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3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 专题1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2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3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三模块现代文阅读 第三模块现代文阅读 专题1 论述类文本阅读 专题1论述类文本阅读 专题1 考情分析 2010年高考新课标卷论述类文本阅读考点分析一览表 专题1 考情分析 专题1 考情分析 专题1 考情分析 专题1 真题导练 例12010 海南 宁夏卷阅读下面文字 完成问题 9分 每题3分 书 本是指文字符号 现在提到的 书 不是从文字符号讲 也不是从文字学 六书 来讲 而是从书法艺术讲 书法对中华民族有很深远的影响 书 与 金 石 画 并称 在中国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书法是一种艺术 而且是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 中国的汉字刚一出现 写字的人就有 写得好看 的要求和欲望 如甲骨文就是如此 虽然字形繁难复杂 但是不论单个的字还是全篇的字 结构章法都要好看 可见 自从有写字的行动以来 就伴随着艺术的要求 美观的要求 专题1 真题导练 不论是秦隶还是汉隶 都是刚从篆书演变过来的 写起来单调而且费事 所以到了晋朝后 真书 又叫楷书 正书 开始出现并逐渐定型 真书虽然各家写法不同 风格不同 但字形的结构是一致的 在历史上篆书 隶书等使用的时间都不如真书长久 真书至今仍在使用 就是因为它字形比较固定 笔画转折自然 并且可以连写 多写一笔少写一笔也容易被人发现 真书写得萦连便是行书 再写得快一点就是草书 草书另一个来源是从汉朝的章草 就是用真书的笔法写章草 与用汉隶的笔法写章草不同 到东晋以后与真书变来的草书合流 专题1 真题导练 真书的书写很方便 所以千姿百态的作品不断涌现 艺术风格多样 出现了各种字体 比如颜体 柳体 欧体 褚体等 在这以前没有人专门写字并靠书法出名的 就连王羲之也不是专门写字的人 古代也没有 书法家 这个称呼 当时许多碑刻都是刻碑的工匠写的 到了唐代开始文人写碑成风 唐太宗爱写字 写了 晋祠铭 温泉铭 两个碑 还把碑的拓本送给外国使臣 当时的文人名臣如虞世南 欧阳询 褚遂良 以及后来的颜真卿 柳公权等都写碑 这样书法的流派逐渐增多 他们的碑帖一直流传至今 其实 今天看见的敦煌 吐鲁番等地出土的文书 写经等 其水平真有超过传世碑版的 唐朝一般人的文书里 也有书法比 晋祠铭 温泉铭 好的 但是那些皇帝 大官写出来的就被人重视 许多无名书法家的作品就不为人所知了 专题1 真题导练 古代称好的书法作品为 法书 是说这件作品足以为法 书法 书道 书艺 是指书写的方法 现在合二为一了 一律叫做 书法 书法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 从书法作品 艺术装饰到书信往来都要用到书法 同时书法活动既可以培养艺术情操 又可以调心养气 收到健身的效果 北朝人曾经说过 尺牍素书 千里面目 看到一封来信 感到很亲切 如见其人 书法被作为人的品格和形象的代表 自古以来就是这样 摘编自启功 金石书画漫谈 专题1 真题导练 1 下列关于 书 的表述 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在汉语中 书 既可以指文字符号 也可以是文字学的 六书 之 书 本文则是从书法艺术上来讲 所谓 书 就是书法 b 在历史上 书 与 金 石 画 并称 它们同样因为影响深远 而在中国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c 在甲骨文中 不论是单个的字还是全篇的字 结构章法都已经很好看了 可见汉字刚一出现 就有了 书 这一方面的要求 d 真书书写方便 千姿百态的作品不断出现 形成颜体 柳体等不同的字体 这些字体是依据 书 的艺术风格划分出来的 专题1 真题导练 b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概念的理解 理解重要概念是阅读论述类文章的第一步 这类试题是论述类文章阅读的常见题型 书 指的书法艺术 包括其性质 地位和影响 美观的特点及其表现风格等 还要判断四项表述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 原文在表述书法的地位和影响时 按照先讲观点 结果 再讲证据 原因 的顺序 对中华民族有很深远的影响 是结果 与其他并称 在中国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是原因 但试题b项颠倒了这个关系 根据原文第一段 书法对中华民族有很深远的影响 书 与 金 石 画 并称 在中国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原文并没有说 金 石 画 占有同样的地位 属于张冠李戴 专题1 真题导练 2 下列理解 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秦隶和汉隶都是从篆书演变过来的 写起来单调而且费事 于是到了晋朝 真书应运而生 并且一直使用到今天 b 真书写得萦连便是行书 行书再快一点就是草书 这是草书的一个来源 草书的另一个来源是章草 是用汉隶笔法写章草而形成的 c 在古代 起初没有专门写字并且因为书法而出名的人 直到唐朝文人写碑成为风气 欧阳询 颜真卿 柳公权等人由此成为书法家 d 在古代 书法 是指书写的方法 法书 是指好的书法作品 到现在则把这两者合而为一 都称为 书法 专题1 真题导练 b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分析综合能力 