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渣压力焊接头质量缺陷分析及预防措施.doc_第1页
电渣压力焊接头质量缺陷分析及预防措施.doc_第2页
电渣压力焊接头质量缺陷分析及预防措施.doc_第3页
电渣压力焊接头质量缺陷分析及预防措施.doc_第4页
电渣压力焊接头质量缺陷分析及预防措施.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电渣压力焊接头质量缺陷分析及预防措施在多层和高层建筑中,框架柱或剪力墙的竖向钢筋连接多采用电渣压力焊接连接,施工简单,操作方便,造价低。但是,在施工中受操作方法、电压、电流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往往会造成焊接接头质量缺陷,例如轴线偏移,接头弯折,焊包有不匀,气孔夹渣,下淌等现象。而钢筋焊接规范规定:焊包应均匀,突出部分至少高出钢筋表面4mm;电极与钢筋接触处,无明显的烧伤缺陷;接头处的弯折角度不大于4;接头处的轴线偏移不超过0.1d(d为钢筋直径),同时不大于2mm。为了避免上述缺陷,我们采取了相应的预防措施,效果较大。具体做法如下。1. 上下钢筋轴线偏移产生原因:焊接钢筋端部有扭曲变形现象或夹具安装不正确,没有夹好钢筋;夹具挤压力过大,造成钢筋错位;焊前晃动已夹好的钢筋,使上下钢筋错位;夹具本身已变形或扭曲。预防措施:焊前应仔细检查钢筋端头,不顺直的部分应切除或矫正;安装夹具要正确,待上下钢筋同心后,上下夹钳才能同时均匀夹紧钢筋;夹好钢筋后严禁晃动钢筋,以免上下钢筋错位或夹具变形,扭曲;操作前先检查夹具是否变形及夹钳是否紧固,不能用的夹具,夹钳应及时更新或修理。2. 接头处弯折产生原因:焊接后夹具卸的过早,接头处熔融金属没有完全固化,接头的强度和刚度还都很小,不能支撑上部钢筋。焊接时未注意扶持上部钢筋,在焊接或卸夹具时,上部钢筋晃动而造成接头处弯折。预防措施:一套电渣压力焊机应配置5-6套夹具,目的是保证接头焊接完毕后停歇30s以上再拆卸焊接夹具时增加一定强度和刚度,避免上部钢筋向下歪斜。另外,焊接时或卸夹具时应用手扶持好上部钢筋,以免上部钢筋晃动,造成接头弯折。3. 焊包薄而大产生原因:挤压过程中,挤压速度过快且压力过大,把熔融的金属液体过快地挤向四周。焊接电流过大或挤压过程的时间过长,使钢筋熔融的金属液过多,从而造成挤压后焊包薄而大。预防措施:挤压时应逐渐下送钢筋,使上部钢筋把熔融的金属液体均匀地挤到钢筋周围,形成厚薄均匀,大小适中的焊包。因电渣压力焊的热效率较高,其焊接电流比闪光对焊的电流小一半,宜按钢筋的截面面积确定焊接电流(一般取0.8-0.9A/mm2)。如果电流过大,会造成钢筋熔化过快,金属溶液过多,所以要选好焊接电流。另外,焊接过程中要控制好时间参数。一般焊接直径16mm的钢筋,焊接时间为18S;钢筋直径每增加2mm,焊接时间相应延长2S,如果焊接时间太长,也会导致钢筋融化过量,造成焊包过大。4. 接头结合不良,焊包过小或无包产生原因:焊接前没能调整好夹头的起始点,使上部钢筋不能完全下送到位,与接头处不能完全结合;下部钢筋伸出钳口的长度过短,使熔融金属液体不能受到焊剂的正常依托;焊剂盒下部堵塞不严,使焊剂部分泄漏,金属液体流失;焊接时间短,焊接电流过小,顶压前过早断电,都会造成钢筋熔融量过小,使钢筋不能完全结合,有效排渣,从而不能形成正常的焊包。预防措施:焊前应调整好夹头的起始点,保证上部钢筋能完全下送到位;安装夹具时,下部钢筋伸出钳口的长度不小于70mm,保证伸出焊剂盒底部不小于60mm,使熔融金属液体有足够的焊剂托裹,使上下钢筋能够正常结合;填装焊剂前焊剂盒底要用布堵塞严实,以免焊剂从缝隙泄露;焊前选好焊接电流,并控制好焊接时间,应在挤压过程开始的同时截断电流,保证钢筋能够足够熔化。5. 焊包不匀,偏包或无包产生原因:钢筋端面不平整,在挤压时不能把熔融金属液体均匀向四周排挤,焊剂填装不均匀或焊剂内有杂质,不能形成均匀的渣池;电弧电压过高,产生偏弧现象,使钢筋的端面不均匀熔化,没有呈微凸形,钢筋熔液一侧偏少或偏多;焊接时间短,钢筋熔化完全,部分钢筋端面熔化量不够,焊剂盒堵塞不严,熔化金属流失,形成焊包不匀,偏包或无包现象。预防措施:施焊前应注意检查钢筋端面是否平整,不平的应切除或矫正;安装焊剂盒时应保持钢筋居于焊剂盒中心,钢筋四周均匀填装焊剂,对回收的焊剂应除净杂质后再用;焊前选择好合适的的焊接参数,控制好焊机的电弧焊压,一般在进入电弧稳定燃烧过程时,电压为40-45V,当进入造渣过程时,电压为22-27V,掌握好焊接时间,使钢筋完全熔化;填装焊剂前,要把焊剂盒底部与钢筋之间的缝隙堵严,以免焊剂和金属熔液流失。6. 焊包有气孔,夹渣产生原因:焊剂受潮,焊接时从焊剂中排出的气体进入金属熔液形成气孔;挤压过程时间长,上部钢筋端面不能呈微凸形,端面上不能形成由液态向固态转化的薄层,挤压过程中不能顺利排渣;焊接过程结束时没有及时进行顶压,造成部分钢筋熔液固化,使焊渣不能排出;焊接部位埋入焊剂的深度不够,使焊渣不能通过焊剂顺利排出,并且金属液体与空气接触易形成气孔。预防措施:焊接前应先把焊剂烘干,掌握好焊接断电和挤压时间,断电应与挤压同时开始,此时上部钢筋端面上形成一层介于固态和液态之间的薄层,通过挤压排出焊渣和其他杂质,填装焊剂时应把焊剂盒装满,以使焊接部位埋入焊剂深度满足要求(60mm)。7. 焊包下淌产生原因:焊剂盒底部缝隙堵塞不严,致使钢筋熔液顺缝流下,焊后回收焊剂过早,熔液还未完全固化形成焊包。预防措施:装焊前应把焊剂盒底部缝隙堵严;每个接头焊完后应停歇20-30s(寒冷地区可适当延长),待熔液稍冷后固化后再回收焊剂。8. 钢筋(电极钳与钢筋接触处)烧伤产生原因:电极钳没有夹紧钢筋,接触不良;电极钳与钢筋接触处已锈蚀或有泥污,导电不良。预防措施:焊接前应检查电极前是否夹紧钢筋,发现没有夹紧的应夹紧;夹电极钳前应先把钢筋上的锈和泥污除净。焊接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严格的考核,取得有效的焊工上岗合格证并能熟练操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