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炎,胆结石--吴利群.doc_第1页
胆囊炎,胆结石--吴利群.doc_第2页
胆囊炎,胆结石--吴利群.doc_第3页
胆囊炎,胆结石--吴利群.doc_第4页
胆囊炎,胆结石--吴利群.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溆浦县岗东乡卫生院病历纸姓名 吴利群 性别 女 年龄 32岁 病室 二 床位 06 住院号20140724入院记录一姓名:吴利群婚姻:已婚性别:女职业:务农年龄:32岁籍贯:溆浦民族:汉族住址:岗东乡正江村8组入院日期:2014-07-16记录日期:2014-07-16病史陈述者患者本人可靠程度认为可靠发病节气小暑后9天主诉:畏寒发热,右胁剧痛1天。现病史:患者昨天晚上6时许因饮食不节,致右胁肋及右上腹部剧烈疼痛,并伴恶寒发热,恶心欲吐,口干口苦,全身乏力,无咳嗽,无腹泻,无里急后重,在村卫生室给予“654-2注射液”10mg肌注,并输注“头胞曲松”及口服“消炎利胆片”等药物后,当时疼痛稍减轻,今晨症状加重,急来我院诊治。现畏寒发热,右胁肋及右上腹疼痛剧烈,呈持续性加剧,并时向右肩部放射,恶心呕吐,口苦口干,神疲乏力,小便黄赤,大便一天未解。既往史:有“胆囊炎”史,无“结核、伤寒、肝炎”等传染病史,无外伤史,无输血、药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个人史:出生本地,无长住外地史,居地无潮湿,无特殊环境、毒物接触史,无特殊嗜好。婚育史: 21 岁结婚,生2女,爱人及子女均健。入院记录二月经史:1995.3.54-6/28-29 2014.6.10.家族史:父母兄妹均体健,家族中无特殊病史可询。体格检查:T 37.8 P 60次/分 R 21次/分 BP 105/65mmHg 发育正常,肥胖体质,神志清楚,精神差,急性痛苦面容,检查合作。倦卧体位,面色红润,言语清淅,时有呻吟。舌体大小正常,舌红,舌苔中心黄而腻,舌底脉络紫红,脉弦滑数。全身皮肤及巩膜无黄染,未见皮疹和出血点,浅表淋巴结不肿大,头颅五官无畸形,双目有神,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耳乳突无压痛,鼻中隔无偏曲,无鼻翼煸动,鼻腔内无分泌物,鼻旁窦无压痛,唇色红润,咽无充血,扁桃体无肿大。颈软,颈静脉未见怒张,气管居中,甲状腺不肿大。胸廓形态正常,触无异样,叩呈清音,双肺呼吸音清淅,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前区无隆起,心界不大,心尖博动位于第五肋左锁骨中线内 0.5 cm处。心率60次/分,律齐,未闻及明显杂音。腹部膨隆,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右上腹部拒按,右胁肋区有叩击痛,胃脘部压痛明显,墨菲氏征阳性,肝脾肋下未扪及,中下腹软,麦氏点压痛和反跳痛阴性,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双肾区无叩痛。二阴未查,脊柱四肢未见明显异常,生理反射可,未引出神经系统病理反射。辅助检查:缺初步诊断:中医诊断:胁痛 肝胆湿热证 西医诊断:胆囊炎,胆囊结石。 医师:首次病程记录(一)2014-07-16 9:00 吴利群,女,32岁,因畏寒发热,右胁肋持续疼痛1天,于2014年7月16日9:00急诊入院。一、病例特点:1患者吴利群,女,32岁,急性起病,病程1天。2因饮食不节,致右胁肋及右上腹部剧烈疼痛,并伴恶寒发热,恶心欲吐,口干口苦,全身乏力。3有“胆囊炎”病史,无“结核、伤寒、肝炎”等传染病史,无外伤史,无输血、药物过敏史,。4体查:T 36.5 P 60次/分R 21次/分 BP 105/65mmHg,神志清楚,精神差,表情痛苦,舌体大小正常,舌红,舌苔中心黄而腻,舌底脉络紫红,脉弦滑数。双肺呼吸音清淅,心律齐,未闻及明显杂音。