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MIS系统车站分机安装测试大纲.doc_第1页
DMIS系统车站分机安装测试大纲.doc_第2页
DMIS系统车站分机安装测试大纲.doc_第3页
DMIS系统车站分机安装测试大纲.doc_第4页
DMIS系统车站分机安装测试大纲.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DMIS系统车站分机安装测试大纲北京东方宇业技术有限公司工程部20024北京东方宇业技术有限公司 DMIS系统车站分机安装测试大纲目 录前 言0一、概况1二、车站分机的组成及其硬件环境11、机柜22、电源模块23、A机和B机24、MODEM55、无线列调接收转换设备66、防雷模块77、UPS78、配线端子7三、安装和测试的准备工作71DOC和PC104-CPU卡、PC104网卡的配置71). 硬件环境72). 准备工作83). PC104-CPU卡、PC104网卡的配置和Doc的复制94). Doc的配置95). Linux 部分操作命令136). 注意事项:172MODEM的配置173检查跳线181).总线板182).CPU板203).通信板214).倒机板21四、现场安装及测试环境搭建的方法与过程221硬件的安装222配线231).电源线配线232).数据线配线24五、测试与记录261.硬件的测试262.功能的测试291).站间透明292).车次跟踪293).运统二(三)294).调度命令305).迂回通道306).倒机307).无线车次号校核30六、注意事项与常见问题及疑难解析30前 言DMIS系统是我国铁路调度指挥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环节,它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落后的调度方式,建立以通信、信号、计算机网络、数据传输、多媒体等融为一体的三级、四层(即铁道部、铁路局、铁路分局三级再加上基层信息采集层)分散控制、集中管理的综合性现代化运输调度指挥系统。DMIS系统是我公司的主要产品,系统的现场安装、调试点多线长,系统产品质量涉及到硬件、软件、施工、安装等方方面面,任何局部缓解的故障或缺陷都会对工程应用的实施与整体工程的质量带来很大的影响。车站分机的施工开通是DMIS工程实施的主要工作,具有工作环境恶劣,施工开通工作劳动强度大,交通不便利等诸多特点。严格工程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规范工程实施步骤,对公司产品质量、提高公司的信誉与对外形象、减少公司的生产成本、扩大公司的生产能力、减轻工程开通人员的现场工作劳动强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制订和完善DMIS系统车站分机安装测试大纲势在必行。最后,为了使大纲的内容更加充实详尽,尤其是第六部分(注意事项与常见问题及疑难解析)的内容越详尽越能更好的提高工作效率,希望所有同志共同参与大纲的修改补充的工作,及时将大纲有错误的地方和设备升级后的不同安装测试方法,特别是在实际工作之中发现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记录下来,反映给工程部统一补充修改,使大纲的内容更加准确全面。北京东方宇业技术有限公司工程部20024DMIS系统车站分机安装测试大纲一、概况车站分机是DMIS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负责信息的采集和传送等工作。车站分机是 DMIS系统的信息来源,如果车站分机出故障,不仅仅使该车站没有信息显示,影响该站DMIS系统的正常运行,DMIS功能如运统二、车次号跟踪、接受调度命令等都不能正常运行,对行车运输指挥造成直接影响。所以,保证DMIS系统的正常运行必须先保证各个车站分机的正常运行。由于系统中车站分机的数量较多,又要保证其安全性和可靠性,给现场的开通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所以,每个车站分机都要经过严格的测试后,才能发往现场。因此,做好车站分机的测试,是开通整个DMIS系统集成工程的基础。二、车站分机的组成及其硬件环境 DMIS车站联接图DMIS车站分机一般都安置在相应车站的信号机器室(继电器室)的机柜中。DMIS车站分机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1、机柜机柜是整个分机的外壳和载体,目前机柜的尺寸为: 6008002200柜顶有风扇,前后都有柜门并配有门锁。