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叔叔于勒》(教学案).doc_第1页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案).doc_第2页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案).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九年级语文上册 编制:沈蓝 审核:陈波 审查:殷翠云 时间:2013-09-13 编号:我的叔叔于勒教学案【教学目标】1.诵读欣赏文中的语言、行动和心理描写,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人物形象。2.梳理小说情节,学习运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概括小说表现的主题思想。【教学重点】1.诵读欣赏人物个性化的语言,从中感受人物的性格。2.梳理小说情节,感悟起伏曲折的情节所表现的深刻主题。【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莫泊桑,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与 契诃夫和欧亨利并列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2介绍写作背景居伊德莫泊桑,一生写短篇小说将近300篇。他的短篇小说构思别具匠心,情节变化多端,描写生动细致,刻画人情世态惟妙惟肖,令人读后回味无穷。他的作品深受叔本华的影响,渗透了浓厚的悲观主义。莫泊桑早年犯有神经痛和强烈的偏头痛, 巨大的劳动强度与未曾收敛的放荡生活,使他逐渐病入膏肓。直到1891年,他已不能再进行写作,在遭受疾病残酷地折磨之后,在1893年7月6日逝世,年仅43岁。他一生创作了6部长篇小说和359篇中短篇小说,及三部游记。本文发表在1883年8月7日法国的高卢人日报上,是一篇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杰作。所谓“批判现实主义”,就是作家对现存的社会秩序所持的基本态度是批判的。我的叔叔于勒是短篇小说集,羊脂球所收的小说中的一篇。在羊脂球所收集的作品中,有的描写法国人民在普法战争中的热情,揭露了资产阶级的怯儒无能以及人们当时的因为钱而扭曲了自己的观念;有的真实再现了法国中下层人民的不幸遭遇、命运苦难、拼命挣扎与不屈的斗争。主题思想: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描述了菲利普夫妇对待亲弟弟于勒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画出了一幅资本主义社会里,贫穷则兄不认弟的悲惨的景象,艺术的揭示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纯粹的金钱关系”而不是人与人相互帮助的美好生活的主题思想。【自学导航】.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抄写词语一遍(端正书写)拮 据ji j 栈桥zhn煞白sh 撬开qio阔 绰chu 褴 褛ln l 船舷 xian郑重其事莫名其妙狼狈不堪2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是 法国 (国籍)的 莫泊桑 (人名)。小说采用第 一 人称叙述,这样的好处是 显得情节真切生动而又悲凉凄婉,结构紧凑。 “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有同情心,有正义感。 【合作探究】一、整体感知 理清脉络1.梳理情节结构。第一部分( 14)开端盼于勒第二部分( 519)发展赞于勒第三部分(2047)高潮见于勒第四部分(4849)结局躲于勒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2、小说中有哪些人物?谁是主要人物?为什么?于勒、菲利普夫妇和“我”(若瑟夫)、船长。作者把笔墨凝聚在“我”的一家去哲尔赛岛旅游,在海轮上巧遇于勒这件事上,集中表现菲利普夫妇的性格特征,揭示文章主题思想,因此,本文的主要人物是菲利普夫妇。3.文中的于勒是一个怎样的人?请尝试从课文内容中归纳出于勒的“简历”。于勒年轻时是个浪荡子,他把自己所得的遗产花光了,又花了哥哥菲利普的一些钱,因而被视为全家的“恐怖”。终于,他被送到美洲。后来,据说他在那里做了生意赚了钱,并给菲利普夫妇去信说,打算发了财回法国来跟哥哥同住。于是,又被哥哥一家看做全家的“希望和福音”,但于勒在美洲阔了一阵,重又潦倒,沦落成为一个穷光蛋,被法国船长带回来,在船上靠摆摊卖牡蛎过日子,他又重新被哥哥一家弃之门外。4.找出文中菲利普夫妇对于勒评价性的称呼,并思考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称呼,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又是如何变化的。