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联通LTE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终端设备技术要求-第一分册-VoLTE终端技术要求-v1.1...doc_第1页
中国联通LTE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终端设备技术要求-第一分册-VoLTE终端技术要求-v1.1...doc_第2页
中国联通LTE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终端设备技术要求-第一分册-VoLTE终端技术要求-v1.1...doc_第3页
中国联通LTE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终端设备技术要求-第一分册-VoLTE终端技术要求-v1.1...doc_第4页
中国联通LTE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终端设备技术要求-第一分册-VoLTE终端技术要求-v1.1...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QB/CU 中国联通公司企业标准中国联通LTE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终端设备技术要求第一分册:VoLTE终端技术要求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hina Unicom LTE Digital Cellular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 Mobile Station Volume I: VoLTE Mobile StationV1.12016-xx-xx发布2016-xx-xx实施中国联通公司发布QB/CU Z11- 目次目次I前言II中国联通LTE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终端设备技术要求 第一分册 VoLTE终端技术要求 v1.11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缩略语24 概述34.1 VoLTE终端设备在接入系统逻辑结构中的位置35 卡槽要求46 VoLTE终端基本配置要求47 VoLTE终端功能要求47.1 基本功能要求47.1.1 无线功能要求47.1.2 IMS控制面要求67.1.3 IMS媒体面要求77.1.4 SRVCC87.1.5 语音方案选择策略要求97.2 VoLTE业务要求97.2.1 语音业务要求97.2.2 视频业务要求107.2.3 短消息要求107.2.4 补充业务要求117.2.5 并发业务能力要求127.2.6 互通要求127.2.7 IMS紧急呼叫要求127.2.8 人机界面要求127.2.9 APN参数设置要求13附录A (资料性附录) 修订记录13前言本标准的制定是为保证中国联通公司VoLTE终端能满足中国联通VoLTE网络需求,并为终端设备的开发生产提供依据。本标准规定中国联通VoLTE终端设备基本测试方法。本标准的附录为规范的组成部分,如无特殊说明和本规范正文具有同等约束力。本标准是中国联通LTE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终端设备的系列标准之一,该系列标准的名称及结构如下:a) 中国联通LTE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终端设备技术规范 总册:总体技术要求 V4.0;b) 中国联通LTE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终端设备测试规范 总册:总体测试规范 V4.0;c)中国联通LTE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终端设备技术要求 第一分册 VoLTE终端技术要求v2.0;d)中国联通LTE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终端设备测试规范 第一分册 VoLTE终端测试规范v2.0今后,中国联通将根据LTE业务和功能的发展需要,不断更新和增加相应分册。本标准与中国联通LTE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终端设备测试规范 第一分册 VoLTE终端测试规范v1.1配套使用。本标准由中国联通公司技术部/市场营销部提出。本标准由中国联通公司技术部归口。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国联通技术部、中国联通市场营销部、中国联通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忠平、韦秀长、李更新、顾旻霞、张发斌、严斌锋、侯玉华、周晶、吴静、师瑜本标准的修改和解释权属中国联通公司。