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养殖鱼类病害防治课件_第1页
海水养殖鱼类病害防治课件_第2页
海水养殖鱼类病害防治课件_第3页
海水养殖鱼类病害防治课件_第4页
海水养殖鱼类病害防治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海水养殖鱼类病害防治 福建省水产研究所周宸 一 海水鱼常见病及防治1 病毒病2 细菌病3 寄生虫病二 用药安全的原则三 药物的使用方法 虹彩病毒病 症状 病鱼游动失去平衡 常缓缓浮游在水面 病鱼体色较黑或体表无明显症状 停止摄食 解剖病鱼鳃极度苍白 部分鱼有烂鳃现象 脾脏肿大变硬 紫黑色 肝脏点状出血 肥大 肾脏异常肿大 充血 糜烂 颜色变深 流行情况 夏季高温期为主要流行季节 7 9月是发病高峰期 病鱼多为体长10cm左右的当年春苗 体长10cm以下或体重50 150g的鱼亦有发现病情 此病蔓延迅速 死亡率较高 发病网箱的鱼逐渐死亡 半个月内死亡率可达30 50 病情特别严重者也有在几天内死亡率达70 以上 病原 病毒粒子为二十面体 横切面正六边形 直径138 158nm 诊断 肉眼观察病鱼体表完整 解剖内脏可见肝肾充血 肿大 典型症状为肝尖充血或整个肝脏点状出血 确诊 PCR检测或电镜观察病毒粒子 病毒性神经坏死病 仔鱼 病原 野田病毒 病毒粒子20面体 无囊膜 直径30nm 症状 病鱼不摄食 腹部朝上 在水面作水平旋转或上下翻转 呈痉挛状 解剖病鱼 鳔明显膨胀 鲈鱼 牙鲆 鰤鱼 真鲷 鳍条间 体表 防治方法 目前鱼类病毒病仍无有效的治疗药物 应以预防为主 夏季高温期 应适当降低养殖密度 保持水流畅通 投喂新鲜优质饵料 定期在饵料中添加多种维生素 鱼油 多糖类等投喂 以提高鱼体免疫力 特别是投喂一些具有抗病毒 广谱杀菌和清热解毒的板蓝根 大黄 黄连 连翘 地丁 金银花等中草药 有一定预防和治疗效果 溃疡病 症状 鱼体发白 体表出血 身体两侧大片溃烂直至肌肉 感染初期 病鱼无食欲 离群慢游 腹部朝天打转 敏感药物 庆大霉素 复方新诺明 氟苯尼考 哈维氏弧菌 V harveyi 腐败假单胞菌 P putrefaciens 病原 溶藻弧菌病 流行情况 弧菌病是海水鱼最常见 多发的细菌病 4 11月均可发生 但以夏季高温期为盛 4 6月发病主要由于越冬后鱼体质较弱 抵抗力下降 随着水温升高 在越冬期间造成的创伤导致感染发病 7 11月发病主要由于体表寄生虫 如刺激隐核虫和贝尼登虫 造成的继发性感染 在放养密度大 水质较差的水域发病相对严重 弧菌病感染迅速 死亡率可达90 左右 诊断 取病灶处组织镜检 可见微弯曲的细菌即可初诊 进一步通过分离 纯化培养 人工感染等细菌学的方法进行鉴定 以确诊病原菌 病原 溶藻弧菌 Vibroalginolyticus 副溶血弧菌病 病原 副溶血弧菌 V parahaemduticus 诊断方法 一般从病鱼症状可初诊 如果不出现典型症状 确诊需经细菌分离鉴定 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庆大霉素 复方新诺明高度敏感 治疗方法 1 庆大霉素0 05 0 1 混入饵料中制成药饵 连续投喂3 5天 2 复方新诺明0 2 混入饵料中制成药饵 连续投喂5 7天 其它鱼类弧菌病 鳗弧菌 Vibrioanguillarum 牙鲆 真鲷 大菱鲆 鲈鱼 黑鲷溶藻弧菌 Vibrioalginolyticus 真鲷 牙鲆 黑鲷副溶血弧菌 Vibrioparahaemolyticus 牙鲆 大黄鱼哈维氏弧菌 Vibrioharveyi 大菱鲆 牙鲆 鲈鱼河弧菌 Vibriofluvialis 