于勒贫穷时:坏蛋、流氓、无赖。于勒富有时: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好心的人、有办法的人。于勒再次贫穷时:小子、家伙、老流氓、贼、讨饭的菲利普对于勒的态度:恐怖希望恐怖、仇恨、5.小说的结局是菲利普夫妇一家人躲开了日夜盼望的于勒,这前后态度变化的原因是什么?直接原因是菲利普夫妇只认钱和于勒又沦为穷人,根本原因是那个金钱至上的社会现实。三、质疑解惑,探究写法6. 小说运用怎样手法突显了怎样的主题?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描述了菲利普夫妇对待亲弟弟于勒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画出了一幅资本主义社会里,贫穷则兄不认弟触目惊心的惨象,艺术的揭示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纯粹的金钱关系”的主题思想。 【巩固练习】一生的欠条大学毕业那年,父亲求亲告友,在家乡小城给我找了份他认为蛮体面的工作,我却毫不犹豫地放弃了,决定到外面闯一闯。那晚,我和父亲深谈,描绘自己的理想抱负。父亲说我心比天高,母亲则在一旁抹眼泪,都苦口婆心地劝我留下。我却冥顽不化,非要“走出去”。父亲终于问:“你决定去哪里呢?”我思虑半天,摇摇头。父亲抽着劣质烟,良久,才一字一顿地说:“儿大不由爹呀,你已经是成年人了,以后的路怎么走自己看着办吧。”父亲同意了!那一刻,我为父亲无奈的妥协和“支持”而感激涕零,默默发誓,一定不让父母失望!第二天一早,我收拾好简单的行囊,踌躇再三,还是硬着头皮向父亲索要路费。从小学到大学毕业,十几年里,我不知向父亲伸手要了多少次钱,但总觉得都是天经地义的,唯有这一次,我心里特别发虚。我劝自己说:这是最后一次向父亲伸手要钱!于是,我怯怯地去找父亲,不想屋里屋外到处找都找不到。正在做早饭的母亲戚然地说:“你父亲一早就到集镇上给你寻钱去了。出门在外,人地两生,没钱咋行。可咱家的情况你也知道,为了给你找工作,家底已掏空了。”母亲说着,皲裂的双手仍在冰凉的水盆里搓洗着红薯,眼圈红红的,有些浮肿。我不知道该如何抚慰母亲,只能木然地站着,心如刀绞。父亲回来时已是半晌,身后还跟着一个人,原来是个粮贩。父亲要卖家中的麦子。那几年丰产不丰收,粮食贱得要命,父亲一直舍不得卖。可是那天,父亲一下子卖了几千斤,装了整整一三轮车。还没等我开口,父亲就把2000元卖粮款交到了我手里,我感激涕零,讷讷不能言。可出乎我意料的是,父亲竟然板着脸,冷冷地说:“写个欠条,这钱是借给你的。你已经长大了,该自己负责自己了!”他语气果断,不容置疑。我目瞪口呆地看着父亲,像看一个陌生人,难以置信。可是父亲已经拿来了纸和笔,摊在桌上。父亲的不近人情,让我失望到了极点,内心五味杂陈。就要离家远走,父亲一句祝福和叮咛的话都没有,只让我留一张冷冰冰的欠条!恼恨、气愤一并涌上心头,我抓起笔,以最快的速度写下欠条,头也不回地走了,泪水流了满脸,但更憋着一股劲:一定要尽快赎回欠条,哪怕再难,让父亲看看儿子不是孬种!我辗转漂到了省城。一天、两天、三天我像一只无头苍蝇在这个城市里东闯西撞。人才市场、街头广告、报纸招聘,不放过任何一次希望。一个星期后,凭着自己的一支笔,我在一家广告公司谋得了一份文案的工作。在工作之余,我没忘给自己充电,时有文章在省内外的报刊上发表。半年后,我又跳槽到了一家报社。这期间,我只应景式地往家里打了两次电话,每次都以工作忙为借口匆匆挂断,心里仍然对父亲满怀怨恨。到报社发了第一笔工资后,我径自回了家。父亲对我的不期而归大感意外,一迭声问我在省城怎么样,坐啥车回来的,回来有急事吗听得我心烦意乱。我冷冷敷衍着,同时郑重地掏出2000元钱,向父亲索要欠条。父亲一愣,然后缓缓走到里间,打开箱子,从一本旧书里取出了那张崭新的欠条。没等我伸出手,父亲就当面把欠条撕了,又一把推开我的2000元,坐了下来。他抽着旱烟,有些伤感地说:“当时让你写欠条,也是怕你年少轻狂,半途而废,逼着你往前走呢。你走时那种眼神,让我心里不好受到今天!要说欠的,2000元你以为就能还清吗?”我脸红了。一张欠条就让我气愤难平,哪能体谅父亲的一片苦心?“城里花销大,钱你留着。孩子给父母最好的回报,就是自个儿能自立自强,过上好日子!”父亲说着,用粗黑的大手抹了抹眼角,让我陡然心酸。我蹲下身去,把地上的小纸片捡了起来。我要把它重新粘好,随时带在身边,时刻铭记这张欠条里蕴含的绵长的情意。1、请用简洁的文字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4分) 2、文章作者的围绕着“一张欠条”感情经历怎样的变化过程,请用短语进行概括。(4分)感激涕零 陡然心酸 3、父亲当时让我写下“一张欠条”的真实意图是什么?(2分) 4、你觉得“父亲”是怎样的一个人,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4分) 5、文章的题目为什么不用“一张欠条”而用“一生的欠条”?(3分) 参考答案:1、本文叙述了我到外面创业时,父亲让我写下了2000元的欠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