II中国联通LTE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终端设备技术要求 第一分册 VoLTE终端技术要求 v1.11 范围本标准主要规定了中国联通对VoLTE终端配置、功能、业务和人机界面等方面的技术要求。本规范适用于中国联通支持VoLTE功能的多模终端设备。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 16649.3识别卡、带触点的集成电路卡 第3部分电信号和传输协议GB 4943.1信息技术设备 安全 第1部分:通用要求YD/T 1539移动通信手持机可靠性技术要求与测试方法YD/T 1591移动通信终端电源适配器及充电/数据接口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YD/T 1762TD-SCDMA/W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通用用户识别模块(USIM)与终端(ME)间Cu接口技术要求(所有部分)YD/T 22172GHz W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终端设备技术要求(第四阶段)高速分组接入(HSPA)YD/T 2220WCDMA/GSM(GPRS)双模数字移动通信终端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第四阶段)YD/T 2307数字移动通信终端通用功能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YD/T 2575-2013TD-LTE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终端设备技术要求(第一阶段)YD/T 2577-2013LTE FDD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终端设备技术要求(第一阶段)YD/T 2579-2013LTEFDD/WCDMA/GSM(GPRS)多模单待终端设备技术要求YD/T 2558-2013基于祖冲之算法的LTE终端和网络设备安全技术要求QB/CU XXX-2013中国联通W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移动台技术规范 总册:总体技术要求v5.0YD/T 2581.1-2013LTE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通用集成电路卡(UICC)与终端间Cu接口技术要求 第1部分:支持LTE的通用用户识别模块(USIM)应用特性YD/T 2581.2-2013LTE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通用集成电路卡(UICC)与终端间Cu接口技术要求 第2部分:支持LTE的通用用户识别模块应用工具箱(USAT)特性YD/T 2582.1-2013LTE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通用集成电路卡(UICC)与终端间Cu接口测试方法 第1部分:支持LTE的通用用户识别模块(USIM)应用特性YD/T 2582.2-2013LTE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通用集成电路卡(UICC)与终端间Cu接口测试方法 第2部分:支持LTE的通用用户识别模块应用工具箱(USAT)特性3GPP TS25.123通用陆地无线接入:支持无线资源管理的需求(Technical Specification Group Radio Access Network; Requirements for support of 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3GPP TS25.214通用陆地无线接入:物理层过程(Technical Specification Group Radio Access Network; Physical layer procedures (FDD))3GPP TS25.302通用陆地无线接入:物理层提供的服务(Technical Specification Group Radio Access Network;Services provided by the physical layer)3GPP TS25.331通用陆地无线接入:无线资源控制(Technical Specification Group Radio Access Network; Radio Resource Control (RRC);Protocol specification)3GPP