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西教师资格证考试(机考)教育学标准试卷(1)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40小题,共40分)1、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 )A、杜威 B、赫尔巴特 C、夸美纽斯 D、培根2、推崇“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的教育思想和理念的属于( )A、前制度化教育 B非制度化教育 C、制度化教育 D、个别化教育3、提出教育即生活,强调在做中学,要根据儿童的兴趣和能力设计教学活动的“儿童中心主义”的西方教育家是( )A、(美国)杜威 B、(英国)洛克 C、(捷克)夸美纽斯 D、(德国)赫尔巴特4、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规格要求和质量标准,是各级各类学校遵循的总方针,指的是( )A、教育目的 B、教育要求 C、教育理念 D、教育目标5、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其( )A、职业角色的神圣性B、职业角色的专业性C、职业角色的固定性 D、职业角色的多样化6、我国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的文件是( )A、教师资格条例 B、教师资格认定办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7、班级成员在服从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模式是( )A、常规管理 B、平行管理 C、民主管理 D、目标管理8、“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A、说服法 B、榜样法 C、锻炼法 D、陶冶法9、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是指测试的( )A、效度 B、信度 C、难度 D、区分度10、夸美纽斯“只顾传授知识而不注意巩固,就等于把水泼到筛子上”体现的教学原则(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11、统觉理论原理主张教学是新旧观念的联系和系统化的过程,其代表人物是( )A、(捷克)夸美纽斯 B、(德国)赫尔巴特 C、(苏联)凯洛夫 D、(美国)杜威12、智力的核心部分是( )A、注意力 B、观察力 C、思维力 D、想象力13、马克思主义关于人全面发展的学说,认为实现人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和唯一方法是( )A、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 B、学校教育同社会教育相结合C、实施素质教育 D、实施大众化教育14、校园文化的核心是( )A、学校的物质文化 B、学校的精神文化或观念文化C、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 D、学校的非正规文化15、与苏格拉底问答三步(助产术),的教学思想和理念相同的是( )A、学不邋等 B、不愤不启,不菲不发 C、常善救失 D、温故知新16、“以僧为师”、“以吏(书)为师”成为教育的一大特征的是( )A、古代埃及 B、古代印度 C、古代希腊 D、古代罗马17、教育改革的核心是( )A、招生制度改革 B、考试制度改革 C、课程改革 D、学制改革18、班主任个性影响力取决于多个方面,其中不包括( )A、班主任自身对教育工作的情感体验 B、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的能力C、高度发展的自我控制能力 D、班主任的权威、地位、职权19、在班级的管理中,以自我管理为中心的管理方式属于( )A、常规管理 B、平行管理 C、民主管理 D、目标管理20、夸美纽斯所言,“德行是由经常做正当的事情学来的”,体现的德育途径是( )A、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的的德育途径 B、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C、劳动 D、共青团活动和班主任工作21、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不涉及以下哪方面( )A、学习辅导 B、生活辅导 C、择业辅导 D、思想教育22、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试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手段等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属于( )A、练习法 B、演示法 C、讨论法 D、实验法23、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体现了教育的最高理想,指的是( )A、教学目标 B、培养目标 C、教育目的 D、评价目标24、格赛尔的“同卵子双生子爬楼梯试验”说明了( )A、遗传因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B、成长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C、成熟因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D、个体实践活动对个体发展的影响25、古埃及设置最多的是学校是( )A、骑士学校 B、文士学校 C、教会学校 D、军事学校26、在西方,首先提出班级授课制的教育家是( )A、埃拉斯莫斯 B、夸美纽斯 C、马卡连柯 D、赫尔巴特27、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指出:“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体现了德育中的( )A、导向性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疏导原则D、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28、当代德育理论中流行最为广泛、占据主导地位的德育模式是( )A、认知模式 B、体谅模式 C、社会模仿模式 D、社会学习模式29、有目的、有计划地产生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以及教科书的系统化活动是( )A、制定课程目标 B、制定教学计划 C、进行课程设计 D、明确培养目标30、被很多专家称为“危险期”或者“心理断乳期的时期是( )A、青年期 B、少年期 C、儿童期 D、幼儿期31、“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我可以用特殊的方法任意加以改变。