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波特竞争力模型的宝洁竞争策略分析.doc_第1页
基于波特竞争力模型的宝洁竞争策略分析.doc_第2页
基于波特竞争力模型的宝洁竞争策略分析.doc_第3页
基于波特竞争力模型的宝洁竞争策略分析.doc_第4页
基于波特竞争力模型的宝洁竞争策略分析.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于波特竞争力模型的宝洁竞争策略分析摘 要本文以波特的五力竞争力模型为分析工具,从替代威胁、进入威胁、买方和供应商威胁、国内行业竞争强度等方面分析了宝洁在日用洗化行业所面临的竞争和威胁。 关键词竞争力 宝洁 洗化行业 一、波特竞争力分析 迈克尔波特提出了一种识别相关市场中(本论文仅供参考,如需转载本文,请务必注明原作者以及转载来源:论文图书馆 )摘 要本文以波特的五力竞争力模型为分析工具,从替代威胁、进入威胁、买方和供应商威胁、国内行业竞争强度等方面分析了宝洁在日用洗化行业所面临的竞争和威胁。 关键词竞争力 宝洁 洗化行业 一、波特竞争力分析 迈克尔波特提出了一种识别相关市场中竞争优势来源的理论框架。行业中已有的厂商都力求通过管理战略的选择来追求这些竞争优势。根据波特(MEPorter)的观点,一个行业中的竞争,不止是在原有竞争对手中进行,而是存在着五种基本的竞争力量:潜在的行业新进入者、替代品的竞争、买方讨价还价的能力、供应商讨价还价的能力,以及行业内竞争者现在的竞争能力。这五种基本竞争力量的状况及综合强度,决定着行业的竞争激烈程度,从而决定着行业中最终的获利潜力,以及资本向本行业的流向程度,这一切最终决定着企业保持高收益的能力下载论文。 二、宝洁市场领导者的定位 宝洁1837年创立于美国的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市,1988年开始进入中国,在广州成立了在中国的第一家合资企业广州宝洁有限公司,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宝洁公司已陆续在广州、北京、上海、成都、天津等地设有十几家合资、独资企业。宝洁经营着300多个品牌,它的飘柔、海飞丝、潘婷、舒肤佳、玉兰油、护舒宝、碧浪、汰渍和佳洁士等更是国人家喻户晓的品牌。在洗发水产品上宝洁的“三剑客”占据了半壁江山。 2010年1月7日,国内知名媒体南方周末发布2009“世界500强企业在华贡献排行榜”,宝洁公司连续第三年位列日化类公司排名第一名,居2009年总榜第八位。 “世界500强企业在华贡献排行榜”为国内最有分量的企业责任评选榜单之一。从2007年开始,宝洁均在该榜单总榜及“在华经济责任榜”、“在华公众形象榜”两个子榜中位列前20位。2009年,宝洁公司在“在华公众形象榜10强”子榜单上排名更是从2008年的第十六位上升至第五位,继2007年(排名第七位)后再次成为家居个人用品领域惟一入选10强的公司。 在洗发水市场上,宝洁是占有55%以上的市场份额,在洗发水市场上是绝对的领先者。之后就是联合利华,占据约有12左右的市场份额,一直都紧随宝洁的步伐。然而丝宝的出现,不仅对宝洁,更是对联合利华构成了一定的威胁,这三家逐渐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面对前面的领先者宝洁和后来赶上的丝宝,还有二三线品牌的扩张,其他的潜在进入者的威胁,联合利华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该如何保持现有的市场份额,该选择什么战略来保证公司的持续快速增长,将来该何去何从。 三、宝洁公司竞争力模型分析 1.新进入者的威胁 根据AC尼尔森2007年的统计数据,中国日化市场总销售额中,洗发水为13.6亿美元。2007年中国洗护发产品的市场销售额为250.52亿元,其中农村市场为107.52亿元。行业内人士指出“洗发水的利润率通常可以达到牙膏的2倍左右,牙膏的毛利率一般在30%左右”。这也是多家公司在这一块激烈竞争的原因所在。 这个领域存在较高的进入壁垒。进入壁垒越高,原有厂商的盈利能力越强。进入壁垒的来源有几种,包括高额的资本成本、规模经济、技术壁垒和政策壁垒等。另外如果顾客具有品牌忠诚,那么使顾客转向新进入者的产品的成本将形成一个强大的进入壁垒。进入分销渠道是另一种潜在的壁垒,产品差异也会构成进入壁垒。