TS36.133演进的通用陆地无线接入:无线资源管理支持需求(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E-UTRA) Requirements for support of 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3GPP TS36.304演进的通用陆地无线接入:空闲态的用户设备过程(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E-UTRA); User Equipment (UE) procedures in idle mode)3GPP TS36.331演进的通用陆地无线接入:无线资源控制(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E-UTRA); Radio Resource Control (RRC))3GPP TS45.005GSM/EDGE无线接入网:无线收发(Technical Specification Group GSM/EDGE Radio Access Network; Radio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3GPP TS45.008GSM/EDGE无线接入网:无线子系统链路控制(Technical Specification Group GSM/EDGE Radio Access Network; Radio subsystem link control)3 缩略语缩略语英文中文CPCyclic prefix循环前缀CSFBCircuit Switched Domain电路域回落E-UTRAN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演进的通用陆基无线接入网FDD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频分双工GSMGlobal 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全球移动通讯系统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PBCH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物理广播信道PCHPaging Channel寻呼信道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SCH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INPersonal Identification Number个人识别密码PLMN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公共陆地移动网络PUSCH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RACH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SPacket Switch Domain分组交换域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无线资源控制协议RSCPReceived Signal Code Power接收信号码功率RSRP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Power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Q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Quality参考信号接收质量TETerminal Equipment终端设备UEUser Equipment用户设备USIMUniversal 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通用用户识别模块SIM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用户识别模块VoLTEVoice over LTE基于LTE的语音解决方案WCDMA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宽带码分多址4 概述4.1 VoLTE终端设备在接入系统逻辑结构中的位置图1 VoLTE终端设备系统逻辑结构中所处的位置5 卡槽要求按照表1的插卡组合,单卡终端的卡槽应能支持SIM卡和USIM卡,可选支持USIM/ISIM卡,但在使用SIM卡的情况下终端不支持LTE工作模式,并无法使用VoLTE业务。