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词-第一关.doc_第1页
导游词-第一关.doc_第2页
导游词-第一关.doc_第3页
导游词-第一关.doc_第4页
导游词-第一关.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美丽的古城山海关观光游览,我是关盛旅行社的导游员*,希望通过我的讲解能使您对古城山海关进一步了解,同时在导游过程中大家有什么疑难问题请尽量向我提出,我会竭尽所能为您服务。参观中国的古城,看民俗文化到丽江、看商贾文化到平遥;要想看博大精深的长城文化,则非山海关莫属。这里不仅向您展示了严密的城防建筑风格,同时长城内外的多种民俗风情也会使您流连忘返。下面就让我陪同您沿着脚下这条曾经的驿道、官道、贡道、商道、御道、国道,共同感受古城山海关的独特魅力。山海关,位于河北省东北部燕山角下,渤海之滨,东临辽宁、西接京津,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全区总面积192平方公里,有汉、满、回、朝鲜等23个民族同胞,14万人口,欢聚一城。这里的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冬季最冷的1月平均气温不超过-9,夏季最热的8月平均气温仅24.5,是名副其实的休闲避暑旅游胜地。京沈铁路、京沈高速、102、205国道横贯东西。秦皇岛港是我国最大的能源输出港,山海关机场开通了多条航线直飞国内许多城市,可以说是海陆空交通发达。这些都为我们秦皇岛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滨海旅游名城提供了优秀的前提条件。山海关,是1979年我国首批对外开放的四大旅游区之一,是国务院公布的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改革开放三十年来,获得了世界文化遗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长城文化之乡、中国孟姜女文化之乡、全国首批A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等多项殊荣。2003年,山海关区委、政府为“再现明清历史风貌,改善百姓生活环境,打造旅游文化名城”,启动了总投资28亿元人民币的山海关古城保护开发项目,这个项目既是河北省一号文化工程,又是国家文物局重点文物修复工程,得到了国家、省、市有关领导和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关注。2008年的7月22日山海关古城正式对外开放,以鼓楼为核心的四条大街中:东大街为百年中华街、西大街为文化艺术街、南大街为特色商业街、北大街为休闲酒吧街旅游是山海关区的支柱产业之一。古城的保护开发给山海关带来巨大变化,文物古迹得到保护,长城文化得到大力弘扬,百姓生活环境得到改善,旅游产业得以良性发展,为山海关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山海关东距沈阳400公里,西距北京300多公里,南有海,北有山,依山傍海易守难攻地势险要。万里长城又把山、海、关连成一体控制海、陆咽喉,固有“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的美誉,与嘉峪关、居庸关并称三大名关,而且以其科学的选址、布局独特的军事建置和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万里长城的众关之首,被誉为“天下第一关”。眼前这座城楼就是驰名中外的“天下第一关”城楼,又称“镇东楼”,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明太祖朱元璋派他的大将徐达在此建关设卫,城楼建筑结构雄伟,气势浩然。分上下两层,下部为城台呈长方形,长43.4米,宽30.4米高11.75米,中央有砖砌拱卷门,高7.5米,宽5.8米,以通内外。