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俊雅浅析今文《尚书尧典》中虚词的使用.doc_第1页
景俊雅浅析今文《尚书尧典》中虚词的使用.doc_第2页
景俊雅浅析今文《尚书尧典》中虚词的使用.doc_第3页
景俊雅浅析今文《尚书尧典》中虚词的使用.doc_第4页
景俊雅浅析今文《尚书尧典》中虚词的使用.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析今文尚书尧典中虚词的使用人文学院 汉语言文学专业 2008级3班 景俊雅 学号200805110318摘 要:先秦文献中的语言多简练、概括性强,使得后人在理解考据时有很大的困难,而虚词的使用更增加了难度。从各个历史时期的文献中虚词的使用频率及其更替情况可以发现,虚词的使用情况也是能够反映出某部古文献出现的具体时间跨度,但是现在研究著作中虚词使用情况的学者多是统而概之,并未一一进行分析和统计,为使虚词研究更加严密细致,本文仅就尚书一书中第一篇尧典一文中出现的虚词的使用进行文本统计分析。关 键 词:今文尚书;尧典;虚词的使用秦朝焚书,诗书因为博士所掌,仍能传习,未遭完全灭绝。尚书由博士伏生(伏胜)传下,到汉代,分为欧阳、大小夏侯氏三家,都立为学官,成为今文尚书,共二十八篇。本文所涉尧典即为其中第一篇。先秦左传国语孟子荀子等文献称引尧典文句达十余次,可见其古老。对于后人来说,广大的历史跨度及其简练的语言和超强的概括性使后人在理解和翻译上有很大的阻碍。因此,本文着重尚书尧典篇中虚词的使用情况进行文本统计分析,尝试揭示出其中规律以期为研究先秦文献及虚词发展史提供一个细节考证的资料。秦汉经师所传授的今文尚书二十八篇是公认的先秦古书,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尧典为今文尚书的第一篇,全文壹仟贰佰余字,亦是二十八篇中篇幅较长之一。而在这壹仟贰佰余字之中,使用了近百次虚词。一、关于虚词虚词,是没有完整的词汇意义,但有语法意义或功能意义的词。古虚词是在汉语中没有实际意义的字,其中一部分相当于现代的虚词。虚词不能独立成句,只有配合实词来完成语法结构。虚词对实词有协助作用,这类词包含介、连、助、叹、副、象声六大类。在语言文字构成中是最为活跃的一部分,遂对虚词的相关研究很多。不论是对金文虚词的研究还是对某部专书的虚词研究都会受到高度重视。从大体上看,对金文的虚词研究,很多著作均会局限于已有的虚词研究,亦会常常出现不分篇章,只是将全书各篇皆视为一个共时的对象来进行分析。这两种情况的广泛出现使得对虚词的研究难以细化。所以,在本文中,仅对尚书尧典一篇进行逐一统计分析。笔者尝试从四个方面去考察研究尧典中虚词的作用及特点:一是考察研究该类词与其他词类的语法位置和组合关系,以便能够窥探出该类词在整个语言系统中的作用和特点。比如说“乃”作虚词既可以是连词,又可以是副词。作为连词时,前后两个词之间没有加进任何成分,而作为副词时,“乃”表承接,作分句的句子成分。又比如说语气副词与语气助词都可以表示语气,语气副词在句中可以做状语,修饰限定谓语动词,如“惟”、“俞”;而语气助词不同句中任何词语发生语法关系,常常会单独成句,如“曰若”、“乎”。二是尝试在统计过程中,比较同一类词性的细小区别。比如连词有的多连接名词性成分,如“暨”、“如”,而有的除了可以连接名词性成分,还可以连接谓词性成分,如“乃”、“以”。三是统计出每个虚词在尧典中的使用频率,从而研究某虚词在该类虚词乃至整个语言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比如,叹词“于”、“於”、“都”、“咨”同是表示感叹语气,“於”、“都”均只有一例,但“咨”却有十一例之多。不仅说明叹词使用的虚词种类之多,还可看出在叹词的使用过程中是有所偏重的。四是将尧典虚词用法与金文虚词用法做以简单的比较,以期发现更多细节,或许能反映出同一虚词在语言中的继承和发展。