表1 单卡终端插卡组合方式组合1一张SIM卡组合2一张USIM卡组合3(可选)一张ISIM卡(含USIM)6 VoLTE终端基本配置要求LTE多模单待终端支持VoLTE功能时,应采取如下设置: Mode of Operation: CS/PS mode 1; UE Usage: Voice centric; Voice Domain Preference: 默认为IMS PS Voice preferred, CS Voice as secondary;在国际漫游的场景下推荐设置为CS Voice preferred, IMS PS Voice as secondary; 应采用开机联合附着、联合位置更新流程; 终端应至少支持2类APN,数据APN及IMS APN; 终端应支持VoLTE语音功能,推荐支持VoLTE视频功能。7 VoLTE终端功能要求7.1 基本功能要求7.1.1 无线功能要求 无线增强功能LTE多模单待终端工作在VoLTE工作模式时: 应支持连接状态下的非连续接收(DRX)功能,包括长周期DRX(Long Cycle DRX)和短周期DRX(Short Cycle DRX); 应支持TTI Bundling功能。对于工作在TD-LTE模式下的VoLTE终端,仅要求支持上、下行时隙配置0/1/6下的TTI Bundling; 应支持SPS功能,包括通过RRC信令对SPS进行配置、通过PDCCH指示激活和释放SPS、对上行SPS进行隐式的SPS释放; 应支持对IPv4和IPv6报文的RoHC头压缩功能。应至少支持针对RTP报文的“RTP/UDP/IP”协议框架(0x0001)和针对RTCP报文的“UDP/IP”协议框架(0x0002)的头压缩功能。 无线承载LTE多模单待终端工作在VoLTE工作模式时,应支持如下无线承载,并在FGI bit7和bit20中设置相应的指示: 对于语音业务,应支持SRB1+SRB2+4个AM DRB+1个UM DRB。其中,2个AM DRB分别用于QCI=5和QCI=8或9的EPS承载,1个UM DRB用于QCI=1的EPS承载; 对于视频业务,应支持SRB1+SRB2+5个AM DRB+3个UM DRB;其中,2个AM DRB分别用于QCI=5和QCI=8或9的EPS承载,1个UM DRB用于QCI=1的EPS承载,另1个UM DRB用于non-GBR承载或QCI=2的EPS承载。 EPS承载LTE多模单待终端工作在VoLTE工作模式时,应支持如下EPS承载: 支持建立QCI=8/9的AM EPS承载用于数据业务; 支持建立QCI=5的AM EPS承载用于SIP信令业务; 支持建立QCI=1的UM EPS承载用于语音业务; 支持建立QCI=2的UM EPS承载用于视频业务。 PDN连接要求LTE多模单待终端应支持同时建立多个PDN连接,包括同时至少支持一个数据PDN连接和一个IMS PDN连接。 当终端驻留在VoLTE网络发起正常附着流程时,终端需在发送Attach Request消息时携带PDN连接请求,此PDN连接请求中不应携带APN名或者携带APN名为空,在随后发送的ESM information response消息中上报数据APN,完成数据PDN连接建立; 若接收到的Attach Accept消息中指示网络支持IMS voice over PS session时,终端应立刻发起IMS PDN连接请求,且IMS APN为专用APN; 应支持在终端和网络间的PDN连接丢失后重新建立PDN连接;并在建立成功之后,终端应重新发起IMS注册过程; 在人机界面关闭数据连接时,不应影响IMS PDN连接。 当终端在LTE空闲态或在进行分组数据业务时,从VoLTE移动到非VoLTE LTE覆盖区后,在TAU流程完成后,终端应立即发起IMS注销;注销完成后,终端发起PDN Disconnect Request流程将IMS PDN删除; 当LTE多模终端在LTE空闲态或在进行分组数据业务时,从不支持VoLTE覆盖区移动到支持VoLTE的覆盖区后,TAU流程完成后,终端应立即发起PDN Connectivity Request流程要求网络建立IMS PDN连接,IMS PDN建立后,终端发起IMS注册流程。 IP版本要求LTE多模单待终端应支持IPv4单栈、IPv6单栈和IPv4v6双栈,且应满足以下需求: 应在建立数据PDN连接、IMS PDN连接和紧急呼叫PDN连接时,发起IPv4v6的PDN连接建立请求,如果同时被分配了IPv4和IPv6地址,终端应优先使用IPv6地址; 对VoLTE应用的协议,包括SIP, SDP, RTP, RTCP 和XCAP/HTTP等,终端均应支持其IPv4和IPv6版本; 当终端完成P-CSCF发现过程,并使用一个特定的IP地址(IPv6或IPv4)完成IMS注册之后,终端应对随后所有的SIP, SDP 和RTP/RTCP功能和流程使用相同的IP地址,直至该次IMS注册失效。7.1.2 IMS控制面要求 P-CSCF发现LTE多模单待终端工作在VoLTE工作模式时,应支持PCO方式进行P-CSCF发现。 当接入非紧急业务时,终端应在IMS PDN 连接建立时发送P-CSCF 地址请求,且在知道多于一个的P-CSCF地址时,以IMS PDN 连接建立时获取的P-CSCF 地址为准; 当接入紧急业务时,终端应使用紧急呼叫PDN连接建立期间时收到的P-CSCF地址。 TCP/UDPLTE多模单待终端的TCP/UDP要求如下: 终端应支持采用UDP和TCP进行SIP协议的承载。 