石斑鱼 大黄鱼创伤弧菌 Vibriovulnificus 黑鲷 石斑鱼弧菌 Vibriosp 红鳍东方鲀最小弧菌 Vibriomimicus 真鲷美人鱼弧菌 Vibriodamsela 大菱鲆海弧菌 Vibriopelagius 大菱鲆费氏弧菌 Vibriofischeri 大菱鲆发光弧菌 Vibrioluminosus 大菱鲆 鰤鱼 鲈鱼 链球菌病 症状 多数是病鱼先出现食欲减退 活力丧失 漂游于水面等症状 继而在体表 鳍基部及肛门处有出血现象 眼球混浊变白 突出 最后眼球脱落 剖检可发现全身性出血性败血症 腹部膨大 血样腹水 肝脏肿大易碎等病变 鳃盖内侧充血发红或剧烈出血 鰤鱼链球菌病 眼球突出 眼球周围充血 流行情况 不论是海区网箱养殖 还是池塘养殖的鱼都有病例报告 而且常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鱼类感染途径可能是由食物而来 若投喂的低值杂鱼等被链球菌污染 加上水质环境不良等因素影响 很容易暴发此病 全年都可发病 7 9月的高温季节易流行 水温降至20 以下时则较少发生 诊断方法 一般从病鱼的突眼和鳃盖内侧出血以及肠炎就可初诊 如果不出现典型症状 确诊要靠细菌分离 培养和鉴定 该菌对氨苄青霉素等有敏感性 每千克鱼每天用20 50毫克混入饵料中投喂 连喂5 7天 巴斯德氏菌病 病原 杀鱼巴斯德氏菌 Pasteurellapiscicida 症状 病鱼首先失去食欲 继而离群静止于网箱底部 不久即死 体表几乎看不出症状 主要症状是内脏上有许多小白点 特别是脾脏和肾脏内都有许多白点 白点形状不规则 大多数近于球形 直径一般为1mm左右 白点是由菌落 外包一层纤维组织形成的 肾脏中白点很多时呈贫血状态 脾脏中白点很多时肿胀而带暗红色 流行情况 此病在水温20 以上时 大雨过后海水盐度下降时最易发病 在7 9月间 真鲷幼鱼发病流行 病鱼没有任何明显症状 突发性大量死亡 养殖的黑鲷幼鱼患此病时死亡率高达90 该菌在富营养化的海水中能生存相当长的时间 在一般海水和底泥中也能长期存在 诊断方法 从肝 肾或其他内脏中发现有小白点就可初诊 确认时须做细菌学检查 病原 溶血巴斯德氏菌 Pasteurellahaemolytica 敏感药物 甲氧胺嘧啶多粘菌素B庆大霉素卡那霉素 爱德华氏菌病 症状 病鱼厌食 行动迟缓 头部 尾鳍和背鳍出血溃烂 肝 肾 脾脏有白点状脓疡病灶 肿大 并有腐臭味 肌肉类似打印病的近圆形溃疡病灶 牙鲆爱德华氏菌病 眼球变白浊 腹部膨胀 腹腔积水 带血色 恶臭 肝 脾 肾肿大 褪色 伴随有肠炎 病原 迟缓爱德华氏菌 Edwardsiellatarda 流行情况 该病原菌宿主范围很广 主要流行在夏 秋季节 主要危害体重150g以下的1龄幼鱼 该病经口感染的可能性较大 也可能经皮或鳃的损伤处感染 放养密度过大 水流缓慢 富营养化的海区发病率高 敏感药物 强力霉素 复方新诺明 二甲胺四环素 庆大霉素等 隐核虫病 症状 隐核虫主要寄生在鱼的体表和鳃上 肉眼可见病鱼体表布满小白点 严重时形成一层浑浊的白膜 病鱼严重不安 绕网箱狂游或跳出水面 不断在固着物上摩擦身体 引起皮肤出血发炎 溃烂 导致细菌继发性感染 病鱼停止摄食 体质黑瘦 游泳迟钝 最终因鳃组织毁损窒息而死 总结 流行情况 流行季节4 7月 10月亦有所见 虫体最适繁殖水温为23 27 适宜盐度为22 4 26 2 pH值为7 7 8 0 尤以水体中富含有机质且水流较缓 养殖密度大时最易发病 虫体无需中间宿主 靠包囊及其幼虫传播 传播速度快 苗种 成鱼均可被迅速感染 死亡率高 短期内可致毁灭性死亡 病原 刺激隐核虫 Cryptocampnirritans 