2、电源模块电源模块高3U,安装在机柜里面的顶部,控制分机的电源和倒机,同时还具有报警功能。电源模块的正面面板上有电源的开关和控制倒机的按钮以及一些指示灯,一个内置的小喇叭可发出报警声。DMIS分机电源模块3、A机和B机A机和B机是两个近乎相同的功能模块,是车站分机工作的核心部分,车站分机所有功能的实现都是由A机和B机来控制的。为了提高整个DMIS系统的安全性,DMIS系统中的设备都尽可能的采用双机热备。A机或B机单独工作均可使分机正常的工作并且完成全部的功能。车站分机的测试工作主要是围绕着A机和B机来进行的,而测试的重点也主要是A机和B机。6U标准机箱A机和B机的结构基本相同,都由是一个6U的机笼插入各种电路板而组成的。A机和B机的机笼背面上半部和下半部都分别固定了两块总线板,上面的为总线板1(BUS1),下面的为总线板2(BUS2),A机和B机所用的两块总线板完全相同,但是跳线不同(详见下文中的跳线部分)。机笼的正面如图所示,从左到右分别是:终端板、采集(输入)板1、采集(输入)板2、采集(输入)板15、通信板、倒机板、CPU板。如果车站A机和B机中的采集(输入)板的数量达不到15块,空缺的采集(输入)板的位置必须为空,并且用补空板补空,而不能被其他板子所占用,也就是说,通信板等板子必须顺序的插在采集(输入)板15的位置之后。需要注意的是,B机没有倒机板,其位置为空并且用补空板补空,这也是A机和B机的最明显区别。总线板:输入输出及控制总线板是DMIS系统与外界的过渡母板。它提供了系统的输入输出接插件,系统内部配线,采样输入板的基地址设定等功能。总线板二提供了一个RJ45网络接口和一个DB9的CAN接口(在B机上输出);提供了通信板的八个标准串行口(两块BUS2组合)的后背引出;提供了倒机控制指示的引出。CPU板:通用高速计算机板是DMIS分机系列电路中的核心电路板。它集成了可升级的CPU,内存,中断控制,实时钟,硬看门狗及相应的输入输出电路。它具有PC的软硬件特点和功能,兼容与IBM-PC/AT,它能运行大量的为PC机开发的各种支持软件,同时它又达到了工业级PC的可靠性和性能。目前,CPU板上采用了Inter486芯片的PC104,配合装有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的Doc(Disk On Chip)和32M内存,配有一块网卡。CPU板面板上有一个红色的POWER工作指示灯。终端板:终端匹配网络板TMN是为了解决DMIS分机系统CPU总线的串绕和反射而设计的。因为DMIS分机的母线板较长,且随着性能的不断提高,CPU的速度也越来越快,因为这些原因而使系统的抗干扰性和稳定性降低。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系统中设计了终端匹配网络TMN板。终端匹配网络TMN板主要是由匹配网络,上拉电阻,电源滤波及RESET信号产生电路所组成。终端匹配网络板一般插在系统远离信号发生电路的最末端,使用中要保证接地良好。在特殊的情况下,如母线板的长度加长,干扰比较严重的使用场合可以在系统中插接两块终端匹配网络板。除了母板终端的那块以外,亦可在母板的中间部位加插一块TMN板,以使系统稳定的运行。TMN面板上的三只LED分别指示系统的三组电源。红色的LED为+5V电源指示,中间绿色的LED为+12V电源的指示,下面的绿色LED为-12V电源的指示。采集(输入)板:48路光隔并行交直流信息采样板是DMIS分机系列电路板中的输入板,它提供了48路光耦隔离的信号输入通道。它不仅可以采集直流开关量信息,而且不用变换板上的任何配置就可以采集交流信息。它的输入范围广,灵敏度高,并且具有抗干扰能力。48路光隔并行交直流信息采样板为了适应不同的车站,不同的电气集中设备,分别设计了两种不同的电路(即共正的负信息输入电路和共负的正信息输入电路),它们可以从名称缩写上来区别:SMP:用来采集共正的负信息。SMPP:用来采集共负的正信息。每块板上共有48路光耦隔离的并行输入端,每24路输入由一片8255A PPI控制,每个系统内最多使用32块SMP或SMPP板。每块面板上有48个发光二极管,每个发光二极管对应一位采集信息。倒机板:双机热备倒机板DUAL是系统倒机板,在双机热备的系统中,它有两种机板方法,一是自动倒机,二是手动倒机。当DUAL板设置为自动倒机方式时,它监视CPU,电源等设备的工作,当主机(正在工作中的)的设备不正常或故障时,它自动倒向热备机。倒机后,DUAL板令电源模块发出声、光报警。除了自动倒机方式外,DUAL板还可以设置成手动倒机方式。自动或手动的工作方式的切换由电源机箱面板上的“手动-自动”开关来切换。当DUAL被设置成手动时,系统的倒机可由人工控制。