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系—体育教育专业实验教学大纲.doc_第1页
体育系—体育教育专业实验教学大纲.doc_第2页
体育系—体育教育专业实验教学大纲.doc_第3页
体育系—体育教育专业实验教学大纲.doc_第4页
体育系—体育教育专业实验教学大纲.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体育系体育教育专业实验教学大纲运动解剖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所属课程编码:120142101所属课程性质:学科专业必修课程教学对象: 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学时学分: 12学时 编写单位: 体育系专业理论教研室编 写 人:郑 兵审 定 人:郑海波编写时间: 2006年11月一、课程实验简介运动解剖学是体育院系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程,是运动人体科学的理论基础,是进行体育教学、体育训练和体育研究的理论指导依据,对体育事业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运动解剖学课程实验是运动解剖学教学的重要实践环节,是深化理论知识,培养实践技能,提高学生动用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教学和学习过程。 根据运动解剖学的学科特点,运动解剖学实验器材主要包括挂图、标本及模型等。除绪论外,人体的基本构成、运动系统、内脏、脉管系统、神经系统及感觉器官等各章节的教学均需使用实验器材,进行课堂演示。故运动解剖学每一次课均应为讲授与实验的结合。根据师范院校的性质和培养目标,运动解剖学实验内容安排主要是以基础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培养和训练为主。运动解剖学实验主要为验证性实验,实验内容有:1.人体基本构筑基本组织;2.运动系统骨骼、骨连结及肌肉(重点实验);3.内脏器官;4.心血管系统;5.神经系统。本课程实验适用于四年制本科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二、教学目的和要求1、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实验教学,可使抽象的知识直观化,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从而使学生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1)了解人体组织结构,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2)掌握人体主要器官的位置、形态及结构。(3)了解体育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的影响,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待问题。(4)了解体育锻炼的解剖学依据,具有分析体育动作的能力。2、教学要求(1)本实验为非独立设课,在该课程开课时应向学生讲明实验教学的任务、要求、课程安排和进度、实验成绩的评定、实验守则及实验室安全制度等。 (2)本实验主要为验证性实验,要求学生实验前必须认真复习理论知识,预习实验内容与观察步骤,并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检查。 (3)实验时5人一组,讲清观察的主要内容。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对此结构的观察,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4)教师上课清点人数,认真负责,要求学生爱护实验材料和实验设备。 三、教学环节及学时安排运动解剖学实验课采取由老师进行简短的课前讲解,然后由同学独立进行标本、模型观察,最后再由老师作课后小结(包括答疑、引导同学归纳小结以及进一步明确目的要求和内容等)三个环节。依据我院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计划,运动解剖学课程实验开设时间为第一学年第一学期,课程总学时为80学时,其中实验学时为12学时,占总学时的15%。四、与其他课程的关系体育学科群中许多课程都与人体形态结构知识有着内在联系,学习运动解剖学,是学习体育专业运动人体科学的先导,也是为学好其他课程奠定基础。运动解剖学的后继课程有运动生物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体育测量与评价,以及运动生物力学等。学习运动解剖学直接影响学习后继课程的质量。五、教材及参考书1、教材人体解剖学实验指导编写组编.人体解剖学实验指导(第一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6月2、参考书1 王之一主编人体解剖学学习指导(第一版),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8月2 郭光文主编运动解剖学图谱(第一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年12月3 柏树令主编系统解剖学(第六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3月六、考核形式及要求1、实验考核为实验技能考核。2、实验技能考核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随堂进行,成绩占课程总评成绩的10%。七、其他说明1、根据本课程教学为课堂讲授与实验相结合的特点,以及目前学校的实验条件,本课程实验对教材所列实验的学时数有所删减。2、随着运动解剖学的不断发展和学校办学条件的不断完善,本大纲在实验项目和学时分配等方面可进行适当调整。八、实验项目及学时分配实验项目学时分配表项目序号实验项目 目的与要求学时要求类型每组人数必修选修验证性演示性设计性综合性其他1基本组织学习显微镜的构造与使用方法;掌握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的结构。