寄生在鱼体上的虫体为卵圆形或球形 成熟个体直径0 4 0 5mm 体被等长而均匀分布的纤毛 缓慢地旋转运动 1 将病鱼捞出用淡水浸洗 操作时间视鱼的耐受程度为5 10min 淡水浸洗后90 的虫体破裂死亡 再辅以抗菌素治疗 以防细菌继发性感染 连续2 3d 淡水浸洗仍不失为刺激隐核虫病治疗最经济又安全可靠的有效方法 但其缺点是操作麻烦 鱼体应激反应大 且大规模养殖时因工作量太大而无法实施 淡水浸洗法操作时尽量避免在中午阳光暴晒 高温时进行 并注意药浴淡水与海水温差不能过大 2 200 10 6的福尔马林海水增氧浸洗20min 车轮虫病 症状 寄生部位为鱼体表及鳍 鳃等处 尤以鳃更为常见和严重 车轮虫以病鱼破碎的上皮细胞或细菌为主要食物 寄生数量少时鱼不显症状 但在大量寄生时 由于虫体在鳃丝及体表不断转动 虫体的齿钩使鳃上皮组织脱落 增生 刺激鳃丝分泌过多黏液 导致病鱼呼吸发生障碍 病原 车轮虫 Trichodinaspp 能引起车轮虫病的车轮虫有数十种 虫体大小20 40u 虫体侧面观如毡帽状 反面观圆碟形 隆起面为前面 口面 相对凹入为反口面 反面 流行情况 全年均可发生 发病高峰期为高水温季节 主要危害鱼苗和鱼种 常与刺激隐核虫 淀粉卵涡鞭虫等交叉感染 对于成鱼来说 同时有其他疾病存在时 车轮虫能加重病情 导致病鱼死亡 以池塘养殖或水流不畅 水质不良的海区为盛 防治方法 先用福尔马林20 40毫克 升泼洒全池 12 14小时后 换水后再使用l 1 5克 吨络合铜 隔日再追加0 5 1克 吨络合铜 长期药浴 瓣体虫病 症状 虫体主要寄生在鱼鳃及皮肤上 病鱼分泌大量黏液 鳃部呈灰白色 黏有泥样污物 导致口和鳃盖闭合困难 病鱼胸鳍向外伸直 浮于水面 游动缓慢 2 3d内死亡 该病具有隐蔽性 大部分病鱼直接沉到网箱底部死亡 待发现时已造成很大损失 应特别注意观察 病原 瓣体虫 Petalosomaspp 虫体椭圆形 背腹扁平 背部微隆起 腹面平坦 前部较薄 腹面有一圆形胞口 能够伸缩 后部较厚 稍偏一侧有一卵圆形核 虫体大小为52 98u 半透明 在其前部及其背部前缘有丛生纤毛 虫体能够借助纤毛的摆动在水中迅速游动 流行情况 每年5 8月为流行高峰 水温20 27 主要危害10cm以下的苗种 尤其是晚春初夏入箱的5cm以下的小苗 该病蔓延迅速 死亡率相当高 严重时2 3d内全部死亡 防治方法1 用淡浸洗病鱼2 4分钟 可杀死95 以上的虫体 少量隐藏在鱼体分泌黏液中的瓣体虫 隔日重复操作一次可基本治愈 而红点石斑鱼在静止的淡水中30分钟 在流动的淡水中60分钟都是安全的 所以淡水浸洗海水鱼体表寄生虫病既经济 方便 安全 又无药物残毒和副作用 2 用1 2ppm的硫酸铜海水溶液浸洗病鱼 在水温30 左右 pH值7 9 比重1 0173时 浸洗1小时 次日再重复一次 有显著疗效 3 用浓度为200 10 6 250 10 6福尔马林海水增氧浸洗10 20min有显著疗效 粘孢子虫病 症状 肝 肾 脾等内脏以及肠系膜等出现白色孢囊 严重者内脏布满大大小小的孢囊 大的直径可达7mm 病鱼拒食 游动失衡 体色发黑 消瘦 衰竭而死或合并细菌性 寄生虫病感染而死亡 流行情况 粘孢子虫可在大黄鱼体内持续寄生 从感染到发病病程较长 如果鱼体强壮 环境良好 则孢子虫的增殖受到鱼体免疫力的抑制而维持在较低水平 鱼体不发病 倘若感染鱼遇不良环境或本身体质下降 则粘孢子虫在鱼体中大量增殖 与细菌或其它寄生虫合并感染而引起较大规模死亡 病原 虫体椭圆形或梭形 长10 13 5 m 宽5 m 外壳的合缝有一明显隆起的嵴 嵴宽2 m纵贯外壳 虫体逸出后 外壳易弹开 呈 V 型 圆形滋养体逸出 滋养体直径8 10 m 有一圆形核 核径为3 5 4 m 滋养体逸出后逐渐变为椭圆形 