辛师:读着诗的前两行,哪两个字引起了你的注意?(生答后追问)一“照”一“乱”,令你产生了怎样的遐思?(学生自由谈:烈焰升腾、火光冲天、红星乱溅、紫烟缭绕的环境)师引导:红艳艳的火星、炽热滚烫的火星、四处乱溅的火星,可能会溅到哪儿,产生哪些后果?(学生回答)师:如果说今天的冶炼工人被烫伤了,还能得到及时救治的话,那么在1300多年前,这群冶炼工人被烫伤了呢?(生自由谈)师:因此,这个“乱”字,让你感受到什么?(生自由谈)师:让我们一起读“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生读)师:劳动是这样艰辛,这样危险,可在这明月之夜,他们一面挥汗如雨地工作,一面情绪激昂地放歌,高亢的劳动号子,此起彼伏,响彻夜空。再读最后两行【课件9点击】2.月夜中感受辛酸师:同学们,诗学到这儿,我们不仅有许多问题想要问问这群冶炼工人了。你想问什么?五、走进李白,感受同情。1.谈感受:同学们,此时此刻,你的心里有一种怎样的感受啊?(生谈)2.叩问李白:同学们,问了这群工人,你有问题想问问李白吗?(学生自由问后)师:所有的问题只需这一问:李白呀李白,为什么别人都能入睡,而你却不能入睡,偏偏要来到这冶炼现场呢?(生自由猜测)追问:那李白究竟有什么心事呢?【介绍背景】3.介绍背景,阅读第十五首诗大约在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左右,年过半百的李白来到贵池,在秋浦等地漫游。本来傲岸不屈、浪漫的李白,在秋浦时,生活的窘迫、仕途的无望,使他越来越愁肠百结,在这组秋浦歌中多有反映。其中流传千古的是第十五首秋浦歌【课件10】秋浦歌李 白白 发 三 千 丈,缘 愁 似 个 长。不 知 明 镜 里,何 处 得 秋 霜。愁啊愁,愁得“白发三千丈”啊!这是何等悠长的愁啊!再读正是怀着这样的愁绪,当诗人看到这一热火朝天而又壮观的劳动场面时,被冶炼工人战天斗地、不屈不挠的精神所撼动,于是写下了这首劳动的赞歌。齐读全诗秋浦歌起【课件11】正是怀着万千愁思,在这夜深人静的晚上,当看到在火星乱溅中仍忘我劳作的冶炼工人,听到他们那高亢、悲壮的歌声,诗人感受到了劳动人民生活的辛酸,心中不免对他们产生了深深的同情之心【板书:同情】,于是写下了这幅月夜冶炼图。齐读全诗秋浦歌起总结全文:秋浦歌壮观的是劳动的景象,辛酸的是劳动者的生活;诗人赞美的是劳动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