城台之上有一座两层的箭楼,高13.7米,东、西宽10.10米,南北长20米,北东南三面设有68孔箭窗,建筑面积198平方米,其建筑结构为九脊歇山重檐,顶脊双吻对称,四角飞檐之上布以形态各异的脊兽,妙趣横生。第一叫走投无路、二叫跟盯拌倒、三叫东张西望、四叫帮虎呼食、五叫坐地分赃。传说“走投无路”是某朝末代的皇帝,大好的江山被他搞得破碎不堪;高高的脊头代表皇帝的宝座,他站在上面前走无路,后退不能,左右为难;“跟盯拌倒”是紧随皇帝的大臣,皇帝虽已走投无路,但臣子不忘旧情虽倒也伴;“东张西望”是东瞧瞧西望望见机行事,“帮虎吃食”也紧随其后,阿谀奉承;“坐地分赃”是脊兽之末,什么也没有他的份,急得够呛!各怀心腹事尽在不言中,这些显赫一时高高在上的人物只好站在高高的脊头饱受风吹雨淋、酷暑严寒。(故事可以讲,但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作为调节气氛和小典故使用。建议讲解古建筑的特点和脊兽的作用为主。如:这些瑞兽,具有消灾灭祸、威慑妖魔,还有很好的装饰作用,使得整体建筑曲线丰富、错落有致。)城楼之上最为引人注目的“天下第一关”巨匾,长5.9米宽1.55米,其中“一”字长1.09米,繁写“关”字一竖高1.45米,一字不显单薄,关字不显臃肿,五个大字结构合理精神贯通,与镇东楼浑然一体。在“天下第一关”城楼内外共有三块匾,现在看到的为民国九年(1920年)杨宝清篆刻,二楼内一块为清光绪五年(1879年)王治篆刻;一楼内为原匾。传说为明成化八年(1472年)的进士肖显所书。肖显是明代著名的三十二位书法家之一,也是山海关当地人。此匾没有年月姓名落款,因此,当地流传这样一个故事:在肖显写匾时,一气将五个大字写好,但一字最简单却最难写,怎么写都不满意,心中烦闷。来到酒馆喝酒解愁,店小二赶忙上前招呼,在不经意中手中的毛巾从左到右在桌面随便一划拉,肖先生看到桌上留下的水印,顿时按住店小二的手说:“别动!”店小二非常纳闷!这正是想写写不好想找找不到的“一”字,当即小心翼翼的描下水印写在了匾上!肖先生写好匾后并没书年月、姓名,他说这匾有乡亲们的才华智慧咋能留我个人的名款呢?!听过小小的故事大家可以在宽广的“天下第一关”广场拍照留念之后,大家随我登上雄伟壮观的万里长城一“天下第一关”城楼,近距离体会原匾的风采。刚刚走过的坡道叫做马道,宽4.8米。是古代守城将士们骑马巡视关内外的通道。进入一关箭楼也就是镇东楼内,原匾下为山海关古建复原图,它根据山海关实际形式,按上东下西左北右南的结果,描绘了山海关古代建筑的全貌。南北有翼城、东西为罗城,(西罗城为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建,工程未完明朝就灭亡了),海边是宁海,城外设威远,山海关城由这七座主要城池组成,号称七城连环、主体两翼、前拱后卫、左辅右弼,称得上是古代军事构思严密,布局科学合理的关防系统。山海关境内的长城南起老龙头,东北到九门口,全长26公里,共有十个大的关口,从南到北依次是:南海口关、南水关、山海关、北水关、旱门关、角山关、三道关、滥水关、寺儿峪关、九门口关。山海关关城基本呈方形,有四座城门,东为“镇东门”寓意镇守东方;西门为“迎恩门”遥望京都随时准备迎候皇帝的恩泽;南门为“望洋门”渤海在山海关城以南顺理成章;北门为“威远门”将士们盼望山海关威名远扬敌人不敢侵犯。在城中心有钟鼓楼、四条大街纵横古城南北。东侧主体城墙上建有靖边楼、临闾楼、牧营楼、威远堂,与天下第一关城楼镇东楼雄居城之上,素有“五虎镇东”之称。山海关复杂的地理位置构成了一处集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为一体的古代完整的防御体系,历来成为兵家必争之地。眼前的城圈叫做瓮城,占地0.7公顷,周长317米,虽然不大却对关城有很重要的保护作用,登临其上可环视四野,有警立即传报,敌人靠近时可三面御敌于墙外,即使进入瓮城也可将关门做为二道防线将其关闭,以四墙为堡垒使敌人成为“瓮中之鳖”;从建筑上看,城外瓮城回护,形成重城并守之势,坚固、雄伟,充分体现了长城防御工程的特色。瓮城外围是罗城,即城外套城,前方建有威远城是山海关的前卫哨城。 眼前这尊被称为“神威大将军”的铁炮铸于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炮身长2.7米口径10公分,总重量5000斤,是明代非常先进的防御性武器。