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厅讲座:经典品读与文化自觉.ppt_第1页
教育厅讲座:经典品读与文化自觉.ppt_第2页
教育厅讲座:经典品读与文化自觉.ppt_第3页
教育厅讲座:经典品读与文化自觉.ppt_第4页
教育厅讲座:经典品读与文化自觉.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经典品读与文化自觉 主讲 葛永海 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一 何谓经典二 如何品读经典三 经典品读与文化自觉 一 何谓经典 1 关于经典的定义和解释 指具有典范性 权威性的作品或著作 古今中外 各个知识领域中那些典范性 权威性的著作 就是经典 尤其是那些重大原创性 奠基性的著作 如 老子 论语 圣经 金刚经 等 典 从甲骨文字形看 上面是 册 字 下面是大 合起来就是大本大册的书 本义是指重要的文献 典籍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 1883 1969 的 历史的起源与目标 1949年版 提出著名的 轴心时代 命题 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之间 尤其是公元前600至前300年间 是人类文明的 轴心时代 轴心时代 发生地区是在北纬25度至35度区间 这段时期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 在轴心时代里 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 古希腊有苏格拉底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以色列有犹太教的先知们 古印度有释迦牟尼 中国有孔子 老子等 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 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生活 在彼时 古希腊 以色列 中国和印度的古代文化都发生了 终极关怀的觉醒 人们开始用理智的方法 道德的方式来面对这个世界 也产生了宗教 而未能实现超越突破的古文明 如巴比伦文化 埃及文化 虽规模宏大 但都难以摆脱灭绝的命运 成为文化的化石 每当人类社会面临危机或新的飞跃的时候 我们总是回过头去 看看轴心时代的先哲们是怎么说的 卡尔维诺 为什么要读经典 1 经典是我们常听人说 我在重读 而不是 我在阅读 的那类书 2 我们将人们读了爱不释手 加以珍藏的书冠之以经典 但并非只是那些有幸初次阅读它们的人 才精心珍藏它们 欣赏它们 3 经典具有特异的影响力 它们不可能从头脑中清除 它们潜藏在大脑的记忆层中 披上了集体或个体无意识的伪装 4 每一次重读经典 就象初次阅读一般 是一次发现的航行 5 每一次阅读经典实际上都是一种重读 6 经典从来不会说 它当说的已说完了 7 经典带着以往的阅读痕迹传承给我们 并且带着它们本身留给文化 或者更明白地说 语言和习俗的痕迹 8 经典不一定教给我们以前不懂的东西 在经典中 我们有时发现的是某种自己已经知道 或者以为自己知道 的东西 但不知道是该作者率先提出的 或者至少以一种特殊的方式与其联系在一起 这同样是一种带给我们莫大欢愉的惊喜 就象我们总能从对血统 亲属关系和姻亲关系的发现中获益 9 通过阅读经典 我们感到它们远比传闻中所想象的更新鲜 更出乎预料 更不可思议 2 关于经典的类别 经典类型 按照门类分 文学 电影 舞蹈 音乐 绘画 建筑等都有自己的经典 很多情况下 我们说的 经典 指的是传统文化中的经典 大致可分为 学术经典 论语 庄子 等 文学经典 诗 词 曲 赋 小说等 文学经典 按照时代分 一代自有一代之经典 汉赋 唐诗 宋词 元曲 明清小说按照文体分 诗词 小说 散文 戏剧等 3 经典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所谓经典 指的是千百年民族文化智慧反复凝炼 