在中国的洗发水市场上,现有企业将进500家,全国洗发护发有300多个品牌,其中有20多个占据市场的主导地位。宝洁和联合利华作为洗发水市场上的第一集团,垄断了市场,占据了整个洗发水市场的70%的份额,这两个有着悠久历史和雄厚资本的对手在中国的近20年间,不断壮大。对试图进入洗发水市场的其他企业来说,除非一开始就能形成较大的生产规模,并能占据比较可观的市场份额,否则过高的平均成本将使这些潜在竞争者无法与这两家公司匹敌。 就洗发水而言,商品本质区别不大,但是由于品牌的建设及其中所诉诸的不同情感理念和功效,产品已经基本饱和,市场的细分比较完善,进入该类市场的门槛还是比较高的。尤其是初期投入的高额营销费用,以及终端渠道的建立更是筑高了进入壁垒。中国的洗发护发市场属于寡头垄断。 2. 替代品的威胁与竞争 当去屑洗发水市场上一枝独秀的情况维持了近二十年的期间,表面上风平浪静,下面确是暗流涌动。在仍然不断增长的去屑洗发水市场上,超过110亿的市场,作为在此市场上几乎无所得的联合利华来说,要在洗发水市场上扳回一局的话,无疑这是个很好的机会。 在我国20岁55岁年龄段中,超过83%的消费者有不同程度的头屑问题,其中受到头屑困扰的女性消费者占82%,男性消费者则高达84%,有56%的被访者认为头屑已经影响到他们的正常工作和生活。这正给了联合利华对去屑产品深度研发和差异化推进的先机男性去屑洗发水的市场,“清扬”也应运而生。 从下表整理的宝洁与其主要竞争对手联合利华的产品种类中,可以看出,宝洁在洗护日化的市场上,联合利华都存在相应的替代品,尤其在原本独树一帜的去屑市场,随着清扬的加入也打破了一家独大的格局。 3.供应商的力量 宝洁公司一直就具备世界范围内领先的供应链管理水平,在权威的美国先进制造研究机构(Advanced Manufacturing Research,AMR)关于“最好的25个供应链”的评估中,宝洁公司位列前三甲。作为最终产品生产商的宝洁是其所处整个供应链中的核心节点。上游的原材料供应商和下游的销售企业,以及消费者构成了该供应链的两端。宝洁产品生产所需要的原材料,比如石油、磺酸等化工原料等会通过一、二级供应商逐级供应。在过去的20年中,宝洁产品在中国的销售主要存在两个渠道:一个是通过分销商网络供应各个零售商,比如广东中山市万荣营销有限公司、山西八同实业集团有限公司、陕西百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另一个是宝洁直接和零售商对接,比如沃尔玛、上海联华、苏果等大型零售终端。当然,有的企业可能既是分销商也是直接的供应终端,比如之前的山东潍坊百货。产品在不同销售主体之间的转移会通过宝供、宝运,以及招商等物流企业来实现。本文主要涉及的内容,即宝洁公司如何通过对物流业务和销售关系的操作把产品送到最终的消费者手中。宝洁的产品供应部、客户业务发展部分别主要承担着这些职能。摘 要本文以波特的五力竞争力模型为分析工具,从替代威胁、进入威胁、买方和供应商威胁、国内行业竞争强度等方面分析了宝洁在日用洗化行业所面临的竞争和威胁。 关键词竞争力 宝洁 洗化行业 一、波特竞争力分析 迈克尔波特提出了一种识别相关市场中(本论文仅供参考,如需转载本文,请务必注明原作者以及转载来源:论文图书馆 )摘 要本文以波特的五力竞争力模型为分析工具,从替代威胁、进入威胁、买方和供应商威胁、国内行业竞争强度等方面分析了宝洁在日用洗化行业所面临的竞争和威胁。 关键词竞争力 宝洁 洗化行业 一、波特竞争力分析 迈克尔波特提出了一种识别相关市场中竞争优势来源的理论框架。行业中已有的厂商都力求通过管理战略的选择来追求这些竞争优势。根据波特(MEPorter)的观点,一个行业中的竞争,不止是在原有竞争对手中进行,而是存在着五种基本的竞争力量:潜在的行业新进入者、替代品的竞争、买方讨价还价的能力、供应商讨价还价的能力,以及行业内竞争者现在的竞争能力。这五种基本竞争力量的状况及综合强度,决定着行业的竞争激烈程度,从而决定着行业中最终的获利潜力,以及资本向本行业的流向程度,这一切最终决定着企业保持高收益的能力二、宝洁市场领导者的定位 宝洁1837年创立于美国的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市,1988年开始进入中国,在广州成立了在中国的第一家合资企业广州宝洁有限公司,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宝洁公司已陆续在广州、北京、上海、成都、天津等地设有十几家合资、独资企业。