或者使他们成为医生、律师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强盗”,这种观点属于( )A、内发论 B、外铄论 C、双因素作用论 D、遗传论32、“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体现了下列哪个因素对个人发展的影响( )A、遗传因素 B、成熟 C、环境 D、个体实践活动33、学生通过某门课程的学习所要达到的预期效果,是指导课程编制中最关键的准则是( )A、教育目的 B、培养目标 C、课程目标 D、教学目标34、从1957年起进行了20年“教学与发展”的实验的是( )A、凯洛夫 B、赞可夫 C、马卡连柯 D、加里宁35、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上来的课程评价属于( )A、目标评价模式 B、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C、CIPP评价模式 D、结果评价模式36、教学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中心,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是让学生能( )A、领会知识 B、运用知识 C、引起学习动机 D、巩固知识37、学记中提出“学不邋等,不陵节而施”、“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体现了下面哪个教学原则( )A、启发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38、构建学习化社会的理想,出现在以下哪个教育阶段( )A、前制度化教育 B、制度化教育 C、非制度化教育 D、非正规化教育阶段39、教育学形成规范学科是开始于( )A、(捷克)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B、(德国)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C、(英国)洛克:爱弥儿 D、(法国)卢梭:教育漫话40、制约受教育者权利的首要因素是( )A、生产力发展水平 B、政治经济制度 C、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D、大众化教育的普及二、多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20题,共30分)1、义务教育,也称为“强迫教育”,下列属于义务教育特点的有( )A、强制性 B、普遍性 C、长期性 D、免费性 E、基础性2、在早期的教育学发展史中,出现了许多伟大的教育家,下列对应正确的有( )A、(法国)卢梭:教育漫话 B、(英国)洛克:爱弥儿C、(捷克)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D、(德国)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E、(德国)康德:教育论、教育学讲授纲要3、学生文化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A、学生文化具有过渡性 B、学生文化具有非正式性 C、学生文化具有多样性 D、学生文化具有互补性 E、学生文化具有规范性4、在教育与个人发展关系中,下列属于外铄论代表的有( )A、(英国)洛克 B、(美国)华生 C、(美国)霍尔 D、(中国)孔孟 E、(美国)威尔逊5、国际儿童权利公约中明确载明,儿童应享受的权利有以下哪些( )A、儿童利益最佳原则B、尊重儿童尊严原则C、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 D、无歧视原则 E、保护儿童原则6、我国古代教育学巨著学记中提出的教育原则有( )A、教学相长原则 B、启发诱导原则C、常善救失原则 D、藏息相辅原则F、学不邋等原则7、教学策略的选择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A、综合性 B、可操作性 C、灵活性 D、稳定性 E、阶段性8、班级授课制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 )A、有利于经济地、有效地大面积培育人才 B、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C、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学作用 D、有利于个性化教学和因材施教E、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9、在教学中,根据教学任务,可以把课程分为( )A、传授新知识课B、巩固新知识课C、培养技能技巧课D、检查知识课 E、实验课10、近代教育变化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A、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兴起 B、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C、教育的世俗化 D、教育的民主化 E、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11、按照课程任务分类,课程可以分成以下几类( )A、基础型课程 B、技能型课程 C、拓展型课程 D、活动课程 E、研究型课程12、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通过以下哪些方面体现出来( )A、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B、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C、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D、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E、素质教育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的教育1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战后,教育的发展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A、教育的终身化B、教育的全民化C、教育的民主化 D、教育的多元化 E、教育的世俗化14、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体现在( )A、决定教育发展的规模 B、制约教育的结构 C、制约教育的内容D决定教育发展的速度 E、决定教育发展的方向15、课程目标设立的依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A、对学生的研究 B、对社会的研究 C、对学科的研究 D、对教材的研究 E、对教学目标的研究16、在下列教学组织形式中,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创造力的是( )A、个别教学制 B、班级教学制 C、分组教学制 D、设计教学制 E、道尔顿制17、教学策略中的内容型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哪些方面( )A、结构化策略 