252骨观察四种形态的骨,掌握骨的分类方法;观察上肢骨骼、下肢骨骼、中轴骨骼,掌握人体骨的组成、名称及数量。253关节观察关节标本或模型,掌握关节的结构和分类。254骨骼肌通过观察肌肉模型,掌握肌肉的形态及构造。观察运动各关节的肌肉位置、形态和起止点,并掌握主要肌肉的功能。255消化系统了解消化系统的组成和结构156呼吸系统了解呼吸系统的组成和结构157心血管系统观察心脏的位置和形态结构,掌握其功能,了解人体主要血管的结构和分布, 158神经系统-中枢神经了解神经系统的组成和结构15运动生理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所属课程编码:120142102所属课程性质:学科专业必修课程教学对象: 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学 时: 16学时编写单位: 体育系专业理论教研室编 写 人:吴格林审 定 人:郑海波编写时间: 2006年11 月一、课程实验简介运动生理学课程实验教学是运动生理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解和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对于了解获得生理学知识的科学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严谨的科学研究态度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运动生理学教学实验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运动系统和运动的生理支持系统基本生理指标的测试和反映各种体育锻炼以及运动训练对人体某些生理功能有影响的重要生理指标的测试与评定。根据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培养方案和运动生理学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确定了肌肉生理横断面大小对肌肉收缩力量的影响、心电图的描记、心率与血压的测定、最大摄氧量的测定等八个实验作为课程必修实验。适用于四年制本科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二、教学目的和要求1、教学目的运动生理学是人体生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是研究生理学的基本方法。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逐步掌握人体基本生理指标的测试方法和反映各种体育锻炼、运动训练对人体某些生理功能有影响的重要生理指标的测试与评定方法;了解获得生理学知识的科学方法,验证和巩固生理学的基本理论;提高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设计和创新能力;养成严谨的科学工作态度、严密的工作方法和严肃的工作作风,从而为科学地组织体育教学、指导与评价体育锻炼和运动训练以及科学研究奠定一定基础。2、教学要求(1)了解生理学实验在运动生理学课程中的重要地位,理解生理学实验对于学习运动生理学理论知识的重要意义。(2)了解生理学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掌握运动生理学实验的基本方法。(3)理解每个实验的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及实验方案。(4)掌握各种仪器、器材的使用方法,了解其性能参数、适应范围及注意事项。(5)掌握运动生理实验的正确操作规程和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实验态度。三、教学环节及学时安排运动生理学课程实验教学共完成八个必修实验,总学时数为16学时。每个实验项目包括四个基本环节:1.实验前的讲解说明(包括实验目的任务、程序、操作规范、仪器的结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等);2.学生熟悉该实验所用仪器的结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及实验程序等;3.按照实验内容进行分组和分工,并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和记录实验结果(包括教师的具体指导);4.(实验结束后)整理、检查实验仪器、总结讲评。四、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本课程是体育教育专业的必修基础理论课,其先修课程为运动解剖学。通过运动解剖学课程的理论和实验教学,为运动生理学课程的理论学习和实验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运动生理学的后续课程为体育保健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物化学等课程。通过运动生理学课程实验教学,不仅在理论知识方面为后续课程奠定基础,同时在理解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案,掌握正确操作规程;熟悉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与要求等方面养成良好习惯,培养严谨的科学工作态度、严密的工作方法和严肃的工作作风。五、教材及参考书1、教材乔德才、汤长发、邓树勋主编,运动生理学实验(第一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72、参考书1 洪泰田(编写组),人体生理学实验指导(第一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72 孙飙(编写组),运动生理学实验指导(第一版),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113 邓树勋、王建、乔德才主编,运动生理学(第一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44 编写组,人体生理学(第一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7年六、考核形式及要求1、运动生理学课程为考试课程,课程实验考核成绩由实验技能考核和实验理论知识考核两部分组成。