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史复习提纲.doc_第1页
中国音乐史复习提纲.doc_第2页
中国音乐史复习提纲.doc_第3页
中国音乐史复习提纲.doc_第4页
中国音乐史复习提纲.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音乐史复习提纲(论述简答部分)1、王光祈:王光祈是中国第一个完全以音乐学研究作为自己的主要目标的音乐家,他以自己毕生的努力为中国近代音乐学学科的建设做里许多基础性的努力。他在中西音乐文化交流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首先表现在向国内音乐界介绍外国音乐理论知识方面,王光祈已大大超出过去一般局限于基础乐理和基础和声的一般介绍,而是着眼于从文化学和音乐学的角度进行更深入、更广泛介绍的西洋音乐与西方社会生活及文化的联系,以及其发展的规律、经验;其次,他还用德文写作了不少向西方介绍中国音乐的论著,其中比较重要的有音乐在中国的意义(1926)、论中国音乐(1927)、论中国记谱法(1928)等,真不愧为向西方介绍中国音乐的第一人。同时他还将西方创立不久的 “比较音乐学”的方法第一个介绍到东方来,用以考察世界东西方音乐之异同,这种开创性的研究对后来亚洲各国的民族音乐学研究起着影响深远的推动作用,特别是他在其中提出关于 “世界三大乐系”的学说意义巨大。2、萧友梅在音乐理论方面,首先他首次把音乐美学作为一个单独的概念,并作为音乐学中的一门独立学科介绍到中国来。其次在对待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问题上,他认为必须“以西为师”,用以改良国乐,使之达到世界音乐水平,他说“今后习旧乐者和教学者均应格外虚心,同时要把西乐记谱法、和声学、对位法、乐器学、曲体学加以研究,方才可以谈到整理或改造旧乐。在音乐教育方面,20世纪20年代他的主要精力是投入在北京的三所音乐教育机构的教学和管理上,同时还非常关心当时中小音乐教育的发展,并编写了大量为普通音乐教育而使用的教材和作品。30年代后,他将自己的主要精力几乎完全投入对“上海国立音专”的建设和管理中。在音乐创作方面,首先歌曲创作特别是学校歌曲的创作是其重要的领域 ,如问就是其中一首公认的优秀代表作;同时他还创作其它一些形式的声乐作品,如合唱套曲春江花月夜;同时萧友梅在器乐音乐创作方面,也是当时我国音乐家中唯一的一位名副其实的开拓者,创作有钢琴曲哀悼引,管弦乐新霓裳羽衣舞,大提琴曲秋思,D大调弦乐四重奏等。3、刘天华作为一个理论家,他把自己“改进国乐”的志向同“要顾及一般民众”的观点结合起来,而选择致力于发展、改革二胡这一较能普及于一般民众的乐器,同时对二胡的制作提出了“固定音高定弦”的要求。另外,他还创办“国乐改进社”,编辑、出版音乐杂志,整理、出版梅兰芳歌曲集。 作为作曲家,他先后创作了二胡曲病中吟、月夜、空山鸟语、苦闷之讴、悲歌、闲居吟、良宵、光明行、独弦操、烛影摇红籍 等。 作为一个演奏家,他对二胡的演奏作了大胆而富有成效的改革。 他的二胡音乐还不仅限于演奏技术与艺术形式的进步,而且在表达思想、情感方面给二胡音乐注入了时代精神,为其他中国乐器性能和技法的革新树立了可效仿和借鉴的榜样。 作为一个教育家,他先后在北大音乐传习所、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北京艺术专门学校、北平大学艺术学院等学校任教,培养出了蒋凤之、陈振铎等一批二胡后学。编写 二胡练习曲 等等。 4、冼星海冼星海,我国著名的“人民的音乐家”,在冼星海短促的一生中,创作生活约10余年,共作歌曲数百首(现存250余首),大合唱4部、歌剧1部、交响曲2部、管弦乐组曲4部、狂想曲1部以及小提琴、钢琴等器乐独奏、重奏曲多首。在冼星海的创作中,数量最多、影响最广的是多种多样的群众歌曲。其中有正面表现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采用号召性、战斗性的进行曲形式的救国军歌青年进行曲保卫卢沟桥和到敌人后方去;有具体展示人民战争壮美的战斗图景、将抒情性与鼓动性或描绘性与概括性结合在一起的在太行山上游击军和反攻;有表现工农群众的劳动生活、采用特定的劳动音调和节奏写成的顶硬上拉犁歌搬夫曲和路是我们开;还有为抗战中的妇女、儿童写的只怕不抵抗祖国的孩子们和三八妇女节歌等等。