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方案.doc_第1页
毕业设计方案.doc_第2页
毕业设计方案.doc_第3页
毕业设计方案.doc_第4页
毕业设计方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毕业设计方案 毕业设计方案篇一:毕业设计课题设计方案 毕业设计(论文)课题设计方案学 院 专 业 学 号 姓 名 指导 日 期 土木工程 土木工程 课题设计方案 一、课题设计基本信息 课题来源: 假题真做 课题名称:八度区框架住宅楼隔震结构设计 二、课程设计目标 目的要求:理论联系实际,把大学期间学到的专业知识充分联系和结合,有效地运用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加以巩固和发展。在模拟的实际环境中对所学理论知识进行运用,巩固和检验。在实际运用中深刻体会理论知识的使用技巧和施工经验对纯理论知识的补充作用。 三、课题设计内容 (一)建筑设计 总平面设计应注意以下几点: (1)总平面布置应合理布局、功能分区明确、节约用地、交通组织顺畅。 (2)住宅楼应满足足够的公共交通面积,足够的停车位预留以及防火通道。另外,对于地震作用下的构件变形控制要严格把握。 (3)应进行环境和绿化设计。住宅建筑的主体部分宜有良好的朝向和日照 建筑设计的内容: (二)结构设计 1、工程概况: 设计之初先要收集如下资料,并作详细研究: (1)基本风压0.45;(2)地面粗糙类型 B;(3)屋面活载 0.5;(4) 设计使用年限和环境类别:设计使用年限:50年 环境类别:二a;(5)抗震设防:抗震设防烈度8度,设计地震基本加速度0.15g,设计地震第一组,场地类别III类,考虑偶然偏心,考虑双向地震作用;(6)结构重要性系数:1.0。 2、材料选用:钢筋混凝土 3、结构方案的确定:根据采用的建筑方案确定结构方案为框架结构 承重框架将采用横向框架承重方案。 4、结构计算内容 (1)荷载计算重力荷载计算:楼面及屋面荷载。楼面及屋面的恒荷载包括结构构件自重和构造层重量等重力荷载,其标准值可按结构构建的设计尺寸、构造层的材料和实际厚度及材料容重标准值计算。通常是先算出楼面及屋面的单位面积重力荷载,再计算总重力荷载。梁、柱及墙等的重力荷载。梁、柱重量可按其设计尺寸及材料容重标准值确定。墙主要指轻质隔墙,按墙体的厚度及材料容重标准值计算。 风荷载计算:查询荷载规范中规定的风荷载标准值计算方法。 水平地震作用计算:包括结构基本自振周期计算、水平地震作用计算,皆可查询相关规范。 (2)楼盖设计 本住宅楼的楼盖将采用单向板。设计步骤为:结构平面布置,并初步拟定板厚和主、次梁的截面尺寸;确定梁、板的计算简图;梁、板的内力分析;截面配筋及构造措施;绘制施工图 (3)框架结构内力与水平位移计算 在初步设计阶段,未确定结构布置方案或构件截面尺寸,需要用一些简单的近似计算方法进行估算,包括: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分层法、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反弯点法和D值法。当竖向荷载与水平荷载联合作用时,可分别计算框架的内力和水平位移,然后叠加。 (4)框架内力组合 控制截面:取各层柱的上、下端截面作为控制截面;对于框架梁,除取梁的两端为控制截面,还应在跨间取最大正弯矩的截面为控制截面。 荷载效应组合:分为可变荷载效应的组合、永久荷载控制的组合 (5)框架梁与柱配筋计算及截面设计 (6)楼梯的设计:考虑到住宅楼楼梯的承重要求,将采用梁式楼梯 5、结构施工图 (1)标准层结构平面图 1:100 (2)框架梁配筋图 1:50 (3)框架柱配筋图 1:50 (4)楼梯配筋图 1:100 (5)基础配筋图 1:1006、截面尺寸选择 (1)根据混凝土异型柱结构技术规范: a.框架梁截面高度可按(1/101/15)lb确定(lb为计算跨度),且非抗震设计时不宜小于350mm;抗震设计时不宜小于400mm。梁的净跨与截面高度的比值不宜小于4。梁的截面宽度不宜小于截面高度的1/4和200mm。 b.异形柱截面的肢厚不应小于200mm,肢高不应小于500mm。 (2)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现浇混凝土板的尺寸宜符合下列规定: a.板的跨厚比:钢筋混凝土单向板不大于30,双向板不大于40;无梁支承 的有柱帽板不大于35,无梁支承的无柱帽板不大于30。预应力板可适当增加; 当板的荷载、跨度较大时宜适当减小。 b.现浇钢筋混凝土板的厚度不应小于60mm。 (3)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框架梁截面尺寸应符合下列要求: a.截面宽度不宜小于200mm; b.截面高度与宽度的比值不宜大于4; c.净跨与截面高度的比值不宜小于4。 (4)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框架柱的截面尺寸应符合下列要求: a.矩形截面柱,抗震等级为四级或层数不超过2层时,其最小截面尺寸不宜小于300mm, 一、二、三级抗震等级且层数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400mm;圆柱的截面直径,抗 震等级为 四级或层数不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350mm,一、二、三级抗震等级且层数超过2 层时不宜 小于450mm; b.柱的剪跨比宜大于2; c.柱截面长边与短边的边长比不宜大于3。 综上所述,该住宅框架梁的宽度不宜小于200mm,框架梁的高度不宜小于 400mm;板的厚度不应小于60mm;异形柱截面的肢厚不应小于200mm,肢高不应 小于500mm。 7、进度:毕业设计时间:1周15周,共15周。 毕业实习,资料调研 1周-2周 建筑设计: 3周 5周, (1)收集、整理资料,进行方案比较(第3周)(2)确定建筑设计方案,绘出建筑设计草图(第4周)(3)写出建筑设计说明,绘制建筑设计施工图(第5周) 结构设计:6周 15周, 6周: 1)确定结构方案(主体选用框架结构) 2)初步确定构件截面尺寸,进行结构布置,绘出结构布置草图 3)完成荷载计算。 711周:结构内分析及设计 选取一榀框架结构进行内力分析及设计 1) 内力计算 2) 内力组合及截面配筋设计 3) 上机计算分析,与手算结构对比 4) 绘出框架配筋草图 12周:楼盖、楼梯、基础设计计算 1315周:绘制结构施工图,整理并编写结构设计计算说明书,答辩毕业设计方案篇二:毕业设计方案-样例 毕业设计方案 题 目钢瓶喷丸机械手 学 院 机械工程学院 专 业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班 级机自1014 学 生 欧博杰 学 号 20100421279 指导教师 时圣勇 二一 四 年 三 月 二十八 日 学院 机械工程学院 专业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学生 欧博杰 学号 20100421279设计题目 钢瓶喷丸机械手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1. 工业机械手的国内外发展状况 工业机械手最早应用在汽车制造工业,常用于焊接,喷漆,上下料和搬运。工业机械手延伸和扩大了人的手足和大脑功能,它可以代替人从事危险、有害、有毒、低高温等恶劣环境中的工作;代替人完成繁重、单调重复的劳动,提高劳动生产率,保证产品质量。目前主要用于制造业中,特别是电器制造、汽车制造、塑料加工、通用机械制造及金属加工等工业。工业机械手与控制加工中心,自动搬运小车与自动检测系统可组成柔性制造系统(FMS)和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实现生产自动化。随着生产的发展,功能和性能的不断改善和提高,机械手的应用领域日益扩大。 工业机械手是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发展起来的,始于40年代的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的搬运核原料的遥控机械操作机械手研究,它是一种主从型的控制系统。1958年美国联合控制公司研制出第一台机械手。结构是:机体上安装一回转长臂,端部装有电磁铁的工件抓放机构,控制系统是示教型的;1962年,美国联合控制公司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又试制成一台数控示教型再现型机械手,命名为Unimate(即万能自动)。运动系统仿造坦克炮塔,臂可以回转、俯仰、伸缩,用液压驱动;控制系统用磁鼓做存储装置。不少球面坐标式机械手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同年该公司和普曼公司合并成立万能自动公司(Unimation)。专门生产工业机械手。1962年美国机械铸造公司也实验成功一种叫Versatran机械手,原意是灵活搬运,可作点位和轨迹控制;该机械手的中央立柱可以回转、升降、伸缩,采用液压驱动,控制系统也是示教再现型。