终端发送SIP 消息时默认采用UDP 进行承载; 终端发送SIP 请求消息时,当路径MTU 未知并且SIP 消息长度大于1300 字节或当路径MTU 已知且请求消息大于路径(MTU-200) 字节时,SIP 请求消息应采用TCP传输,该请求消息的transaction 中所有SIP 消息应使用相同的传输协议,其它transation 应根据上述判决条件决定是否采用TCP 进行传输。 IMS注册LTE多模单待终端工作在VoLTE模式时,应支持主动发起到IMS网络的初始注册和重注册过程。 当LTE多模单待终端插入ISIM卡时,应支持从ISIM卡中直接读出私有用户标识(IMPI)和公有用户标识(IMPU); 当LTE多模单待终端插入USIM卡时,应支持从USIM卡提取出IMSI来建立私有用户标识和公有用户标识,推导规则如下:IMPI:IMSI;IMPU: sip:IMSI; 终端注册时应携带urn:urn-7:3gpp-service.ims.icsi.mmtel、+g.3gpp.smsip和video等contact头域参数,必须携带P-Access-Network-Info。 IMS注销 应支持由终端主动发起的IMS注销:应使用从ISIM中获取的IMPU或从USIM提取的IMSI中推导出的IMPU标识主动发起到网络的注销过程,注销流程中REGISTER消息中Expires值为“0”;在发起注销请求之前,终端应释放与需要注销的用户身份相关的所有会话,并且在注销流程完成后,删除所有与该IMPU相关的注册信息; 应支持由网络发起的IMS注销过程:网络通过向终端发送NOTIFY请求来发起注销,终端在接收到网络用于注销的NOTIFY请求后,应删除所有与该IMPU相关的注册信息。 IMS鉴权和安全VoLTE多模单待终端工作在VoLTE工作模式时, 应支持IMS认证和密匙协商(IMS-AKA)的鉴权过程。终端应支持IPSec完整性保护及加密功能; 应支持基于USIM的鉴权过程,推荐支持ISIM的鉴权;若在UICC上存在ISIM,应支持基于ISIM的IMS鉴权; 应支持基于Ut接口的鉴权过程。 订阅VOLTE多模单待终端工作在VoLTE工作模式时, 应支持注册状态的订阅; 应支持会议发起方对会议状态的订阅;会议结束后进行会议状态订阅的取消。 IMS呼叫建立VOLTE多模单待终端工作在VoLTE工作模式时, 应支持有precondition机制和无precondition机制的IMS呼叫,且应默认发起有precondition机制的IMS呼叫; 当终端接收没有SDP offer的Invite请求,应在回复该请求的响应消息应携带支持的音频描述的SDP offer; 终端在回复给SDP offer的SDP answer中针对每一个媒体行携带选定的一种编解码方式; 应支持在语音业务期间,可通过发送一个带有更新会话描述的re-INVITE请求消息来修改正在进行的会话,例如在会话过程中请求增加或删除视频流; 应支持用户使用MSISDN进行呼叫时,被叫标识使用tel URI格式;当用户显式使用SIP URI格式时,被叫标识使用SIP URI格式,显式包括用户直接输入或在通讯录中存储;主叫号码不可以使用注册过程中的IMSI推导出的IMPU,必须使用注册过程中网路返回的隐式注册集中的IMPU。 IMS呼叫释放VOLTE多模单待终端工作在VoLTE工作模式时, 应支持通过相应的SIP消息,如BYE,CANCEL,来发起会话释放请求,并释放本地与会话相关的资源; 应支持在收到网络发送的BYE消息时,能够释放会话,并释放本地与会话相关的资源; 主叫终端支持通过发送CANCEL消息释放尚未建立完成的呼叫,CANCEL消息必须在收到对INVITE消息的临时响应之后,收到最终响应之前发送。7.1.3 IMS媒体面要求 语音编解码VoLTE多模终端应支持如下的语音编解码要求: 应支持所有8种AMR-NB语音编解码模式; 应支持所有9种AMR-WB语音编解码模式; 在发送时,应能将编解码模式变化与帧边界对准,且也应能限制编解码模式变化被对准到隔帧边界; 在接收时,应允许编解码模式中任何帧边界改变,并按照所协商的编解码模式进行调整。 视频编解码 应至少支持H.264 CBP级别2.2,并向下兼容支持2.2以下的CBP级别;应支持VGA及以上的视频分辨率要求,且帧率至少15帧,并向下兼容QVGA等低分辨率格式和低帧率格式,推荐支持720p30fps; 在RTP媒体流中通过新参数集的传输,且这些参数集与所协商的profile和级别一致的情况下,终端应支持中间流视频分辨率的改变; RTP、SDP和RTCP要求 应支持RFC 3551的RTP/AVP描述及RFC 4585的RTP/AVPF描述。 当AVP profile被使用,IETF RFC 5939中描述的SDPCapNeg应不用于SDP offer;应支持接收和应答使用SDPCapNeg的SDP offer,此应答应指示RTP AVP profile的使用。 应支持在视频媒体的初始SDP offer中,提议AVPF RTP profile; 终端应使用对称RTCP。 RTCP业务的带宽应在媒体级别,使用“RS”和“RR”SDP带宽modifier所描述, 且RS/RR的值应参照IETF RFC 3550和RFC 3556进行设置; 应支持IR.92 3.2.4节和IR.94 3.3.3节的RTCP用法。 