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顾炎武的故事:一篇文章让你全面了解顾炎武(4) 第四节 读书治学顾炎武精力惊人,自少至老,无一刻离书。即使在离乱之中,“改容作商贾”(王蘧常顾亭林诗集汇注剪发),流转北方,奔走旅途中,也从未中断过自己的学术研究工作。据说,他在“混迹同庸贩,甘心变姓名,寒依车下草,饥惨历中羹”(王蘧常顺亭林诗集汇注旅中)的情况下,完成了唐韵正这样的著作。顾炎武不惟主张读书,而且还提倡走出门户,到实践中去,反对内向的主观学问,提倡外向的务实学问。注重实地考察,把治学与救世济民结合起来,这是他治学的一大特色。他27岁就开始写肇域志,记全国“郡县沿革形势”,但未成书。他的重要著作天下郡国利病书也早在家读书时就积累材料,准备编写,但是只有在他遍游北国,亲历各地,“往来曲折一二三万里,所览书义得万余卷,爱成肇域志;也只有他“游览天下山川风土”,才能发现过去为大下郡国利病书所收集的材料,“又多往代之言,地势民风,与今不尽合”,因此能发现和纠正古人的许多错误。他作这两部书的目的,是“感四国之多虞,耻经生之寡术”,试图通过这两部书的纂辑,从中去探寻国贫民弱的根源所在,可见他的治学是和爱国救世联系在一起的。天下都国利病书不仅包含了丰富的自然地理知识,更主要的是书中大量纪录了明代的社会经济状况,以及明末清初的许多社会弊端,是一部典型的经世致用之作。他每到一处就进行实地调查,在山东游历了崂山以后,在其所著劳山图忐序中对崂山的来历作一番历史的考察,“其山高大深阶,旁薄二、三百里,以其僻在海隅,故人迹罕至,秦始皇登之,是必万人除道,百官扈从,千人拥挽,而后上也。五谷不生,环山之外,土皆疏脊,海滨斥卤,仅有鱼蛤,亦须其时,秦皇登之,必一郡供张,数县储待,四民废业,千里驿骚,而后上也,于是齐民苦之,而名之日劳山”,融自然、历史考察和社会凋查于一炉,足他的历史地理著作的特点。在山东,顾炎武还在各地详细地考察了当地的社会生活状况。如在峰县,当他看到这里景象十分荒凉,就寻求有关典忘记载,追本溯源,探其历史原因。经他考证,这里原有水田万顷,是鱼米之乡;并有冶铁、制陶等手丁业,素称富饶,只是到了明朝后期,政治腐败,水利不修,河道堵塞,冶铁制陶工业衰败,才变得荒凉穷困起来。这种对社会生活的实地调查,对顾炎武的经世致用治学观点无疑起了推动作用。顺治十五年(1658年)到顺治十七年(1660年),顾炎武又从山东至河北,出山海关至辽西,并几度至昌平谒十三陵。据记载,顾此行所到之地,“以二骡二马,载书自随”,边走边进行实地考察,过边塞亭障,遇到老兵退卒,以及熟悉当地地形的居民,“询其曲折”,向他们了解情况,“有与平日所闻不合,即发书对勘;或平原大野,则于鞍上默诵诸经注疏”(清史稿卷四八一),考察的结果,分别纳入他的肇域志、天下郡国利病书。日知录等大型专著之中。有时写成专题小册,如昌平山水记。营平二州史事、京东考古录。山东考古录等。康熙元年(662年)冬天,顾炎武开始了西北之行,游历了山西。河南、陕西等省的许多地方。除亲自考察了太行。中条。太华等名山以及黄河。汾水、泾水。渭水等大川的自然状况以外,他把主要精力放在对西北农业、手工业、盐铁、租赋、币制等社会经济的考察方面。据顾炎武自述,从45岁到63岁这段时间,“频年足迹所至,无三月之淹。友人赠以二马二骡装驮书卷一年之中,半宿旅店”(亭林文集与潘次耕)。他这段时间的著作大多成书于旅途中,治学的条件是相当艰苦的。他在以金石义字记)序中对此有过很生动的描述:“比二十年间,周游大下,所至名山。巨镇。词庙、伽蓝之迹,无不寻求。登危峰,探窈壑,们落石,履荒律,代颓垣,番朽壤,其可读者,必手自抄录,得一文为前人所未见者,辄喜而不寐。”(亭林文集卷二)他曾告诉他的外甥徐元文说:“必有体国经野之心,而后可以登山临水;必有济世安民之识,而后叮以考古论今。”他考古研史,考察历代田赋、税役、郡县、钱法、港运、水利、兵制、科举等利弊沿革,都贯穿着经世致用的精神。