如“於”在金文中多作“乌(w)”,但同样用作叹词。也会把虚词进行分类,以具体的某个虚词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它在具体的语句中的语句中的词性、意义、作用,研究归纳它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语法意义、语法作用。二、尧典中副词的使用副词是用来修饰、限定动词和形容词,表示动作行为、性状的时间、范围、程度、方式、频率、否定、语气的词。尧典中副词有允、克、懋、既、咸、载、惟、佥、可、不、是、其、若、及、有、或、则、异、遂、乃。现将其分为时间、范围、方式、频率、承接、语气七类。(一)尧典中时间副词及用法时间副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及事件发生或持续的时间的副词。仅有“既”、“其”两例。“既”在尧典中作为副词仅有一例:“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尧发扬着他的大德,以身作则,使各个士族和睦相处。士族和睦了,又彰显朝中百官,协调他们的职守。)此时“既”不表示具体的过去的时间,它是表示动作、行为、事件的已然状态,相当于“已经”。同时,“既”也会作为连词使用,见下文。“其” 表示动作、行为正在或将要发生。如:“帝曰:我其试哉!”(帝尧说:“那我就试试他吧!” )(二)尧典中范围副词及用法范围副词是表示动作行为、事件的发出者、参与者的范围的副词。有“咸”、“佥”。表示在一定范围内所有对象都包括的范围副词,有“咸”、“佥”,意为:皆,都,全。如:“四罪而天下咸服。”(处罚了这四个罪人,全天下都心服了。)“佥曰:伯禹作司空。”(四岳和群臣都说:“让伯禹担任司空之职。”)纵观尧典中“佥”和“咸”的使用。“佥”均处于“曰”前,无一例外;“咸”则可置于句中,不仅能修饰动词还能修饰形容词。如:“允厘百工,庶绩咸熙。”(帝尧切实地整饬百官,所有的政事都兴盛起来了。)(三)尧典中方式副词及用法方式副词是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的副词。有“敬”、“钦”、“寅”,都有“虔敬”义。如:“汝作司徒,敬敷五教,在宽。”(你来担任司徒,虔敬地推行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这五教,但不要太严峻,稍稍宽柔点。)“帝曰:俞,往,钦哉!”(帝舜说:“好了!还是你去干,敬重职事啊。”)“寅宾出日,平秩东作。”(虔敬地主持对日出的宾礼祭祀,并引导春天的农作活动按程序进行。)从句法位置上看,“钦”可置于动词后修饰限定动词;“敬”和“寅”均置于动词前进行修饰限定。(四)尧典中频率副词及用法频率副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频度的副词。有“有”、“申”。“有”通“又”,置于两个数词之间。“申”,重也,表示再次。如: “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一年有三百六十六日,用设置闰月的方法调整好四季以制定每个年岁。)“申命羲叔,宅南交。”(又任命羲叔在遥远的南方南交之地。)从句法位置可以看出,“有”是放在“数词”之间,有一定的连接义;而“申”可放于句首,后接谓词性短语。(五)尧典中语气副词及用法语气副词是表示说话者对某种动作行为、事件的语气、态度的副词。在尧典中,有很多表示语气和态度的虚词。区别语气副词和语气助词的区别在于:语气副词在句中要作句子成分,即要作状语;而语气助词是在句子成分之外的仅仅表示语气的词。尧典中语气副词有惟、克、允、俞4个。1.“惟”放在句首表示命令语气,如:“惟明克允!”(要明察刑案以定其罪,人才能信服。)“惟,命令之词。允,信也。惟明克允,宜明察而能使人信服之。”