同时也考查了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的理解能力 答此类试题 需要判断试题选项中的句子哪些是形式改变 哪些是内容改变 如a项中的 于是 替换了原文中的 所以 应运而生 替换了原文中的 开始出现并逐渐定型 c项中的 在古代 替换了原文中的 在这以前 这 指的是颜体出现的以前 即唐以前 d项则只是把 书法 和 法书 在原文的位置换了一下而已 这些都是形式上的改换 b项 根据原文第二段 真书写得萦连便是行书 再写得快一点就是草书 可知 b项中的第一句 与原文对照 改变了原文中相应句子的主语 使其陈述对象发生了变化 内容也发生了变化 原文的两个主语都是 真书 而b项的第二个主语却变成了 行书 属于偷换概念的错误 专题1 真题导练 3 下列理解和分析 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 在字形的繁难复杂方面 秦隶和汉隶要超过真书 甲骨文又要超过秦隶和汉隶 可以说这是真书使用时间特别长久的根本原因 b 古时候书法流派不多 当时甚至没有 书法家 这一称呼 而到唐代书法大盛 流派逐渐增多 看来书法的发展跟社会的崇尚有很大的关系 c 在唐代有些无名书法家的水平也很高 唐人碑版的书法其实并不代表当时的最高水平 只是因为它们是皇帝 大官所写 才为世人所推崇 d 中国人自古就把书法作为人的品格和形象的代表 所以北朝人所谓 尺牍素书 千里面目 也就是今人所谓 见字如见其人 的意思 专题1 真题导练 c 解析 本题考查了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其实 要深究起来 本题还涉及 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 的考查 比如 此题的a b c三项 都有一个原文中未出现的新结论 需要通过理解和分析来判断 推断类型的试题 需要对试题的题项表述从依据 过程和结论三个方面来辨析其正误 三项中有一项是错误的 那么此项就是错误的 此题较易判断的是b d两项 干扰最大是a项 与a项相关的原文把真书使用时间特别长久的原因 表述为 字形比较固定 笔画转折自然 并且可以连写 多写一笔少写一笔也容易被人发现 是真书自身的优点 而题项中则表述为隶书 专题1 真题导练 和甲骨文的缺点 并说这是真书使用时间长久的根本原因 这就与原文不一致 但题项表述时多一个 根本 二字 我们可以这样推断 如果甲骨文或者隶书 其字形并不繁难 真书可能就产生不了了 更不用说运用 而c项的表述有 唐人碑版的书法其实并不代表当时的最高水平 这个结论 根据原文第三段最后 唐朝一般人的文书里 也有书法比 晋祠铭 温泉铭 好的 但是那些皇帝 大官写出来的就被人重视 许多无名书法家的作品就不为人所知了 可知 显然不是原文的意思 因为唐代无名书法家的水平也很高 并不能否定唐人碑版书法代表当时的最高水平这一结论 此项属逆推错误 同时 前后也不是因果关系 属于强加因果和张冠李戴的错误 专题1 真题导练 例22010 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问题 16分 不可无 我 钱谷融 艺术活动 不管是创造也好 欣赏也好 总离不开一个 我 在艺术活动中要是抽去了 我 抽去了个人的思想感情 就不成其为一种艺术活动 也就不会有感染人 影响人的艺术效果了 当然 离不开 我 并不是只有 我 我 是时时处在 非我 的包围影响中的 我 所谓 非我 就是 我 以外的一切人以及包围着 我 的客观现实 专题1 真题导练 文学艺术总应该是生活现实的反映 而不能只是作者的自我表现 但文学艺术的反映 不同于其他形式的反映 它必须是具体的 形象的反映 不使自己化为张三李四 不感受体验着张三李四的思想感情 就写不出张三李四来 不使自己融入客观现实之中 不呼吸着客观现实的气息 不感受着客观现实的脉搏 就写不出生动的客观现实来 所以 创作者首先必须要有一个使 我 化为 非我 的过程 专题1 真题导练 另一方面 文学作品之所以要写出张三李四等人物来 要反映客观现实 又不是无所为的 不是为写张三李四而写张三李四 为反映客观现实而反映客观现实 它是有目的的 它是为感染人 打动人而写张三李四 为影响现实而改造现实而反映现实的 所以 艺术家又不能使自己完全化为张三李四 完全没入客观现实之中 而一定仍要不失 我 之所以为 我 要能在对张三李四的描写中 在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中 表现出 我 的鲜明的是非爱憎之感来 所谓要在 非我 之中表现 我 无非就是要在作品中渗入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 而这 我认为正是创作的主要之点 创作者正是为了要表现他对周围人物 对客观现实的态度 表现他对社会的歌颂或抗争 才来进行创作的 所以 在创作活动中 决不可无 我 专题1 真题导练 表演艺术最能说明这种创作的辩证法 俗话说 装龙像龙 装虎像虎 演员演岳飞就应该像岳飞 演秦桧就应该像秦桧 但只是像岳飞像秦桧 而不能也不应该使自己就变成岳飞 变成秦桧 演员不应该完全丢掉自己 他仍应该让人透过他的表演 感知到他对他所演的角色的爱憎感情 而完成他的最高任务 专题1 真题导练 对于欣赏者来说 他所面对的是一件艺术品 是一个艺术世界 要能欣赏它 首先必须走进这个世界中去 不跑进去 而只站在外面 站在旁边 那是既不能领会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也不能领会作者创作的意图和甘苦的 但是叫你跑进去 并不就是叫你完全跟着作品中的人物跑 把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当作你自己的思想感情 也不是叫你完全听任作者的摆布 对他所表现的是非爱憎态度表示绝对的顺从 而是应该走进这个世界 又不能迷失在这个世界之中 要发现这个艺术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要能在这个 非我 世界中 找回你的自我来 要对作品中人物的所作所为 对作者所灌注在作品中的是非爱憎之感 表示出你个人的独立的态度来 