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外阅读】苏洵与释道提要:苏洵是苏氏蜀学的创始人之一,此前,学术界多认为苏洵虽非纯儒,但却未受到当时盛行的佛道二教影响。本文在占有大量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对苏洵的宗教情结作了详细探索。认为苏洵亦受到佛道之影响,其中尤以受道教影响较大。主题词:苏洵道家道教佛教苏洵(公元1009-1066年),字明允,北宋眉州眉山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一门父子皆以文闻名。研究其子苏轼、苏辙的文章已经不少了,但研究苏洵的则不多,而且没有研究其宗教方面内容的文章,这大概也与一些学者认为苏洵没有受到宗教影响有关。本文拟填补这一空白,望方家指正。一、苏洵信奉佛道的契机佛教传入中国,大约在西汉末,其势力大盛始于东晋之初,极盛则是隋唐时期,以至当时,帝王学士,高谈名理,唐末五代到北宋,禅宗一枝独秀,对文人学士影响更大了,道教则是中国土生土长之宗教,产生于东汉,到南北朝经陆修静、陶弘景的改造,由民间道教发展为成熟的官方道教,受到统治者的欢迎和支持,到唐宋也发展到了顶峰。卿希泰先生一言以蔽之:隋、唐、北宋的封建统治者,对待儒、释、道的基本政策都是三教并用,故使三家在此时期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成为三家发展史上的新时期。宋承唐制,是一个重儒、崇道、尚佛的时代。以道教为例,北宋崇道以真宗、徽宗二朝为盛。宋真宗时期,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都比较尖锐,真宗为了掩盖矛盾,粉饰太平,便以神道设教,于是天书屡降,东封西祀,大建宫观,普度道士,整理道教经籍,编集道教事迹,提高道士地位,掀起了北宋时期的第一次崇道热潮。真宗的崇道活动对宋代道教的普及和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长编卷70载:道教之行,时罕习尚,惟江西、剑南人素崇重。及时,天下始遍有道像矣。由于真宗的过度崇道,浪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招致众人的非议,所以自仁宗起,接连几位皇帝都采取了一些抑制政策,道教的发展由此处于一种停滞状态。宋徽宗即位以后,道教的势力又迅速膨胀起来,形成了北宋的第二次崇道高潮。徽宗崇道的主要内容是设置道官、道阶,建立道学,大修宫观,整理、刊印道教经籍以及改僧为道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一些道教经典,如道德经、庄子、列子等,都成为科举考试的内容,是否精通道经,有时就决定了其在科考中的成败,因此,一些州学生,纷纷要求转入道学。官员在仕途中的升黜,也取决于其对道教的态度,崇道则赏,抑道则罚。这看来很荒唐,但却是当时的事实。由些可见两次崇道对北宋文人学子的影响是多么巨大。苏洵亲身经历了北宋的第一次崇道高潮,不会不受到其影响,此契机之一也。其二,苏洵出生并成长于四川眉山。而四川是汉代民间道教的发源地。汉中、巴蜀一带,很早就好老子及仙道,敬重鬼妖,巫风强劲。四川还出了不少的道家道教学者,其中较著名的有东汉成都严遵和杨雄。严遵隐居不仕,以卜筮为业,好老庄,专精大易,著有老子指归,为道书之宗。杨雄自幼好学,博览群书,出仕作过官,曾从严遵学习,思想上受道家影响很深,著作有太玄、法言等。五代后蜀有彭晓,永康人(今重庆),少通儒典,仕于后蜀。他性喜道术,后度为飞鹤山道士,著有周易参同契分章通真义以阐述参同契要旨,使埋没了八百年之久的周易参同契又流传于世。除此之外,四川的成都-眉山一带在唐末五代就是文化、刻书中心之一,所刻多阴阳、占梦、九宫、相宅之类与道教有关的术数书。