宝洁经营着300多个品牌,它的飘柔、海飞丝、潘婷、舒肤佳、玉兰油、护舒宝、碧浪、汰渍和佳洁士等更是国人家喻户晓的品牌。在洗发水产品上宝洁的“三剑客”占据了半壁江山。 2010年1月7日,国内知名媒体南方周末发布2009“世界500强企业在华贡献排行榜”,宝洁公司连续第三年位列日化类公司排名第一名,居2009年总榜第八位。 “世界500强企业在华贡献排行榜”为国内最有分量的企业责任评选榜单之一。从2007年开始,宝洁均在该榜单总榜及“在华经济责任榜”、“在华公众形象榜”两个子榜中位列前20位。2009年,宝洁公司在“在华公众形象榜10强”子榜单上排名更是从2008年的第十六位上升至第五位,继2007年(排名第七位)后再次成为家居个人用品领域惟一入选10强的公司。 在洗发水市场上,宝洁是占有55%以上的市场份额,在洗发水市场上是绝对的领先者。之后就是联合利华,占据约有12左右的市场份额,一直都紧随宝洁的步伐。然而丝宝的出现,不仅对宝洁,更是对联合利华构成了一定的威胁,这三家逐渐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面对前面的领先者宝洁和后来赶上的丝宝,还有二三线品牌的扩张,其他的潜在进入者的威胁,联合利华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该如何保持现有的市场份额,该选择什么战略来保证公司的持续快速增长,将来该何去何从。 三、宝洁公司竞争力模型分析 1.新进入者的威胁 根据AC尼尔森2007年的统计数据,中国日化市场总销售额中,洗发水为13.6亿美元。2007年中国洗护发产品的市场销售额为250.52亿元,其中农村市场为107.52亿元。行业内人士指出“洗发水的利润率通常可以达到牙膏的2倍左右,牙膏的毛利率一般在30%左右”。这也是多家公司在这一块激烈竞争的原因所在。 这个领域存在较高的进入壁垒。进入壁垒越高,原有厂商的盈利能力越强。进入壁垒的来源有几种,包括高额的资本成本、规模经济、技术壁垒和政策壁垒等。另外如果顾客具有品牌忠诚,那么使顾客转向新进入者的产品的成本将形成一个强大的进入壁垒。进入分销渠道是另一种潜在的壁垒,产品差异也会构成进入壁垒。在中国的洗发水市场上,现有企业将进500家,全国洗发护发有300多个品牌,其中有20多个占据市场的主导地位。宝洁和联合利华作为洗发水市场上的第一集团,垄断了市场,占据了整个洗发水市场的70%的份额,这两个有着悠久历史和雄厚资本的对手在中国的近20年间,不断壮大。对试图进入洗发水市场的其他企业来说,除非一开始就能形成较大的生产规模,并能占据比较可观的市场份额,否则过高的平均成本将使这些潜在竞争者无法与这两家公司匹敌。 就洗发水而言,商品本质区别不大,但是由于品牌的建设及其中所诉诸的不同情感理念和功效,产品已经基本饱和,市场的细分比较完善,进入该类市场的门槛还是比较高的。尤其是初期投入的高额营销费用,以及终端渠道的建立更是筑高了进入壁垒。中国的洗发护发市场属于寡头垄断。 2. 替代品的威胁与竞争 当去屑洗发水市场上一枝独秀的情况维持了近二十年的期间,表面上风平浪静,下面确是暗流涌动。在仍然不断增长的去屑洗发水市场上,超过110亿的市场,作为在此市场上几乎无所得的联合利华来说,要在洗发水市场上扳回一局的话,无疑这是个很好的机会。 在我国20岁55岁年龄段中,超过83%的消费者有不同程度的头屑问题,其中受到头屑困扰的女性消费者占82%,男性消费者则高达84%,有56%的被访者认为头屑已经影响到他们的正常工作和生活。这正给了联合利华对去屑产品深度研发和差异化推进的先机男性去屑洗发水的市场,“清扬”也应运而生。 从下表整理的宝洁与其主要竞争对手联合利华的产品种类中,可以看出,宝洁在洗护日化的市场上,联合利华都存在相应的替代品,尤其在原本独树一帜的去屑市场,随着清扬的加入也打破了一家独大的格局。 3.供应商的力量 宝洁公司一直就具备世界范围内领先的供应链管理水平,在权威的美国先进制造研究机构(Advanced Manufacturing Research,AMR)关于“最好的25个供应链”的评估中,宝洁公司位列前三甲。作为最终产品生产商的宝洁是其所处整个供应链中的核心节点。上游的原材料供应商和下游的销售企业,以及消费者构成了该供应链的两端。宝洁产品生产所需要的原材料,比如石油、磺酸等化工原料等会通过一、二级供应商逐级供应。在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