虽然这两种机械手出现在60年代初,但都是国外工业机械手发展的基础。从60年代后期开始,喷漆、弧焊工业机器人相继在生产中开始应用。1978年美国Unimate公司和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联合研制出一种UnimationVicarm型工业机械手,装有小型电子计算机进行控制,用于装配作业,定位误差可小于1mm。德国机器制造业是从1970年开始应用机械手,主要用于起重运输、焊接和设备的上下料等作业;德国KuKa公司还生产了一种点焊机械手,采用关节式结构和程序控制。日本是工业机器人发展最快,应用最多的国家,自1969年从美国引进两种典型机械手后,开始大力从事机械手的研究,目前已成为世界上工业机械手应用最多的国家之一。前苏联自60年代开始发展应用机械手,主要用于机械化、自动化程序较低、繁重单调、有害于健康的辅助性工作。 我国工业机械手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1972年我国第一台机械手开发于上海,随之 - 1 - 济南大学全国各省都开始研制和应用机械手。从第七个五年计划开始,我国政府将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列入其中,并且为此项目投入大量资金,研究开发并且制造了一系列的工业机器人。有北京机械自动化研究所设计制造的喷漆机器人,广州机床研究所和北京机床研究所合作设计制造的点焊机器人,大连机床研究所设计制造的氩弧焊机器人等。我国工业机械手发展主要是逐步扩大其应用范围,在应用专门机械手的同时,相应地发展通用机械手。可以将机械手各运动构件,如伸缩、摆动、升降、横移、仰俯等机构。设计成典型的通用机构,以便根据不同的作业要求,选用不同的典型机构,组装成各种用途的机械手,扩大了应用范围。 现代气动机械手的基本结构由感知部分、控制部分、主机部分和执行部分四个方面组成。采集感知信号及控制信号均由智能阀来控制,气动伺服定位系统代替了伺服电机步进马达或液压伺服系统;气缸,摆动马达完成原来由液压缸或机械所做的执行动作;主机部分采用了标准型材辅以模块化的装配形式,使得气动机械手能拓展成系统化、标准化的产品。人们根据应用工况的要求,选择相应功能和参数的模块,这是一种先进的而设计思想,代表着气动技术今后的发展方向,也将始终贯穿着气动机械手的发展及实用性。 2.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本课题是研究气动或液压机械手结构的设计、分析和控制的一些普遍性问题及方法,并实现对钢瓶喷丸的处理过程。机械手作为前沿的产品和自动化设备更新时的需要,可以大量代替单调往复或人工难以完成的工作。 二、设计内容 通过实验阶段的所见所闻,为钢瓶生产线设计一种喷丸机械手,实现对钢瓶内壁的喷丸处理,以达到除锈及表面强化的目的。要求该机械手应具有3个以上的自由度,采用气压或液压传动,手指开度能适应所给钢瓶的尺寸,手指形状可自由更换以适应不同形状,在完成机械结构设计的基础上完成关键零件尺寸的强度计算,主要零件的结构及强度设计、尺寸确定。 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方式,将机械手分为若干个模块,对各个模块进行设计,然后把这些模块拼装起来组成机械手。根据功能和尺寸要求匹配合适的气缸液压缸。设计机械手基座、各气缸之间连接关节、导向装置,进行典型连接件的结构参数化设计。 对气动液压机械手的基本要求是能够快速、准确地拾放和搬运物件,这就要求它们具有高精度、快速反应、一定的承载能力、足够的工作空间和灵活的自由度及在任意位置都能自动定位等特性。设计气动液压机械手的原则就是:充分分析作业对象的作业技术要求,拟定最合理的作业工序和工艺,并满足系统功能要求和环境条件;明确工件的结构形状和材料特性,定位精度要求,受力特性和尺寸要求等参数。尽量选用标准组件,简化设计制造过程,兼顾通用性和专用性。 模块化是用来描述公共单元的使用以便实现产品的各种变型,它的主要目标就是确定独立的、标准化的或可改变的单元来满足功能的变化。模块化研究的理论就是在好的设计中保持功能 - 2 - 济南大学要求的独立性。要建立模块库,必须要将产品划分为若干模块,划分一般原则为:尽量减少产品包含的模块总数,简化模块自身的复杂程度,以免模块组合时产生混乱;以有限的模块数来获得尽可能多的实用组合方案,以满足用户的需要;划分中应使模块具有一定的功能独立性和结构完整性;要充分注意模块间的结合要素,以便于结合和分离;要考虑模块的划分对产品的精度、刚度带来的影响;模块单元的划分必须考虑经济因素等。 首先,通过对设计内容的分析,要求是为钢瓶生产线设计一喷丸机械手,实现对钢瓶内壁的喷丸处理,以达到除锈及表面强化的目的。