滋养体 匹里虫病 病原 匹里虫 呈梨形 长度为7 10微米 宽度为2 4微米 症状 轻度感染的病鱼没有明显的症状 严重感染者 鱼体瘦弱 体表擦伤 鳞片易脱落 腹部膨大 腹壁肌肉变薄 肋骨明显突起 解剖病鱼 腹腔内有许多大小不一的黑色包囊 最大的8mm 重者充满整个腹腔 切开包囊 内为白色 镜检 可见大量的匹里虫 流行情况 匹里虫病流行没有明显的季节性 全年都有发生 但以4 11月份检出率较高 幼鱼和成鱼均可感染 但以1年龄以上的成鱼较常见 诊断 剖检可见病鱼腹腔 肠系膜和其它肠道器官表面有许多大小不一的黑色包囊 可诊断 本尼登虫病 症状 本尼登虫寄生在鱼体表 鳍条及眼睛里 虫体不仅以鱼的上皮细胞 黏液和血细胞为食 其后吸盘大钩还会钩 撕宿主的表皮和肌肉 造成组织损伤 贝尼登虫大量寄生时 病鱼皮肤黏液增多 体表伤口引发细菌感染 发生严重炎症 鳞片脱落 尾部 鳍基部充血 体表溃疡穿孔 头部磨损呈蜂窝状裸露 出现烂颌 烂尾等症状 病鱼焦躁不安 在水表面狂游不止 不断向同边摩擦 造成鱼体消瘦 直至衰竭而亡 病原 梅氏新本尼登虫 Neobenedeniamelleni 虫体背腹扁平 腹面观呈近长椭圆状 微凹 侧面观似鳞片 前端具两个并列的前吸器 后端有1个卵圆形的后吸器 具形态各异中央大钩3对 边缘有7对辐射状对称排列的边缘小钩 两对黑色眼点呈 八 字形排列 病原 康吉新本尼登虫 Newbenedeniellacongeri 和片卷涡异本尼登虫 allobnedeniaconvoluta 康吉新贝尼登虫体长椭圆形 大小2 13 0 83mm 体前部具两个吸盘 眼点两对 排列于咽之前 后吸器上具有附甲片 前钩和后钩各一对及边缘小钩14枚 附甲片位于后吸器中央 片卷涡异贝尼登虫体扁平 大小2 66 0 79mm 前吸器发达 有两个肌肉质的头吸盘 眼点两对 排列于咽之前 后吸器上附甲片 前钩和后钩各一对及边缘小钩7对 虫卵呈不规则多面体形状 后端有2个小钩 末端有一细长卵丝 虫卵在25 水温条件下5天孵化出纤毛蚴 而在28 水温下只需4天纤毛蚴就发育成熟 纤毛蚴有趋光性 靠近水面游泳 遇到适宜的宿主即可附着 蜕掉纤毛 开始新的寄生生活 10天后虫体所有内部器官发育成熟 在26 30 水温条件下 16天后虫体开始排出虫卵 水温对卵孵化率的影响 流行情况 本尼登虫病流行于每年的6 11月 适宜水温为18 28 高盐 高养殖密度地区发病早 死亡率高 河口低盐地区则相对病症较轻 本病为海水鱼养殖中累计死亡率高 危害最大的寄生虫性疾病 诊断 病鱼用淡水浸洗2 5min 虫体就可变白脱落 似鳞片 用肉眼即可观察 亦可做成水浸片 镜检确诊 异斧虫病 症状 异斧虫只寄生在鱼鳃上 以第二片鳃为最多 虫体用固着铗固着在两鳃瓣的深处 以宿主的血液为食 寄生数量多时 鳃受刺激和损伤 分泌大量粘液 鳃局部变白或出血 甚至崩坏 病鱼呈贫血现象 停止吃食 体色变黑 瘦弱 游泳无力 病原 异尾异斧虫 Heteraxineheterocerca 身体较细长 后端较宽 左右不对称 成虫全长5 17mm 沿身体后端有2列固着铗 1列在身体后缘 较长 固着铗的数目较多 也较大 另1列较短 位于身体后端的侧缘 固着铗的数目较少 固着铗完全为同型的 身体前端腹面有口 口腔内有左右对称排列的2个口腔吸盘 口下为咽和分为2条主支的肠 流行情况 此病在网箱养殖的鰤鱼中较常见 流行时水温为20 26 不过在10 11月份水温稍低时也可发现 诊断方法 肉眼仔细观察可以发现虫体 将虫体用镊子取下后 做成水浸片镜检就可确诊 异沟虫病 症状 异沟虫病的显著症状是病鱼鳃孔外面常常拖挂着链状黄绿色的梭形卵 病鱼体色变黑 不吃食 游泳无力 虫体幼小时寄生于鳃丝 成长后则移居于鳃深处的肌肉部分 