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人教版).doc_第1页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人教版).doc_第2页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人教版).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 透镜及应用 姓名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51分)透镜像的性质A放大倒立实像B缩小倒立实像C放大正立虚像1显微镜能对微小的物体进行高倍数放大,它利用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分别做为物镜和目镜,则物镜和目镜对被观察物所成的像是( )A物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B物镜和目镜都成实像C物镜和目镜都成虚像 D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2、下列物理现象中:老人用放大镜看书;在岸上看水中的鱼;太阳灶烧水;水中的筷子变弯其中属于光的折射的是( )A B C D3有ABC三块凸透镜,现用这三块凸透镜做成像实验,在保持各凸透镜跟烛焰距离相等的条件下,得到的实验记录如右表,由此可知A、B、C三个透镜的焦距关系为( ) AfAfBfc BfcfAfB CfAfBfc DfBfcfA4站在物理学角度,请选出下面诗词中有关带点词句的正确解释(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沁园春):清澈的湘江,江水显得浅而见底,水天相映,嬉游的鱼儿,却似在蓝天中飞翔一般 A湘江水本来就浅,这是一种写实 B这是光的反射现象,水底是实像C这是光的反射现象,水底是虚像 D这是光的折射现象,水底是虚像5如图1,是一种称之为“七仙女”的神奇玻璃酒杯,空杯时什么也看不见,斟上酒,杯底立即显现出栩栩如生的仙女图。下列对仙女图形成原因的探讨,正确的是( )A可能是酒具有化学显影作用B可能是斟酒后杯底凸透镜焦距变大,使图片在一倍焦距以内,成放大的虚像C可能是图片在杯底凸透镜焦点处成放大的像D可能是酒的液面反射,在酒中出现放大的像6某兴趣小组同学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记录并绘制了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u跟实像到透镜的距离v之间的关系(如图2),则凸透镜的焦距为( ) 图1A60厘米 B40厘米 C20厘米 D10厘米7显微镜中物镜成像,目镜也成像,则( )A物镜成正立虚像,目镜成倒实像 B物镜成倒立实像,目镜成正立虚像C物镜、目镜均成倒立实像 D物镜、目镜均成正立虚像8一个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为30 c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若把物体沿凸透镜主轴移动到距凸透镜45 cm处,则成像的情况一定是( ) A放大的实像 B等大的实像 C缩小的实像 D上述三种情况都可能9物体从距凸透镜12 cm处移到距凸透镜20 cm处,调整光屏的位置,总能 图2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由此可知此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10 cmB20 cmC12 cmD以上都不对1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像眼睛看不到,但能显示于光屏上 B放映幻灯时,银幕上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C虚像能用眼睛看到,但不能显示于光屏上D远视眼的人配戴凸透镜 图311平行光线经图3所示的中空玻璃砖后将会( ) A会聚 B发散C仍为平行光 D无法判断12用普通望远镜观察远处物体时,突然有一只小飞虫飞到物镜上,则( )A视野中出现了一只大飞虫 B视野中出现了一只小飞虫C视野中出现了一个大黑点 D视野中不会出现飞虫或黑点 13、小明同学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倒立、放大的实像。保持透镜位置不变,把蜡烛与光屏的位置对换,则()A光屏上有倒立、缩小的实像 B光屏上有倒立、放大的实像4C光屏上有正立等大的虚像 D光屏上没有像14、2008年北京奥运会将全面运用人脸识别系统如图2所示,人们进入场馆距门口0512m处时,安装在门上的人脸识别系统的摄像机就可以对其面部特征进行快速核对。由此判断,人脸识别系统的摄像机的镜头( )A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能为05m B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能为01mC相当于凹透镜,焦距可能为05m D相当于凹透镜,焦距可能为01m 15、蜡烛放在离凸透镜40cm的主光轴时,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清晰放大的像若把蜡烛在原来位置向远离透镜方向移动40cm,则所成清晰的像定是( )A虚像 B放大的 C正立的 D缩小的16、下列叙述中的“影”,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立竿见“影” B毕业合“影” C湖光倒“影” D形“影”不离 17、在透明玻璃杯的杯底放一枚硬币,然后倒入一些水。把杯子端到眼睛的高度,再慢慢下移。当杯子下移到某一位置时,如图5所示,可以看到大、小两枚硬币。