到北宋开宝四年(公元971年)宋太祖派张从信等人到益州监雕大藏经五千零四十八卷,这是历史上第一部刊印的佛教总集,又叫开宝藏或蜀藏。刻书业的发达方便了当时的读书人,佛道书籍的出版又加重了本就浓郁的佛道气氛,苏轼指出当时:士大夫至以佛老为圣人,鬻书于市者,非庄老之书不售也大概主要就四川情况而言吧。综上所述,佛道在唐宋是其兴盛发展时期,北宋士大夫的信佛崇道也是普遍的,连朝臣中也有不少佛道的信奉者,吕大临在给富弼的书中说:今大道未明,人趋异学,不入于庄,则入于释。就是极好的例证,苏洵的思想比较开放,从不以纯儒自居,虽说他受佛、道的影响不如其两个儿子,但由于佛、老等是当时社会生活和学术文化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社会存在,象苏洵这种有治平之志,关心国计民瘼的知识分子自不会漠然视之。下面就作一些具体的分析。二、苏洵事佛奉道概况苏轼在子由生日,以檀香观音像及新合印香银篆盘为寿一诗中写道:君少与我师皇坟,旁资老聘释迦文。说的是苏轼苏辙兄弟庆历年间在家以父为师时的事情,可见苏洵对道释经籍是有所研读的,不仅如此,还让儿子也一起读,这就说明苏洵不可能不受到道释思想的影响。苏轼就曾提到双亲笃信佛教:昔予先君文安主薄赠中大夫讳洵,先夫人武昌太君程氏,皆性仁行廉,崇信三宝。捐馆之日,追述遗意,舍所爱作佛事,虽力有所此,而志则无尽。至于对道教的信仰,苏洵自己有记载:洵尝于天圣庚午(即1030年)重九日玉局观无碍子肆中见一画像,笔法清奇。云乃张仙也,有祷必应。因解玉环易之。苏洵十九岁娶眉山大户程氏之女为妻,到二十三岁(即天圣庚午)还未有子嗣,因此在游成都玉局观见到被称为以祈嗣的张仙画像,就购置回家。祈曰:某等不德所召,艰于嗣息,堇皈遗教,瞻奉尊彦。夫妇行四拜礼,诣香案上香,献酒。读祝再四拜。这个张仙,真名张远霄,五代时的眉山人,到青城山拜师修炼,后得道成仙,时人称为张仙或张四郎。值得注意的是,苏洵在文中提到他们夫妇二人堇皈遗教,瞻奉尊彦,这个遗教自然是指道教了,而且他们每旦露香以告的结果是逮数年乃得轼又得辙。苏洵在感激之际立了张仙打狗碑。张仙打狗碑记这篇文章,说明苏洵夫妇也是信奉道教的。苏洵的佛道信奉主要体现在游览佛道的名胜古迹,接交道士、僧人。苏洵少不喜学,由于父亲健在,没有养家之累,故他在青少年时代有点象李白和杜甫的任侠与壮游,走了不少地方。后来又陪同儿子两次进京,一次经水路,一次经陆路,遍游了沿途的名胜古迹。苏洵游过的道释名胜古迹大致有青城山和峨眉山、成都的玉局观、庐山的东林寺和西林寺、虔州的天竺寺、丰都的仙都观等。苏洵游峨眉山和青城山是在青少年时期,其忆山送人五言七十八韵诗中云:少年喜奇迹,落拓鞍马间。纵目视天下,爱此宇宙宽。岷峨最先见,晴光压西川。曾枣庄先生认为此岷、峨即是青城山和峨眉山,还说苏洵游青城、峨眉可能不止一次。青城山和峨眉山分别是道教和佛教的胜地,苏洵前去游历,除了自然风景外,一定还拜访了山中的寺、观和道士、僧人。庆历年间,苏洵进京参加制举考试,不中,便南游嵩洛庐山,在庐山他游历了东林寺和西林寺,并同这里的两位高僧讷禅师和景福顺长老交游月余。忆山送人诗中详细记载了这次游历的情形:次入二林寺,遂获高僧言。问以绝胜境,导我同跻攀。逾月不厌倦,岩谷行欲殚。苏洵在庐山同二僧共游居一个多月,并获高僧言这件事,苏轼、苏辙都有记载。苏辙云:辙幼侍先君,闻尝游庐山,过圆通(寺),见讷禅师,留连久之。元丰五年,以谪居高安,景福顺公不远百里,惠然来访。自言昔从纳于圆通,逮与先君游。岁月迁谢,今三十六年矣。二公皆吾里人,讷之经去已十一年。从庐山下来,苏洵又南游虔州(今江西赣州),在虔州,苏洵结识了当地隐士钟子翼兄弟,在他们的陪同下游览了马祖岩和天竺寺。大概在皇初年,苏洵到岷山白云溪拜访了隐士张俞,苏轼在张白云诗跋中说:张俞,少愚,西蜀隐君子也。与予先君游居岷山下张俞的事迹在王称的东都事略中有传,张俞,字少愚,少嗜书,好为诗,俞为人不妄忧喜,性淳情澹,有超然远俗之志。朝廷曾六次下诏要其出仕,卒不起,遂隐居青城山之白云溪。