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文言文有效学习法的构建-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例.doc_第1页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文言文有效学习法的构建-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例.doc_第2页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文言文有效学习法的构建-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例.doc_第3页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文言文有效学习法的构建-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例.doc_第4页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文言文有效学习法的构建-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例.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文有效学习法的构建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例文 言文如何学习如何学好,可能大多数学生都会说“加强诵读与积累”,这固然不错,但是如果把“诵读与积累”当成文言文学习的唯一手段甚至唯一目的,问题恐怕 就比较严重了。下面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例,谈谈文言文“读思悟用”四步学习法,希望由此构建文言文有效学习法。一 文言文有效学习法主要步骤 :“读思悟用”第一步 读读, 这里特指文言文的诵读与译读(也包含对比阅读不同的译文)。首先要求是看清字形,读准字音,读准句读,主要是不读破句;然后翻译句子,通晓大意后,要求读 好句读,读通畅,读出感情。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首先是要看清“罔”、“殆”的字形,读准“罔”、“殆”的字音,读好该句子的句读,即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 殆”,还要明白两分句之间停顿应稍微短暂,第一分句读完后应快速接读第二句,这样能较好地体现两句之间的辩证关系;还应注意“罔”和“殆”两字的停顿时间 应稍长一点,以较好体现孔老夫子对这两个字的强调之意。然后就是了解这两句话的意思:学习而不加思考就会迷惘,只是思考却不去学习就会有害。(这 是人教版的翻译。南怀瑾在论语别裁里是这样译注的:“有些人有学问,可是没有智慧的思想,那么就是迂阔疏远,变成了不切实际的“罔”了,没有用 处;相反的,有些人有思想,有天才,但没有经过学问的踏实锻炼,那也是非常危险的。许多人往往倚仗天才而胡作非为,自己误以为那便是创作,结果陷于自害害 人。”这里暂且不管他们意思的不同所体现出的哲理意味的大相径庭) 一般学生在这儿好象认为自己对这句文言的学习任务就完成了,而且振振有辞:我能诵读能翻译能背诵默写,难道还不够?!笔者认为这样的诵读与译读,只是死记 硬背,学生只是考试能得分而已;如果老师也认为教学任务彻底完成了,恐怕眼光还不够长远:这只能说是完成了基本教学目标,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还有进一步 学习的必要。我以为还应该进入下个层次的教学引导学生“思考”。第二步 思思, 这里特指对文言文有关表情达意类句子的思考分析,着重思考其内在联系,思考为什么这样的语言能表达这样的情意。就“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而言,我 以为还应该进一步思考:只是学习而不去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而光是思考却不去学习就会有危险,其原因何在?因为这两句话是孔子相辅相成的两个论 点,你不把它们之间的逻辑联系搞清楚,那么你对这两句话的意思只能死记硬背,更无从例证阐释与运用,你以后在学习生活和日常生活中遇到困惑依然无所适从: 我学习文言文很用功,为什么没有别的同学考得好?我很喜欢看书,特别是作文书,为什么我的作文成绩始终提不高?实际上,在教学中老师都讲解了“这两句 话阐述了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可学生、老师甚至相当多的其他成年人都没有从这两句名言中寻找解决上述问题答案的意识,这不能不说是教者的失误,学者的 悲哀。这两个句子,应从以下层面思考:只是学习而不去思考,是说学习者一天到晚只知道学习知识,似乎也掌握了知识,实际上只是掌握了所谓的“理论知识”, 并没有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际问题”相联系,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实际上并没有化为自己的能力,那么你遇到困惑当然无从选择合适的知识去解决,你 面对有所变化的困惑当然无所适从!后面这一句:只是思考却不去学习之所以危险,是说只是天马行空地思考,不与自身的知识、能力和其他现实的客观条件相联 系,不去用“学习”来认识你所思考问题的可操作性、成功的几率性,不去用“学习”解除这些问题的危害性、危险性,你当然只可能成为空想家,你的生活必定会 大受影响,你这个人当然就很危险。如果我们的思考能够达到这个层面,你对“这句话阐述了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这一个知识点才算是真正理解,书本知识才真 正内化为了你的实实在在的知识。这样的学习当然算是实现高一级的学习目标了。