明克允,明察能够使人信服之,为动宾结构,“惟”置于谓词前作副词,表示命令语气。又如:“禹,汝平水土,惟时懋哉!”(禹,你治理水土大有功劳,好好重视这个工作啊!)“时,善也。懋,通茂。惟善茂哉,嘉其前功也。”此时,惟与哉皆为虚词,“惟”在形容词前作副词,表示肯定语气。“哉”置于句末为语气助词。“汝作秩宗,夙夜惟寅,直哉惟清。”(任命你担任秩宗之官,早晚都要恭敬于祀典,正直无私才能廉明。)“惟,宜也。”前句在主语和谓语动词间作副词,表示命令语气;后句,“惟”在两个形容词之间,修饰限定“直”、“清”,表示强调语气。 2.“克”在尧典中均作为能愿副词修饰限定形容词、谓语动词,译为“能够”,如:“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所有的乐器能够和谐,不走调,也能使人和神都和谐快乐。)“惟明克允!”(必须明察使刑当其罪,众人才能够信服。)“允,信。克,能够。”3.“允”是表示肯定的语气。它往往用来表示对对方意见的赞同或用于感叹语气。在西周金文中,允是用作语气副词,但是在尧典中却均为谓词性词语。意为“信、信服、信任。”如:“惟明克允!”(必须明察使刑当其罪,众人才能够信服。)“允,信。克,能够。”4. 俞“俞”在尧典中使用了10例,为表示肯定意义的应对副词。如:“帝曰:俞,予闻,如何?”(帝尧说:“嗯,我也听说过,那他是怎么样的人呢?”)“俞,为表示肯定意义的应对副词。史记五帝本纪作然。”(六)尧典中否定副词及用法否定副词是表示对动作、行为、性状、事件否定、禁止的副词。有“不”、“无”。同为表示否定的副词,却有些微不同之处。1. 表否定,同现代汉语的“不”如:“刚而无虐,简而无傲。”(刚强但不苛刻暴虐,简易疏大但不傲慢。)“无相夺伦,神人以和。”(乐器间不乱其规律,走调,人和神都和谐快乐。)“契,百姓不亲,五品不逊。”(契,现在老百姓之间不亲近,父、母、兄、弟、子女之间礼法伦常也不讲求。)逊,驯,顺。从句法位置上看,“无”和“不”既可以放在形容词前修饰限定形容词,也可以放在谓词性短语前修饰限定整个短语。2.表否定,相当于“未”、“不曾”、“没有”,如: “以孝烝烝,乂不格奸。”(舜用孝行使家庭事业治理的很好,家人不曾出现奸邪的行为。)(七)尧典中承接副词及用法承接副词是表示在时间上、因果联系上具有承接关系的副词。有“乃”。译为,就,于是。如: “异哉!试可乃已。”(哎!先试试看吧,行的话就让他干。) “修五礼、五玉、三帛、二生、一死贽。如五器,卒乃复。”(舜修治了五种礼法,确定臣子觐见时所献礼物:五种瑞玉,三种彩帛,两种活物,一种死雉,以及相对应的五礼之器。礼毕之后,就返回了。)同样是有连接分句的作用,连词和承接副词也是能够区分的。承接副词要作分句的句子成分,而连词不作分句的句子成分。“乃”作为连词的用法将在下文叙述。三、尧典中介词的使用介词是用来引介名词、代词、名词性词组,表示动作行为、事件发生的时间、处所、原因、关涉对象等的词称为介词。将介词分为时间介词、处所介词、对象介词、原因介词、比较介词、凭借介词等几类。有“于”、“用”、“在”、“以”四个。(一)尧典中处所介词及用法处所介词是用来引介表示处所的词语,表示动作行为、事件发生的处所以及经过某种动作行为后到达的处所的介词。仅有虚词“于”。 “厘降二女于妫汭”(把二女下嫁到妫汭之地。) “宾于四门,四门穆穆。”(让舜开四方之门以接待各方诸侯来朝者,宾客肃然起敬。) “受终于文祖”(尧禅舜位而用礼于祖庙) “流共于幽洲,放驩兜于崇山,窜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于是流放共工到幽州,流放驩兜到崇山,窜逐三苗到三危,流贬鲧到羽山一直到死,处罚了这四个罪人,全天下都心服了。)从句法位置上看,“于”或直接置于谓语动词和地点名词之间;又会置于动宾结构和地点名词之间。(二)尧典中对象介词及用法对象介词是用来引介人物的对象,表示与动作行为、事件有关的对象的介词。