同样,当系统被手动倒机后,DUAL产生声光报警信号,同时向CPU报告。倒机后产生的声光报警信号,由人工清除报警。本板只能插在默认的A机机笼内,虽然B机机笼内也有倒机板的板位。倒机板面板上有A、B机自动倒机指示灯、手动倒机指示灯和A、B机同步工作灯。通信板:八UART口通信板COMSN是DMIS分机系列电路板中的串行数据通信板。它提供了八路由UART芯片16C550组成的串行数据通道。可用于全双工DTE(数据终端设备)。每个口的最高同速率可达115200波特。并且通信速率可根据需要从50波特到115200波特之间用软件进行设置。16C500的另一个主要特征是它的接收和发送FIFO存储器,每个FIFO存储器为16字节。FIFO减少了处理UART的时间。因此,使得16C550适合于连接到高速系统上。COMSN板可用于中断方式或查询方式工作。可由软件设置波特率。在提供了一个RJ45网络插口后,通信板的第七、八口封闭。4、MODEMMODEM是车站分机的通信设备,A机或B机由串口发出的信息经串口线进入MODEM,MODEM做调制工作,将信息进行数/模转换,把数字信号转换成载波信号进入通道,发送给临站或者中心的MODEM,临站或者中心的MODEM做解调工作,将信息进行模/数转换,把载波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再由串口线送入临站的A机B机或者中心的通信服务器,从而实现了站间和中心的通信。所有通道两端都要有MODEM,同时这两个MODEM必须一个设置成呼叫(O),另一个设置成应答(A)。5、无线列调接收转换设备无线列调接收转换设备是一个RS422/RS232转换器,安装在机柜的中部。由于无线列调信息是以RS422的方式转送到分机的,所以要使信息从分机的串口进入,就必须通过转换设备将其转换成RS232的方式。DMIS分机结构图6、防雷模块为了防止线路因受到雷击的影响而产生过大的电流导致分机中设备的损坏,在分机中加入了防雷模块。防雷模块基本上都有输入端、输出端和接地端三种端子,线路首先进入防雷模块的输入端,再从输出端引出后,才进入到分机内的。防雷模块的接地端接防雷地线。平时,线路经过防雷模块进入分机,防雷模块不起任何作用,但是当线路受到雷击时,防雷模块就会将过大的电流由接地端导入到防雷地线上,从而保护了分机设备免遭过大电流的冲击。DMIS分机中的防雷模块分为两种:电源防雷和线路防雷。电源防雷用于引入的电源线上,线路防雷用于引入的通道线上,它们的原理基本相同。7、UPSUPS不间断电源保证了DMIS分机不受外界供电系统的影响并且拥有持续的电力,当外界的供电系统突然断电时,UPS可以为DMIS分机提供电力并且发出报警,提示维修人员对供电系统进行检修,UPS可以使分机正常工作一段时间,待供电系统恢复正常供电时,UPS开始充电。DMIS分机中UPS的功率通常为1KVA。8、配线端子配线端子一般位于DMIS车站分机机柜背部,它们除了具有物理的连接作用之外没有其他功能,但是它们可以使DMIS分机的配线更加方便、整齐和规范。(DMIS车站分机配线端子图见附录)三、安装和测试的准备工作1DOC和PC104-CPU卡、PC104网卡的配置1). 硬件环境 PC104开发台一个 含有Doc厂家提供的工具软件并且能以DOS启动的硬盘(容量小于2G) 一块。(假设Doc工具在C:DOC,网卡工具在C:NETCARD) 配置好的Doc一片 键盘,显示器各一个 PC104显示卡一块 目标PC104-CPU卡、PC104网卡和Doc若干2). 准备工作 进行Doc及PC104-CPU卡、PC104网卡的配置必须先连接好工作环境,并且把准备好硬盘内部的工具软件和已经配置好的Doc的镜像文件准备好,然后才可以进行后面的工作。 先将显卡插在开发台上,连接显示器、硬盘和软驱(如图所示),再将已配置好的PC104网卡、PC104-CPU卡(其配置方法详见内容3)依次插在显卡上,将已经配置好的Doc插在CPU板上,将键盘接口插在CPU卡上(如图所示)。所有设备连接时注意其接口上面的凸起一律向上。 打开显示器和开发台的电源,等待屏幕提示,按下Ctrl+Alt+Esc键,进入CPU卡设置菜单,将AT HDC Disk1设置成AUTO,保存并退出。重新启动到DOS后,就可以从已经配置好的Doc上获取Doc镜像文件,文件名可自定,这里暂定为BJ.DOC: C:CD DOC /进入到Doc工具所在目录 C:DOCGETMIMG BJ.DOC /从Doc上获取镜像文件到BJ.DOC 待程序执行完毕后,关闭开发台电源,从CPU卡上拔下键盘线,取下CPU卡和网卡,显卡及其配线保留在开发台上,以便进行下一步工作。3). PC104-CPU卡、PC104网卡的配置和Doc的复制 取出准备进行配置的CPU卡、网卡和Doc各一个,将Doc插在CPU卡上,在将CPU卡插在网卡上,然后将它们插在开发台上的显卡上。