第三步 悟“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悟乃人性所本有,岂禅家所得而私。一切学问,深造有得,真积力久则入。禅家特就修行本分,拈出说明;非无禅宗,即并无悟也。”可见悟之重要。笔者所说的“悟”,特指在文言文学习过程中要特别注重悟文言句子的古今联系,悟他(文言文)我(学习者本人) 联系。刚才谈到了“思”,这仍然是讲的理论知识,只是从理论层面分析理解这个句子:“学而不思”为什么会“罔”?“思而不学”为什么会“殆”?如果我们联 系实际再来分析理解,特别是联系学习者自身学习与生活实际来理解,那么对于这个句子的学习和理解就上升到理论联系实际的层面了,对于学习者而言,其收获应 该更大。以笔者学习书法为例:小学时我先是在父亲指导下学习现代钢笔楷书,上了师范校,在余永兴老师指导下学习柳公权书法,读师范二年级时,一个同学 比我的字稍好,他学颜体,我也改学颜真卿勤礼碑、李玄靖碑,虽较好地掌握了颜体笔法,但笔画臃肿,笔力尚弱;参工后学张猛龙碑以正笔力,两年 后四川硬笔书协评价我的钢笔字“结字用笔刚有余,而柔不足”;后有幸在一朋友处看见灵飞经,喜其婵娟动人的结体用笔,于是坚持临写,奠定了我楷书的基 本形状;而毛笔行书一直学王羲之兰亭序,五年前始学圣教序和其他王体诸帖,但至今依然笔力软弱。现在回顾习书历程,很明显,其习书之路不但弯弯 绕,而且习书方法不科学选帖基本上是老师帮我选,从未思考过我学习颜体书法是否合乎我的性情,从未思考过“学习唐朝楷书后再转学东晋毛笔行书”这种转 换是否有科学性?!因此,40年 过去了,我也仅仅获得全国钢笔楷书的优秀奖而已,毛笔字一直不敢拿去参赛。所喜者是灵飞经选好了,临写虽多而杂,但书法功底仍在,否则真会像王羲之所 说的“学习卫夫人,只是徒费日月而已”。经过认真思考,我确定了以学习帖学为终身目标,并从苏东坡的“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悟到学习行书,要把行 书写好,不一定只是从行书练习中去寻找门路,可以从篆隶书练习中去寻找门路呀,山东魏启后“取法汉简,化裁米(米芾)体,存其神韵,得其趣,通其势”,因 而其行草书“饶具新理意态”,终成一代名家;而且我的气质偏于秀美,所以选学帖学是正确的。当思考到位,路子走正,练习书法来就心手两畅,相信进步就该大 了。这不能不说是这两句文言文给了我最大的启发。还应该悟这个文言句式。这个句子具有对称性,而且是从一个问题的正反两个角度观察问题、表述观点的,且具有哲理性和凝练性两大特点(“罔”和“殆”具有高度的概括性)。那么古代作家、现代名家作品中有没有类似的表达呢?答案是肯定的:“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chu)。”“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以下为原句的变式)“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11“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12 “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13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14“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15“国的家住在心里,家的国以和矗立。国是荣誉的毅力,家是幸福的洋溢。” 16“临水而居者灵秀,靠山而息者质朴。”17分析以上句子,悟出:它们均以对称句的方式阐述了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其对称句的主体(两者)可以是一个事物的两个要素,也可以是两类有一定关系的人或事物,其写作的难点应是最后概括总结出的能反映不同特征的那两个词。反过来思考,如果要阐述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就可以采用这种对称句式。于是进入第四层次的“运用”学习。第四步 用最低层次的应用是在日常生活、学习、写作中加以“引用”。较高层次的应用是用文言文的有关观点解决自己和他人的学习疑难和生活困惑。高层次的应用是仿写文言句子,甚至直接创作文言文。例:有父无母的孩子少一份仁慈,有母无父的孩子少一份担当。有名无实谓之求虚,有实无名谓之得利。男追女云狂,女追男曰痴。二 文言文有效学习法的简要论证有 效的“读”是有效的“思”与“悟”之前提和保证,有效的“思”“悟”是有效“用”的基础。有效的“读”是外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初步内化;有效的 “思”“悟”是外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进一步内化,是外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与原因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重组,这与学习者个体的语文综 合素养、经验世界、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有密切关系,也与老师的优化指导密切相连。有效的“用”,是把客体由外入内再由内外显的过程。有效的“用”,当然是 所有学习个体的最终目的,不过这是较高层次的学习目标,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一般的初中生能进行例证阐释和有效仿写就相当不错了。参考文献: 南怀瑾,论语别裁,复旦大学出版社,91页 语文课程标准“第四学段目标”中关于阅读的第11个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建议”有关教学建议的第四条 钱钟书谈艺录六十 论语注译,巴蜀书社,92页 论语注译,巴蜀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