对象介词引介的人物对象既可以是动作行为的施事者,也可以是受事者,或者既不是实施者,也不是受事者,仅是关涉对象。有“于”一例。如: “女于时”(把女儿嫁给舜。)“观厥刑于二女”(观察舜对待二女的德行、法度。)“让于稷、契暨皋陶。”(推让给稷、契货皋陶来担任。)可知,介词“于”既可以引介表示地点处所的词语,也可以引介人物对象。(三)尧典中比较介词及用法比较介词是指用来引介表示动作行为的比较对象的介词。有“如”一例,表示“像那样”。例如:“五月南巡守,至于南岳,如岱礼。”(五月,舜向南巡狩,到了南岳,和巡狩泰山之礼一样。)“如”不仅可作为介词来表示动作行为的比较对象,还可以作连词表示承接。见下文。(四)尧典中凭借介词及用法凭借介词是指用来引介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工具、条件、依据的介词。有“以”、“用”。如:“日中,星鸟,以殷仲春。”(日中为白天和黑夜一样长。星为中星,即傍晚在南方天空正中的星。)“日中,星鸟”为名词,作主语;殷,正,动词,做谓语。“以”在主语和谓语间,起引介作用。“殷仲春即定春分节令。”“以”译为“凭以”即“凭借这个来”亦或可以说是“依照这个来”。 “归,格于艺祖,用特。”(返回后,告祭于祖祢之庙,以一头公牛祭祀祖先。)特,祭祀的供品,公牛。四、尧典中连词的使用连词是连接词、词组、分句,表示词与词、分句与分句之间关系的词。前文提到过,在句子中起到连接作用的词,有连词和连接副词,但二者是不同的。连接副词在句中除了起到连接作用,更重要的是它还在句法结构中保留副词修饰谓语的功能,作句子的状语;但是连词却只是起连接的作用,并不作句子的任何成分。、如:而、以、既乃、暨、如、肆、乃。 1.“而”表示前后两词组间并列、相承、递进、转折等关系。如:“四罪而天下咸服。”(处罚了这四个罪人,全天下都心服了。)“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正直而温和,宽大而有所辨别,刚强而不苛刻暴虐,简易疏大但不傲慢。)可以看出,“而”常连接动宾短语,形容词等谓词性词组。2.“既”表并列,常和“又”“且”相照应。尧典中用作“既乃”,如:“既月乃日,觐见四岳群牧,班瑞于群后。”(选择吉月,卜筮吉日,受四岳、诸侯、地方长官的觐见,又根据奖惩规定将瑞玉颁还给他们。)此时,月、日均用为动词。从连接的词性成分上来看,“既乃”连接谓词性成分。 3.“暨”字在尧典中作为连词使用了3次,均表示“与、和”。用于连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名。如:“让于稷契暨皋陶。”(推让给后稷、契和皋陶。)“让于殳戕暨伯与。”(推让给殳、戕和伯与三人。)从连接的词性成分来说,“暨”多连接名词性成分,且用于连接人名。4.“以”连接两个谓词性分句。如:“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观察北斗七星的星象,根据斗柄所指来认识四季不同的星象和物候特征,来安排农事和行政等各项事务。)在,察也。齐,列也。璇玑玉衡与七政均为名词,省略主语,“以”作词组连词,连接谓词性成分,并且主要连接动词或动词短语,表示并列或连动关系。5.“如”置于句中,为表承接的连词。“修五礼、五玉、三帛、二生、一死贽,如五器,卒乃复。”(舜修治了五种礼法,确定臣子觐见时所献礼物:五种瑞玉,三种彩帛,两种活物,一种死雉,以及相对应的五礼之器。礼毕之后,就返回了。)“如,而也,承接连词。”连词“如”与“暨”相似,均连接名词性成分。6.“肆”通“遂”。置于句首或句中对前后文或两进行承接。如:“望秩于山川,肆觐东后。”(以望祭之礼祭祀山川,然后接受东方诸侯的觐见。)“肆,遂也。”置于句中,连接前后两个谓词性词组。“肆类于上帝,禋于六宗,望于山川,遍于群神。”(遂以类礼祭天,以精意洁敬的禋祀之礼祭六代祖先,以望礼祭名山大川,祀礼遍及众神。)“肆,遂也。”