显示出你的鲜明的个性 我 来 所以 在欣赏活动中 也不可无 我 专题1 真题导练 艺术活动不可无 我 这一特点 可以最鲜明地从无论是创作还是欣赏 都首先要有一个体验的过程上看出来 对于创作者来说 不但在他提笔之前 必须先有丰富的生活 真切的体验 就是在他提笔之后 他的思维过程 创作过程 也还同样是体验的过程 他必须有一种如同身临其境 亲见其人的感觉 才能进行创作 对于欣赏者来说 他要是不能首先体验创作者所灌注在这一作品中 灌注在他的人物身上的思想感情 他就不能领会欣赏这一作品 而他的领会欣赏的过程 同时也就是体验的过程 至少是同体验的过程不可分的 总之 要是没有真实的体验 缺乏一种 感同身受 的态度 不把 我 浸染于其间 那是艺术的门外汉 是既谈不上创作 也谈不上欣赏的 选自 钱谷融文论选 有删节 专题1 真题导练 专题1 真题导练 ad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正确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需要读懂段落 把握关键语句 此题选项的设置有从文中截取的 有用文中语句的变式表达的 有对文中语句含义片面或绝对化解说的 能否根据上下文语境迅速准确地理解文中语句的含义 是衡量考生阅读水平高低的一项重要指标 解题时首先要锁定答题范围 将选项与原文中的相关信息进行对照和判断 合理筛选 最终得出答案 a项的原文在 段 第 段强调艺术创作活动决不可无 我 但第 段开头就写道 文学艺术总应该是生活现实 专题1 真题导练 的反映 而不能只是作者的自我表现 因此选项中 所以艺术只是作者的自我表现 显得太过绝对 与原文开头 而不能只是作者的自我表现 的意思背离 d项的原文在第 段 原句为艺术欣赏 也不是叫你完全听任作者的摆布 表示绝对的服从 因此选项中的 在艺术欣赏中 对作者在作品中所表现的是非爱憎 表示绝对的顺从 就是在建立 我 扭曲了原意 绝对的服从 是丢失 我 而非建立 我 其余选项符合文意 专题1 真题导练 专题1 真题导练 c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以及将这些观点态度运用于对实际事例的综合分析判断的能力 这是一道创新题 解题时需要准确把握作者对艺术创作及艺术欣赏的观点态度 再将具体事例与观点态度进行对照 作出判断 得出答案 c项中正因为欣赏者的积极再创作 才有了一千个哈姆雷特 这不是迷失了 我 因而不符合文意 其余选项都符合文意 专题1 真题导练 3 从艺术活动中 我 与 非我 关系的角度 分析第5段画线部分的内容 4分 答 答案 在艺术活动中 一方面表演者首先必须要有一个 我 化为 非我 的过程 作为演岳飞和秦桧的演员 首先要把自己化为岳飞和秦桧 感受体验岳飞 秦桧的思想感情 让自己融入岳飞 秦桧的内心世界 这样才能演岳飞像岳飞 演秦桧像秦桧 另一方面 表演者要在 非我 之中表现 我 演员在演岳飞和秦桧时 要把自己对岳飞 秦桧的鲜明的爱憎情感反映出来 不能也不应该使自己就变成岳飞 变成秦桧 专题1 真题导练 解析 本题考查对重点语句的理解 分析和概括能力 从对具体事例的分析中提炼并印证作者的观点态度 回答这类问题 首先要理解并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 弄清楚 我 与 非我 的关系 然后结合具体语句进行分析 印证 在此基础上提炼概括 得出答案 在艺术活动中 一方面表演者首先必须要有一个 我 化为 非我 的过程 作为演岳飞和秦桧的演员 首先要把自己化为岳飞和秦桧 感受体验岳飞 秦桧的思想感情 让自己融入岳飞 秦桧的内心世界 这样才能演岳飞像岳飞 演秦桧像秦桧 另一方面 表演者要在 非我 之中表现 我 演员在演岳飞和秦桧时 要把自己对岳飞 秦桧的鲜明的爱憎情感反映出来 不能也不应该使自己就变成岳飞或秦桧 专题1 真题导练 4 艺术活动中为什么 不可无 我 请从创作和欣赏两方面回答 4分 答 答案 从创作的角度来看 创作的主要之点是在 非我 之中表现 我 也就是要在作品中渗入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 因而艺术活动 不可无 我 从欣赏的角度来看 欣赏者要对作品中人物的所作所为 对作者所灌注在作品中的是非爱憎之感 表示出自己的独立的态度来 显示出 我 的鲜明的个性来 因而艺术活动 不可无 我 专题1 真题导练 解析 本题考查对全文内容及作者观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 从创作的角度看 创作的要点是在 非我 之中表现 我 也就是要在作品中渗入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 因而艺术活动 不可无 我 从欣赏者的角度看 欣赏者要对作品中的人物的所作所为 对作者倾注在作品中的是非爱憎之感 表示出自己独立的态度来 显示出 我 的鲜明个性来 否则会在欣赏过程中迷失自我 所以 不可无 我 专题1 技巧点拨 1 一般论述类文章的阅读原则 要正确认知该文章阐述 说明 分析 辩驳 介绍了什么 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做 其中心意思是什么 是怎样表达和写作的 并标示一下 做到心中有数 抓住中心句和关键句 尤其是起始句 结束句和结论句 明晓每段要表达的意思 找出作者的观点 分论点和中心论点 明确作者要证明 阐发什么 怎样论证 阐发的 用了哪些论据和方法 论点与论据有怎样的联系等 要关注文中表示对情况的推测和估计 表示消息的来源或依据 表示肯定或强调的语气的插入语 并标注出来 要特别注意定语 状语和关联词语以及注释 说明等等 专题1 技巧点拨 把握论证思路 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理清论证结构 并列式 递进式 总分总式 对照式等 要注意信息间的各种关系 解证关系 总分关系 因果关系 本原与转折关系 前后照应关系 替代与被替代关系等 要特别注意信息的标志 可以作为标志性词语的有 顺序词 关联词 指代词 范围词 类别词 过渡词 此外还有文中不同地方反复出现的同义或近义的词语 