打开显示器和开发台的电源,等待屏幕提示,按下Ctrl+Alt+Esc键,进入CPU卡设置菜单,将 1st Floppy设置(使用左右键)成None, AT HDC Disk1设置成AUTO,System POST设置成EXPRESS,按PgDn键翻到下一页,将两个串口和一个并口关闭(Serial Port 1、Serial Port 2、Parallel Port三项都设置成Disabled)。按S键退出,按Y键确认保存并退出。重新启动并进入DOS,进行网卡的设置: C:CD NETCARD /进入到网卡工具所在目录 C:NETCARDSETUP /执行网卡设置程序 进入到网卡设置界面后选择Manual Setup Configuration项,按Enter键进行选择,将Default I/O Base设置为200H,Default Interrupt设置成4,按Esc键退出,选择Yes确认保存并退出,回到DOS界面。到此,网卡的设置全部完成。 C:NETCARDCDDOC C:DOCPUTMIMG BJ.DOC /将镜像文件恢复到Doc上 待程序执行完毕后,Doc的复制就完成了,该Doc就和母Doc完全一样了。 按下Ctrl+Alt+Del键重新启动,按下Ctrl+Alt+Esc键,再次进入CPU卡设置菜单,将AT HDC Disk1设置成NONE,按S键退出,按Y键确认保存并退出。到此完成了CPU板的设置。在此重启后,将进入镶嵌在Doc的Linux系统,就可以开始Doc的配置工作了。4). Doc的配置复制出来的Doc 内容完全一样,根据所在的车站不同,应该修改系统配置以及应用配置。需修改的系统配置/etc/config/ifcfg-eth0 /修改网卡地址/etc/config/network/修改主机名/etc/rc.ppp0/ppp串口1配置/etc/rc.ppp1/ppp串口2配置/etc/rc.ppp2/ppp串口3配置/etc/rc.ppp3/ppp串口4配置/etc/rc.ppp4/ppp串口5配置/etc/rc.ppp5/ppp串口6配置需修改的应用配置/etc/dmis/com.cfg /采集板数量,本站站码,本站别名/etc/dmis/client.conf/本站邻站/etc/dmis/comttt.cfg /无线列调设备接口以火焰山站配置成巴哥站为例来说明配置Doc的过程 巴哥站(BGZ),9块采集板,站码 0x4c,IP 0,邻站为火焰山,红山口,使用了3个modem连接邻站及分局手工修改DOC配置:系统正常启动后,使用root登录。A. 手工加载 Doc 命令格式:mount /dev/fla2 /mnt/flashB. 修改系统配置cd /mnt/flash/etc/configvi ifcfg-eth0全文修改为:DEVICE =eth0 IPADDR = 0 NETMASK = NETWORK = BROADCAST =55:wq 存盘退出vi network找到行: HOSTNAME = hys修改为: HOSTNAME = bgz:wq 存盘退出cd /mnt/flash/etcvi rc.ppp0找到行:/usr/sbin/pppd /dev/ttyS0 38400 local tys0.hys persist &修改为:/usr/sbin/pppd /dev/ttyS0 38400 local tys0.bgz persist &:wq存盘退出vi rc.ppp1找到行:/usr/sbin/pppd /dev/ttyS1 38400 local tys1.hys persist &修改为:/usr/sbin/pppd /dev/ttyS1 38400 local tys1.bgz persist &:wq存盘退出vi rc.ppp2找到行:/usr/sbin/pppd /dev/ttyS2 38400 local tys2.hys persist &修改为:/usr/sbin/pppd /dev/ttyS2 38400 local tys2.bgz persist &:wq存盘退出vi rc.ppp3找到行:/usr/sbin/pppd /dev/ttyS3 38400 local tys3.hys persist &修改为:/usr/sbin/pppd /dev/ttyS3 38400 local tys3.bgz persist &:wq存盘退出vi rc.ppp4找到行:/usr/sbin/pppd /dev/ttyS4 38400 local tys4.hys persist &修改为:/usr/sbin/pppd /dev/ttyS4 38400 local tys4.bgz persist &:wq存盘退出vi rc.ppp5找到行:/usr/sbin/pppd /dev/ttyS5 38400 local tys5.hys persist &修改为:/usr/sbin/pppd /dev/ttyS5 38400 local tys5.bgz persist &:wq存盘退出vi gated.conf找到行:routerid 0修改为:routerid 0:wq存盘退出C. 