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抗日救亡运动.doc_第1页
第13课 抗日救亡运动.doc_第2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3课 抗日救亡运动目标呈现1、记住九一八事变发生的时间、地点。 2、了解日本帝国主义在东北地区的暴行,概述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的情况。 3、掌握西安事变的时间、发动者、结果。理解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预习热身细读课文,将下列问题的序号和标题标注在课文相应地方,并将下列内容勾划在书上,填空部分划双横线。一、九一八事变1、事变发生: 年月日,日本关东军炸毁南满铁路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的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所为,以此为借口,炮轰东北军驻地 ,占领 。这就是 事变。2、结果:事变后,由于国民党政府执行 政策,东北三省沦陷,成了日本的殖民地。日本在东北建立了 ,以 为都城,扶持中国末代皇帝溥仪任“执政”。(注意看P80页辅栏“读读”)二、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阅读本目)三、西安事变1、背景: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使中国 空前严重。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和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政策的感召。2、爆发: 年月日, 、 在西安扣押蒋介石,要求停止内战, 。这次逼蒋抗日的行动,历史 上称为 。 3、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中国共产党从 出发,提出 西安事变的正确方针,并派 等人到西安谈判。在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下,蒋介石被迫接受了 的主张。 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 基本结束,促进了 局面的出现。点拔释疑1、P80页辅栏“议议”:如果不是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日本能否侵占东北?2、P81页辅栏“想想”:全国各界人民同仇敌忾掀起抗日救亡运动,说明了什么?3、P85页辅栏“议议”: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4、P85页“学习测评”第2题。达标检测1、“苦难十四年,日本和汉奸,压迫老百姓,有苦不能言。”这一现象曾经发生在 ( )A、华北地区 B、东北地区 C、华东地区 D、台湾地区2、 在民族危亡关头,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不顾个人安危,毅然发动西安事变,立下了不朽功勋。下列选项中,对他们评价准确的是( )A、“民族英雄,千古功臣 ” B、“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C、“千古奇冤,江南一叶” D、“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始先基”3、九一八事发生在( )A、1930年 B、1931年 C、1932年 D、1936年4、每年的9月18日晚,沈阳总要响起长长的警报声。这是为了让人们记住( ) A、火烧圆明园 B、九一八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南京大屠杀 5、中国人民局部抗战开始的标志是 ( )A、甲午中日战争 B、巴黎和会外交失败 C、九一八事变 D、西安事变6、 “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在关内流浪。”你看到这里,你想到了什么 ( ) A、国民党发动内战,人民无法安居乐业 B、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人民四处逃亡。C、美国发动侵朝战争威胁我国东北地区 D、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国东北,人民流离失所7、中国共产党在东北组织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其主要领导人是 ( )A、贺龙 B、陈毅 C、叶挺 D、杨靖宇8、1936年导致国民党内部不断分化的原因有 ( ) 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加剧 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日本帝国主义的挑拔离间 内部为了夺取领导权产生了矛盾A、 B、 C、 D、9、在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感召下,张学良和杨虎城接受的主张是( ) A.、杀蒋抗日 B、发动起义,投奔共产党C、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D、不再“剿共”10、西安事变后,中共主张和平解决,被派往西安调停的主要中共代表是 ( )A、毛泽东 B、周恩来 C、王若飞 D、王稼祥11、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解放西安事变的根本出发点是 ( ) A、支持张、杨的爱国行动 B、维护工农利益C、执行共产国际的指示 D、维护全民族的利益12、西安事变中,蒋介石被迫接受的条件有 ( ) 停止内战 建立联合政府 联合红军抗日 到延安与毛泽东会谈 A、 B、 C、 D、13、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 )是多方面协商的结果 反映了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标志着十年内战局面的基本结束 有利于全民族团结抗战局面的到来A、 B、 C、 D、14、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初步实现的主要原因在于 ( )A、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导地位 B、中共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C、杨虎城、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 D、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盘点提升1、“中华民族到了最危急的时刻,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在国家民族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