腹部膨隆,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右上腹部拒按,右胁肋区有叩击痛,胃脘部压痛明显,墨菲氏征阳性,肝脾肋下未扪及,中下腹软,麦氏点压痛和反跳痛阴性,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双肾区无叩痛。5.辅助检查:缺二、诊断依据:辩证辩病依据:患者急性起病,主要表现为饭后突发右上腹持续性剧烈疼痛,右胁肋连及右肩背部,可诊断为“胁痛”,而畏寒发热,口干口苦,恶心欲吐为肝胆湿热蕴结,肝胆失疏,络脉失和,湿热伤津,损伤脾胃之证,肠胃积热则大便不通,小便黄赤,湿热煎熬,结成沙石,阻滞胆道,则见胁胁剧痛,连及背肩,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皆为肝胆湿热之象。中医鉴别诊断:悬饮亦有胁肋疼痛,但以饮留胁下,胸胁胀痛,持续不已,伴见咳嗽、咳痰,患侧肋间饱满,叩呈浊音,面向病侧睡卧,而本(接上页)病以右胁肋伴右上腹疼痛为主,不难鉴别。西医诊断依据:患者急性起病,畏寒发热,右上腹部疼痛,并伴恶心不适,全身乏力。右上腹部拒按,右胁肋区有叩击痛,胃脘部压痛明显,墨菲氏征阳性,肝脾肋下未扪及,中下腹软,麦氏点压痛和反跳痛阴性,支持诊断。西医鉴别诊断:1、急性胰腺炎 剧烈持久腹痛,主要位于左上腹,墨菲氏征阴性,但尿淀粉酶显著升高,可鉴别。2、病毒性肝炎:主要是肝肿大,肝区普遍疼痛与压痛,厌油乏力,有且功能损害为主,而本病无肿大压痛,可资鉴别。三、初步诊断:中医诊断:胁痛 肝胆湿热证 西医诊断:胆囊结石,胆囊炎四、病例分型:B型五、诊疗计划:1内科护理常规,级护理。2暂禁食,卧床休息,保暖,避风寒,调情志。3完善相关检查。4治以清热利湿,疏肝通络,利胆化石之法。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20g 山栀子10g 黄芩9g 川楝子10g 枳壳10g元胡10g 金钱草 20g 郁金10g 泽泻12g 车前子10g大黄10g 甘草 5g 每日一剂,水煎二次,每次煎液200ml,混合后分两次口服。4使用头胞曲松和克林霉素抗感染,止痛等对症支持治疗。 医师:病程记录一2014-07-17 9:00今晨随胡海院长查看病人,患者诉,昨日经抗炎止痛及口服中药后,上腹疼痛明显减轻,无恶心呕吐,头晕头痛也有所减轻,饮食增多,睡眠二便可,体查:T 36.5 P 64次/分R 21次/分 BP 105/65mmHg,神志清楚,精神稍好转,舌红苔黄腻,脉弦滑,双肺呼吸音清淅,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律齐,未闻及明显杂音。腹部膨隆,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上腹部拒按,胃脘和胆囊点稍减轻,中下腹软,麦氏点压痛和反跳痛阴性。三大常规示,B-R WBC11.9109/L RBC4.281012/L HB 119g/L PLT187109/L U-R (-) S-R(-),B超示胆囊炎,胆囊结石。检查后认为诊断正确,支持治疗方案。2014-07-18 9;00患者诉上腹疼痛减轻,腹部仍胀闷不适,可稍进流质饮食,二便正常。体查同前,仍按原方案治疗。2014-07-19 9:00患者诉上腹部无明显疼痛,腹部稍胀闷,可少进饮食,睡眠二便正常。体查:T36.5 P 72次/分 R 21次/分 BP120/60mmHg,神志清楚,精神好转,舌红苔黄腻,脉弦滑,双肺呼吸音清淅,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率72次/分,律齐,未闻及明显杂音。胃脘和胆囊点轻度压痛,麦氏点无压痛和反跳痛。治疗有效,仍按原方案治疗。病程记录二2014-07-22 9:00患者诉上腹部无明显疼痛,腹部稍胀闷,可少进饮食,睡眠二便正常。体查:T36.5 P 72次/分 R 21次/分 BP120/60mmHg,神志清楚,精神好转,舌红,黄腻苔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