B、形式型策略 C、问题化策略 D、方法型策略 E、综合型策略18、在教学中通常使用的检查复习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A、口头回答 B、黑板演算 C、检查课外作业 D、问卷调查 E、开展活动19、国家课程也叫国家统一课程,是一级课程,它是由中央教育行政机构审编,具有以下特点( )A、权威性 B、基础性 C、强制性 D、指导性 E、多样性20教育目的具有层次结构,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个层次( )A、国家的教育目的 B、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 C、班级的教学目标 D、教师的教学目标 E、学生的发展目标三、正误判断题(每题0.5分,共20题,共10分)1、古代斯巴达的教育是以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为目标(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 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直接制约着教育的发展方向( )3、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后,可以通过其他方面超常发挥来弥补,比如瞎子眼睛虽然看不见,可能听力特别好,这正好说明了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4、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做好学生安全管理和教学管理( )5、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首先提出班级授课制,并进行了理论论证和分析( )6、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外在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原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7、备课是教学工作诸环节的中心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 )8、领会知识是教学的中心环节,包括使学生感知和理解教材,其中理解教材是重中之重( )9、制定分科标准、编写教科书和其他教材设计的依据是教学大纲( )10、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是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是教师之所以为老师的决定性因素( )11、校风是学校物质文化、组织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统一体,具有形成时间长、不易消散的特点( )12、教科书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包括: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参考书、活动指导书以及各种视听材料( )13、基础型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的基本能力为主要目标,通常我们称为“三基”教育,具体指的是“读、记、写” ( )14、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是班级( )15、教师发挥教学主导作用主要通过语言直观的形式来实现( )16、课程目标是教科书编写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也是主要依据( )1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教育发展的表现之一是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18、学校文化主要体现在其物质文化、组织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方面,其中精神文化也叫观念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它包括仪式、传统等方面()19、外铄论的观点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力量,诸如环境是刺激、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 )20、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四、情境分析题(每题2.5分,共8题,共20分)(一)去年,学校领导分配我做一个全校倒数的四年级的班主任。愉快地接受任务后,我发现该班三年级时班主任自己安排的班长陈明同学并不受学生欢迎。调查了解之后发现,该同学对老师和同学耍两幅面孔。老师不在教室时用教棒敲桌子,用教棒打人,经常闹得教室里哄堂大笑。而老师在时,则十分顺从。了解到这些情况之后,我决定采用学生自荐、民主选取的方法竞选班长。经过自荐、演讲、全体同学民意测评等竞选程序后,班上的“调皮大王”唐静被大家一致推选为班长。他上任后,一改调皮大王的形象,带领全班同学拧成一股绳,班级各项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班级秩序井然。学期结束时,我班被评为学校“优秀班级”。1、材料中,新班主任在组织和培养班集体过程中主要通过什么方式()不定项选择题A、制定集体奋斗目标 B、选拔和培养班干部C、创设良好的同学交往环境 D、形成良好班风 2、材料中这位老师的做法对我们有何启示?( )不定项选择题A、班主任方方面面给安排妥当,学生当家做主的愿望不能实现,必然使他们的热情降低B、班主任只有在班级管理中少一些包办,多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机会,班级管理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C、班主任在选拔班干部的过程中,一定要全面考察,挑选品学兼优、全面发展的人才D、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少一些压制,多给学生一些民主;要少一些否定,多给学生一些肯定3、材料说明,班主任以及班干部的威信主要来源于( )不定项选择题A、等级地位 B、管理职权 C、个性魅力 D、办事风格4、你觉得应该从以下哪些方面开展班集体形成和培养工作( )不定项选择题A、确定班级集体的发展目标 B、建立班级集体的核心队伍C、建立班级集体的正常秩序 D、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E、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二)一位教师在教一年级学生学习“两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一课时,为了让小朋友们能够亲身感受和体会到老师教给他们的“比”的方法是可靠的,于是利用一年级学生爱唱爱跳和对比赛等具有奖励性质的活动感兴趣的性格特征设计了一个问题情境,下面是这一情境的课堂教学实录。