使寄生处的周围组织隆起 黏液增多 鳃片变为苍白色 呈贫血状 如有细菌并发感染 可出现组织溃疡或崩坏 并发出腐臭气味 流行情况 异沟虫主要寄生在红鳍东方鲀 双斑东方鲀等鲀科鱼类鳃上 每年春季开始 夏 秋季节流行 特别是夏季和秋初危害严重 病原 鲀异沟虫 Heterobothriumtetrodonis 虫体呈舌状 背腹扁平 体长5 20mm 后固着器为构造相同的4对固着铗 对称地排列在身体的后端两侧 口在虫体前端 口后为咽和很短的食道 食道后是2条分支的肠管一直延伸到后端 精巢约30个 位于身体中部的前方 卵巢叶片状 在精巢之前 子宫很大 占身体的1 4 位于体前部 内部常充满卵子 卵呈黄绿色 梭形 两端具卵丝 卵丝末端又连到另一个卵 使卵与卵连成串 并往往施挂在寄主鱼的鳃孔外面 1 淡水加20 10 6氟苯尼考浸洗5 10min 绝大部分虫体脱落死亡 这是对单殖吸虫病最安全 有效的防治方法 但缺点是操作繁琐 劳动强度较大 2 250 10 6福尔马林海水增氧浸洗20min 3 600 10 6过氧化氢浸泡浸泡30min 4 用生石灰等泼洒或挂袋亦可防治 治愈或提高抗病力降低免疫功能引起内源性感染造成药物残留 抑制和杀灭耐药菌株 改善环境破坏环境环境对药影响 食用安全禁用药物休药期 1 正确诊断 对症下药正确诊断 是治好鱼病的关键之一 只有诊断无误 才能对症下药 取得良好的效果 这就要求在诊断鱼病的过程中要从发病鱼的品种 病变部位 发病季节及水环境等方面综合考虑 若肉眼不能确诊或症状不明显时 再结合镜检作出准确诊断 用药一定要对症 不能滥用药物 否则不但达不到治疗效果 还会延误病情 造成损失 而且会产生不必要的副作用 2 了解药物性能 正确选药药物对人 鱼的负作用 如使用氯霉素可能引起溶血性贫血 喹喏酮类药物可对软骨组织有不良影响 硫酸链霉素可影响肝 肾功能等 药物之间还可能存在着交叉耐药性 如庆大霉素与磺胺类药物等 药物的相乘 如磺胺类药物与甲氧苄氨嘧啶 协同 如庆大霉素与青霉素 硫酸铜与硫酸亚铁 及拮抗 如金霉素与土霉素 氯制剂与福尔马林 生石灰等 作用 产生 毒副 作用 如四环素类与钙 铁等化合物并用时 由于二者形成络合物而使肠道难以吸收 敌百虫与生石灰混合会产生敌敌畏 引起鱼中毒 药物对人体的影响 如孔雀绿的三致作用 新霉素的毒性大 残留期长等 渔药的发展方向为 三效 高效 速效 长效 三小 毒性小 副作用小 剂量小和无 三致 致畸 致癌 致突变 药物的功能有以下三个方面 抑制和杀灭病原体改良养殖环境增强鱼自身的抵抗能力 抑制和杀灭病原体的药物可通过药物对病原体的敏感试验来确定 改良养殖环境和增强鱼自身的抵抗能力的药物是我们科学用药内容需要强调的 药物的这三种作用不是孤立的 某种药物的一种作用能影响其它两种作用 反过来在使用多种药物时 只有它们相互间产生协同作用 才能最终达到控制鱼病的目的 发病前后 发病前 3 用药量要适当能够产生效应最小药物浓度称为最低效应浓度 超过最低效应浓度并能产生明显效应 但又不引起毒副反应的药物浓度称为安全浓度 经验公式 安全浓度 96hLC50 0 1即安全浓度大体就是96h半致死浓度的1 10 疾病防治中 掌握各种药物的最低效应浓度及安全浓度具有极重要的实际意义 通常情况下 各种药物的使用量都应掌握在安全浓度的范围内 对于有些药物 在无较详细药理知识的前提下 可参照人的用量提高2 3倍 为了保证鱼的品质和鱼良好的生态环境 要注意休药 停药 期 4 疗程要充足对于抗生素类药物 治疗期一般不应小于5 7天 因为疗程不够如同剂量不足一样 都会导致病原菌通过遗传基因发生变异等 从而对药物产生抗药性 5 掌握用药的时间和时机除了一些增氧药物 如高锰酸钾 重铬酸钾 过氧化钙 双氧水等外 