DTMF事件 应支持通话建立过程中和通话过程中的DTMF功能。 早媒体(Early Media) 应支持VoLTE语音和视频过程的早媒体功能。7.1.4 SRVCC SRVCC能力上报要求 终端在LTE网络下进行附着及跟踪区更新时,应在MS network capablity(SRVCC to GERAN/UTRAN capability = 1)、Mobile station classmark2、Mobile station classmark3、Supported Codecs等信元中指示终端SRVCC的支持能力; 终端在LTE上报UE Capability Information时,应依据终端能力应将相应的FGI比特置为1,包括FGI9和FGI27。 SRVCC测量要求 应支持LTE连接态对WCDMA小区测量并上报; 应支持LTE连接态对GSM小区测量并上报; 支持LTE网络侧相应的控制配置及测量事件上报,如B1、B2事件。 SRVCC功能要求 应支持VoLTE语音到WCDMA的SRVCC功能;推荐支持VoLTE视频到WCDMA的SRVCC业务,视频业务SRVCC到WCDMA网络后,应转换为语音业务,并且应保持连续性。u 若网络将IMS PDP保持到WCDMA网络,终端应在RAU流程结束之后发起IMS注销流程,并完成IMS PDP的去激活;u 若网络未将IMS PDP保持到WCDMA网络,则终端应删除IMS注册信息;u 终端在WCDMA网络下语音通话结束后,可通过终端自主的Fast Return方式返回LTE网络 应支持VoLTE语音到GSM的SRVCC功能;推荐支持VoLTE视频到GSM的SRVCC业务,视频业务SRVCC到GSM网络后,应转换为语音业务,并且应保持连续性。u 终端通过SRVCC方式切换到GSM后,不应发起RAU流程;u 终端在GSM网络下语音通话结束后,应通过终端自主的Fast Return方式返回LTE网络。 若LTE网络可用,终端应在LTE网络上发起with IMSI attach的路由器更新流程,在驻留LTE网络的同时完成IMS注册; 若LTE网络不可用,终端重新驻留GSM网络。 应支持aSRVCC和mid-call(呼叫等待和呼叫保持过程中)的SRVCC特性。 SRVCC异常处理要求 终端应支持SRVCC切换取消流程; 终端遇到SRVCC切换失败情况时,应尝试返回LTE向网络发送Re-Invite消息。7.1.5 语音方案选择策略要求 开机附着要求VOLTE多模单待终端在开机附着时, 应能够从网络的附着响应消息中获取LTE网络的语音业务能力信息并保存:是否支持IMS语音,是否支持IMS紧急呼叫,是否支持CSFB语音业务; 当LTE网络不支持IMS域语音业务,也不支持CSFB功能,VoLTE终端不应在LTE网络附着。 语音呼叫时的方案选择VOLTE多模单待终端,在LTE模式下发起语音业务时,应能够根据当前网络的能力,自行进行语音方案选择:在IMS域或通过CSFB方式在CS域发起语音业务。 当LTE网络同时支持IMS域语音业务,也支持CSFB功能时,VoLTE终端优先选择在IMS域发起语音呼叫; 当LTE网络不支持IMS域语音业务,但支持CSFB功能时,VoLTE终端选择通过CSFB方式到2G/3G网络的CS域发起语音业务。 终端应支持Silent Redial到WCDMA的CSFB语音方案,具体实现方式如下:u VoLTE终端发起初始VoLTE呼叫,在终端发送invite消息后,启动呼叫定时器Tcall,建议Tcall默认值设为6秒,若在Tcall超时前未收到网络侧回复的100 trying消息,终端应采用CSFB 到WCDMA发起呼叫,此时应保持IMS注册定时器的正常运行。当WCDMA语音呼叫结束并且终端回到LTE:1) 若IMS注册定时器未超时并且UE的IMS IP地址未发生改变,终端可发起IMS重注册过程2) 若IMS注册定制器已超时或者UE的IMS IP地址发生变化,终端须发起IMS初始注册过程。u 终端在呼叫建立过程中如果采用precondition机制,应支持Tqos定时器保护机制,建议Tqos定时器缺省值为6s;1) 主叫终端在SDP协商完成后,在Tqos定时器超时前没有成功建立专用承载时应发送cancel消息,并采用CSFB重新发起呼叫u 终端发起invite消息发起VoLTE主叫请求,当收到网络侧回复的503/500响应,如果携带retry-after, 则在规定的时间后重新发起invite消息,如果未携带retryafter应采用CSFB重新发起呼叫。7.2 VoLTE业务要求7.2.1 语音业务要求 语音业务建立要求VoLTE多模单待终端,驻留在部署IMS核心网的LTE网络中时,能够发起IMS语音呼叫并建立语音业务;VoLTE多模单待终端,驻留在部署IMS核心网的LTE网络中时,当收到IMS的INVITE请求消息时,能够在IMS域响应并建立语音业务;VoLTE多模单待终端在IMS初始注册过程中如有语音主叫业务需求,终端应采用CSFB提供话音。 语音业务移动性要求VoLTE多模单待终端,在部署IMS核心网的LTE网络内移动时,应保持VoLTE语音业务的连续性。VoLTE多模单待终端,进行VoLTE语音业务时从部署了IMS核心网的LTE网络移动到未部署IMS核心网的LTE网络后,终端不应立即释放IMS PDN,应保持VoLTE语音业务的连续性;当VoLTE语音通话结束后,终端应立即发起IMS的注销,终端在未部署IMS的LTE网络采用CSFB方式来进行语音通话。