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新教材高中地理课时素养评价十四湘教版必修1.docx_第1页
2020版新教材高中地理课时素养评价十四湘教版必修1.docx_第2页
2020版新教材高中地理课时素养评价十四湘教版必修1.docx_第3页
2020版新教材高中地理课时素养评价十四湘教版必修1.docx_第4页
2020版新教材高中地理课时素养评价十四湘教版必修1.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素养评价 十四海洋与人类(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随着科学技术发展,海洋农牧化、海洋油气开发和深海采矿已形成规模,海洋将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新的依托空间。据此完成13题。1.下列矿产分布在滨海地区的是()A.石英砂矿B.多金属结核C.海底热液矿床D.天然气水合物2.海底油气勘探和开采的工作基地()A.海岸B.海洋人工岛C.海上钻井平台D.海洋船舶3.海上工厂与陆地工厂相比,所没有的优点是()A.不占陆地面积B.工厂主体小C.离加工原料地近D.建造及管理费用低【解析】1选A,2选C,3选D。第1题,滨海地区的主要矿产资源有滨海砂矿、煤炭、石油、天然气资源等;而多金属结核、海底热液矿床和天然气水合物均分布于深海地区。第2题,海上钻井平台是海底油气勘探和开采的工作基地。第3题,海上工厂与陆地工厂相比,建造和管理的难度大,费用高。4.随着影片美人鱼的热播,围海造陆工程也引起了人们的思考,围海造陆()可短期缓解土地资源紧张问题可导致沿海滩涂面积变小,物种减少 会使海洋污染加剧,赤潮频发会改变自然景观,对旱涝灾害影响不大A.B.C.D.【解析】选D。围海造陆可短期缓解土地资源紧张问题,但会使沿海滩涂面积减少,使生物栖息地遭受破坏,造成种类减少;围海造陆后,沿海地区污染物排放增多,使海洋污染加剧,赤潮频发;围海造陆会阻塞部分入海河道,影响了洪水的下泄,加剧洪涝灾害。【补偿训练】 据估计,海底石油蕴藏量约1 350亿吨,目前探明储量约200亿吨;海底天然气储量约140万亿立方米,目前探明储量约80万亿立方米。在今天,海底石油和天然气的巨大蕴藏量,无疑对世界各国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据此回答(1)、(2)题。 (1)海底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A.大陆架B.海岸带C.洋盆D.大洋中脊(2)下列海域中蕴藏有丰富油气资源的是()波斯湾红海墨西哥湾北海孟加拉湾马拉开波湖里海日本海A.B.C.D. 【解析】(1)选A,(2)选D。海底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大陆架上,已探明的海上油气田主要集中在波斯湾、北海、几内亚湾、马拉开波湖、墨西哥湾、加利福尼亚海岸等地区。读“海洋开发利用方式示意图”,完成5、6题。5.海洋矿产资源分布极不均匀,其中()A.锰结核主要分布在深海盆中B.大陆坡埋藏有丰富的油气资源C.近岸带为锰结核最主要的分布区D.金属矿产在大陆坡上最为富集 6.图中属于海洋空间开发利用方式的是()A.海水淡化工厂B.海洋化工C.潮汐发电D.滨海旅游【解析】5选A,6选D。第5题,海洋矿产主要是三类:近海岸分布砂矿,大陆架分布油气资源,海底洋盆分布多金属结核。第6题,海洋空间开发利用方式是指利用海洋空间,滨海旅游利用了滨海的空间资源。近些年来,人类的狂捕滥捞量超出了资源的承载力,我国海洋渔获量大幅下降且捕上来的多是鱼子、鱼孙等小鱼。据此回答7、8题。7.我国海洋渔业生产今后应走的道路是()A.近海捕捞B.远洋捕捞C.捕养结合D.海水养殖8.我国休渔的最佳季节是()A.夏季B.冬季C.秋季D.春季【解析】7选C,8选A。第7题,当人类对鱼类捕捞的速度超过了鱼类生长的速度就会导致鱼类资源的衰减,最终影响渔获量,因此我国海洋渔业生产应走捕养结合的道路。第8题,伏季是鱼类产卵繁殖期,是休渔的最佳季节。第24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于2018年12月在波兰卡托维玆举行,与会各国积极协调,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读18801980年海平面变化示意图,回答9、10题。世纪金榜导学号9.根据海平面变化曲线图可知,近百年来,海平面出现()A.波动下降B.呈直线上升C.波动上升D.总体上变化不大10.全球变暖的一个直接后果是冰川消融和海水受热膨胀,导致海平面上升,海平面上升给农业生产带来的直接危害是()A.一些岛国面临被淹没的威胁B.海水倒灌导致土地和农田盐渍化C.加剧风暴潮的危害,造成城镇排污系统失败D.频繁发生厄尔尼诺等气候异常现象【解析】9选C,10选B。