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记承天寺夜游》教案.doc_第1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记承天寺夜游》教案.doc_第2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记承天寺夜游》教案.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教者:操洁 授课班级:八(4)班 教材分析: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的一篇小品文。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全文仅80余字,却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创造了一个清冷皎洁的艺术世界,传达了作者豁达乐观的心境。本文语言干净利索而又极富表现力,可以说是写景抒情的精品。对于学生陶冶情操、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来说,本文是学生学习的典范。教学对象分析:学生经过初一一年的学习,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对于文言文的阅读与学习掌握了一定的步骤,经过以往的朗读训练,他们能很容易接受这篇短文,容易从朗读中获得学习文言文的喜悦感与成就感,进而主动加入到理解、背诵、创新的学习活动中来。教学目标:根据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具有独立阅读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文自身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知识目标:1.反复诵读,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2.了解文章写景抒情的方法。3.品味朴素自然、意味隽永的语言。能力目标:1.通过诵读,培养语感。2.培养用朴素的语言表达感情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1.学习作者旷达的心境,培养自己良好的个性。2.领略文中月色自然之美,感受作者胸怀旷达之美。教学重点:学会诵读古文。从字音、句读、情感等几个方面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教学难点:1.欣赏文中的描写月色的句子,体会作者悠闲、超逸的心境。2.体会文中起伏的情感,结合作者在黄州的经历,深入探究“闲人”的内蕴。导学过程:一、情境激趣引用梁文道但少闲人中的语句引入课文。就拿苏轼的那篇脍炙人口的记承天寺夜游来说吧。全文不过百字,你说它讲了什么大道理呢?没有。你看它的修辞用字很华丽吗?也不。但大家硬是觉得它美,硬是要把它看成中国小品文的精粹。二、读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字音,划出句读。2.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再读文章。教师给出补充注释。(户:门 遂:于是 盖:发语词,原来是 但:只是)3.结合注释,理解句子。(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4.再次朗读,读出感情。讲解过程补充人物背景知识。苏轼,本文作者是苏轼,我国北宋著名的散文家和诗人,出生于四川眉山。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唐宋八大家 ”之一。张怀民,名梦得。宋神宗元丰六年贬黄州,初时寓居承天寺(今湖北省黄冈县。)曾筑亭於住所之旁,以纵揽江山之胜概,苏轼名之为“快哉亭”。 苏轼生活的时代大兴“新法”,改革之风大盛。由于他反对王安石“新法”而被调离出京。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因御史李定、何正臣等说他写诗讽刺了“新法”而被捕入狱。这就是当年有名的“乌台诗案”(乌台,指当时的御史府)。出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5.引导学生对文中“闲人”做深入分析和理解,并将这种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贯彻在生活中,教会学生用乐观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三、理清思路,背诵全文 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试着背诵全文。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