以下对这一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A、“大、小硬币”都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B、“大、小硬币”都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C、“大硬币”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小硬币”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D、“大硬币”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小硬币”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 图5二、填空题(每空l分,共25分)18如图6所示,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发生了反射和折射,请判断: 是入射光线,玻璃在 (选填“AB面的左方”、“AB面的右方”、“CD面的上方”或“CD面的下方”)19古诗词中有许多描述光学现象的诗句,如“潭清疑水浅”说的就是光的 现象;“池水映明月”说的就是光的 现象。20要想利用凸透镜使小灯泡发出的光线变成平行光,应该把小灯泡放在凸透镜的 上。 图621、早晨,我们看见太阳的视位置比它的实际位置要 (选填“高”或“低”)一些,这是光的 _现象。22、毕业班同学在照毕业照时发现有一部分同学没有进入取景框,为了使全班同学都进入镜头,应使照相机_学生,并调节镜头使镜头_胶片;在使用投影仪要使银幕上的像比原来大一些,应使投影仪_银幕,并调节镜头使镜头_投影片。(“远离”或“靠近”)23“每天测量体温”是科技中学预防“非典”的重要措施之一。6月3日, 四位同学在测量自己的体温时,分别沿A、B、C、D方向观察读数,如图7所示。其中沿 方向观察易于读数,这是因为体温计在设计时应用了 图724在星光灿烂的夜晚,仰望天空,会看到繁星在夜空中闪烁,好像顽皮的孩子在不时地眨着眼睛,这种现象属于光的 。25、一束光垂直射向平面镜时,反射角是 ;若入射光线不动,将平面镜旋转100角,则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夹角是 。 26、如图8所示,光在水和空气两种物质界面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1是反射角,物质I是 。图827小华参观展览会,在一个小展室里可见一个女导游在介绍商品,如图4所示。试着与她握手,却发现是一个虚拟导游可望而不可即。后来他发现这个女导游只是在一个玻璃屏风后倒立的电视机屏幕上经过处理的一个形象而已。则这个玻璃屏风是 镜,这个虚拟导游是 像(选填“虚”或“实”),电视机屏幕与玻璃屏风的距离应满足的条件是 。图928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测得凸透镜焦距为15cm,若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在图10中,把蜡烛先后放在a、b、c、d、e各点,同时调整光屏的位置,请你帮助小明猜测一下。A把蜡烛放在 点,屏上出现的像最小。B把蜡烛放在 点,屏上出现的像最大。C把蜡烛放在 点,屏上不出现蜡烛的像。图10D如果将烛焰从a点移至d点,像到凸透镜的距离 ,像的大小会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三、作图题(共8分)29在各图的方框内填上适当的光学元件。(3分)图1130、完成下列图12各透镜的光路(2分)31、在图13中画出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像的位置和大小(3分)图13图12四、实验题(共16分)32、在探究“光在折射现象中折射角与入射角的规律”实验中,测得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比较表中数据可知,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是:(6分)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入射角102030405060折射角6.713.420.126.733.440.1(1)_(2)_(3)若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你会得到什么结论?说出你的依据。33、小明利用一未知焦距的凸透镜探究透镜的成像规律,进行了如下操作并得到了相关结论,请你将空缺部分补充完整。(6分)(1)将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镜,得到如图14所示的光路图,则该透镜的焦距为_cm。1415(2)将蜡烛、透镜和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并使烛焰、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 。(3)按如图15所示的方案进行实验和观察,并将观测情况记录在下表中实验序号物距u/cm像距v/cm像的性质13015倒立、缩小的实像22516732020倒立、等大的实像415倒立、放大的实像55正立、放大的虚像上表中实验序号2中像的性质为 ,实验序号4中像距为 cm。当烛焰从远处向透镜靠近时,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 (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若在光屏上得到如图15所示的图像,成像在光屏的左上角。若要通过调整透镜让像在光屏的中央,应向_(右下,左上,右上,左下)调节。34、小苗进行“视力矫正”的探究活动。如图16所示(甲)所示它将自己戴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