老师指定7个女生、3个男生到台前唱儿歌激发学生的兴趣老师:他们唱的好不好?学生:好!老师:男生和女生哪个组的声音大?学生:女生声音大!老师:同学们知不知道为什么女生的声音大?学生:女生人多(学生凭直觉感受到)。老师:是吗?那么女生比男生多多少呢?学生:(部分学生已经很快说出女生比男生多4人,还有大多数同学在用不同的方法计算)老师:(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计算,随后提问)你是怎么知道是4的?学生:比的(学生说出自己比的方法)老师:大家用比的方法做得对不对呢?我们来一块比一下(让男生和女生成对依次坐回原位,最后只剩下4个女生)1、材料中这位老师运用了哪一种教学原则( ) 不定项选择题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2、这位老师采取了哪一种教学方法( ) 不定项选择题A、讲授法 B、读书指导法 C、演示法 D、谈话法3、这种教学方法有何优势( )不定项选择题A、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B、引起学生的思维兴奋C、通过启发让学生一步步获取新知D、通过归纳使知识系统化、科学化,有利于学生准确地掌握知识4、教学工作以上课为中心环节,如果你是新聘老师,你认为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基本程序包括以下哪些方面( )不定项选择题A、备课 B、上课 C、作业的检查与批改 D、课外辅导 E、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5:CBAAD 6-10: DCBAC 11-15:BCABB 16-20:ACDDA21-25:DBCCB 26-30:BDACB 31-35:BCCBB 36-40:ACCBB二、多项选择题:1-5:ABE CDE ABCD ABC ABCD 6-10:ABCDE ABC ABC ABCD ABCE 11-15:ACE ABCD ABCD ABCD ABC 16-20:DE AC ABC ACE ABD三、正误判断题:1、错 2、对 3、错 4、错 5、对 6、对 7、错 8、对 9、错 10、对 11、对 12、对 13、错 14、对 15、对 16、错 17、错 18、错 19、对 20、对四、情景分析题:(1):B ABD CD ABCDE (2):B D ABCD ABCDE 江西教师资格证考试 (机考)教育学标准试卷(2)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40小题,共40分)1、如果一个家长想用看电视作为强化物奖励儿童认真按时完成作业的行为,最合适的安排应该是( )A、让儿童看完电视以后立即督促他完成作业 B、规定每周看电视的适当时间C、惩罚孩子过分喜欢看的行为 D、只有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后才能看电视2、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了教师的( )素养A、教育理论知识 B、崇高的职业道德C、文化学科知识 D、过硬的教学基本功3、“知子莫如父,知女莫如母”。这说明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具有( )A、先导性 B、感染性 C、权威性 D、针对性4、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三维目标”是( )A、知识、智力、能力 B、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础性学历C、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D、知识、智力、情感5、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 )A、重要力量 B、主要力最 C、内部动力 D、外部动力6、下列原则中既属于我国中学教育原则又属于德育原则的是( )A、导向性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直观性原则 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7、为了解决名词、术语脱离事物,抽象概念脱离具体形象,理解脱离感知等矛盾,教师在教学时必须注意贯彻( )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启发性原则8、作为特殊认识过程的教学过程,其间接性主要是指( )A、间接地获得知识 B、获得间接经验C、有教师帮助去获得知识D、由同学帮助获得知识9、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 )A、构造一种完形 B、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C、形成刺激与反应间的联结 D、对环境条件的认知10、问题行为与差生、后进生等问题学生的( )A、对象不同 B、概念不同 C、都是对学生的总体评价 D、都是一个教育性概念11、在教育中我们常强调不能“陵节而施”,这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 )A、个体身心发展的差异性 B、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C、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D、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12、下面哪点体现了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代表了素质教育体现的时代特征( )A、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B、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C、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D、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13、在个体的全面发展中处于中心地位是( )A、德育 B、智育 C、美育 D、体育14、有利于学生系统掌握人类所取得的经验和科学知识的课程种类是( )A、学科课程 B、综合课程 C、活动课程 D、基础课程15、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评价教学效果的根本依据是( )A、教育目的 B、培养目标 C、课程目标 