置于句首,照顾前文,后接四组谓词性短语。7.“乃”作为连词,上文已经列举了“乃”的承接副词的用法的特点,即要作分句的句子成分,而连词不作分句的句子成分。如:“舜生三十征,庸三十,在位五十载,陟方乃死。”(舜年三十岁时被尧征用,摄帝位三十年,即帝位又五十年,升天逝世。)“二十有八载,帝乃殂落。”(舜摄帝位二十八年后,帝尧逝世。)“乃”置于名词和谓词间,不作分句的句子成分,仅表示连接。五、尧典中助词及其用法助词是一种特殊的虚词,它是附着在词、词组或句子上表示某种语气、结构关系、时态的词。分为语气助词、结构助词、时态助词。尧典中多见语气助词和结构助词。如:曰若、乎、哉、咨、惠、之、惟。(一)尧典中语气助词及用法语气助词是用来表示某种语气的助词。语气副词也可以表达语气,二者的区别在于:语气副词要与句中的谓语成分发生语法关系,也就是说语气副词可以做句中的状语修饰限定谓语;语气助词不同句中的任何词语发生语法关系。尧典中语气助词有“曰若”、“乎”、“咨”、“惠”、“哉”。如:1.曰若在尧典中,“曰若”一词使用了2次,放于句首,如:“曰若稽古帝尧,曰放勋。”(查得古时候有个帝尧)“曰若,又写作越若、粤若,常用在追叙往事的开端。”“曰,李善注作粤。蔡沈曰:曰若,发语辞。”2.乎表示疑问或反问语气,相当于“吗”或“呢”。在尧典中只使用了一次。即:“嚚讼可乎?”(他缺乏德行又心地凶狠,怎么能行?)3.哉在尧典中18次皆置于句末,作为语气助词使用。例如:“帝曰:俞!汝往哉!”(帝舜说:“好了!还是你去干!”)“帝曰:我其试哉!”(帝尧说:“那我就试试他吧!”)4.“咨”语气词,在疑问句中,为句中语气助词。有三例。如:“帝曰:畴咨若时?登庸。”(谁能做到像“庶绩咸熙”这样?我就提拔任用他。)“畴,:谁也。咨,语气词。”“咨,句中语气助词。”“咨”不仅用作语气助词,还可以用作叹词。见下文。5.“惠”在疑问句中,加强疑问语气。如:“有能奋庸,熙帝之载,使宅百揆亮采,惠畴?”(谁能奋发有为,振兴我王家的事业,总领百官,辅助朝政使万事顺成?)“惠,助词,襄公二十六年曰:惠牆伊戾,服虔云:惠,伊,皆发语声。”(二)尧典中结构助词及用法结构助词是用来显示某种句法结构关系的助词。有“之”、“惟”。1.置于定语与中心词间,表领属关系或修饰关系,使前后组成偏正关系。相当于“的”。如:“有能奋庸,熙帝之载,使宅百揆,亮采惠畴?”(谁能奋发有为,振兴我王家的事业,总领百官,辅助朝政使万事顺成?)“熙帝之载”中“熙”为振兴义;“之”置于定语“帝”与中心词“载”(事)之间,表领属关系,相当于“的”。2.“惟”是一个很特殊的结构助词,它是宾语前置的标志,在倒装句中,置于前置宾语和动词之间,将宾语提前。且不与句中成分组合。“惟刑之恤哉!”(要谨慎于刑法啊!)正确语序为“惟恤刑哉”。刑,刑法;恤,谨慎;“之”在宾语“刑”和动词“恤”之间,将宾语提前,且不语句中成分组合。六、尧典中叹词的使用叹词,又叫感叹词,是表示感叹和呼唤应答的声音的词。叹词通常不与其他的词语发生组合关系,也不和任何分句结合,即独立于句子结构之外。有“于(x)”、“於(w)”、“都(d)”、“咨”。感叹词和语气助词均可以表示感叹语气,其区别在于:感叹词不和任何词语或者分句发生组合关系;而语气助词虽然也不同任何词语成分或分句发生语法关系,但是要和其他的词语和分句组合在一起使用。感叹词可以独立成句,但是语气词不能独立成句。1. 于,音(x),通“吁”,表示赞叹、悲叹等。如:“帝曰:吁!嚚讼可乎?”(哎!他缺乏德行又心地凶狠,怎么能行?)“帝曰:吁!静言庸违。”(帝尧说:“哎!他表面上恭敬,善为巧言,其实很轻慢,行事邪僻。”)2.於(w)金文中多作“乌”。“於”在尧典中仅有一例,表示应答。即:“夔曰:於!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夔说:“好的!我或轻或重地拍击石磐,发为乐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