敛华就实是他为学的最大特点。拜师访友,研讨学问,是他治学的又一特色。他说:“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亭林文集与人书一)在长期的游历生活中,顾炎武广交朋友,共同探讨学术,曾作广师篇云:“学究天人,确乎不拔,吾不如王寅旭;读书为己,探项洞微,吾不如杨雪臣;独精三礼,卓然经师,吾不如张稷若;萧然物外,自得天机,吾不如傅青主;坚苦力学,无师L而成,吾不如李中乳险阻备尝,下时屈伸,吾不如路安卿;博闻强记,群书之府,吾不如吴志伊;文章尔雅,宅心和厚,吾不如未锡色好学不倦,笃于朋友,若不如王山史;精心六书,信而好古,吾不如张力臣。”(引自清史稿卷四八一)同这些学者的交游,开阔了他的学术视野,使他在经学、史学、文字音韵等方面都得益许多。值得一提的是,游历山东时,在济南他结识了平生最重要的朋友张尔峻。张尔岐精通三礼,著有仪礼郑注句读、周易说略等书,顾炎武对他甚为推崇,视为自己的经学老师,在其代表作日和录的“丧礼”和“停丧”二条中,就采纳了张尔岐的说法。张去世,他写诗哀悼,“从此山东问三礼,康成家法竞谁传?”正因为顾炎武虚怀商榷,不自满假,所以他才能取长补短,学问日臻精湛,思想日趋成熟。完善。他和关中三友的交往,不仅以气节相砥砺,而且他们聚在一起争论哲学问题,切磋学问。关中三友之一的李颗,字中孚,陕西周至人,学者称“二曲先生”,他们相投合处是二人都坚持明遗民立场,不管如何威胁利诱,决不屈服,但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相抵触,李中孚是陆王体系,顾炎武是程朱体系,顾主格物,通过格物达到致知,重点在于“博学于文”;李主致良知,光求于内,再及于外,重点在“悟”,对此他们有争论,但并不影响友谊。李因笃,号天生,陕西富平人,与顾的关系最密切,顾对他的评价非常高,以东汉大学者视之。李治古音韵,顾的音学五书师不断插入“李因笃曰”,对他的意见是很看重的。关中三友的另一个人则是王弘撰,号山史,陕西华阴人,他和顾炎武一样标榜朱于学派,但他对王学也不是一味排斥,认为王阳明“致良知”三字“真得圣学真脉”,“有功于吾道不小”,这种态度对顾炎武不能不有所影响。王山史对金。石。书、画很有研究,精于鉴赏,富于收藏,顾炎金石文字记一书中经常插入“吾友王山史曰”字样。由上简略叙述可知,与当时一些著名学者的交往,对顾炎武成为一个全面的综合性的学者大有帮助。顾炎武治学态度严肃认真,对此当时人莫不交口称道。好友王山史在山志顾亭林一文中说,顾炎武“四方出游,必以图书自随,手所抄录,皆作蝇头行楷,万字如一”,当他看到我们有时宴饮终日,总是皱起眉头,等客人走了以后,告诫说“可惜一日虚度矣”,他就是这样对自己严格要求和勤于治学。清代著名学者阮元看到肇域志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饭店抵押合同5篇
- 建设工程项目施工廉政合同4篇
- 婚前房产协议书范文5篇
- 新解读《GB-T 32612-2016纺织品 2-甲氧基乙醇和2-乙氧基乙醇的测定》
- 螺蛳粉运输合同范本
- 整形诊所合作合同范本
- 租赁水果树合同范本
- 建设合同范本哪里
- 玻璃代理销售 合同范本
- 车辆转换合同范本
- 乡村振兴文化旅游发展规划
- 《油气输送管道完整性评估》课件
- 光伏支架生产工艺流程
- 钢结构雨棚作业安全技术交底
- 《旅游学概论》课件-《旅游学概论》 第一章 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 电力隐患培训课件
- 女性私密项目培训
- 2025年《审计理论与实务(中级)》考前几页纸
- 北京高考英语一轮专项复习:词汇-高频短语(含解析)
- 砂石采购合同范本
- 幼儿园课程实施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