D、教学目标16、在教学的组织实施过程中,其首要任务是( )A、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B、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C、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D、培养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17、主张把教学建立在感觉活动的基础上,知识都是从感官的直觉开始的教育家是( )A、(德国)赫尔巴特 B、(美国)杜威 C、(捷克)夸美纽斯 D、(苏联)凯洛夫18、夸美纽斯:“凡是需要知道的事物,都要通过事物本身来进行教学,让学生看看、摸摸、听听、闻闻”,体现的教学原则是()A、启发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直观性原则19、集体管理间接影响个人、个人管理直接影响集体,把集体管理和个人管理结合起来的班级管理模式属于( )A、常规管理 B平行管理 C、民主管理 D、目标管理20、按照学生成绩或能力,而不是年龄,把学生分成水平不同的组,以此来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个别化教学 B、设计教学法 C、分组教学法 D 、道尔顿制21、美育最高层任务是使学生培养( )A、鉴赏美的能力 B、创造美的能力 C、培养正确审美观 D、培养全面发展22、在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中,不包括以下哪项( )A、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B、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C、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教学训练的关系 D、要注重学科知识的讲授23、按照课程的制定者或管理层次分类,不包括以下哪项( )A、国家课程 B、地方课程 C、学校课程 D、班级课程24、被誉为“当代课程评价之父”的是( )A、(美国)泰勒 B(美国)德鲁克 C 、(英国)洛克 D、(法国)卢梭25、制定分科标准、编写教科书和其他教材设计的依据,并且是各学科的纲领性文件,发挥“组织者”作用的是()A、教学大纲 B、教学计划 C、教科书 D、课时计划26、以道德两难问题的小组讨论为核心议题的德育模式属于( )A、认识模式 B、体谅模式 C、社会模仿模式 D、社会学习模式27、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是( )A、教学计划的选择和制定 B、教学大纲的选择和制定C、教学策略的选择和制定 D、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制定28、备课和上课的主要依据是( )A、教学大纲 B、教参 C、教学进度计划 D、教科书29、提出“白板说”的教育家及其代表作是( )A、(捷克)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B、(法国)卢梭:爱弥儿;C、(英国)洛克:教育漫话 D、(德国)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30、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的因素是( )A、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B、生产力发展水平 C、政治经济制度 D、教育发展水平31、新课改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在小学阶段( )A、以综合课程为主 B、 以分科课程为主C、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 D、分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补充32、教师专业化的尝试始于 ( )A、教师职业的出现B、师资培训机构的建立C、教育立法的规定D、国民教育制度的确立33、学生由于喜欢某个教师所教的课程而成绩突出( )A、近因效应 B、首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定型效应34、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制度由( ) 规定A、国务院 B、国家教育部 C、省教育行政机关 D、地方教育行政机构35、课程改革的的根本理念是: ( )A、以学生发展为本 B、培养环境意识C、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 D、减轻学生学习负担36、关于课程目标的水平研究最为著名的是 ( )A、杜威 B、泰勒 C、布卢姆 D、布鲁纳37、下列属于布鲁纳教育观点的是 ( )A、五段教学法B、设计教学法 C、范例教学法D、结构化教材和发现学习模式38、教师对学校或其他教育及政府部门做出的处理不服或对其侵犯权益的行为,依教师法向主管行政机关申诉,请求处理的制度是 ( )A、教师申诉制度 B、学生申诉制度 C、学校事故 D、法律救济39、思维的主要特征为( )A、间接性和概括性 B、分析性和概括性 C、间接性和整合性 D、分析性和整合性40、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A、教学方法 B、教师 C、学生 D、学习过程二、多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20小题,共30分)1、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A、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其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B、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C、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渗透 D、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E、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2、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B、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C、决定着教育目的 D、决定着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E、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质量3、课程按照功能划分,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A、知识性课程 B、技能性课程 C、实践性课程 D、拓展型课程 E、工具性课程4、学校文化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A、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 