提纯而出的结晶 是民族文化传承发展得以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 一旦成为经典 就会自然进入一个开放的 具有超时间性的结构和流程当中 正是通过一次次重读 经典被不断赋予新的文化意识和生命形态 那些栖息在历史文本上高贵的灵魂才一次次被激活 悠远高妙的回声在每一个时代的精神空间里盘旋响应 其深刻意义和恒久魅力才不断获得验证 阅读经典作为传承与激活民族文化精神的关键环节 既具有历史的必然性 又具有时代的规定性 4 经典与流行文化的关系 从本质上说 流行文化是一种在现代工业社会背景下所产生的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特定生活方式 它是以大众为消费对象 以现代传媒为载体 按照市场规律批量生产的 集中满足人们的感性娱乐需求的文化形态 流行文化也可能产生自己的经典 比如金庸小说 琼瑶小说 当代流行文化对于经典的改编与颠覆 大话与恶搞大都针对名著 通过强烈的错位感造成喜剧性效果 比如对唐诗 李白 的调侃 大话西游 红楼梦 水浒传 的影视改编 关于台词的穿越 等等 二 如何品读经典1如何选择经典 流行文化疯狂地制造文化泡沫 也在不断地推出 伪经典 潮起潮落 风来风往 真正的经典往往经受了时间的洗礼与考验 我们应该回到历史的纵深处 去寻找和传承原创的智慧和文化 先秦诸子散文 孔子 孟子 老子 庄子 墨子 荀子等 中国的史传文学 比如 史记 中的代表篇章 项羽本纪 等 唐诗宋词 李白 杜甫 苏轼 李清照等 明清小说 红楼梦 三国演义 水浒传 西游记 金瓶梅 等 名著意义深远 阐释不尽 具有解读的广阔空间与多种路径 诸子面相 霸王别姬 豪放与婉约 石头神话 原型伪型 游民文化 诲淫诲盗 2如何品读经典 问题一 读图还是读文 在当下 图的诱惑无处不在 如何面对 读图时代 影像时代 媒介文化的演变历经了从 口头 到 笔头 再到 镜头 的过程 而现在 则是 镜头 一家独大 统摄了 口头 和 笔头 的优势 通过联合口头优势和出版优势 将效应不断放大 2020 3 16 17 可编辑 影像化的优势在于直观快捷 通过强势媒体迅速抵达千家万户 也使民众趋之若鹜 而缺陷也至为明显 影像的动感超越了文字固有的静态特性 单向地提供感性直观的当下体验 却取消了观众掩卷沉思的契机 影像时代注定是一个直观浅表 排斥深邃的时代 问题二 代读 还是自读 梅新林 葛永海 经典 代读 的文化缺失与公共知识空间的重建 载 中国社会科学 2008年第2期 在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内 经典阅读主要限于少数学者 并通过相对固定的教育场所得以薪火传递 然而到了当今大众传媒时代 则可以借助大众媒体的多元途径与巨大影响 将经典阅读由学者个体阅读推向大众广泛参与的公共阅读 在此过程中 本有两种选择 一是由学者个体阅读引导大众阅读 二是由学者个体阅读取代大众阅读 从当前选择结果来看 显然以后者更受欢迎 当一些学者走出书斋 走向荧屏 向电视机前的大众群体广泛传播其经典阅读心得与体会 受众群体则藉此获得对经典的认知和理解 那么 这些学者即以学术权威的身份 担当起了经典 代读 者的角色 百家讲坛 就是典型个案 所有的文本包括经典文化都可能成为消费对象 重读经典 几乎被完全带入市场营销的流程中 在强势电视媒体的主导下 遵循的主要是商业逻辑 它主张 受众为王 因此其所选择的 学术明显 基本上口头技巧高于学术能力 经典阅读的形式被置于极高的地位 始终遵循文化传播中的 就低 原则 对带有趣味性的娱乐元素进行不遗余力的挖掘 强调语言表达的技巧 强调外在包装 有时甚至不惜以矮化 弯曲经典为代价 德国学者阿多诺指出 大众文化的产品其鲜明特征就是标准化和伪个性化 事实证明确实如此 为了迎合文化速食主义的取向 更为明显的商业属性表现在学者一旦被纳入到电视节目的生产流程之中 其讲述方式就会按照栏目固有的如人物 故事 细节 悬念之类的配方进行设计 从而使得经典的 代读 大都被打造为面目相似 规格相同的 标准件 那样的话 文化产品也就完全沦为商业市场的附庸 所以 代读 只能是暂时的引领 努力做一个独立深思的读书人 三 经典品读与文化自觉1 体悟文化特质2 提升文化修养3 