专题1 技巧点拨 以下的标志性词语在读文本时要圈画出来 1 有助于理解文章内容 提示信息的词语 如表时间 数据 概括 修饰限制 已然未然 或然必然的词语 2 有助于理清文章思路 避免逻辑错误的词语 如表因果 转折 并列 递进或分类分层 举例的词语 专题1 技巧点拨 2 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客观题的解题技巧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题 考查的目的主要是正确而准确辨识 判断 筛选和整合信息 其客观题解题的主要方法是 对号入座 参照比对 具体做法是 1 通读原文先仔细阅读文章 标记重要信息 做到句清段结 了解文章说的事 理 人 观点等 寻找文章的敏感内容 明确中心 专题1 技巧点拨 2 细读试题根据试题仔细审准题意 弄清题目要求 即从内容上弄清选择什么 从标准上看清是正选还是负选 题干的设置通常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 创设情境 设问角度和命题意图 前两者是显性的 后者则是隐性的 但却又是最为关键的 它直接关系到答题的方向 发掘题干中所隐含的信息 以题干的 此信息 去求答案区间的 彼信息 充分发掘题干中所隐含的有效信息 从题干中求启示 寻求解题的突破口 确保准确答题 专题1 技巧点拨 3 筛选信息逐字逐句阅读选项 找出设题的角度和考查的信息 然后在原文中锁定选项内容所涉及的区间 并将有效信息标出 找准 找全并注明第几题第几项 4 比较验证把选项与在原文标注的同选项有关的有效信息结合起来 仔细比对 看看选项与原文有何变化 变化后的内涵外延等是否相同 句间的关系是否发生变化 肯定否定表述时是否变味 意义 性质或者本质是否改变 从而判断其正误 专题1 技巧点拨 5 筛选答案做客观题筛选时一定要注意题干和选项所涉及信息与原文所存在的 变 与 不变 如果选项在原文基础上出现了修饰 限制 补充成分的改变 就要特别小心是否出现了范围的扩大或缩小 程度的加深或减轻 数量的增加与减少 是否改变了原有的因果关系 先后顺序 主次关系 是否将或然性变成了必然性 预见性变成现实性 将来时变成了完成时等等 专题1 技巧点拨 3 要明确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客观题的设误点 设题陷阱 1 夸大或缩小事实 范围 故意以部分代整体 或把整体说成部分 2 无中生有 捏造事实 故意把没有某个意思说成了有某个意思 3 暗中更改 偷换概念 故意用其他概念置换原文中的概念 或混淆概念间的关系 4 以偏概全 超前肯定 推断 故意把原文中对某一事物或现象做出的分析 认识 评价 判断等用全称的词 都 一概 绝对等 来概括 或将一些展望 推断 没有做出的结论变成一种现实 专题1 技巧点拨 5 违背认知 混淆或然 已然和未然 故意改变事物的发展规律 认识规律 打乱逻辑顺序 或者故意改变时间 即把将发生的 或然 未发生的事情 未然 判断为已发生的 已然 或者相反 6 错位嫁接组合 颠倒 或重设 句间关系 故意把两个时段的研究和事实杂糅在一起 嫁接到一块 或者在因果 或条件等 关系上 故意把原文中的 因 或条件等 变成了 果 或者把 果 变成了 因 或条件等 或者把这种关系的说成是那种关系的 专题1 技巧点拨 7 言此与言彼 主要与次要 故意混淆原文的此处意思与彼处意思 或者将主要问题与次要问题混淆 8 善于采用 删 删除原文的状语 定语 补语 改变原意 调 调换词序 语序 造成逻辑错误 改 变换说法 曲解文意 改变肯定与否定 现象与本质等 漏 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 有意漏掉重要信息点 断章取义 凑 胡拼乱凑 东拉西扯 望文生义 无中生有 随意组合信息 的方式设误 专题1 技巧点拨 4 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简答题的答题指导 1 要明确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简答题的特点广东卷论述类文章阅读简答题的设题一般紧扣此类文章的特点 以阐述观点 说明道理 分析事实 辩驳旧说 介绍新论等为主要内容 因此 此类文章的简答题考查特点往往是以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阐述了何观点 如何说明道理 怎样分析事实 如何辩驳旧说 介绍什么新论等作为主要设题点 要求考生读懂文意 准确把握文章论点和思路 属于 来料加工 题 考查准确辨识 判断 筛选和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和分析文章结构 把握文章思路 归纳内容要点 概括中心意思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专题1 技巧点拨 2 要注意提炼 概括和转换一般论述类文章中所涉及的信息 紧扣题意 选用恰当句式 适宜角度 有效利用文中重要词句进行有效的提取 剪接 重组 把好角度 理清思路 明确信息在文中的地位和作用 确认主旨 高度概括 3 掌握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简答题的答题技巧 要点充足解题法解答主观性的简答题 首先要看清该题的分值 一般来说 超过2分的题 其答案往往有两个以上的分值对应点 答案起码有两个词语或词组或句子 这就要求考生整体把握文章 力争涵盖全部要点 做到没有遗漏 使答案完备 专题1 技巧点拨 依文解题法 亦作顺 意 答题法 近几年高考题中简答题的答案 特别是考查对关键性词语的正确理解 判断等题目 其答案往往就在原文中 因为出题人是 依文设题 答题也应 依文解题 做题时排除多余的无用信息 保留有用信息 如果无明文规定 答题时要尽可能利用或者摘录原文中的词语和句子作答 尽量顺着作者之 意 顺着文章之 意 答题 裁取原词原句作答 专题1 技巧点拨 归纳重组法有的简答题的答案分散在一段或者几段文字中 很难找出现成的原话 这就需要根据题意要求 首先提取有用的信息 然后根据需要对原话或原文中的某些词语加以改造 