第9题,读图可知,全球海平面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第10题,全球变暖的一个直接后果是冰川消融和海水受热膨胀,导致海平面上升,海平面上升给农业生产带来的直接危害是土地和农田盐渍化;岛国被淹没不是对农业的影响;风暴潮是由台风导致的,与海平面上升关系不大;厄尔尼诺现象是太平洋东部海水异常升高现象,与海平面上升无关。二、非选择题(共20分)11.读图和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世纪金榜导学号材料一一油轮在处搁浅,造成7 000吨原油泄漏,污染了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新加坡附近的海域和海岸,导致大量鱼类死亡。材料二南非两个岛的近20万只非洲企鹅因沾上被油轮泄漏的石油而面临生命危险。(1)材料中所说的石油泄漏事故发生在由世界石油主要供应地驶向主要消费地的两条石油运输线上,这个石油供应地是_,并用字母“A”在图上标出它的位置。(2)由石油供应地A向东经过处附近的_海峡,运送的石油主要供应_和_。(3)在泄油区鱼类迅速死亡,请说明原因。(4)从图中可知,石油污染区域主要集中在_和_,请说明主要原因。【解析】第(1)题,波斯湾是世界最大的石油输出地。第(2)题,马六甲海峡是日本海上石油运输的必经之地,被其称为“海上生命线”。第(3)题,泄油区致使鱼类死亡的原因主要是海水中缺氧。第(4)题,观察图可知,世界石油污染水域主要在大陆沿海水域及海上航道沿线附近;主要与石油的开采、运输、加工有关。答案:(1)中东波斯湾沿岸(标注略)(2)马六甲日本中国(3)因油膜覆盖,海水中缺氧,鱼类窒息而死;海水严重污染,使鱼类中毒死亡。(4)沿海水域海上航道沿线沿海石油开采,石油工业发达,海洋污染严重;海上石油运输过程中油船泄漏等现象时有发生。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25分)“吹沙填海”是在一定的海域打桩后用沙袋将该海域圈围起来,再用工程船的压力泵及管线将圈外海底的泥沙和海水一起“吹”进目标圈,淤积成陆。下图为某海域“吹沙填海”施工现场图,读图完成12、13题。12.选择“吹沙填海”区域的主要条件是()A.该海域风浪小B.近海河沙丰富C.位于浅海区域D.距离陆岸较近13.沙袋最主要的作用是()A.圈定填海范围B.抵御海浪侵蚀 C.运输设备,方便施工D.过滤海水,滞留泥沙【解析】12选C,13选D。第12题,根据“吹沙填海”的定义分析可知,“吹沙填海”区域应选择在浅海区域,这样可减小工程量。第13题,过滤海水,滞留泥沙是沙袋最主要的作用;圈定填海范围、防御海浪侵蚀是沙袋的作用但不是最主要作用;沙袋不能运输设备。【知识拓展】“吹沙填海”(1)概念:吹沙填海用挖泥船(有的用挖沙船)的泵(有的带有长管道)将圈外海底的沙水一起吹进目标圈内,海水流出圈外,沙就留在圈内,渐渐地圈内的海面就被不断吹进的沙填成了陆地。(2)特点:“吹沙填海”是在填海点的周围用吹沙的方式堆沙造地,不同于传统的挖土搬运,也不同于挖沙搬运。近距离吹沙不用管道,远距离吹沙需要长短不一的管道,最长的延伸十多里。(3)技术:我国的“吹沙填海”技术发展快,挖泥船“天鲸号”亚洲第一。“天鲸号”长达127.5m,型宽22m,设计航速12节,最大挖深30米,每个小时的挖掘量,更能达到4 500立方米的海沙海水的混合物,可以两天挖出一个小岛屿,三天挖出一个大岛屿。赤潮是某些浮游生物暴发性繁殖引起水色异常和水质恶化的现象。赤潮的出现和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有关。据此完成1416题。世纪金榜导学号14.引发赤潮的污染物主要为()A.重金属盐B.氮、磷营养物C.固体废弃物D.泄漏的石油15.赤潮暴发的海域一般()A.水温偏高、风力偏大B.水温偏低、风力偏大C.水温偏高、风力偏小D.水温偏低、风力偏小16.赤潮多发的海域位于()A.赤道附近B.大洋中部C.中、低纬近海D.高纬近海【解析】14选B,15选C,16选C。第14题,能引起浮游生物大量繁殖的是营养物,不会是重金属盐、固体废弃物、石油。第15题,水温高,浮游生物生长快;风力小的海域,营养物质扩散慢,集聚多,浮游生物多。第16题,中、低纬度地区,气温高;近海地区,污染物多,海水与其他海域海水交换慢,因此容易发生赤潮。二、非选择题(共15分)17.伶仃洋位于我国广东省珠江口,在其周边分布有深圳市、珠海市、广州市、东莞市、中山市等经济较发达城市,紧邻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下表是伶仃洋海岸线的类型与长度统计表(单位:km)。世纪金榜导学号(1)说明伶仃洋海岸线的变化特点。(2)分析伶仃洋海岸线变化的原因。【解析】第(1)题,伶仃洋海岸线的变化特点主要结合表格从自然海岸和人工海岸的长度变化等方面说明。第(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