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迪小学郭青青五下角度《古诗二首》导读单.doc_第1页
三迪小学郭青青五下角度《古诗二首》导读单.doc_第2页
三迪小学郭青青五下角度《古诗二首》导读单.doc_第3页
三迪小学郭青青五下角度《古诗二首》导读单.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诗二首问题导读评价单班级:五年级一班 姓名: 指导教师:郭青青一、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世人称王荆公。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著有临川先生文集,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1050年夏,王安石在浙江鄞县今宁波任知县,任职期满后回江西临川老家时,路过杭州,登上飞来峰塔顶,面对眼前广阔的视野,想到鸡鸣见日升的情景,心中不免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诗。这一年他正好三十岁。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父亲苏洵,弟弟苏辙都是著名文学家,世称“三苏”。2、景点浏览:飞来峰:又名“灵鹫峰”,在今杭州西湖灵隐寺附近,有“东南第一山”、“武林第一峰”等多种称呼,为西湖“八大景”之一。庐山:美丽的庐山,地处江西省北部,是千古名山。最高峰汉阳峰海拔1474米,是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区。自古就有“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庐山天下恋”之美誉。3、文本链接: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二、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独立认字学词,认字1个,写字2个;理解“千寻、不畏、遮望眼、缘”等词语在文中意思;了解作者及背景资料。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古诗;自主预习,借助工具书弄请词句的意思,培养学生互助学习的能力;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身在最高层”和“身在此山中”的不同寓意,感悟诗中蕴涵的深刻哲理。三、学习重、难点。重点:掌握古诗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互助学习的能力。难点:利用想象和联想阅读诗歌、理解诗意,体会诗中蕴涵的深刻含义。四、学习准备。1、飞来峰、庐山的图片介绍。2、课前搜集的有关作者的资料。3、实物投影仪。五、学习过程。(一)字词积累。1、看拼音写汉字。 l shn yun fn b wi s sh c min( ) ( ) ( ) ( ) ( )2、比一比,再组词。峰( ) 测( ) 庐( )锋( ) 侧( ) 炉( )(二)先解释带点字词的意思,再说说诗句的意思。1、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千寻: 闻说: 诗句: 2、不畏浮云遮望眼。不畏: 遮: 诗句: 3、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不识: 缘: 诗句: (三)根据古诗内容填空。1、登飞来峰作者是( )代诗人( ),我们还学过他的古诗 。揭示哲理的诗句是( , )和唐朝诗人王之涣在登鹳鹊楼中所写的 “( , )”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2、题西林壁作者是( )代诗人( ),“题”意思是( ),“西林壁”指的是( )。通过诗句( , )表现庐山景色的奇特。我们还学过唐代大诗人李白描写庐山古诗 。(四)品读诗文。1、先补充诗句,再按划分的节奏朗读、吟诵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 / ,只缘/ / 。2、先补充诗句,再试着划分古诗登飞来峰节奏。飞 来 峰 上 千 寻 塔 , 闻 说 鸡 鸣 见 日 升 。 不 畏 遮 ,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