组合 压缩 变换进行 归纳重组 转述 最后作恰当规范的表述 整体把握法这种解答方法需要整体阅读 突破本句和本段 充分把握条件 将思路放开 做到瞻前顾后 认真寻求照应 以便迅速而准确地解答题目 注意寻求照应 或从前因找后果 或由结论溯前提条件等 专题1 技巧点拨 利用信息法解答简答题时要充分利用本题题干信息 充分利用其他相关题的信息 包括注解等 充分利用他题答案信息 总之 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拟答案时要善于利用各种有用信息 序号分条答题法答案要标明序号 分条答题 注意字数要求 要点答完备 同时 用语要规范化 简明有条理 尽量用完全句 要避免语病 专题1 易错提示 论述类阅读的五种缺失1 缺乏整体感知和整体把握意识如 真题导练 中例2的第4题 艺术活动中为什么 不可无 我 请从创作和欣赏两方面回答 如果缺乏整体感知和整体把握的意识 没有通读 不可无 我 进而全面理解作者的真正意思 就不能理解创作和欣赏都不能缺少 我 的参与的重要 也就不能理解创作有了 我 才能以情动人的必要 更不能理解欣赏中有了 我 才能真切感知的必要 这样就不能完整地理解作者的意思 也就不能答出或不能答全答案要点 专题1 易错提示 2 缺乏结构意识 不善于借助层次分析把握内容要点如判断例2的第1题的a项 艺术活动中决不可无 我 所以艺术只是作者的自我表现 符不符合文意问题 如果没有结构意识 也是很难作出正确判断的 a项的原文在 段 第 段强调艺术创作活动决不可无 我 但是第 段和第 段在结构上是并列的 第 段强调艺术创作不可无 我 第 段则暗示创作活动不可只有 我 也就是说艺术不只是作者的自我表现 而第 段和第 段则又是总分结构了 第 段开始以艺术创作的角度论述艺术活动和 我 的关系 第 段开头就写道 文学艺术总应该是生活现实的反映 而不能只是作者的自我表现 由此就是从结构上也能分析出 选项中 所以艺术只是作者的自我表现 太过绝对 与原文开头 而不能只是作者的自我表现 的意思背离 专题1 易错提示 3 缺乏文本意识 作答过于主观随意或盲目论述类文本的阅读 筛选整合信息是根本 而根据论述类文本筛选整合的答案 也有其鲜明的文本特征 所以缺乏文本意识 作答时过于主观随意或盲目也是易错的一个重要原因 如判断例1的第1题b项 在历史上 书 与 金 石 画 并称 它们同样因为影响深远 而在中国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的表述是否符合原文意思 就和文 专题1 易错提示 本意识有关 读论述类文章要理解文中的重要概念 论述类文本的重要概念是观点和证据结合表述的 这个判断项中有四个概念 即 书 金 石 画 根据原文第一段 书法对中华民族有很深远的影响 书 与 金 石 与 画 并称 在中国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可知 没有证据证明 书 金 石 画 占有同样的地位 因此b项是错误的判断 专题1 易错提示 4 缺乏提炼整合手段 有效分析往往不足这类错误主要是在筛选时虽然注意了勾画 但在提炼和整合中因疏漏 方法不当或归类不准造成的 以致答题时出现遗漏或者答非所问的错误 多表现在主观题的作答中 5 缺乏作答规范意识 错字语病频频出现这也是进行主观题作答时较易出现的错误 这和平时的习惯有关 也和语文素养不够有关 专题1 新题精练 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1 3题 9分 说 似 杨铸与西洋绘画一度发展到极致的科学写实精神不同 中国古代绘画开辟的是一条具象写意的创作道路 所谓具象写意 非严格写实 亦非纯粹表现 不离物象 又不拘于物象 造化 与 心源 化合为一 了无痕迹 一个 似 字 其中潜存着厘清中国古代绘画具象写意传统的重要线索 古代绘画理论言 似 主旨乃是在标示绘画作品形象体系与外在世界之间的复杂对应关系 专题1 新题精练 一方面 古代绘画理论通过对 似 的肯定 实际上肯定了中国绘画艺术的具象特性 似 之本义即相像 近似 宋代以前 绘画的题材一直 以人物居先 画人物 最基本的要求之一就是 似 在这里 似 被理解为绘画的恒常追求 宋代以后 山水画 花鸟画繁盛 似 的意识则一直不断延展 有新变 但并未遭到过彻底的颠覆 讲 似 意味着绘画作品不是绝对独立自足的 讲 似 强调了绘画作品需要以外在世界作为自身的基本参照系统 讲 似 引导着画家超越对抗关系而去追求与外在世界的一致 专题1 新题精练 另一方面 古代绘画理论通过对 似 的具体界定和阐发 准确揭示了中国绘画艺术的写意趋势 肯定绘画要 似 并不等于倡导极端的写实 在人物画占据中心位置的阶段 借着 传神 目标的确立 古代绘画理论适度地拉开了 似 同完全写实之间的距离 谢赫称 画有六法 居首者为 气韵生动 而联系人物画的艺术实践可知 所谓 气韵生动 强调的就是 传神 由强调 传神 延伸到厘分 神似 与 形似 再延伸到重 神似 而轻 形似 这一历程带给中国古代绘画的直接结果 就是对严格写实的艺术超越 专题1 新题精练 到山水画兴盛以后 古代绘画理论与时俱进 对 似 的阐发又出现了重要的衍变 新变之一是推重 神似 的范围 由人物扩展到了山水景物 所谓 物 之 神 并非纯粹的客观存在 实乃画家对山水草木之生机天趣与文化底蕴的艺术掌握 是物理与人情的统一 自然与艺术的统一 显然 这种为 物 传神 的要求本身 即已经潜移默化地将写实与写意两极 均衡地融为了一体 专题1 新题精练 新变之二是 不似之似 意识的确立 伴随着大写意技法的孕育和发展 明清之际一些在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画家 在继续贬抑 形似 的同时 高扬起了 不似之似 的理论旗帜 中国古代绘画作品自身的艺术形象体系 并不与外在世界的艺术掌握对象保持形态上的高度同一 故曰 不似 不似 者 乃 形 不似 是对写意趋向的首肯 对执著于 形似 的极端写实艺术道路的否定或超越 这 不似 绝非造型能力低下 而是一种艺术自觉的标志 同时 中国古代绘画创作又始终坚定不移地将追求同外在世界的深层一致 设定为终极的艺术目标 故曰 似 似 者 乃 神 之 似 理之 似 自然之 似 艺术之 似 