按青城山白云溪是著名道教学者杜光廷晚年所居之地,文彦博治蜀时安排张俞居住白云溪,显然是张俞对道教有特别兴趣的原因,苏洵与他交游,道家道教大概是其交谈内容之一。嘉祐初,苏洵带二子进京应试,在京期间,认识了保聪禅师,予在京师,彭州僧保聪来求识予甚勤,及至蜀,闻其自京师归,布衣蔬食以为其徒先,凡若干年,而所居圆觉院大治。嘉祐四年苏洵带领全家乘船沿岷江而下,东出三峡,走水路进京,在丰都参观了仙都观,传说这是阴长生升仙的地方,写有题仙都观诗凭吊这个仙人。苏洵与道士、僧人、隐士的交往,游历的道观佛寺,就其文集及儿子文集中有记载的,大致就是这样了。三道家道教对苏洵文学艺术及政治思想的影响宗教和文学之间有着较为微妙的关系,它们有共同的根,即相近的思维方式和情感方式;他们还有惊人的一致之处-都需要一种丰富热烈的想象力和无数危诡神异的意象。葛兆光先生认为,道教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影响有三个方面:一是刺激了人们的想象力;二是提供了许许多多神奇的意象,这些意象可概括为神仙与仙境、鬼魅精怪、道士与法术几种;三是这些意不断凝固为典故或扩展为情节而渗入到中国古典诗词戏曲和小说中。苏洵既然是礼佛信道之人,受到宗教影响,作为文学家和政治家,那些宗教的思想观念和传奇故事就会渗入其文学领域和政治思想中。作为文学家,苏洵的文风深受战国诸家的影响,茅坤曰:苏文公崛起蜀徼,其学本申韩,而其行文杂出于荀卿、孟轲及战国策诸家。但说到其得之心而书之纸的创作过程论,则受启发于庄子天道的得之于手而应于心这一观念。在具体的文学创作中涉及道教题材的也不少:关于佛道胜地的忆山送人诗。诗中记苏洵青少年就去过佛道胜地峨眉山、青城山。青城山的本就是五斗米道的发源地,在道教十大洞天中列第五位;峨眉山则在道教三十六小洞天中列第七位,在汉晋以前就有不少仙人传说,后来又成了佛教名山。苏洵到青城山、峨眉山,必然会游览佛道寺观胜迹,结交道士僧人,倾听传奇故事,故当他面对葱茏的树木,高耸入云的山峰,感叹风色非人寰,临风弄襟袖,飘若风中仙,认为到了世外仙境,自己觉得也是神仙中之一员了。关于道教应验传奇故事的张仙打狗碑记及仙都山鹿并叙等。张仙打狗碑记显然是一则道教应验故事,前边已叙及,此不表。仙都山鹿并叙是苏洵一家赴京时游览丰都的仙都观,听了关于山中白鹿的传奇而写的。仙都观传说是道教真人阴长生成仙的地方。据当地知县李长官说:此山有鹿甚老,而猛兽猎人终莫能害。将有客来游,鹿辄放鸣。故常以此候之,而未尝失。所以早知苏洵一行将来访。苏洵感到好奇,说不定这只白鹿是阴仙人的童仆变成的,于是作了仙都山鹿并叙以记其事,诗云:客来未到何从见,昨夜数声高入云。应是仙君老童仆,当时掌客意犹勤。关于道教仙人的老翁井诗。这首诗写得含蓄蕴籍,婉而不迫,哀而不伤,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幽怨。诗中描述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翁,他以泉为家,来无影,去无踪,长生不死,与世无争,显然是个出世的仙人。诗云:井中老翁误年华,白沙翠石公之家。公来无踪去无迹,井面团团水生花。翁今与世两何与,无事纷纷惊牧竖。改颜易服与世同,勿使世人知有翁。另外,在名二子说中,给苏辙取名的原因是:天下之车莫不由辙。而言车之功,辙不与焉。虽车仆马毙,而患亦不及辙。是辙者,善处乎祸福之间也。辙乎,吾知免矣。这段话,语言凝炼,内容丰富,它说辙是车子辗过的痕迹,它虽没有车的功劳,但也没有翻车的祸害。希望儿子善处于祸福之间。这个道理,原型出于庄子人间世。这是一篇谈处世的哲学,文中说南伯子綦游商丘(今河南商丘县),见到一株巨树,其树冠之巨可荫庇一千辆马车;但其树枝弯弯曲曲,不能用来作栋梁之材,其根疏疏松松,不能用来做棺木,舔其叶会烂口,闻其味会令人头昏脑胀,正是由于此树处于材不不材之间,故能保全自己,不被砍伐。