修改应用配置cd /mnt/flash/etc/dmis修改采集配置文件:vi com.cfg修改为 BGZ /dmis/sock/grs 9 0x4c :wq存盘退出修改配置邻站文件:vi client.conf 全文修改为NBRHYS8001NBRHSK8002:wq存盘退出修改无线车次号接收配置文件:vi comttt.cfg修改为 /dmis/sock/wlt /dev/ttyS5 0x4c :wq存盘退出D. 卸载 Documount /mnt/flashinit 0关闭系统。利用脚本文件自动修改DOC配置:A. 手工加载 Doc 命令格式:mount /dev/fla2 /mnt/flashB. 修改DOC配置在/etc/目录中运行DOCSET脚本,按脚本提示输入相应的信息:站名、站码、IP地址、采集板数、临站站名、应用串口、无线车次号用串口等信息,自动配置好DOC文件。C. 卸载 Documount /mnt/flashinit 0关闭系统。到此一个CPU板上所用到的CPU卡、网卡和Doc就已经配置完成了。每块CPU板上所用的CPU卡、网卡和Doc都必须经过这样的配置过程才能使用,要配置新的CPU卡、网卡和Doc重复3)、4)过程,直到配置出足够数量的CPU卡、网卡和Doc为止。5). Linux 部分操作命令Addusercd /etc/ 变换到/etc目录ls la 显示当前目录下的文件mkdir 建新目录rmdir 删新目录mvfilename 删文件cpfilename1 filename2 拷贝文件chmodx filename :为fielname文件增加可执行属性Rm rmorelessman(获得帮助,在RedHat中也可以按Esc然后键入help来获得帮助)检查TERM值:echo$TERM设置TERM值:TERM=vt100 export TERMVi :标准的文本编辑程序(ASCII格式的文件)获得帮助:man vi打开文件myfile:vi myfile命令模式切换到输入模式:添加文本插入文本切换到命令模式:命令模式下:se number 显示行号se nonumber 关闭行号q (退出) q! (强行不保存退出)w myfile (保存到myfile新文件中)wq (写入当前工作文件后退出)w! myfile (重写或替换已存在的文件)u (取消 )Ctrl-l (清除屏幕上假的或不寻常的字符)定位光标:h向左一个字符l 向右一个字符j 下一行当前位置k 上一行当前位置0 行首$ 行尾return 或 + 下一行行首- 上一行行首Shift-h 屏幕的第一行行首Shift-m 屏幕的中间行行首Shift-l 屏幕的最后一行行首Ctrl-f 向前滚动一屏Ctrl-b 向后滚动一屏Shift-g 缓冲区的最后一行35 Shift-g缓冲区的第35行W 向前一个字b 当前字的开始处e 当前字的末尾处编辑文本:添加:o 在当前行的下面添加一行Shift-o在当前行的上面添加一行删除:删除字符必须在命令模式下进行x 删除光标处的字符dw 删除当前字从光标开始的剩余部分Shift-d删除当前行从光标开始的剩余部分dd 删除整行3dw 删除3个字8dd 删除8行修改、替换: (输入命令后,键入新内容)r 替换一个字cw或ce 修改当前字,从光标处到字尾Shift-c 修改一行,从光标处到该行行尾cc 修改整行查找(区分大小写):/sting 在缓冲区中向前查找string ?string 向后查找string 粘贴:p 把通用目录的缓冲区内容粘贴到光标后面Shift-y 拉出从光标处到当前行尾的内容yy 拉出当前整行yw 拉出当前字的光标处到下一个字开始处之间的内容5yy 从当前行开始拉出下面共5行重复:. 光标定位后,从该处执行改变缓冲区的最后一个命令设置showmode选项: se shwomode 打开shwomodese noshowmode 关闭FTP:FTP文件传输协议是运行在在TCP/IP网络上open hostname 启动FTP会话;close或disconnect 关闭与远程计算机的连接 ;quit 或 bye 关闭与远程计算机的连接并退出用户机上的FTP程序 ; cd 目录 会话期间改变远程计算机上的目录 ;cdup 把用户带到当前目录的父目录中; lcd 改变本地目录 ;ls 列出远程计算机上的目录;ls 目录 本地文件 将远程计算机目录列表放入指定的本地文件;get filename 获取远程计算机上的文件,后面还可以给出本地创建的文件名,缺省为远程计算机的filename;mget 文件名列表 获取多个文件,列表用空格分隔或使用通配符;put filename 向远程计算机发送文件;mput 文件名列表向远程计算机发送多个文件;binary 设置文件传输模式为二进制模式; ascii设置文件传输模式为ASCII模式;!