既是对具象方式的固守 更是对艺术与自然交融为一的理想境界的简明表述 专题1 新题精练 不似之似 可以说是对 似 的最为切当的解释和说明 是对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具象写意特征的最为精辟的概括和揭示 中国古代绘画为创造 不似之似 的具象写意的形象体系 开辟了一条个性化的艺术道路 在这里 师法自然与抒写性灵之间达成了完美的平衡 古代画家极为重视对外在世界的接触 观察 把握 视其为作画的前提条件 对于古代画家来说 用以审视的 目 固然不可忽视 用以感受的 心 更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以心灵去师法自然 将心灵与自然化合为一 这样重新熔铸而创造出的绘画形象体系 既保留着自然的大体形貌 又艺术地超越了细节的精确一致 正所谓 不似之似 选自2010年第1期 文史知识 专题1 新题精练 1 下面对 不似之似 的理解 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似 是绘画的恒常追求 指所绘人物 花鸟等与客观实际相像 b 不似 是指不与外在世界的艺术掌握对象保持形态上的高度同一 c 不似之似 是指绘画作品既像又不像 是造型能力低下的一种表现 d 不似之似 是既 形似 又 神似 是艺术与自然交融为一的理想境界 d 解析 a b所说的是通常意义的 似 与 不似 c 是造型能力低下的一种表现 错 专题1 新题精练 2 下列理解和分析 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 我国古代绘画强调具象写意 而西洋绘画则追求科学写实 b 我国古代绘画理论通过对 似 的肯定 界定和阐发 既肯定了中国绘画艺术的具象特性 又揭示了中国绘画艺术的写意趋势 c 我国古代绘画中 似 的意识一直不断延展 却并未遭到彻底的颠覆 例如 人物画强调神似 而花鸟画 山水画则只求形似 d 不似之似 是对 似 的最为恰当的解释 是对我国古代绘画艺术具象写意特征的最为精辟的概括 c 解析 花鸟画 山水画只求形似 错 专题1 新题精练 3 根据原文内容 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具象写意 的绘画传统指的是 既不离物象 又不拘泥于物象 既不写实 也不纯粹表现心灵感受 b 中国古代绘画作品形象体系与外在世界之间的复杂对应关系存在三种情形 一曰 似 二曰 不似 三曰 不似之似 c 对于画家来说 用心灵感受与用眼睛观察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 d 文同画竹 早已胸有成竹 说的是北宋画家文同画竹子根本用不着画草图 这说明绘画并不一定要师法自然 而完全可以想象创造 专题1 新题精练 b 解析 a项 不写实 的说法错 原文强调的是 非严格写实 c项 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 错 d项文同成功的例子是 不似之似 的典范 专题1 新题精练 二 阅读下文 完成第4 6题 9分 古琴的文化内涵古琴 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 千百年来一直是中国古代文人 士大夫手中爱不释手的器物 特殊的身份使得琴乐在整个中国音乐结构中属于具有高度文化属性的一种音乐形式 和雅 清淡 是琴乐标榜和追求的审美情趣 味外之旨 韵外之致 弦外之音 是琴乐深远意境的精髓所在 专题1 新题精练 古琴的韵味是虚静高雅的 要达到这样的意境 则要求弹琴者必须将外在环境与平和闲适的内在心境合而为一 这样才能达到琴曲中追求的心物相合 人琴合一的艺术境界 传说 伯牙曾跟随成连学琴 虽用功勤奋 但终难达到神情专一的境界 于是成连带领伯牙来到蓬莱仙境 自己划桨而去 伯牙左等右盼 始终不见成连先生回来 此时 四周一片寂静 只听到海浪汹涌澎湃地拍打着岩石 发出崖崩谷裂的涛声 天空群鸟悲鸣 久久回荡 见此情景 伯牙不禁触动心弦 于是拿出古琴 弹唱起来 他终于明白成连先生正是要他体会这种天人交融的意境 来转移他的性情 后来 伯牙果真成为天下鼓琴高手 专题1 新题精练 琴者 禁也 作为 圣人之器 的琴 演奏时自然有其独特而严格的规范 贾宝玉得知林黛玉会弹琴时 便要妹妹为自己演奏一曲 林黛玉这时讲道 若要抚琴 必择静室高斋 或在层楼的上头 在林石的里面 或是山巅上 或是水涯上 再遇着那天地清和的时候 风清月朗 焚香静坐 心不外想 又说 若必要抚琴 先须衣冠整齐 或鹤氅 或深衣 要如古人的像表 那才能称圣人之器 然后盥了手 焚上香 专题1 新题精练 儒家与道家是中国哲学的两大支柱 在中国众多的音乐形式中 古琴应当说是儒道两家在音乐中体现的集大成者 儒家主张入世哲学 重视人生的现实问题 强调艺术对人伦的教化作用 儒家所提倡的音乐讲究中正平和 不追求声音华美富丽的外在效果 琴者 禁也 禁止于邪 以正人心 古琴当仁不让地担负起禁止淫邪 端正人心的道德责任 唐代薛易简在 琴诀 中讲 琴为之乐 可以观风教 可以摄心魄 可以辨喜怒 可以悦情思 可以静神虑 可以壮胆勇 可以绝尘俗 可以格鬼神 此琴之善者也 专题1 新题精练 道家崇尚自然 强调无为和逍遥 反对人们强加于自然的各种行为 道家最理想的音乐应该是 大音希声 至乐无乐 的境界 从某种程度上看 道家是反对音乐的 究其实质 他们主要是反对艺术形而下的层面 强调艺术形而上的境界部分 庄子进一步将音乐分成 天籁 地籁 与 人籁 三类 认为只有 天籁 才是音乐的最高层面 其根本也是提倡自然天成 反对人工雕琢的音乐 专题1 新题精练 这深深影响了以后的琴人思想 如白居易 陶渊明 苏轼等 陶渊明的琴桌上常年摆着一张琴 既无弦也无徽 每当他酒酣耳热 兴致盎然时 总要在琴上虚按一曲 后来李白有诗写道 大音自成曲 但奏无弦琴 从中我们不难悟出道家思想对琴乐的渗透与融合 专题1 新题精练 4 下列有关 古琴文化内涵 的表述 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 古琴是中国古代文人 士大夫手中爱不释手的器物 因而琴乐成为具有高度文化属性的一种音乐形式 b 弹琴者必须将外在环境与平和闲适的内在心境合而为一 