在这些群众歌曲中,冼星海根据不同内容,创造具有不同个性特征的音乐形象,或以具有冲击力的节奏和挺拔高昂、富于棱角的旋律,表现激昂慷慨的情绪和威武豪壮的气势;或以气息宽广的旋律、舒缓沉着的节奏和抒情含蕴的音调,体现革命人民丰富的内心世界。 在冼星海的歌曲创作中抒情性的独唱歌曲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其中大多是为舞台剧和电影所作的插曲。这些作品从各个不同侧面,反映了特定的人物在现实生活中的遭遇和内心感受,或倾诉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或抒发投入斗争的热切情感。如:夜半歌声莫提起,充满激情和幻想,唱出了横遭封建势力迫害和国土沦丧后的痛切感情与战斗呼号;热血和黄河之恋都是慷慨悲歌,表达了为自由而战的坚强意志和胜利信心;做棉衣江南三月和战时催眠曲等,则以优美亲切、纯朴清新的民间音调,抒发了抗战妇女的爱国深情。为了表现广阔的现实生活和使歌曲更具有民族特色,冼星海还探索创造了一些具有新时代特点的歌曲样式。其中有将抒情性与战斗性两者不同的表现特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歌曲,如在太行山上三八妇女节歌;有颂扬性的歌曲赞美新中国;还有将民间说唱音乐与战斗性的群众歌曲音调相结合的叙事性歌曲,如梁红玉和打倒汪精卫等。他很善于发掘歌词语言的韵律美,在表现主题形象的前提下予以音乐性的发挥。他也很善于运用多种多样的歌曲演唱形式,如独唱、齐唱、领唱、合唱和有说有唱等,特别是在群众歌曲中广泛运用轮唱和二部合唱的形式,在当时的抗战歌咏中具有创新的意义,并具有广泛的影响。 冼星海在音乐创作上的另一重要贡献,是开创了表现我国人民革命斗争并具有民族特点的大合唱创作。所作4部大合唱,在题材、内容的现实性和表现形式的民族化、群众化方面是相同的,但又根据不同的题材、内容,以不同的艺术手法进行处理,而使各个作品具有不同特色。冼星海的四部大合唱生产运动大合唱黄河大合唱九一八大合唱牺盟大合唱。 其中黄河大合唱是最杰出的大合唱影响最为广泛。也是冼星海最重要的和影响最大的一部代表作。作品由八个乐章组成,它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黄河大合唱,在抗战烽火的洗礼下,迅速成长为中华儿女爱国救亡的号角;与此同时,以其所负载的精神力量和民族个性,在海外华人及世界反法西斯战线中得到了广泛的认同。而到了和平年代,它犹如一位战功累累的元勋,继续驰骋在国内外乐坛,成为中华民族傲人的艺术财富。黄河大合唱一问世,就迅速在中国大地上传唱,成为抗战救亡的精神号角。并推动了团结抗日的形势发展。 5、黎锦晖著名的儿童音乐家,他在儿童歌舞音乐创作上有突出的贡献。其形式主要为儿童歌舞表演和儿童歌舞剧两种。如著名的作品可怜的秋香,他还是我国西洋歌剧的最早探索者与中国通俗音乐的开拓者。他在二、三十年代所创作的毛毛雨、桃花江等一些爱情歌曲在当时红极一时,在大量吸取我国民间音调的基础上将外国歌舞音调和节奏(如美国的爵士、东南亚的城市歌舞等等)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我国30年代所特有的通俗音乐风格。6、 青主青主,原名廖尚果。青年时期留学德国,学习法律并兼学音乐,毕业时获柏林大学法学博士学位。他是我国最早的音乐美学家,其音乐美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乐话、音乐通论。青主的这些著作是中国第一批音乐美学方面的著作,其核心思想是“音乐是上届的语言”,是接受了刺激而引发情感的冲动后,以所创造的音响而构成的。他重视音乐的特殊性,认为音乐不是用来描写的,而是反映人类灵魂和情感的时间艺术。在音乐批评方面,青主发表了具有一定专题性及学术性的评述,如论印象派的音乐等。同时青主还对我国现实音乐生活问题提出了较多的论述,在关于音乐的国际性和音乐作为自己的艺术等方面的观点,具有明显的“全盘西化”的倾向。