VoLTE多模单待终端,进行VoLTE语音业务时从支持VoLTE的LTE网络移动到WCDMA或GSM网络时,应支持通过SRVCC保持语音业务的连续性。VoLTE多模单待终端,在WCDMA或GSM网下进行CS域语音业务时移动到VoLTE网络,应在CS通话结束后,终端在VoLTE网下采用VoLTE进行语音通话。7.2.2 视频业务要求 视频业务建立要求LTE多模单待终端,驻留在部署IMS核心网的LTE网络中时,应支持在IMS域建立视频业务。LTE多模单待终端,驻留在部署IMS核心网的LTE网络中时,主叫发起视频通话,在被叫终端不具备视频功能或网络不支持视频功能的情况下,终端应能成功建立语音通话; LTE多模单待终端,驻留在部署IMS核心网的LTE网络中时,终端发起VoLTE视频呼叫,若在VoLTE视频通话建立后,终端应能在语音及视频通话这两种方式间进行转换;若被叫终端选择使用语音方式建立通话,如果进行的是precondition流程,终端应发起update流程将视频通话切换为音频通话后发送针对invite的200 ok消息给主叫;如果进行的是非precondition流程,终端应在回复的200 OK中将视频媒体描述的端口号置为0。LTE多模单待终端,驻留在部署IMS核心网的LTE网络中时,在IMS域发起视频通话时,若视频流承载建立失败或业务质量无法保证,终端应能够根据自身的设置,修改/拒绝/结束该视频业务。 视频业务移动性要求LTE多模单待终端,在部署IMS核心网的LTE网络内移动时,应支持LTE系统内切换保持VoLTE视频业务的连续性。LTE多模单待终端,进行VoLTE视频业务时从部署了IMS核心网的LTE网络移动到未部署IMS核心网的LTE网络时,终端不应立即释放IMS PDN,应保持VoLTE视频业务的连续性;当VoLTE语音通话结束后,终端应立即发起IMS的注销。LTE多模单待终端,进行VoLTE视频业务时从支持VoLTE的LTE网络,移动到WCDMA网络时,应支持通过SRVCC保持语音业务的连续性,视频业务降级为语音业务。7.2.3 短消息要求LTE多模单待终端,驻留在部署IMS核心网的LTE网络中时,应支持SMS over IP和SMS over SGs短消息功能,并支持发送传递报告,接收状态报告等功能。 VoLTE终端处于VoLTE覆盖区时,在IMS注册后应默认配置为SMS over IP方式;若终端IMS初始注册/重注册异常、SMS over IP短信发送失败,终端应尝试采用SMS over SGs方式收发短消息; VoLTE终端处于未部署IMS的 LTE覆盖区域时,终端应该采用SMS over SGs消息收发消息; VoLTE终端处于WCDMA/GSM覆盖区域时,终端应该采用电路域收发短信。7.2.4 补充业务要求 补充业务配置要求VoLTE多模单待终端应支持通过HTTP/XCAP协议使用Ut接口进行补充业务配置。 VoLTE终端和NAF(AP)之间可选支持使用HTTP OVER TLS。 VoLTE终端应支持GBA-ME或GBA-U鉴权方式,默认采用GBA-ME方式。VoLTE终端应向VoLTE用户提供Ut补充业务的配置界面:l 如果VoLTE终端插入SIM卡,终端应采用WCDMA/GSM电路域补充业务配置方法(USSD方式)进行配置;l 如果VoLTE终端插入USIM卡,终端应优先使用Ut接口完成补充业务的配置 如果收到网络侧回复的HTTP 403消息,终端自动转为USSD方式进行相应补充业务配置,并且此过程对用户不可见;在终端开关机、插拔卡或飞行模式后,应对已使用USSD方式进行配置的补充业务重新使用Ut接口进行配置,若仍收到网络回复的HTTP 403消息,终端沿用已有的USSD配置,无需再次进行配置; 如果收到其它错误码,间隔5秒后重新使用Ut接口进行配置,重试2次后本次配置不再重试。除呼叫转移需要通过Ut接口进行配置外,其余的补充业务均采用网络侧配置的方式,详细要求如下:要求通过Ut接口进行配置的补充业务:无条件呼叫前转遇移动用户忙呼叫前转移动用户不可及呼叫前转无应答呼叫前转要求通过网络侧配置的补充业务如下:主叫号码显示被叫号码显示主叫号码显示限制被叫号码显示限制呼叫保持呼叫等待多方通话 Ut接口配置参数要求XCA的域名遵循23.003基于USIM或ISIM的导出规则,端口号为80。BSF的域名遵循23.003基于USIM或ISIM的导出规则, 端口号为8080。Ut服务的接入APN为数据APN 3gnet。7.2.5 并发业务能力要求LTE多模单待终端,驻留在部署IMS核心网的LTE网络中时,应能够支持数据业务,以及数据业务与VoLTE语音业务/VoLTE视频业务的并发。LTE多模单待终端,在部署IMS核心网的LTE网络内移动时,终端在进行数据业务与VoLTE语音业务的并发时,应能够支持SRVCC到WCDMA网络保持语音业务的连续性及依据网络能力到WCDMA网络保持数据业务的连续性。LTE多模单待终端,在部署IMS核心网的LTE网络内移动时,终端在进行数据业务与VoLTE视频业务的并发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