才能达到古琴的虚静高雅的意境 c 林黛玉的话 解释了弹奏 圣人之器 的琴 必须要有独特而严格的规范 并能够担负起禁止淫邪 端正人心的道德责任 d 作为一种音乐形式 古琴是中国哲学的两大支柱 儒道两家在音乐中体现的集大成者 并且对后世影响深远 专题1 新题精练 c 解析 林黛玉的话只是解释了弹奏 圣人之器 的琴 必须要有独特而严格的规范 并不能够用来说明琴能够担负起禁止淫邪 端正人心的道德责任 专题1 新题精练 5 下列选项中 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 蓬莱仙境的情景 触动着伯牙的心弦 让他体会到了天人交融的意境 这为他以后成为天下鼓琴高手奠定了基础 b 古琴 禁止于邪 以正人心 的道德责任适合儒家强调艺术对人伦有教化作用的观念 c 道家最理想的音乐是达到 大音希声 至乐无乐 的境界 从某种程度上看 他们对艺术形而下的层面持反对态度 而艺术形而上的境界部分则是他们强调的内容 d 庄子推崇 天籁 提倡自然天成 反对人工雕琢的音乐 这深深影响了以后的陶渊明 李白 苏轼等人 专题1 新题精练 c 解析 从某种程度上看 指的是对 音乐 并不能用来限制道家对于艺术的态度 范围和对象不对 专题1 新题精练 6 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 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在弹奏古琴时 一方面要能够把情感 心神投入其中 同时也应该讲究其独特而严格的规范 这样才能将古琴艺术发挥得更加淋漓尽致 b 琴者 禁也 禁止于邪 以正人心 所以 如果我们能够用心聆听琴声 便可以消除淫邪之心 端正自我品行 c 虽然儒家讲究入世而道家强调无为和逍遥 但是 它们都能够与古琴文化相互渗透融合 说明儒道两家是相通的 d 陶渊明能在无弦也无徽的琴上虚按一曲来抒发心情 是因为他将外在环境与内在心境合而为一 专题1 新题精练 a 解析 b 绝对肯定 c 儒道两家是相通的 错 无法推出 d 外在环境与内在心境合而为一 错 此处并无 外在环境 专题1 新题精练 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7 10小题 16分 全球化时代中国设计的发展趋向王丽文全球化是一个既让人欢迎又让人不安的现象 全球化对设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跨文化设计理念和本土化设计理念上 跨文化设计理念这是全球化趋势在设计中最直接的体现 在全球文化大交融的今天 每一个设计师都在文化中工作 我们所拥有的文化的共同点 就是全球设计语言的一部分 而那些地域特征又使之产生差异 因此 设计师应该深入了解不同的文化 尽可能地去寻找一种认知和尊重它的方 专题1 新题精练 式 处理好全球文化与本土文化的辩证关系 使各个民族的 地区的 地方的文化能够继续为全球文明做出贡献 而全球文明又反过来推动民族 地区和地方文化的更新和发展 贝聿铭先生就是一个跨文化的设计大师 香山建筑的美轮美奂 造就了气势磅礴的燕山上的江南水乡风采 卢浮宫前水晶玻璃的金字塔 造就了浪漫之都的古朴神秘 从中国传统的对称 北欧的率真 乃至印第安文化 玛雅文化都可以在他的作品里找到踪迹 甚至可以在一件作品里完美凝聚 专题1 新题精练 但是全球化也不是一味的模仿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一些故意照搬 拼凑外来文化的设计 以无锡为例 在这个城市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富有历史价值的文化遗产附近 市政府建了一条欧风街 显得不伦不类 巴黎要跟纽约竞争 会把自己的老房子老街拆了去建和纽约一样的高楼大厦吗 人们不远万里来看北京城 是为了来看北京的超现代高楼或者法国人设计的模仿巴黎香榭丽舍的王府井吗 可见跨文化设计最主要是把握好全球文化与本土文化的辩证关系 了解和保持文化中的个性 才不至于在设计中生拉硬扯 而是在保有自身特色同时 融会不同的文化 创造出更新 更有活力的交融文化 专题1 新题精练 本土化设计理念这种理念是民族精神在设计中的体现 是对霸权主义的对抗 强调彰显自身的特色 日本设计是这方面的佼佼者 在遵循本国风格的同时 又取得了国际地位 他们的很多设计作品中有一种静 虚 空灵的境界 让人能更深地感受到一种东方式的抽象 中国设计这些年来虽然取得了一些进展 但成效却难尽人意 通过 一仿二改三创造 制作出的 新产品 多流露出欧美设计的痕迹或日本设计的风格 却唯独看不到本民族文化的踪迹 这种设计上表现出来的苍白 引起了许多设计师的深思 因而在这样一个高度现代化 信息化的社会里 在全球化大潮迅猛袭来的时代中 中国的设计出现了 传统化 和 本土化 的回归 这是中国设计师对自身文化的一种责任感 一种反思 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忧虑 专题1 新题精练 其实 中国人对自身的文化是有着很深的认同感的 近几年出现的汉服热 中国结的盛行 就说明了这一点 因此许多设计师开始对设计的本土化展开探索 一些成功的设计师 在设计中添加了许多中国元素 如古钱币 水墨画 儒家文化 他们很懂得如何将中国文化加入一些现代元素呈现出来 表面上看是一些符号 形式 但更透彻的是从这些符号 形式当中折射出的五千年的中国文化精神 但可惜的是 如今的中国设计师可能过多地强调了形式技巧方面 只热衷于对 传统 的借用和表现 出现了诸如带着瓜皮帽的北京西客站 以及全国各地那些拆旧建新的仿古民居 仿古建筑等等 这都只是一些徒具外壳 没有灵魂的设计 专题1 新题精练 总之 在全球化的浪潮下 世界正变得越益统一 但不是越益整合 世界越来越成为一个单一的系统 但仍充斥着各种冲突 任何趋势都不是单向的 而是双向的 在不可逆转的全球化过程中 每个民族 每个国家 甚至个人 都应该更加珍惜自己的个性 融入并不等于失去自我 失去自己的身份和独特性 本文有删改 专题1 新题精练 7 根据文意 下列说法错误的两项是 5分 a 全球化时代每一个设计师都在文化中工作 设计师应该深入了解不同的文化 b 全球文明与本土文化有辩证关系 