其次,采用模块化设计的思想,将整体划分为几个模块,然后逐个设计,再讲各模块组装起来。最后,对所设计的产品进行优化设计,以达到预期的要求和性能。 1. 确定钢瓶喷丸机械手的总体方案 根据流水线的总体布局以及钢瓶的特点,确定机械手的总体方案,分析并解决存在的技术难题。机械手需要满足至少3个以上的自由度的要求,并且机械手的手指形状可以自由更换,以适应不同形状的钢瓶。 2. 设计机械手的各执行构件 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方式,将机械手分为若干个模块,对各个模块进行设计,然后把这些模块拼装起来组成机械手。设计机械手基座、各气缸之间连接关节、导向装置,进行典型连接件的结构参数化设计。在对各个模块即就是各个部件进行设计的时候,针对每个部件做具体的设计要求,细化到每一个零件的设计。尽量做到“三化”,即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这样便可以相对的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3. 气动或液压驱动系统设计 根据功能和尺寸的要求,查阅机械设计手册等相关文献资料匹配合适的气缸、液压缸。 三、设计方案 3.1 机械手搬运规格 经过去中小型生产企业的实地考察,以及向老师的询问、上网查阅资料。得到以下结论:中小型加工业中对于体积为中型的钢瓶加工的最多。所以,从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企业生产的钢瓶为例进行设计。例如九江三钻机械有限公司所生产的“三钻”钢瓶。选择其中40L医用氧气瓶规格如下:公称外径 220mm;公称容积 40L;公称重量57KG;工作压力 15MPa;材料 34Mn2V;高度 1.45m。 3.2 方案的制定 喷丸机械手它的本质上其实是搬运机械手。搬运机械手的作用通常是将物料从一个点搬运到另一个点,根据实际生产的需要。这个搬运过程可能会涉及到水平以及垂直的位移,某些时候还需要机械手可以进行转动,因此,在不同的生产过程中,对机械手灵活性的要求并不相同。除了 - 3 - 济南大学都会涉及到的夹持或者吸附操作之外,其他的操作也可能会有变化。一般来说,搬运机械手是通过螺旋机构和机械手夹持器来工作的。 (1)方案一:采用圆柱坐标式结构,各组合形式不少于三个自由度。采用气动动力进行驱动,机械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1所示: 图3.1 气动机械手结构示意图 A-手臂摆动气缸 B-升降气缸 C-伸缩气缸 D-手腕摆动气缸 E-气抓 1-基座 2-手臂关节 3-手腕关节 4-导向装置 5-定位挡块 这种结构的机械手,其工作原理是气抓E抓取工件,经由手腕摆动气缸D的作用旋转一定的角度,然后伸缩气缸C将整体在横向移动,手臂摆动气缸A在摆动一定的角度。最后由升降气缸B将工件进行上升或下降。这样就完成了它的一个工作过程。 优点:这种结构的机械手体积小、占地面积小,结构相对简单、结构紧凑、便于组合;定位 - 4 - 济南大学毕业设计方案篇三:毕业设计方案 毕业设计方案 题 目踏板摩托车制动 学 院机械工程学院 专 业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班 级 机自1010 学 生 学 号 20100421517 指导教师王文明 二一四年三月三十日 学院 机械工程学院 专业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生 张明学号 20100421517 设计题目 踏板摩托车制动系统的设计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踏板摩托车的兴起绝非偶然。踏板摩托车的钟爱者中年幼者居多。究其原因是因为踏板摩托车的底盘低,这就意味着重心低,具有易操控的优点。这个优点决定了踏板摩托车是新手入手车型的首选。踏板摩托车不断地变换着形与色,使其力与美不断地增加,而不断地成为人们御风而行的绝佳选择。 从古至今,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需求的不断提高。制动系统的诸多问题不断地被揭露了出来。制动系统也在进行着不断地推陈出新。众所周知,钻木取火靠的是摩擦生热。摩擦可以起到阻碍物体的运动或者相对运动的趋势。最初的制动方式考的就是皮革类的摩擦制动。随后鼓式制动装置和盘式制动装置用到了制动系统中。联合制动和ABS防抱死制动也在制动系统中脱颖而出。电气化的兴起,带动了制动系统的进一步变迁。