B、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C、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 D、校园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缩影E、学校文化是一种观念形态的文化5、下列哪些观点是持遗传决定论认识的( )A、洛克的“白板论” B、高尔顿的“血统说” C、柏拉图的“三等论”D、中国的性善、性恶论 E、基督教的“原罪说”6、教育目的体现了人们的教育理想,具体而言它具有以下作用( )A、导向作用 B、激励作用 C、评价作用 D、激活作用 E、强化作用7、课程包括学习科目及其进程的总和,课程文件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层次( )A、教学计划 B、教学大纲 C、 课时计划 D、教科书 E、教学进度8、根据目的和目标的概括性程度不同,可以把课程目标依次分成以下具体层次( )A、教育目的 B、培养目标 C、课程目标 D、教学目标 E、课时目标9、教学过程的结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A、引起学习动机 B、领会知识 C、巩固知识 D、运用知识 E、检查知识10、班级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明确的共同目标 B、一定的组织结构 C、一定的共同生活的准则D、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 E、存在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11、在道德两难问题讨论阶段,属于深入性提问的策略有( )A、使情景复杂化 B、升华性问题 C、突出相邻阶段的论点D、澄清与总结 E、角色扮演问题与策略12、德育过程的基本原则包括以下哪些方面( )A、导向性原则 B、疏导原则 C、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D、教育的一致性与一贯性原则 E、因材施教原则13、道德两难问题的设计的基本要求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A、情景具有真实可信性 B、情景中有且只有两种道德规范 C、两种道德规范发生冲突不可避免 D、情境具有普遍适用性 E、问题设置具有教育性14、在个人的身心发展动因方面,下列哪些教育家持内发论的观点( )A、孟子 B、弗洛伊德 C、威尔逊 D、格赛尔 E、华生15、个体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A、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B、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C、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D、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E、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16、教师的教学目标在整个教育目的层次结构中处于第三层次,具体而言它包括( )A、课程目标 B、学期目标 C、章节目标 D、单元目标 E、课时目标17、德育在学生全面发展中起到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的作用,包括以下教育内容( )A、思想教育 B、政治教育 C、道德教育 D、心理健康教育 E、全面发展教育18教学大纲是教科书编写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也是主要依据,作为规范性文件,它的内容包括( )A、说明部分 B、导言部分 C、正文部分 D、附录部分 E、结语部分19、德育的途径具有多样性,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方面( )A、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B、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 C、劳动D、共青团活动 E、班主任工作20、在练习法教学中,按照学生掌握技能技巧的进程可以分为( )A、口头练习 B、书面练习 C、模仿性练习 D、独立性练习 E、创造性练习三、正误判断题(每题0.5分,共20小题,共10分)1、按加涅学习结果的分类,学习者使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称之为言语信息( )2、指导教学模式与传统的讲授法类似,由激发、讲演、练习、反馈和迁移等环节构成( )3、元认知过程是学生借以获得信息、做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 )4、对同一问题情景,能从各种可能性的角度去加以考虑,体现了发散思维的变通性( )5、布鲁巴奇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 )6、视觉联想主要是通过运用联想、假借意义来帮助人们记忆( )7、当个人对行为成功可能性大小的主观估计减少时,成功的诱因值也会减小( )8、根据归因理论,学生将失败经验归因于能力比归因于努力会产生更强烈的情绪体验( )9、中国近代制度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末的“废科举、兴学校”,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1903年奏定学堂章程(葵卯学制)()10、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教育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功用( )11、直接从教学目标、任务出发,以教学经验为基础多方面综合展开的教学策略属于综合性教学策略( )12、提出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的教育家是捷克的夸美纽斯( )13、在编制测验时要保持必要长度,测验项目越全面、越多,可信度越高( )14、以情感为中心,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的德育模式是社会模仿模式( )15、道德两难问题指的是同时涉及两种道德规范,但两者不可兼得的情景和问题( )16、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是捷克的教育家夸美纽斯( )17、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是学校德育的基本途径,占时间最多( )18、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兴起,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是当代教育发展进步的表现( )19、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最高表现是创造性,是决定人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20、学生权利体现在多个方面,其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是受教育权( )三、情境分析题(每题2.5分,共8小题,共20分)(一)上了半学期课,学校组织了一次大规模联考,成绩出来后,照例是一节讲评课。