用于向本地机上的shell传送一个命令,后面跟着命令,如! Mkdir newdir;vi 编辑模式下,在命令行方式时,输入“I”进入到“insert”模式,编辑完毕后按“esc”回到命令行方式。然后可以选择“:wq”存盘退出或者“:q!”不存盘退出。当有必要修改应用源代码时,也使用 vi 编辑器编辑存盘,然后使用gcc编译。命令方式:gcc o 目标名 源文件名,例要编译server.c为server,即输入gcc o server server.c 。如果修改采集模块,编译时必须加-O1选项,即 gcc O1 o collect collect.c 。6). 注意事项: 在做插拔工作时要特别小心,注意不要弄断针脚,尤其是Doc。 母Doc必须与子Doc型号,容量完全相同。 使用Doc启动,系统启动前把 Doc中的内容完全复制到内存中,正常启动后操作系统及应用都是内存中的数据。因此,修改配置时需要手工加载 Doc,修改其上的内容才会生效2MODEM的配置DMIS工程中所使用的每一个MODEM也要进行配置才能够使用。MODEM的配置就是指对MODEM内部的一些参数根据我们的需要进行设置,每种MODEM的配置方法都有所不同。在我们的DMIS工程中所使用的MODEM目前有两种型号: TAINET T-336CX MOTOROLA 3460 FASTRTAINET T-336CX MODEM的配置TAINET T-336CX MODEM是通过前面板上的几个按钮对其进行配置的:ENTERN为确定按钮,EXIT为取消或退出按钮,左箭头和右箭头是方向按钮,用来换项选择,另外一个VODA是重新联接按钮,配置时不使用。TAINET T-336CX MODEM配置方法和步骤:A. ENTER PROFILE Load 3:AS-2L-ANS-V34(4:AS-2L-ORG-V34)(如果MODEM的设置是应答,则选3:AS-2L-ANS-V34; 如果MODEM的设置是呼叫,则选4:AS-2L-ORG-V34)B. ENTER PROTOCOL Protocol Type AutoC. ENTER CONFIG MODEM Speed V34+ 336D. ENTER CONFIG DTE DTE Speed 38400E. ENTER COMMAND Command Mode Dumb ModeF. ENTER LINE SETUP Line Type 2W Leased LineG. ENTER PROFILE Save User Profiles#0注:为了使配置好的MODEM的数据不被修改,可以使用锁定功能。锁定:ENTER PROFILE L FRONT LOCK LOCK开锁:ENTER PROFILE L FRONT LOCK UNLOCK(密码依次为:右箭头、ENTER、ENTER、ENTER) MOTOROLA 3460 FASTR MODEM的配置3检查跳线 为了使硬件设备具有更广泛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所以几乎所有硬件设备都具有跳线器,根据不同的跳线设置方式该设备会改变成相应的工作方式和工作状态。所以,只有对跳线器的正确设置,才能使设备在系统中正常的工作。在测试中的许多故障都是因为跳线的错误而导致的,所以在进行测试前,一定要检查跳线。1).总线板总线板的跳线是最多最复杂的,所以要特别注意。每个机笼有两块总线板(BUS1、BUS2),总线板的跳线主要集中在BUS2板上,所以总线板的跳线工作都是针对BUS2板。BUS2板上跳线器W1-W15是设置系统的15块采样输入板的基地址(W1对应SMP1、W2对应SMP2),W1-W15是双排十二芯跳线器,分六组从上到下排列。即从P0到P5每个跳线器的设置方法相同。下面以W1为例来说明15块采样输入板的基地址设置。W1的P0-P5和I/O地址及十六进制的关系如下表。跳线器号对应的I/O地址位十六进制P024十六进制的十六位P125P226P327P428十六进制的二百五十六位的低两位P529跳线器W1与I/O地址及十六进制关系表P0-P5不短接时为“1” P0-P5短接时为“0”因此欲设置SMP1的基地址为230H时,我们实际设置的是十六进制的十六位和二百五十六位。