2、实验技能考核形式为实验操作考核,成绩占运动生理学课程总评成绩的10%。3、实验理论知识的考核内容安排在本课程结业考试(期末考试)的闭卷笔试中,分值一般占510%。(实验考核办法和成绩评定详见运动生理学课程实验考试大纲)七、其他说明1、本课程实验项目的选定依据是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培养方案和运动生理学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同时充分考虑了体育教育专业的专业特点,以人体基本生理指标的测试和反映各种体育锻炼以及运动训练对人体某些生理功能有影响的重要生理指标的测试与评定实验为主,对利用蛙、兔等动物进行的纯生理或生物实验进行了删减。2、本课程实验暂拟订八个实验项目作为必修实验。随着运动生理学的不断发展和学校办学条件的不断完善,本大纲在实验项目和学时分配等方面可进行适当调整。八、实验项目及学时分配实验项目学时分配表项目序号实验项目 目的与要求学时要求类型每组人数必修选修验证性演示性设计性综合性其他1 肌肉生理横断面大小对肌肉收缩力量的影响了解、验证肌肉生理横断面大小对肌肉收缩力量的影响。262人体反应时的测评 掌握声、光、综合反应时的测定原理及方法,了解反应时的生理意义。263肺通气功能的测定掌握利用肺量计测定肺通气功能的方法,加深对肺容量各组成部分和测定肺活量常用指标的理解。264人体安静和运动过程中心率和动脉血压测定掌握人体安静时和运动过程中心率和动脉血压的测定方法,观察运动对心率和动脉血压的影响。265 人体在安静及运动时心电图的描记学会辨认人体体表正常心电图的波形,并了解其生理意义和正常范围。初步掌握心电图的记录、测量、分析方法及运动时的描记方法。266 最大吸氧量的测评了解最大吸氧量的直接测定法,掌握间接测定法,以及有氧运动的分析与评价。267无氧功率的测评掌握无氧功率的间接测定与评价方法。268PWC170的测定了解 PWC170的测定原理及评价意义,掌握其测定和价方法,并应用于运动实践。26体育保健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课程编码:120142103课程性质:学科专业必修课程教学对象: 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学时学分: 12学时 编写单位: 体育系专业理论教研室编 写 人:杨法香审 定 人:郑海波编写时间: 2006年11月一、课程实验简介体育保健学是研究体质与健康教育及体育运动中的保健规律和措施的一门综合、应用科学。是体育教育专业主干课程之一。通过本课程的实验教学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并掌握体质与健康、医务监督、运动伤病防治、运动与营养、运动康复等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指导学生较熟练的掌握实际操作方法,能够填写实验报告并进行分析评定。使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熟练的操作技巧,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更好地为体育教学与训练、社区体育服务。体育保健学课程实验教学主要为验证性实验。 本实验大纲是根据我院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培养方案和体育保健学所规定的教学基本内容要求,选择确定了八个实验。适用于四年制本科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二、教学目的和要求1、教学目的体育保健学实验课的目的,应该围绕体育专业培养目标,针对体育教学、大众健身、运动训练实际,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思维方式和严谨的科学态度,通过实验使学生初步掌握体育保健学的基本操作技术,验证课堂教学中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加强学生体育保健实际工作能力。为今后从事体育教学、指导运动训练、组织竞赛以及开展科学研究奠定初步基础。2、教学要求(1)了解体育保健学实验在体育保健学课程中的重要作用与意义。(2)了解体育保健学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实验方法。(3)理解每个实验的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及实验方案。(4)掌握实验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了解其性能参数、适应范围及注意事项。(5)掌握正确操作规程,学会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严谨科学的实验态度。三、教学环节及学时安排依据我院体育教育专业培养方案,体育保健学课程实验开设的时间为第二学年第一学期。实验教学共完成八个实验项目,学时数为12学时,占总学时的15%。每个实验项目包括四个基本环节:1.实验前教师讲解说明(包括实验目的任务、程序、操作规范、仪器的结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等);2.学生实验前必须复习相关的理论知识,预习实验内容,熟悉该实验所用仪器的结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及实验程序等;3.按照实验内容、分组和分工(实验时5人一组),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及记录结果(包括教师的具体指导);4.(实验结束后)整理、检查实验仪器、教师总结讲评。四、与其他课程的关系体育保健学是体育教育专业的主干课程,其先导课程为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学校体育学、运动训练学。通过先导课程的理论和实验教学,在人体运动形态学和机能学以及体育教学论、运动训练学理论知识等方面为体育保健学课程的理论学习和实验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体育保健学课程的理论学习和实验教学,不仅能够更好的理解相关专业理论课程的理论知识,同时对于专项技术理论和专项运动技术的学习、理解具有较大帮助。