上课不到十分钟,王明同学又在翻来覆去地摆弄试题,我用严厉的目光看着他,他稍有收敛。过了一会儿,他又在下面翻找什么,我只得来一个“杀一儆百”了。“王明”我大声喝道,“你在干什么?”他脸陡地涨红了,旋即一梗脖子:“我不想听!”我实在忍无可忍,“你看看你的成绩,全班60个学生,平均分61分,你倒好40分不到,倒数第二,你的脸往哪里搁”。我都快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了。王明的态度似乎并没有因我的斥责而收敛,倒是一副满不在意的样子看着我,一脸的不屑。我听了气不打一处来,“你”竞一时语塞,但考虑到教学任务还没有完成,于是我深深吸了一口气,竭力平复自己内心的愤懑。“你既然不想听,那就请到我的办公室去休息吧!”我故做轻松地说。他可能考虑到当时的态度,也有些后悔,于是走向办公室,尽管极不情愿。在办公室,我当作在场老师的面,把王明的书包翻了个底朝天,里面很多是与学习无关的课外书,我忍不住骂他,“你这个废物,看这些还不如回家算了,既然你这么不在乎学习,不在乎班级荣誉,那这学期就休学,等改造好了再来”。1、老师用“杀一儆百”的方式来教育学生,运用了下列哪种强化方式( )不定项选择题A、直接强化 B、自我强化 C、负强化 D、替代强化2、老师对王明的成绩评价综合运用了下列哪几种方式( )不定项选择题A、常模参照评价 B、标准参照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形成性评价 E、诊断性评价3、出现这种情况时,你认为老师应该如何做?( )不定项选择题A、提倡民主教学,以平等的心态和学生交流 B、师生之间应该换位思考C、采取适合学生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的教学方法D、要把严格要求学生与尊重学生结合起来4、该老师的做法侵害到了王明作为学生的哪些权利( )不定项选择题A、人身自由 B、人格尊严 C、隐私权 D、身心健康权 E、受教育权(二)作为一名老师,我最讨厌下午最后一堂课,每到这时,学生看起来都无精打采、筋疲力尽、两眼无神,这样的课堂效果可想而知。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想了不少法子,开始采取罚站的方式,谁不认真听讲、睡觉就罚站,后面发展成罚抄课本,结果课堂还是死气沉沉,“春风照样吹得学子醉,直把课桌当床睡”。更严重的后果是,罚站的学生直接罢课,罚抄的学生把课本都撕了,看来我的良苦用心要付诸东流了。纠结、伤心、郁闷可想而知。我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一句名言“既然山不向我走来,那我向山走去”,让我幡然醒悟,“既然不容易改变学生,那我从改变自己开始吧”。于是,我给自己列出最重要两条,来重新塑造自己。第一,要缓和师生关系,尽量不要走到学生的对立面。我一改原来“师道尊严”的形象,尽量体谅学生,如果学生实在犯困,可以趴在桌上睡十分钟,耽误的课程我抽时间再单独辅导;第二,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打造“魅力”课堂。我一改原来“苦大深仇”的面孔,尽量让课堂气氛轻松活跃点,贯穿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采用综合教学手段,采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把教师指导教学与学生自学教学结合起来。比如,有的学生把“干燥”写成“干躁”,把“急躁”写成“急燥”,我就教学生记住:“干燥防失火,急躁必跺足。”从此以后,学生对这两个字再也不混淆了,学生不仅记住了知识,而且记得那么轻松。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课堂的紧张气氛缓和了很多,师生关系也和谐了很多,瞌睡虫也消失了,成绩自然比以前好多了。1、如果让你来安排课程表,你要体现以下哪些原则( )不定项选择题A、整体性原则 B、迁移性原则 C、生理适宜原则 D、动态性原则 E、变通性原则2、比如,有的学生把“干燥”写成“干躁”,把“急躁”写成“急燥”,我就教学生记住:“干燥防失火,急躁必跺足。”采取的学习策略和方法是( )不定项选择题A、视觉联想 B、语义联想 C、深度加工材料 D、精细加工策略 E、谐音联想法3、材料说明,良好的师生关系应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不定项选择题A、教学上的授受关系 B、人格上的平等关系C、社会道德上的相互促进关系 D、管理上的等级关系4、教师在选取教学方法时有何依据?( )不定项选择题A、依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 B、依据教学内容特点选择教学方法C、根据学生实际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D、依据教师的自身素质选择教学方法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5: DBDCC 6-10:BBBBB 11-15:DDBAA 16-20:BCDBC 21-25:BDDAB 26-30:ACDCB 31-35:ADCAA 36-40:CDAAD二、多项选择题:1-5:ABCDE ABC ABCE ABCD BCDE 6-10:ABC ABD ABCD ABCDE ABCD 11-15:BCDE ABCDE ABC ABCD ABCDE 16-20:ADE ABCD AC ABCDE CDE 三、正误判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知识产权保护保护行动承诺书(4篇)
- 电池制造考试题及答案
- 地质考试题及答案
- 地理考试题目及答案
- 到位服务考试题及答案
- 智能家居产品购销合同协议
- 社交媒体平台用户推广合作协议书
- 大庆保安考试题及答案
- 在学校的难忘经历记事作文4篇
- 语文考试前的对话7篇范文
- DB43T 2464-2022 旱地烟田冬季绿肥还田技术规程
- 网络社会计算模型研究
- 职业健康中心建设方案
- 贵阳出租车驾驶员从业资格证(区域)考试总题库(含答案)
- 2023年中国银行信息科技运营中心招聘考试真题
- 教师节师德演讲师者以德而耕师德的践行与提升课件
- Z20名校联盟(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2025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物理试卷(含答案详解)
- 胖东来运营管理-管理人员规划
- 幽门螺杆菌知识健康讲座
- 哈尔滨建筑课件
- 中学生英才计划面试常见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