这两位换算成二进制: 230H=1000110000(二进制)可以看出,基地址为230H时只要将26、27、28设为零即可,查上表就可知道,只要将和26、27、28对应的P2、P3、P4短接使之为“0”即可。其余基地址的设置可以类推。输入板板号设定:短接时为“0”,不短接时为“1”。短路器号端子W1W2W3W4W5W6W7W8W9W10W11W12W13W14W15P0101010101010101P1100101101001011P2011100010111000P3000011110000111P4000000001111111P5111111111111111跳线器W16-W27用来设置BUS2板是供系统中A机还是供B机使用。当W16-W27的1-2短路时,BUS2板是供系统中A机使用的,当W16-W27的2-3短路时,BUS2板是供系统中B机使用的。当用作A机,跳线器接法如下:W1627 12 SHORTW28W29 23 SHORT30W33 12 SHORTW3439 12 SHORTW40W41 12 OPENW42W45 12 SHORTW4649 OPEN当用作B机,跳线器接法如下:W1627 23 SHORTW28W29 23 SHORT30W33 12 SHORTW34W35 12 SHORT36W39 23 SHORTW40W41 12 OPEN42W45 12 SHORT W4649 OPEN2).CPU板跳线器的设置:跳线器14的出厂默认设置均为2-3短路。跳线器14是为今后系统扩展而设置,因此在目前的DIMS分机(调度监督)中不用改变跳线器14的默认设置即可正常工作。PC104模块的安装:PC104模块在安装前,应先将四颗固定立柱(由PC104供应商提供)安装在CPU单板上。然后将PC104模块对应地插在CPU单板的PC104插座上,再将PC104固定在四颗立柱上。PC104模块上分别有J1J5五个外接电缆插座(针座),本系统中使用了J1、J2、J3、J5,在使用前应分别将它们用DC310扁电缆(随板附件)与CPU单板上的J1、J2、J3、J5相连接,连接的方向为插头插座的序号一一对应即可。PC104模块上跳线的配置及存储器媒介的插装:因为PC104模块的制造商不同,因而在硬件的具体设计上有所不同,因此,请参阅相应制造商的说明书来进行配置和插装。CPU基板有CAN接口和网卡接口。其中CAN的接口在CPU基板上是J5,网卡的接口在CPU基板上是A1,它们的配线关系如下:J5 A1序号名称序号名称1CAN11TRANS+2CAN22TRANS-3NC3RECV+4NC4NC5NC5NC6NC6RECV-7NC7NC8NC8NC9NC10NC3).通信板本电路板在出厂前,已将板上的跳线器设置完毕。因此板上的跳线器已安装在默认状态。W1 扩展用 不接W5 主振频率 9.216M 短接W4 主振频率 4.608M 不接W3 主振频率 2.304M 不接W2 主振频率 1.152M 不接注意:W2W5四个跳线器只能有一个短接。4).倒机板跳线器的设置:跳线器1、及是设置倒机时间的,它们的关系见下表:W3W1或W2倒机时间(S)1-21-20.06251-23-40.1251-25-60.251-27-80.52-31-20.252-33-40.52-35-612-37-82(默认)注:上表所示跳线器号指短接的跳线器号,每个跳线器只能用一只短路塞子,不能在同一个跳线器上短接二处。否则可能会损坏电路。上表中W1和W2作用相同,W1是设置A机的倒机时间,W2是设置B机的倒机时间。A、B机的倒机时间可以设置成相同,也可以设置成不同的倒机时间。跳线器W4、W5是为选择振荡器而设的。若选择电路振荡则将W5的23短路,W4断开。若选择晶体振荡则将W5的12短路,W4的12短路。出厂默认为W5的23短路,W4断开。四、现场安装及测试环境搭建的方法与过程现场的车站分机安装和测试环境的搭建,具有相同的步骤和方法。在此项工作之前应严格按上述三所要求的完成所有准备工作后进行。1硬件的安装机柜应先安装到位,机柜下的四个地脚可以单独调节高低,保证机柜安装平稳。分别将电源模块、A机、B机由上到下顺序的固定在机柜中,上紧螺丝,确保不发生滑落现象。然后将CPU板、倒机板、通信板、采集(输入)板、终端板插入A机和B机,注意B机没有倒机板。 21 20 19 5 4 3 2 1TMNSMP1SMP2SMP14SMP15COMSDUAL C P U空BUS2板电路排列图 在插入CPU板之前,要确认插有Doc的PC104和网卡先插在CPU板已经相应的插槽上,并且确认PC104与CPU板间的两条小扁平电缆和网卡与CPU板间的一条小网线已经连接好,注意确保PC104和网卡已经设置好,并且Doc的数据正确。2配线(DMIS车站分机配线图见附录)DMIS车站分机中所有需要配的线都可以分为两种:电源线和数据线。