五、教材及参考书1、教材姚鸿恩等 体育保健学 2001.7第三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72、参考书姚鸿恩体育保健学实验指导 2005.11 第一版 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5.11六、考核形式及要求1、本课程实验为考试课。考核成绩由实验技能考核和实验理论知识考核两部分组成。2、实验技能考核包括实验操作、实验报告等,一般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随堂进行,成绩占体育保健学课程总评成绩的10%。3、实验理论知识的考核内容安排在本学科结业考试(期末考试)的闭卷笔试中,分值一般占510%。七、其他说明1、根据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培养方案和体育保健学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以目前学校现有实验室仪器设备条件暂确定八个实验项目。2、随着体育保健学科学研究的不断进步和体育系实验室的不断完善,本大纲在实验项目、学时分配以及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等方面进行适当调整。八、实验项目及学时分配实验项目学时分配表项目序号实验项目 目的与要求学时要求类型每组人数必修选修验证性演示性设计性综合性其他1人体一日需热量测定1、学生学会并运用活动观察计算法的基本方法, 2、对人体一日需热量进行测定。252哈佛台阶实验掌握哈佛台阶实验的测验和评价方法。253运动损伤急救包扎方法使学生掌握绷带、三角巾包扎的基本要领和包扎技术。154运动损伤急救止血方法1、学生熟悉全身主要浅表动脉的体表位置并能准确定位,2、熟悉掌握操作指压止血法和止血带止血法。155肩、肘运动损伤检查手法1、使学生了解肩、肘运动损伤的症状、诊断要点,熟悉其体症;2、初步掌握肩、肘运动损伤的检查方法。156膝、踝运动损伤检查手法1、使学生了解膝、踝运动损伤的症状、诊断要点,熟悉其体症;2、初步掌握膝、踝运动损伤的检查方法。157按摩的基本手法、穴位按摩1、能正确掌握按摩的主要手法的动作要领、操作方式、操作变化及临床应用。2、使学生掌握取穴方法,熟记常用穴位258踝关节扭伤、髌骨劳损的治疗按摩通过本实验使学生学习并掌握治疗按摩的操作手法并运用于运动性伤病的治疗。259心肺复苏术操作(选做)了解和掌握心肺复苏术,并能熟练进行单人操作。25体育心理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120142105课程性质:学科专业必修课程教学对象: 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学时学分: 10学时编写单位: 体育系专业理论教研室编 写 人:杨法香审 定 人:郑海波编写时间: 2006年11月一、课程实验简介体育心理学在研究普通心理学现象的发生、发展的基础上,揭示了体育活动中各种心理现象的发生、形成和发展的规律,为体育教学和开展体育活动提供心理学指导的依据的一门应用性科学。 体育心理学既是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又是体育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体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是青少年在体育活动中的感知觉、记忆、思维、注意、情绪以及在课堂体育学习与课外体育活动中的参与动机、兴趣、态度、习惯等。根据体育专业学生今后的教学、训练的需求,对课堂教学方法进行心理学分析以及对训练和比赛心理技能和心理状态的分析与探讨。体育心理学强调在理论探讨的基础,加强实践活动,教师以引导学生积极探索,理论联系实践作为学科的学习特点。二、教学目的和要求体育心理学实验课的目的在于通过实验使学生初步掌握体育心理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验证课堂教学中所学习的基本理论知识,培养实际工作能力。通过实验,养成严谨、科学、求实的工作作风,为今后从事体育教学、指导运动训练以及开展科学研究奠定基础。体育心理学实验课的要求:1、实验前学生认真复习相关的理论知识,预习实验内容,了解实验目的、原理、器材、步骤、操作程序及注意事项。2、实验室严格操作程序,不得进行与本试验无关的任何活动,遵守纪律,保持实验室肃静,爱护实验器材。如在仪器发生故障或损坏,应及时报告指导老师处理,不得自行拆卸修理。注意安全及节约材料;在分组试验过程中本组同学应分工合作;使每个同学都有学习和操作机会;仔细观察试验中出现的现象,随时记录。3、试验后总结评价,学生及时整理仪器、器材,检查电源水源开关,进行必要的卫生清理;整理试验纪录,做出试验结论,认真书写实验报告。三、教学环节及学时安排体育心理学课程实验教学共完成五个实验,学时数为10学时。占总学时的15%。每个实验项目包括四个基本环节:1.教师实验前讲解说明(包括实验目的任务、程序、操作规范、仪器的结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等)。2.学生熟悉该实验所用仪器的结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及实验程序等。3.按照实验内容、分组和分工,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及记录结果(包括教师的具体指导)。4.(实验结束后)整理、检查实验仪器、教师总结讲评。四、与其他课程的关系体育心理学是体育教育专业的主干课程,其先导课程为心理学、教育学、体育教学论、学校体育学、运动训练学等学科。通过先导课程的理论和实验教学,在理解和掌握人的心理现象和规律、体育教学与训练的原则和方法等相关知识与技能,为体育心理学课程的理论学习和实验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体育心理学课程的课堂理论学习和实验教学,不仅能够更好的理解相关专业理论课程的理论知识,同时对于专项技术理论和专项运动技术的学习具有理论支撑作用。