青主关于音乐创作方面的文章大多与歌词创作及歌词创作有关。他指出中国汉字具有自己独特的音韵特征。另外他还从音乐学的角度去探讨音乐的基本知识和理论。7、黄自中国作曲家,毕业作品管弦乐序曲怀旧曾在学院演出,这是中国作曲家创作的第一部交响音乐作品。1930年任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作曲理论教授兼教务主任。1931年起创作了多首抗战歌曲,如抗敌歌、旗正飘飘等。1934年与萧友梅等人创办音乐杂志,1937年辞去教职,专事编写专业教材。他倡导音乐创作走民族乐派的道路,探索音乐的民族风格。他的音乐创作以声乐为主,作品的作曲技法娴熟,表现情感细腻,具有很高的艺术性。代表作品还有清唱剧长恨歌、歌曲点绛唇、南乡子、玫瑰三愿等,他还主持并实际参与编写了复兴初级中学音乐教材(共6册)。他的主要作品有管弦乐怀旧,清唱剧长恨歌,合唱曲抗敌歌,旗正飘飘,歌曲热血、九一八,艺术歌曲点绛唇、思乡、玫瑰三愿等。玫瑰三愿是他著名的艺术歌曲。8、张曙安徽人,从小受当地民间音乐的影响很深,1926年入上海艺术大学音乐系学习,并参加了田汉领导的文艺团体“南国社”。1928年考入上海国立音乐院师范科,主修声乐。1933年跟聂耳、任光组织“苏联之友社”和“歌曲研究会”,开始从事革命群众歌曲的创作和研究。不久便加入中国共产党。全面抗战后到武汉参加抗日救亡工作,成为“三厅”的一员。 代表作品有:农夫苦、救灾歌、车夫歌、保卫国土、日落西山、丈夫当兵去等。他注意吸收和借鉴民间说唱音乐的音乐语言、题材形式等,创造了一种新的歌曲题材说唱性的叙事歌曲。9、任光浙江人。曾在里昂大学音乐系学习,同时在一钢琴厂学习调律。回国任上海百代唱片公司音乐部主任。并参加“苏联之友社”、“剧联”音乐小组,先后组织了“巴黎华人合唱团”、“铜锣合唱团”等进行抗日救亡的演出活动,1940年春入“三厅”,同年夏天开始从事新四军内的音乐工作。主要代表作品有电影音乐:渔光曲、月光光,群众歌曲:王老五打回老家去;歌剧洪波曲;民族管弦乐合奏彩云追月等。 10、贺绿汀主要作品:贺绿汀是我国著名的音乐家,他的著名器乐作品有钢琴牧童短笛、摇篮曲等,管弦乐晚会、森吉德玛等。电影歌曲:秋水伊人、天涯歌女、四季歌等。群众歌曲:游击队歌、嘉陵江上等,合唱:垦春泥等。11、聂耳聂耳一生共创作37首乐曲,其中反映工人阶级生活和斗争的歌曲占有较大比重。聂耳经常与田汉合作。除义勇军进行曲外,聂耳的代表作品还有:群众歌曲: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前进歌、大路歌、开路先锋等;抒情歌曲:铁蹄下的歌女、塞外村女、梅娘曲、飞花歌等;儿童歌曲卖报歌等; 改编整理民间器乐合奏曲金蛇狂舞、翠湖春晓等。这些辉煌成就的取得,除了他个人的天才,最主要的是他深入社会生活的最底层。聂耳在音乐创作的内容上主要表现在以下的三个方面:第一、描写劳动者的大路歌第二、描写女性体裁的铁蹄下的歌女第三、写新青年的毕业歌 聂耳的歌曲创作,与同时代其他作曲家相比,数量最多、成功率最高、艺术影响力也更深远。聂耳的音乐创作几乎全是为电影和话剧、舞台剧配乐,并且是一位多产、创作成功率极高的作曲家。他先后为 8部电影创作了20首歌曲,这些歌曲主要是群众歌曲和抒情歌曲。其中1934年为电影风云儿女创作的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为影片桃李劫创作的毕业歌等以其进行曲的速度和坚毅、果敢的气魄鲜明地反映和表达了中国人民反帝爱国斗争的决心和热情。 聂耳的一切创作都是为着人民的,从内容到题材是这样,从语言到题材也是这样。一切都是为了人民的需要,一切都是鼓舞人民的前进,一切都是为了人民的翻身解放。为了更确切的表现现实生活,为了更好地让人民去理解和接受。他的作品不论是歌曲还是器乐曲:在音乐语言和歌曲的旋律上,都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与广大群众的欣赏习惯、接受能力、心理素质、美学趣味有着很强的亲和力。聂耳的那些来自民歌吸取并在此基础上加以提高、加以创造后产生的优美动听、生动活泼的曲调,是那样富有民族性和群众性,是那样的鲜明简洁、通俗易懂。 