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情致 古琴艺术.doc_第1页
文人情致 古琴艺术.doc_第2页
文人情致 古琴艺术.doc_第3页
文人情致 古琴艺术.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人情致 教学内容与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古琴音乐的兴趣;培养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特点; 2、 知识与技能:了解古琴的背景知识;了解知音的故事;分段以及完整欣赏古琴曲流水;能吟唱主题;能感受古琴音乐的独特韵味; 教学重难点:分段以及完整欣赏古琴曲流水;能吟唱主题;能感受古琴音乐的独特韵味教学过程:一导入 大家好,很高兴给同学们上这堂课。在上课之前,老师先给大家看一个短片。(播放短片空城计片段 )二新课 师:刚才看的片段是?(生回答,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摆的空城计)对,大家都非常熟悉吧,诸葛亮巧设空城计,智退司马懿雄兵十万,那么,同学们知道诸葛亮弹的乐器是什么吗?(生回答,古琴古筝等) 师:这个乐器,我们把它称为-古琴。(出示PPT2,实物古琴)今天,就让我们来了解这个有着千年历史的乐器吧。 1古琴介绍古琴,在古代称作“琴”,还有“绿绮”、“丝桐”等别称。很久以来就有 “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的传说。琴,最早见于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诗经关雎(j)中的“窈窕淑女,琴瑟友之”,(PPT3)诗经鹿鸣中的“我有嘉宾,鼓瑟鼓琴”(PPT4), 可见在三千多年前的周代,琴已经流行。目前存世最早的古琴实物是出土于湖北的曾侯乙墓的古琴,来自2400年前的战国时期。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在琴棋书画四艺中排名第一。(PPT4)在孔子的时代,琴乐还是君子个人的修身之乐,也是文人的心灵寄托,他们相信天地的气象就蕴涵在其中。作为“正音”,琴乐寄寓了中国千年的正统思想和文化。今天我们的课题就是文人情致。让我们先来了解古琴的外形。 2了解古琴的外形(观看短片)师:刚才同学们观看时,从中了解到了,琴面和琴背,13个徽,古琴的音槽(是中国传统哲学的天圆地方和天地万象之说);古琴最初为5弦,据传,周文王为纪念死去的儿子加了一根弦,武王伐纣时为鼓舞士气又加了一根弦,因此,古琴又被称为“文武七弦琴”。精良的古琴一般都在琴的背面镌刻书法、印章。其内容一般包括诗文、制造者的姓名及年代,体现了古琴的文墨之美。(PPT5)3古琴的音色(PPT6)琴的音量不大,非常含蓄,颇具古代文人君子谦和之风,它的音色,根据弹法不同,可分为三大类:分别是泛音、散音、按音所谓泛音,其音清脆高远,若隐若现,轻盈活泼,如天外之声,有“浮云柳絮无根蒂”之比喻。故泛音象征天。(师示范流水中的泛音主题片段) 所谓散音,散音的特点是深沉浑厚,如同大地般坚实,有“勇士赴战场”之比喻。故散音象征地。(师示范空弦音)所谓按音,按音的特点是婉转舒情,圆润细腻,如人婉婉倾诉衷情,有“呢呢儿女语”之比喻。故按音象征人。(师示范几个按音)同学们了解了古琴的音色,有没有同学有兴趣弹弹散音?互动:请学生尝试用古琴散音弹奏苍海一声笑(PPT7)4欣赏古琴曲流水了解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PPT8)师:接下来,老师要给你们听一段音响(播放音频)。(师问什么声音,生答水流的声音)师:在我们的生活中,类似这种大自然的音响每天都可以听到,音乐家又是怎样来表现这种自然的音响呢?师:这里有一个关于“流水”的故事,相信大家都听到过,同学们来讲讲这个 “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生讲述:“高山流水遇知音”的音乐故事欣赏全曲(要求“凝神静气”)师:这个故事中的高山流水曲相传为伯牙所作。到唐代一分为二高山和流水,乐谱最早见于明代神奇秘谱,而今,伯牙早已化为尘土,他弹奏过的高山流水口传心授,代代相传,已经流淌了几千年,现在让我们“凝神静气”认真倾听这个曲子。听前提示:音乐表现出流水那些动态?乐曲可分几个部分?哪一部分对你印象最深?如果你是演奏者,此时是怎样的心境?请边听边用文字记下自己的感受。(PPT910)5古琴曲流水分段欣赏: (PPT11) 第一部分:(起)包括第一、二、三段。第一段是乐曲的引子,节拍比较自由,隐约奏出主题音调第二、三两段,主要是用泛音演奏的曲调,富有跳动性,仿佛清泉溪水从高山峡谷中淙淙奔流而出。滚珠落玉般,仿佛流水在峡谷中自由自在的流淌。师生哼唱主题片段;(PPT12) 第二部分:(承)乐曲的第四、五两段,是用按音演奏的曲调,乐曲的展开部分。通过主题音调的变化加以发展,音乐情绪欢快、跳跃,犹如一股股山泉细流汇集成江河,使音乐具有跌宕起伏、一泻千里的气势 第三部分:(转)由第六、七两段组成,就是张孔山增加的著名滚、拂段落,也是乐曲的华彩部分。这段音乐中滚、拂手法由疏而密地运用,使音调具有华丽的色彩,层次清晰,描绘了水石相撞,漩涡在急剧转动等景象,有力地刻画了流水奔流不息、一往直前的特征,把全曲引向了高潮。仿佛描绘出流水在太阳下熠熠闪光,充满了欢乐和自信。音乐的发展自然、和谐第四部分,乐曲的第八、九两段,是乐曲的再现部分,变化重现了第二部分的按音曲调。用滚、拂演奏与上段呼应,形象地表现了流水似乎已经穿越急流险滩,以从容不迫的姿态,浩浩荡荡地注入大海。简短的尾声以泛音奏出歌唱般的主题音调,作为全曲的结束: 富有透明色彩的泛音好像描绘流水由动态转为静态,人们的心境也渐渐平静下来。请根据作品的结构与意境正确排序 (ppt13)小结:乐曲所表现的音乐形象及音色由静到动,再由动到静,表现出中国传统音乐的特点,传统琴曲主要用五声音阶,即五正音,(古琴音乐主要受儒家中正和平、温柔敦厚,道家顺应自然、大音希声、清微淡远等思想的影响。这可说是儒家中和雅正思想在音乐上的落实,而琴乐清虚淡静的风格和意境则主要为道家思想的反映。)再次欣赏全曲6历代文人墨客对古琴的偏爱 (PPT14)师:古琴与书法、绘画、围棋并称为“琴棋书画”,是文人雅士修身养性,陶冶琴操之举。中国历代文人先贤,都和古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既是中国历代先贤圣哲出尘不染,遗世独立的精神象征,也是中国古代文人雅士超世脱俗,寄情山水间的精神所托。古琴伴随着人民生活,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同学们知道有哪些故事吗?伯牙弹琴遇知音;孔子听到了文王圣德之声,师旷听出了商纣亡国之音;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借助琴来表达爱慕之心;东汉的蔡邕、蔡文姬,魏晋竹林七贤之嵇康面临死亡,还操琴一曲广陵散成千古绝唱; “三国志”中有“曲有误,周郎顾”,诸葛亮巧设空城计,沉着,悠闲的琴音,智退司马懿雄兵十万;苏轼、欧阳修等不仅以文采著名于世,而且都擅长音乐和古琴,陶渊明“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音”在心中弹无弦琴的故事等,都为千古传颂。三小结课外延伸古琴艺术为中国所独有,在一定意义上是中国古典艺术的杰出代表。古代文人在古琴艺术的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