五、教材及参考书1、教材马启伟 体育心理学 第一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2、参考书1 季浏 体育心理学 第一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2 刘淑慧 体育心理学 第一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3 曲宗湖 体育与心理潜能开发 第一版 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4六、考核形式及要求1.本课程实验为考试课。考核成绩由实验技能考核和实验理论知识考核两部分组成。2、实验技能考核包括实验操作、实验报告等,一般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随堂进行,成绩占体育心理学课程总评成绩的10%。3、实验理论知识的考核内容安排在本学科结业考试(期末考试)的闭卷笔试中,分值一般占510%。七、其他说明1、根据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培养方案和体育心理学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并结合学校现有实验室仪器设备条件暂确定五个实验项目。2、随着体育心理学科学研究的不断进步和体育系实验室的不断完善,本大纲在实验项目、学时分配以及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等方面进行适当调整。八、实验项目及学时分配实验项目及学时分配表项目序号实验项目 目的与要求学时要求类型每组人数必修选修验证性演示性设计性综合性其他1深度知觉的测定1、了解被试者深度知觉能力的差异2、区分是否让被试者知道知觉结果对其深度知觉的影响2 52动作时间知觉的测定测定原地跑步动作的持续时间知觉的准确性及在体育运动中的意义。253反应时运动时的测定1、通过本实验使学生了解反应时指标的心理学意义。2、掌握反应时运动时的测试及评价方法。254动作协调性、稳定性的测定1、学会动作协调性与稳定性的测定方法2、了解着两个因素在技能形成过程中的作用。255注意分配能力测定学会体育活动中注意分配能力的测定25运动生物力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所属课程编码:120142116所属课程性质:学科专业必修课程教学对象: 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学 时: 8学时编写单位: 体育系专业理论教研室编 写 人:吴格林审 定 人:郑海波编写时间: 2006年11 月一、课程实验简介运动生物力学(Sport Biomechanics)以力学、解剖学、生理学和各专项技术理论为基础,研究人体运动器系的力学特性和体育运动中动作技术的般规律,揭示其内在联系并直接为体育运动实践服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基础理论学科。其方法学研究是目前体育科学进行定量研究的重要理论与方法之一。实验教学是运动生物力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了解运动生物力学的一般科学研究方法,理解、巩固和验证所学的理论知识。同时对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科学工作的严肃态度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根据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培养方案和运动生物力学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运动生物力学教学实验选择确定了人体运动学和动力学以及人体惯性参数的测量等实验。包括人体一维重心测量、双脚原地纵跳的力学特征等四个实验为必修实验。适用于四年制本科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二、教学目的和要求1、教学目的运动生物力学具有理论性强,实践性更强的学科特点,其实验教学部分是课堂理论教学的有效补充和培养提高学生实验动手能力与实验分析能力的重要途径,是理解和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验使学生逐步掌握运动生物力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掌握不同运动项目的运动生物力学分析原理与方法;学会利用基本的运动生物力学参数对运动技术动作进行分析与评价;了解运动生物力学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同时,通过实验,提高学生观察思考、比较判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及综合应用的基本素质与能力,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正确的思维方法。从而为科学地组织、指导、评价体育教学、体育锻炼和运动训练以及科学研究奠定一定基础。2、教学要求(1)了解运动生物力学实验在运动生物力学课程中的重要作用与意义。(2)了解运动生物力学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实验方法,。(3)理解每个实验的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及实验方案。(4)掌握实验仪器、器材的使用方法,了解其性能参数、适应范围及注意事项。(5)掌握正确操作规程,学会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严谨科学的实验态度。三、教学环节及学时安排运动生物力学课程实验教学共完成四个实验,总学时数为8学时。每个实验项目包括四个基本环节:1.实验前的讲解说明(包括实验目的任务、程序、操作规范、仪器的结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等);2.学生熟悉该实验所用仪器的结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及实验程序等;3.按照实验内容特点进行分组和分工,并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及记录实验结果(包括教师的具体指导);4.(实验结束后)整理、检查实验仪器、总结讲评。