大多数药物在作用过程中都要消耗水体的中氧气 因而不宜在傍晚或夜间进行用药 一些药物 像高锰酸钾 对光线比较敏感 因此不宜在中午有强光照射的条件下使用 除此外 用药还必须掌握时机 养殖动物一旦得病 早治比晚治好 尤其在采用口服药时 要在服药以鱼尚能进食的时候 投喂药饵才能获得疗效 6 注意环境因素对药物的影响水产养殖动物生活在复杂的水环境中 而水体理化因子中的温度 盐度 酸碱度 氨氮和有机质 包括溶解和非溶解态 含量 以及生物密度 生物量 等 都是影响药效的重要因素 温度 药效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 通常温度每升高10 药力可提高1倍左右 例如表面活性剂新洁尔灭 在37 时的浓度 只需20 时的一半浓度便可达到同样的杀菌效果 pH 水体的酸碱度对不同药物也有不同的影响 酸性药物以及四环素 土霉素等药物 在碱性水环境中的作用减弱 而碱性药物 如新洁尔灭 以及卡那霉素和磺胺类等 则随水体pH值的升高而升高 又如漂白粉在碱性环境中 由于生成的次氯酸易解离成次氯酸根离子 OCl 因而作用减弱 有机质 有机质含量高 通常可减弱多种药物的抗菌效果 尤其是化学消毒剂 如高锰酸钾 过氧化氢等 更为明显 氨氮 福尔马林在氨氮高的池中使用效果差 例 硫酸铜在有机物多 盐度和pH值高 硬度大的水环境中 毒性小 安全浓度大 在水温高 氨 锌 镉 镍含量高 溶解氧低时 毒性大 安全浓度小 1 3ppm高锰酸钾 淡水鱼死亡 高温 7 药效评价药物 环境 鱼本身是影响药物使用效果的因素 评价药物的效果 需权衡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任何药物都有一个效应时间 只有在效应时间后 根据死亡与反应迟钝的鱼增减数 鱼的活动情况以及摄食量等 才能对药物的评价得出正确的结果 另一方面 当前一次药物使用效果不佳 要进行药物调整时 应注意前后药物之间的关系与适宜的停药期 8 禁止使用违禁药物 六六六林丹 丙体六六六 毒杀芬滴滴涕DDT甘汞 二氯化汞 硝酸亚汞醋酸汞呋喃丹杀虫脒双甲脒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 NY5071 2002 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禁用渔药名称 地虫硫磷氟氯氰菊酯氟氰戊菊酯五氯酚钠孔雀石绿锥虫胂胺酒石酸锑钾磺胺噻唑磺胺脒呋喃西林呋喃唑酮 呋喃那斯氯霉素 包括其盐 酯及制剂 红霉素杆菌肽锌泰乐菌素环丙沙星 环丙氟哌酸 阿伏帕星喹乙醇速达肥已烯雌酚甲基睾丸酮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 2002 第 193 号 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它化合物清单 序号兽药及其它化合物名称1b 兴奋剂类 克仑特罗 沙丁胺醇 西马特罗及其盐 酯及制剂2性激素类 己烯雌酚及其盐 酯及制剂3具有雌激素样作用的物质 玉米赤霉醇 去甲雄三烯醇酮 醋酸甲孕酮及制剂4氯霉素及其盐 酯 包括 琥珀氯霉素 及制剂5氨苯砜及制剂6硝基呋喃类 呋喃唑酮 呋喃它酮 呋喃苯烯酸钠及制剂7硝基化合物 硝基酚钠 硝呋烯腙及制剂8催眠 镇静类 安眠酮及制剂9林丹 丙体六六六 10毒杀芬 氯化烯 11呋喃丹 克百威12杀虫脒 克死螨 13双甲脒14酒石酸锑钾15锥虫胂胺16孔雀石绿17五氯酚酸钠18各种汞制剂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