其中本土文化可以推动全球文明的更新与发展 c 贝聿铭是一个跨文化的设计大师 他的作品中可以找到多种文化的踪迹 d 日本重视本土化设计理念 他们的设计作品既有东方式的抽象 也有国际化的演绎 e 今天中国一些成功的设计师懂得用一些中国元素折射出五千年的中国文化精神 专题1 新题精练 bd 解析 b 应该是全球文明推动本土文化 d 取得了国际地位 不等于 有国际化的演绎 专题1 新题精练 8 下列做法 依次属于 跨文化设计理念 和 本土化设计理念 的一组是 3分 a 上海外滩的建筑彰显着西方风情 北京奥运会借鉴五行观念设计五福娃b 北京西客站采用头顶瓜皮帽的设计 王府井模仿巴黎香榭丽舍c 世博会上广东馆采用骑楼设计 各地拆旧建新建设仿古民居d 科技界模仿蝙蝠回声定位设计雷达 当今一些出版社影印出版古代典籍 专题1 新题精练 a 解析 b 两个都不对 第一个是 本土化设计理念 第二个是 跨文化设计理念 c 第一个属于 本土化设计理念 d 都不对 第一个 模仿鸟类 不是 跨文化 第二个根本没有 设计 专题1 新题精练 9 作者认为 对待全球化应该持怎样的态度 为什么要持这样的态度 4分 答 专题1 新题精练 对待全球化应该持的态度是 每个民族 国家 个人 都应该更加珍惜自己的个性 融入全球化但不失去自我 2分 原因是 1 在全球化的浪潮下 世界正变得越益统一 但不是越益整合 2 世界越来越成为一个单一的系统 但仍充斥着各种冲突 2分 专题1 新题精练 10 全球化时代中国设计应该如何发展 4分 答 专题1 新题精练 一方面 要具有跨文化设计理念 把握好全球文化与本土文化的辩证关系 在保有自身特色同时 科学借鉴外来文化 融会不同文化 但不能一味模仿 2分 另一方面 回归 传统化 和 本土化 风格 要捍卫本土化设计理念 要体现本民族文化的踪迹 彰显自身的特色 但不能仅仅拘泥于形式技巧方面 2分 专题2 文学类文本阅读 专题2文学类文本阅读 专题2 考情分析 2010年高考新课标卷文学类文本阅读考点分析一览表 专题2 考情分析 专题2 考情分析 专题2 考情分析 专题2 考情分析 专题2 真题导练 例12010 安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问题 25分 罗永才被第一声鸡叫惊醒 外面的世界里像是有了点扰动 春夜总是这样 惊乍乍的 其实完全不成一回事的 但罗永才还是下了床 开门出去看看 听听 就在去年这个时节 他去山王庄给亡妻洗碑 那里有个叫王麻子的石匠 洗碑的手艺很好 那时季候比现在略早些 自然界已走在春气里了 艳阳高照 路两边的一些大树 都拔地而起 枝干粗壮 有一种强悍奔放的气势 各各踞守一方 罗永才左右看着 一路往山村那里去 王麻子的家靠在庄头边上 一个破院框子 里头乱放着各种大小石料 罗永才兀自进了那个院 专题2 真题导练 子 见那正房的两扇门紧锁着 打门缝往里头瞅瞅 半星光亮都没有 他白跑了一趟 却也不觉着损失什么 第二日他再去 春阳更暖 鸟雀啾啾 老远就听见当当的 是不急不慢的打石头声 脚下也就到了 王麻子家破院框子里 盘腿坐了一个人 五十来岁 相貌打扮都很是不起眼 那人坐在院里洗碑 碑形已经看出来了 下方上圆 他洗的时候 左手是錾子 右手是锤 也不急 也不躁 也不热 也不冷 也不快 也不慢 一锤一锤 专题2 真题导练 如泣如诉 罗永才看得呆了 心里只是有一种感觉 春阳日暖 万象更新 雀鸟苏醒 飞翔 游戏 鸣叫 盘绕 像是一刻都止不住 人在此时此刻能想些什么 该想些什么 各人都不一样 各人也都是只按着自个的路子走的 惟这破院里的这一个麻脸匠人 像是不知 也像是不觉 木呆呆地坐在亘古的石头旁边 一锤一錾 洗了几十年 也还是不急不躁 不去赶那些过场 凑那些热闹 真叫人觉得不容易 专题2 真题导练 罗永才呆望许久 才进了院子 那匠人手并不停 只抬起脸 你找俺 罗永才递了一根烟过去 半蹲下 低着腔说 想麻烦王师傅 给洗块碑 匠人道 洗块什么样的 要两米的 青白石的料子 什么时候能成 打今儿个算 要十日 罗永才交了押金 匠人接了 放在地上 随手拾块碎石压住 打单褂兜里掏出个纸片递给他 那纸片上什么也没有 只有一个红指头印子 罗永才写下要刻的字递过去 匠人接了 一字一顿念了一遍 然后折叠成一个小块 装进兜里 讲 十日后你来拉呗 就不再理罗永才 低下头 又一锤一锤 洗手下的那块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3年白山辅警招聘考试题库含答案详解(a卷)
- 2024年嘉峪关辅警协警招聘考试备考题库附答案详解(突破训练)
- 2023年福建辅警协警招聘考试备考题库含答案详解(巩固)
- 2023年邵阳辅警协警招聘考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详解(新)
- 2023年襄樊辅警招聘考试题库含答案详解(研优卷)
- 2023年石家庄辅警协警招聘考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详解(名师系列)
- 2023年阿里辅警招聘考试题库及答案详解(真题汇编)
- 贵州省铜仁一中2026届高二上数学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
- 放电线圈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 中国化工塔内件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 医疗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
- 《旅游与酒店新媒体营销》高职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全套教学课件
- 养老院护工培训课件内容
- 辐射安全与防护考试题及答案
- 钻床工考试题库及答案
- 农药减量增效培训课件
- 2026年中考语文作文押题范文4篇
- 职业规划模板课件图片
- 新生儿肠液回输临床实践与护理要点
- 医院药品盘点管理制度
- 质量安全员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