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时期森林植被变迁.ppt_第1页
历史时期森林植被变迁.ppt_第2页
历史时期森林植被变迁.ppt_第3页
历史时期森林植被变迁.ppt_第4页
历史时期森林植被变迁.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历史时期森林植被变迁 主要内容 一 历史时期森林变迁概况二 黄河流域森林变迁三 南方森林变迁 历史时期森林植被破坏地区分布图 一 历史时期森林变迁概况 所谓森林 主体指成片林木和灌丛 可分为山地森林与平原森林 一 先秦时期依据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来看 森林分布十分茂密 西北为草原荒漠 荒漠面积比今小 华北平原普遍存在天然森林植被 先秦温暖湿润 利于生长 据先秦史籍研究表明 全国森林覆盖率49 6 南方达90 以上 东北83 以上 一直持续到唐宋以前 二 秦汉时期战国以来 铁农具广泛采用 经济开发加快 前二世纪冀鲁豫交界已缺乏薪材 华北平原森林大幅减少 种植桑蚕 三 东汉魏晋南北朝从东汉开始 季风气候退缩 河流缩短 古城堡消亡 湖泊缩小 森林线上升 西北干旱化加剧 故东汉丝绸之路南迁 五胡乱华 牧区 牧草丰茂 山地森林仍遮天弊日 但因天气转寒 难以恢复原貌 四 隋唐至元明唐宋之时 黄河中上游原始森林十分罕见 华北平原破坏严重 山地仍有一些 故黄河中游覆盖率32 左右 比今天好得多 长江中下游森林被大量利用 日益减少 而周边之地 长江上游 珠江 东北仍保存完好 华南亦是 明朝东南开发加快 北方森林不能自给 重大工程用材到南方采办 所谓 皇木采办 长江上游破坏严重 中下游影响更大 五 清代以后继续皇木采办 山地垦殖运动 长江流域继续减少 东北 云贵地区采伐加大 但清前期 1700 森林覆盖在26 1 左右 南方福建 广东 云南 四川等超50 北方黑龙江 吉林超90 伴随帝国列强掠夺 鸦片战争后12 61 近代 1936年全国森覆盖8 19 五十年代大炼钢铁后持续二十年空前绝后的破坏 现2006年统计16 55 人工林居世界首位 总面积居世界第六位 人均占其平均值1 5 到2010年达到20 36 总结 历史时期森林覆盖率 先秦时期 全国森林覆盖率49 6 唐宋之时 黄河中游覆盖率32 左右清前期 1700 森林覆盖率在26 左右鸦片战争后 森林覆盖率12 61 1936年 森林覆盖率8 19 2010年 森林覆盖率20 36 森林丧失原因 1 人类活动因素 作为人类生产 生活的必需品 古代虽有强调天人合一 保护森林的思想 但实际上并无节制 加上 重农轻牧 思想的影响 人类活动成为森林丧失的主要原因 历史上经济越发达的地区森林丧失的速度越快 2 气候因素 受到寒冷干燥气候的影响 森林生存 保护 再植皆困难 二 黄河流域森林变迁 一 黄河中游地区森林植被变迁 二 华北平原森林植被变迁 一 黄河中游地区森林植被变迁 除陕西渭河平原 晋南和豫西外 大部分在战国以前仍为畜牧区 森林和草原广布 秦汉时代大量汉民移入本区 设置郡县 发展垦殖 农牧界线一度北移至阴山以北和乌兰布和沙漠一带 河套地区因农业发达而被誉为 新秦中 于是大片天然植被为栽培植被所替代 东汉以后虽因游牧民族的内徙 农牧界线大体上恢复到战国后期的情况 次生的草原和灌木丛又大片取代了栽培植被 但因气候转寒 已不可能恢复到秦汉以前的状况 北魏时代在河套地区也进行过垦殖 至隋唐盛世农牧界线再度北移阴山一线 唐元和年间在河套屯田 垦田约1320公顷 以后又在陕北 银川平原开设屯田 黄河中游地区的植被又遭到大规模破坏 由于宋 金 西夏间的长期战争 又大肆砍伐残存的森林 陕北一带 山林无巨木 今环县境内在当时已 不产材木 明代于长城以外地区 每年进行烧荒 植被几乎破坏殆尽 以至沙地不断扩大 战国开始铁器工具普遍使用 加上各国变法 发展农业 奖励垦荒 辟草莱 天然植被的破坏迅速加剧 在河南中部地区已 无长木 山东丘陵西麓的泗水流域已 无林泽之饶 今冀 鲁 豫三省交界的东郡在公元前2世纪已缺乏薪柴 史记 河渠书 二 华北平原森林植被变迁 在以后的2000多年间 这一地区战争频繁发生 和平时期的大规模垦殖和战争时期的大规模焚毁相交替 使破坏的植被未能恢复 晋末十六国时代 长期战乱 大片农田荒芜 变为次生草地和灌木丛 同时水利系统破坏 盐碱遍地 灾害连年 农业也未获发展 隋唐统一时期 在华北平原大事兴修水利 发展农业 大片栽培植被替代了次生的草地和灌木丛 宋金以后黄河经常泛滥于河南 淮北之间 沙地和盐碱地比比皆是 已无良好的植被覆盖 天然植被破坏殆尽 更无森林可言 困而这一地区成为历史时期天然植被受到人类活动破坏最严重 影响最大的地区 三 南方森林变迁 一 明清皇木采办与南方森林损耗原因 明清时期由于黄河流域可供修建宫殿陵寝等大中型建筑用的林材用完 官方开始大规模到南方采办巨型楠木 杉木 柏木等 讨论 明清时期为什么不到东北地区进行皇木采办 地区 长江中上游地区 福建 广东等地 明史 列传第四十一 初 帝将营北京 命礼取材川蜀 礼伐山通道 奏言 得大木数株 皆寻丈 一夕 自出谷中抵江上 声如雷 不偃一草 朝廷以为瑞 及河工成 复以采木入蜀 宋礼 永乐时任工部尚书 影响 皇木采办虽然造就了北京 南京文化名城的繁荣 但造成了南方地区森林资源的极大损耗 生态环境遭到极大破坏 人民生命财产也遭受严重损失 明代嘉靖 万历年间 湖广地区的木材已经 采伐凋残 山穷水远 明神宗实录 卷544 二 山地垦殖运动与南方森林损耗原因 1 巨大的人口压力在南方导致了山地垦殖运动 从乾隆中期开始 人均耕地已经少于4亩 低于饥寒界限 清代的人口在乾隆一朝飞速增长 从1亿增加到3亿 使得人们强制性的去开荒 2 旱地作物大量进入南方山地种植 改变了南方的种植结构 时间 乾嘉垦殖高潮 一直持续到光绪年间 地区 豫鄂川陕交界山区 如巴山 赣西山区 湖南山区 南岭等 后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