警惕文化侵略4 追求品质生活5 倡扬文化精神 1 体悟文化特质理解中国文化的独特之处 强化文化自觉与自信 阅读经典 学会理解中西的文化差异 中西神话比较 个体与群体 和谐与挑战等观念之差异 比如饮食习惯 绘画 音乐 舞蹈 筷子的哲学 笔简意远 画圆的舞蹈 道家指出 大音希声 大象无形 大辩无言 西方音乐则并非如此 孔子的世界影响1988年在巴黎召开的 面向21世纪 第一届诺贝尔奖获得者国际大会上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瑞典科学家汉内斯 阿尔文博士指出 人类要生存下去 就必须回到25个世纪之前 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1793年法国大革命起草的 人权和公民权宣言 引用孔子的格言 自由是属于所有的人做一切不损害他人权利之事的权利 其原则为自然 其规则为正义 其保障为法律 其道德界限在下列格言中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美国1985年出版的 人民年鉴手册 列出世界十大思想家 孔子便被列为十大思想家之首 美国前总统里根说 孔子高贵的行谊与伟大的伦理道德思想 不仅影响了他的国人 也影响了全人类 孔子学说世代相传 提示全世界人类丰富的为人处世原则 孔子的前世今生 深入理解中国的儒释道文化 儒家的 仁 与 礼 粮店 比如 仁者爱人 推己及人 道家的 出世 药店 中国古代文人 儒道互补 的心理结构佛家的 顿悟 慈悲 轮回 等 2 提升文化修养阅读经典有益于提升文化修养与思维能力 读书 尤其读传统经典 是反抗平庸人生最现实的选择 培根认为 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 他说 求知可以改进人性 而经验又可以改进知识本身 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 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 腹有诗书气自华 3 警惕文化侵略美国 三片 文化 薯片 芯片 大片 要利用所有的资源 甚至举手投足 一言一笑 来破坏他们的传统价值 我们要利用一切来毁灭他们的道德人心 摧毁他们自尊自信的钥匙 就是尽量打击他们的刻苦耐劳的精神 一定要尽一切可能做好宣传工作 包括电影 书籍 电视 无线电波和新式的宗教传布 只要让他们向往我们的衣 食 住 行 娱乐和教育的方式 就是成功的一半 好莱坞大片始终是美国价值观的坚定执行者 比如宣扬所谓的民主自由 唯我独大的美国式英雄拯救世界 当然其中不可否认 也有值得肯定的 比如强调个人奋斗进取 突出温情主义 现世悲悯情怀 应当正确理解和评判这种价值观 捍卫国家文化安全 同时 在东亚乃至世界文化圈中 提升文化输出的能力 4 追求品质生活 俄 尼克拉耶娃 书籍是生活的加速器 阅读可以扩充生活的宽度 厚度与高度 无用之用 方为大用 只有健全文化人格 才能提升社会竞争力 当下生活必然是历史与现实的交汇 只有把握过去 才能理解未来 5 倡扬文化精神做中国传统文化的承继者与发扬者 未来社会需要的是具有人文素养的复合型人才 传统文化必将为当下提供源源不息的精神动力 因此 当代文化建设需要倡扬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 同时 应警惕当下地方文化建设中的 文化空心化 如何理解并倡扬当代的文化精神 理解浙江文化精神 浙人如玉 温润其形 刚健其心 杭州人文精神 精致和谐 大气开放江南文化共同体 箫与剑的双重演绎 诗性审美与实用理性的辨证统一 金华人共同价值观 尚德务实 开放致远 草稿 本人的一些文化实践体会 1 参与世博会浙江馆竞标文案 主题 山水有心 城市无形 城市如何让生活更美好 有心 有意 有韵 忘形 无界 随势赋形序 上城若水湖水涟漪 圆形的包容河道纵横 网状的链接江流直下 线性的延展大潮奔涌 弧度的跨越沧海月明 复归于无形2 金华孝顺镇文化建设个案 上联 孝心孝行孝天下 下联 顺风顺水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