我们面前的长城是典型的平原长城,非常宽阔,建筑结构为石基土筑砖包。可“五马并骑,十人并行”。这段长城的修建主要是防御当时的蒙古贵族的卷土重来。向外一侧可以看到一处美景瑞连阁公园,它是1999年3月根据临榆县志的记载重新修复的,它的雏形是明代的护城河。在城墙内侧每隔几米就可看到同样的石凹槽伸出墙外,而且只有内侧有外侧并没有,原因之一是为防止敌人将其做为支点攻城,原因之二是将城上积水泄到自己城中,所谓“肥水不流外人田”。明代是修筑长城的最后一个朝代,也是长城防御工程技术发展的最高阶段,其实修筑长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七世纪左右,正值我国历史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各诸侯国互相兼并出现了秦、楚、齐、燕、韩、赵、魏等几个大的诸侯国,各诸侯国为了加强防御各自在领土上修筑长城,根据历史记载,有二十多个诸侯国和封建王朝修筑过长城,其中秦、汉、明三个朝代的长城都超过了一万里,若把各个朝代修筑长城的长度加起来,大约有十万里以上,故有人概括为“上下两千年,纵横十万里”。山海关境内的长城是明长城的精华所在,大部分为土筑砖包,底层以条石为基础,外包以砖墙,中间填三合土夯实,城墙顶部以砖铺面外砌垛口上有瞭望口,下有小孔为射洞,对内一面筑有女儿墙。牧营楼,始建于明万历十二年(1584年)是修东罗城时恐防不备,故在关城与罗城交汇点建有此楼,南有牧营楼北有临闾楼,当时是做为士兵休息瞭望之用,现在展示的是明清两代的兵器。靖边楼,是山海关城的东南角楼,与关城同期而建,明成化十五年(1479年)、明万历十五年(1587年)都进行了维修,清雍正年间改建成奎星楼,1933年日军侵略山海关时不幸被炮火击中。现在的靖边楼是1986年经政府批准专家研讨,在原址上按明朝靖边楼原貌修复的,楼平面为矩尺形,楼高13.74米,建筑面积658.41平方米,双层砖木结构,重檐歇山式灰筒瓦顶,共设有56孔箭窗,“靖边楼”三字为四川书法家侯正荣书写。人们常说,一座关隘的得失往往决定一场战役的胜负,甚至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兴衰。而山海关,在历史上更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象古代的秦始皇东巡、魏武帝东征、唐太宗伐高丽都曾经在这里留下了他们的足迹。特别是明代中叶,辽东形式进一步恶化,皇太极发出了“打开山海,通我后方,迁都内地”的口号之后,山海关便成了满、汉民族激烈争夺的主要战场。尤其是1644年,著名的甲申之战,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在山海关石河败北西逃,从此一蹶不振,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跪迎多尔衮入关,从而改写了中国的历史,开始了大清王朝268年的统治。1933年,日本侵略者在山海关发动“榆关事变”,当时驻守山海关的东北军第九旅奋勇抗击日本侵略者,打响了长城抗战第一枪,守城将士在营长安德馨、旅长何柱国的率领下视死如归,誓与关城共存亡,在古老的雄关之上一举点燃了熊熊的抗日烽火;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两党斗争的战略重点集中在抢占东北这一焦点上,山海关作为通往东北的咽喉要地,势必成为国共两军的必争之地。因此,发生了建国史上著名的山海关保卫战,战争历时22天。中国人民解放军以两个团的兵力,成功阻止了十数倍于自己、近万人的国民党军队的进攻。这次战役,为共产党进军东北的战略部署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为先期打开东北局面、为新中国的解放起到了重要作用。威远城东的烈士陵园里,安息着战斗中牺牲的22名烈士,“巍巍燕山埋忠骨,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