1).电源线配线 220V电源线:由外界的供电系统引入到配线端子上,再经过电源防雷进入UPS的输入端,再由UPS的输出端输出到电源模块后面的端子上。电源机笼的后面板共有9组端子:D1、D2、D3、D4、D5、D6、D7、D8、D9。其中:D1、D2、D3相互短接,为输入火线(L);D6、D7为零线(N);D8、D9为地线(G);D4为风扇一输出(L);D5为风扇二输出(L)。220V可从D1(L)、D6(N)、D8(G)引入。在将220V引入线接入电源前,请先确认地线。切不可将地线接入火线和零线的位置上去,以免发生人生安全的事故。电源机笼的后面板共有三只保险丝座,从后面看左下的两个为A、B电源熔丝,右侧的为风扇熔丝。使用前请检查熔丝的好坏,熔丝的规格是520的玻璃管熔丝,A、B机熔丝额定电流是2A,风扇熔丝额定电流为1A。 风扇电源线:风扇的电源线是直接配到电源模块后面的端子上的。如果接一组电扇,将电扇的火线接到D4,零线接到D6。如果接两组电扇,将第一组电扇的火线接到D4,零线接到D6;将第二组电扇的火线接到D5,零线接到D7。 A机和B机的电源线:电源模块输出两路直流供电电源,分别給A机和B机供电。电源模块后面有A和B两个孔输出两束线,各有两个8芯的凤凰端子头(绿色),就是A机和B机各自的两路直流供电电源插头,如图所示,将A孔输出的两个插头分别插在A机的两个相应的插座上,将B孔输出的两个插头分别插在B机的两个相应的插座上,至此A机和B机的电源线配好。注意:在首次通电之前请勿直接将直流输出插头(八芯凤凰插头)插到负载上去。首次通电,应保证不加负载,先观察电源模块指示灯的情况是否正常。如果指示灯正常,则可用万用表测量相应的三组输出电压是否正常,三组输出电压应为:12V、12V、5V。(空载时,电压一般较标称的电压低,这属于正常情况),如果三组电源正常,即可加上负载,投入正常使用。倒机板B机供电电源线 (12V):由于分机中只有一块倒机板(在A机中),所以为了保证倒机板在A机故障或断电停用时,不受影响仍能正常工作,就要从B机的电源中配出一路12V给倒机板。从B机的其中一个直流输出插头上引出一路12V,连接一个两芯的凤凰插头,插在A机相应的位置上(如图所示) 。 采样电源(JF24V):采样电源为JF24V,从外界的供电系统引入到配线端子上,再从配线端子配出两个4芯的凤凰插头分别插到A机和B机上。根据A机和B机中采集(输入)板的数量不同凤凰插头的连接方法也有所不同。从A机和B机上采样电源输入的凤凰插座(绿色4芯插座)右边数,第1芯接入JF24V可以使A机和B机中第一至第八块采集(输入)板得到采样电源,第2芯接入JF24V可以使A机和B机中第九至第十二块采集(输入)板得到采样电源,第3芯接入JF24V可以使A机和B机中第十三至第十四块采集(输入)板得到采样电源,第4芯接入JF24V可以使A机和B机中第十五采集(输入)板得到采样电源,它们之间可以叠加,第1芯接入JF24V同时第2芯也复连了JF24V,那么可以使A机和B机中最多8412块采集(输入)板得到采样电源。因为大部分车站的采集(输入)板的数量不是很多,所以通常JF24V只配在右数第一芯上,如果采集板数量超过8块,就要按照其数量配凤凰插头。2).数据线配线由于大部分数据线的插针又长又软没有导槽,外壳又薄又脆,在配数据线时要特别小心,把插针调正后再慢慢插入,以免将插针插歪,拔线时要捏住两头,平稳的拔出,以免把线头拔裂。A、B机相连的复连线有严格的要求,不可插错。 倒机板复连线:倒机板数据线为红色,有3列插针。配线时将标有A机标志的一头插入A机后面的倒机板数据线插座,将另一头插入B机后面的倒机板数据线插座。 通信板复连线:通信板数据线为兰色,有2列插针。配线时将标有A机标志的一头插入A机后面的通信板数据线插座,将另一头插入B机后面的通信板数据线插座。 采集(输入)板复连线:采集(输入)板数据线为黑色,有2列插针。配线时将标有A机标志的一头插入A机后面的采集(输入)板数据线插座,将另一头插入B机后面的采集(输入)板数据线插座。 电源控制数据线:电源模块后面有一条扁平电缆就是电源控制数据线,主要用于控制倒机的,将其插头插在A机后面相应的插座上。 信息采集数据电缆:信息采集电缆是来自车站机械室中信息采集零层端子板,车站信息由各组合架零层集中配线到过渡零层端子板,再由过渡零层端子板用52芯色标电缆配线到车站分机中,电缆在分机中配有插头,叠插在A机的相应编号的采集(输入)板后面的采集(输入)板数据线上,有几块采集(输入)板就应该有几条来自信息采集零层端子板的信息采集电缆。插接电缆插头时应注意插头的上下不要颠倒,将信息采集电缆插头上标有“C1”的一端向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