四、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本课程是体育教育专业的必修基础理论课,其预修课程为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和力学以及专项技术理论。通过预修课程的理论和实验教学,在人体结构和机能以及力学理论知识等方面为运动生物力学课程的理论学习和实验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运动生物力学课程的理论学习和实验教学,不仅能够更好的理解相关专业理论课程的理论知识,同时对于专项技术理论和专项运动技术的学习、理解具有较大帮助。五、教材及参考书1、教材教材编写组,运动生物力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52、参考书1 卢德明主编,运动生物力学测量方法(第一版),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1.52 李世明主编,运动生物力学理论与方法(第一版),科学出版社,2006.6六、考核形式及要求1、本课程为考试课。实验考核由实验技能考核和实验理论知识考核两部分组成。2、实验技能考核包括实验操作、实验报告等,一般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随堂进行,成绩占运动生物力学课程总评成绩的10%。3、实验理论知识的考核内容安排在本课程结业考试(期末考试)的闭卷笔试中,分值一般占510%。七、其他说明1、根据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培养方案和运动生物力学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并结合学校现有实验室仪器设备条件暂确定四个必修实验项目。2、随着学校办学条件的不断完善,本大纲在实验项目和学时分配等方面可进行适当调整。八、实验项目及学时分配(见实验项目及学时分配表)项目序号实验项目 目的与要求学时要求类型每组人数必修选修验证性演示性设计性综合性其他1分析法、图解法测定人体重心1、学习运用分析法和图解法在运动图片上计算人体重心的方法和原理。2、了解影片解析仪上计算人体重心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22不同跑速时步长和步频关系的实验研究1、理解速度的概念、物理意义和体育实践的意义。2、掌握测定平均速度的方法。3、了解不同跑速时步长和步频的变化规律及分析。263双脚原地纵跳和踏跳动作的力学特征实验分析1、了解三维测力系统的基本结构、原理和使用方法。2、学习测量人体运动的动力学特征的方法,学会利用实测参数分析不同起跳动作的力学特征。264人体一维重心测量1、学习用一维重心测量板测定人体总重心的实验方法。2、分析影响人体重心位置的因素。26运动生物化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所属课程编码:120142117所属课程性质:学科专业必修课程教学对象: 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学时学分: 16学时编写单位: 体育系专业理论教研室编 写 人:郑兵审 定 人:郑海波编写时间: 2006年11月一、课程实验简介运动生物化学是一门科学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是师范院校体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运动生物化学课程实验教学是运动生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解和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对理论教学起到辅助和加强深化的作用。在实验课程和实验项目的安排上,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和专业需求,在培养学生的基本运动生物化学实验技能基础上,加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为专业学习和从事科研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实验内容包括基本技能操作、血红蛋白测定、血糖测定、血乳酸测定、血尿素测定、以及运动生化指标的综合应用共6个实验。 本课程实验适用于四年制本科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依据体育教育专业培养方案,本课程实验安排在第三学年第一学期,实验总学时为16学时。二、教学目的和要求1、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实验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运动生物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和各种体育锻炼、运动训练对人体某些功能有影响的生化指标的测试与评定方法。了解获得运动生物化学知识的科学方法,验证运动生物化学的基本理论。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对事物客观地观察、比较、分析和综合的能力,以及对科学工作的严肃态度和实事求是的作风,从而为科学地组织体育教学,指导体育锻炼与训练,以及开展科学研究奠定初步基础。2、教学要求(1)课前认真预习,了解实验的目的、原理、器材、步骤、操作程序及注意事项。(2)实验中严格按照实验程序进行,遵守课堂纪律,爱护器材。如遇仪器发生故障或损坏,应及时报告指导老师,以便及时修理和更换,不得自行更换、修理。注意安全及节约实验材料、药品和其他物品。分组实验过程中,本组同学应密切协作,使每位同学都有操作机会。仔细观察实验中出现的现象,随时记录并联系讲授,认真思考。(3)实验后整理实验仪器、器材,检查电源、水源开关,打扫实验室卫生,及时整理实验记录,认真书写实验报告。三、教学环节及学时安排运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具体包括:1、实验前的讲解说明(包括让学生熟悉该实验所用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2、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及记录结果;3、实验结束后清洗、整理器皿,检查实验仪器;4、实验报告四个基本实验教学环节。