聂耳是我国无产阶级革命音乐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他的音乐创作,以崭新的内容和创新的形式,鲜明生动地塑造了作为历史推动者的工农群众的战斗形象,内容揭示了压迫下的群众生活与思想情感,体现了中国革命音乐的正确方向,初步解决了音乐如何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等问题;重视音乐上的民族风格和艺术形式上的创新,同时也大胆吸取了外国革命音乐的因素,探索了以短小的动机或乐句为基础加以贯穿发展的原则。(3分)总的来说他的音乐具有民族性、大众性,和时代特色,是我国无产阶级音乐事业建设的开拓者和奠基者。12、马思聪 马思聪是中国第一代小提琴演奏家,也是近现代最有影响的小提琴演奏家和作曲家。代表作品有小提琴音乐第一回旋曲、内蒙组曲(其中以思乡曲最为有名)、F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交响音乐山林之歌,合唱民主大合唱,舞剧晚霞,歌剧热碧亚等。马思聪本着要将小提琴民族化的美好愿望,创作的每一首小提琴作品都散发着浓郁的民族气息, 他的创作在西洋作曲技法中加入了许多典型的中国民族风格、民族语言的音乐特征,具有鲜明的个性;它借鉴了中国民间乐器的演奏手法滑指的运用,使作品富于独特的民族韵律。而且他的创作经常是从选取一个短小的民歌旋律入手,依据它的音乐内涵而引伸出整首器乐曲来,这种创作方法对于中国小提琴作品的创作发展有着广泛的指导意义。他以高超的才华和技艺谱写的精美乐曲摇篮曲,成为中国小提琴音乐创作开端时期的最重要也是最有影响的作品。13、秧歌剧以旧秧歌的“小场子戏”为基础,吸收当地民歌、戏曲、歌舞、话剧等综合而成的集戏剧、音乐、舞蹈于一身的新型广场剧的综合艺术形式。其内容广泛:涉及群众生活的各个方面,有反映解放区的生产斗争的,如兄妹开荒;有反映根据地农村的阶级斗争的,如减租会;有反映根据地军民抗日及国内反动派的,如周子山等。类型有两种,一种形式和剧情较简单,只有两三个角色进行叙述式演唱,如兄妹开荒;另一种较复杂,情节曲折,戏剧性强,如周子山等。音乐大多数采用陕北群众所熟悉和喜爱的地方戏曲和民歌加以填词改编而成。14、赵元任著名的音乐家,一生利用业余的时间共创作了一百多首音乐作品,其中各种类型的声乐作品占绝大多数,也包括少量的器乐小曲和一些民歌改编曲。正式发表的作品有歌曲40多首,3首钢琴小品,及一首大型合唱曲。具有较大社会影响的主要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所创造的一系列作品,并在1928年出版了中国第一个白话新诗歌集新诗歌集。他是中国真正的艺术歌曲之父,如著名的声乐作品教我如何不想她、合唱作品海韵,同时他还是我国最早尝试写作钢琴曲的作曲家,他于1915年在科学杂志上发表的钢琴小曲和平进行曲是我国第一首钢琴音乐作品。15、李叔同李叔同是我国近代音乐、美术及话剧艺术的先驱者,同时也是一位佛学大师。在日本期间,他独自编印出版了中国最早的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其中在他的第七刊中第一次讲述了乐圣贝多芬及西洋乐器分类说。他自己作曲的一些歌曲如早秋、留别等属于我国第一批采用西方作曲观念谱写的歌曲之列。特别是他创作的三声部合唱春游是中国最早使用西洋多声作曲技法来进行创作的音乐作品。他所编写及创作的歌曲很注重曲调的流畅优美、文词的生动秀丽,以及歌词与曲调上的完美结合,不少还配以钢琴伴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可以说在当时,他所作的音乐作品演唱方式多样,形式结构也较为复杂、完整,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对后来的艺术歌曲有较大影响,如送别。在教学上,他回国后先后在天津、上海、杭州 、南京等地从事音乐艺术教育事业,为中国培养了一批音乐人才,如丰子恺、刘质平、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