随之出现了模拟电子ABS制动系统、数字式电控ABS制动系统等等。EHB作为一种线控制动(brake-by-wire)系统。它使操作者更方便的发出制动指令,简化了操作。且传感器的精确性能够完美的驱动机构、执行机构完成动作。其使制动系统的制动效能进一步的提高。 顾名思义,电控机械制动系统是采用电动机作为驱动装置。区别于传统的液控和气控。使制动过程更加的灵敏、高效。且电动机的引入可以大大地简化制动系统的机械结构。在其的安装和维修上大大地降低了工人的工作量。其不涉及一些密封管路,使行车安全系数大大地提高。电控机械制动系统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2.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设计出行之有效的制动系统,使驾驶者能更好地保护好自身的安全。 二、设计内容 1. 设计内容 毕业设计的内容是在简要介绍踏板摩托车制动系统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重点讨论踏板摩托车制动系统的设计,包括它的基本设计理论和方法,相关原理介绍以及技术参数的应用等。 具体设计内容如下: (1)参考同类零件,选择和确定所设计的重要零件的材料,保证强度和性能要求; - 1 - 济南大学(2)设计出前制动总成、前制动组合、后制动总成、后制动组合; (3)绘出制动系统的尺寸联系图和重要的零件图。 毕业设计的数据: (1)前制动:液压制动、手制动 (2)后制动:机械制动、脚制动 (3)前制动盘规格:不大于220 (4)后制动刹车蹄块规格:不大于130,根据轮子尺寸确定 该课题是让学生通过对踏板摩托车的性能分析,设计出其制动系统的主要零部件:前制动总成、前制动组合、后制动总成、后制动组合等,并设计出组合中的重要零件,使专业厂能根据图纸制作出样品。 2. 预期结果 (1)应具有足够的制动力,工作可靠,符合强制性标准的要求 (2)操纵应轻便。操纵制动系所需的力不应过大,手控制力不大于200N,脚 控制力不超过350N; (3)制动应平稳。制动时,制动力的增加应迅速,平稳。解除制动时,制动 作用应迅速消除 (4)避免自行制动。在车轮跳动或转向时,不应引起自行制动 (5) 散热性好,摩擦片的抗热衰退能力要高,磨损后的间隙应能够调整,并 且能防水,防油、防尘等 (6) 工作可靠性。制动系各部分工作应可靠,即使在系统的某些部分失效时 也不至于完全丧失制动能力 (7) 公害程度,要求制动时制动系本身和轮胎的噪声尽可能小,制动摩擦片 尽可能采取不含石棉纤维的材料 (8) 制造工艺性好,批量生产的质量能够保证 三、设计方案 摩托车的制动系统对行车安全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主要的功能是控制行驶中的摩托车获得适当的制度,在紧急情况下,使摩托车获得最短的制动距离。现代摩托车制动系统从操纵方式上一般可分手制动和脚制动两种,从制动器结构上又可分为鼓式制动和盘式制动两大类。通常情况下,盘式制动效果优于鼓式制动器,但成本较高。为降低成本,小型车前后轮多采用鼓式制动,而大型车多采用前盘后鼓式。这是因为在制动时,车辆重心前移,大约75的重量集中在前轮,而后轮则相对较弱。但在一些跑车和赛车中,为取得较好的制动效果,则前后轮都采用盘式制动。 摩托车行驶时能在短距离内停车且维持行驶方向稳定性和在长坡时能维持 - 2 - 济南大学一定车速的能力,称为摩托车的制动性。摩托车的制动性由三个方面来进行评价: (1)制动效能即制动距离和制动减速度; (2)制动效能的恒定性,即抗热衰退性能; (3)操纵力大小; 与汽车制动器不同的是,摩托车的前、后制动器是独立的两套操纵机构,制动时可以分别给予不同的制动操纵力。这就不需要考虑制动力分配系数的问题。问题相对简化。 1. 盘式制动 现代几乎所有的盘式制动都采用液压油来操作(如图1 ), 基本不使用机械性的操作。这是因为液压油很容易由低压经广泛的运动量产生制动钳所需要的高压低运动量的动作。液压油是一种特殊的合成油, 沸点较高, 体积不随温度变化而变化, 但具有一定的吸湿性在长期使用过程中, 液压油容易吸收周围的湿气, 使沸点降低。因此为保证良好的制动效果, 液压油一定要定期更换。 盘式制动最主要的结构是制动钳, 它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单活塞型制动钳(如图2) ,这种方式的制动钳由曲轴固定在托架上, 使其可在一定的范围内滑动, 制动钳内只有一个活塞, 而另一个衬垫固定在相对的一侧; 当制动时, 活塞推着自己这一侧的衬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