运动生物化学课程实验教学共完成6个实验,总学时数为16学时。四、与其他课程的关系运动生物化学的预修课程为运动解剖学和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是在生物化学、生理学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生物化学、生理学的有关知识是运动生物化学的基础。运动生物化学是认识运动时身体机能的基础,对运动生理学的发展十分重要,而运动生理学的发展对运动生物化学发展起着促进作用。并且运动生理学实验课的技能训练为运动生物化学的实验打下基础。运动生物化学的后继课程为运动医学、运动训练学。运动生物化学中运动的能量代谢规律等内容是学习运动训练学的基础。运动性疾病的发病机理和生理机能失调,是与物质代谢过程紊乱密切相连的。五、教材及参考书1、教材张蕴琨,丁树哲主编.运动生物化学实验(第一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7月.2、参考书1 冯美云主编.运动生物化学(第一版),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年6月.2 冯连世,李开刚主编运动员机能评定常用生理生化指标测试方法及应用(第一版),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年11月六、考核形式及要求1、实验考核由实验技能考核、实验报告和实验理论知识考核组成。2、实验技能考核一般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随堂进行,成绩占运动生物化学课程总评成绩的10%。3、实验报告成绩与平时作业成绩共同构成学生的平时成绩。4、实验理论知识的考核内容安排在本学科结业考试的闭卷笔试中。 七、其他说明1、根据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培养方案和运动生物化学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并结合学校现有实验室仪器设备条件,本实验暂确定六个实验项目。 2、随着运动生物化学科学研究的不断进步和学校办学条件的不断完善,本大纲在实验项目和学时分配等方面可进行适当调整。八、实验项目及学时分配实验项目及学时分配表项目序号实验项目 目的与要求学时要求类型每组人数必修选修验证性演示性设计性综合性其他1基本技能操作1、了解实验室规则。2、了解运动生化常用仪器名称及用途。3、学习掌握移液管的使用及注意事项。4、学习化学仪器的洗涤及干燥方法。5、学习分光光度计的用法及原理22血红蛋白的测定1、掌握取血的方法。2、掌握血红蛋白的测定方法和指标应用的价值。243血糖的测定1、学习血糖定量测定的方法,掌握其原理。2、了解运动训练中血糖的变化。34血乳酸的测定1、学会测定血乳酸的方法。2、掌握血乳酸的运动生物化学评定方法及意义。3 5血尿素的测定1、学习血尿素的测定方法。2、掌握血尿素指标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346运动生化指标的综合应用综合应用生化指标,结合专项练习评定方法。3体育测量与评价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所属课程编码:120142121所属课程性质:学科专业必修课程教学对象: 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学 时: 12学时 编写单位: 体育系专业理论教研室编 写 人:张建伟审 定 人:郑海波编写时间: 2006年11月一、课程实验简介体育测量与评价(Sports Measure and Evalution)课程实验教学是体育测量与评价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和组成部分。通过实验,使学生在掌握测量与评价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学会基本的体育测量与评价方法;掌握基本测量技能,培养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方法应用及创新能力,并能对测量的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处理和分析与评价。同时,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初步掌握体育科学研究的方法,为选择有效的教学、训练方法提供科学依据。体育测量与评价课程实验教学可分为教学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两大类,包括人体形态测量、心肺功能测量、身体素质和一般运动能力测量以及营养与身体成分的测量等方面的实验内容。根据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培养方案和运动生理学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选择确定了身高、体重;脊柱弯曲度、足形;呼吸机能实验、力量素质、皮脂厚度测量与评价等六个实验。适用于四年制本科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二、教学目的和要求1、教学目的体育测量与评价课程实验教学是体育测量与评价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和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在掌握测量与评价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学会基本的体育测量与评价方法;掌握基本测量技能,培养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应用方法的基本能力,并能对测量的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处理和分析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