苏洵在给儿子取名时,显然受此影响,希望苏辙善于处世,保全声誉性命,而性情淡泊的苏辙确实没负父望。苏洵是一个政治家,他写得最好的文章是政论文。他在上富宰相书中自谓洵,西蜀之人,窃有志于今世,在上韩枢密书中称洵著书无他长,及言兵事,论古今形势,至自比贾谊。苏洵的政论文主要有权书、衡论、几策、上皇帝书等,内容非常广泛,他的政治经济军事思想,就体现在这些著作中。说到苏洵政治思想与道家的关系,主要有以下几点:1、苏洵的政治思想同其学术思想一样,不以儒家思想为主流,而是更多地吸取了先秦诸子,特别是韩非的思想。说到华夏文化,人们往往归之于儒和道两大系统。先秦诸子几乎没有不受老子思想影响的,韩非、墨子。早在汉代,司马迁就把老、庄、申、韩共列一传,曰:韩非者,韩之诸公子也。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今人陈奇猷先生指出:如果我们深入探索,不难发现韩非的思想实际上是从老子脱胎而来,其法治是为了造成无为而治而采取的手段,解老、喻老是为了发挥他的思想而作。既然苏洵的政治思想最主要的来源是申、韩法家,那么其已在无意识中刻上了先天的道家痕迹。2、王明先生在再论齐文化的发展一文中归纳齐文化的道家特征为:(1)任用贤才,不依氏族宗法情感定亲疏;(2)提倡功利,重视国计民生,不片面鼓吹仁义道德;(3)表现特殊的军事才能和政治经济谋略。它的学术思想包括后来所谓兵家和法家的主要内容。可见王明先生也认为兵家和法家是源于道家的。值得注意的是:通观苏洵文章,上述几点道家特征都表述得非常明显,可见其政治思想受道家影响之深。至于具体内容,曾枣庄先生在专著苏洵评传,夏露在论文苏洵学术渊源辩析中已有详细研究可资参考,本文从略。3、苏洵的政论文中有不少直接受道家道教影响的地方申法中说:先王恶奇货之荡民,且哀夫微物之不能遂其生也,故禁民采珠贝。奇货荡民的观点早出现在老子一书中,其第三章云: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第六章从正面说难得之货使人行妨。而哀夫微物之不能遂其生则体现了佛、道二教不杀生和贵生的观念。上皇帝书云:方天下初定,民厌劳役,则圣人务为因循之政与之休息,这显然是受到黄老清静无为思想的影响。而在分析当时形势时指出:今天下号为太平,其实远方之民穷困已甚,他认为穷困的原因之一是赋敛之不轻,儒家虽说有仁政爱民的传统,但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却出现在老子七十五集中,苏洵此处虽然受此影响。审势中有势强矣,强甚而不已则折,是受到老子兵强则灭,木强则折的影响,而送吴候职方赴阙引中的长短之相形,大小之相盛,轻重之抑昂,皆物所自有的语言和思想都受启于老子第二章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建筑施工短期用工合同模板
- 供应商评审记录表确保资质和合同执行一致版本
- 童话色彩的儿童故事快乐的小村庄的一天13篇
- 销售合同管理模板条款及风险控制版
- 数据分析报表制作快速模板快速定位关键信息
- 绿色环保倡议书承诺书(6篇)
- 库存管理清单及优化模板仓库管理功能全面覆盖
- 建筑工程质量验收清单细节覆盖版
- 我与书的故事读后感创作12篇
- 文档编辑及排版规范模板
- 客户需求处理管理办法
- 超声波透药治疗技术解析与应用
- 城市环卫安全生产年度工作计划
- 反邪教宣讲课件
- 公交驾驶员职业道德课件
- 【无锡市水利局】2025无锡市水利在建工程施工现场安全实操手册
- 童话故事中的真善美8篇
- 《先秦文学经典解读:《诗经》的教学教案》
- 注塑厂品质管理制度
- 年产7500吨光稳定剂、2100吨阻聚剂、22000吨光稳定剂中间体、1800吨硝酸钠技改项目环评资料环境影响
- 《插花艺术》课件-4第三章 第三节东方传统插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