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儿垂钓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稚、侧”,认识“纶”、“莓”,理解“蓬头、稚子、垂纶、侧坐、遥招手、鱼惊、应”等词的意思。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小儿垂钓的意思,抓住“蓬头、侧坐、遥招手、不应人”体会钓鱼孩子的天真、可爱。品味乡村生活,感受童年快乐,生成素朴情趣。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本诗,默写全诗。教学重点:1、理解诗句的含义,感悟诗文的意境,体会童真和童趣。 2、有感情地朗读,积蓄童年情愫,丰富古诗积累。 教学难点:1.品味古诗语言,抓住“蓬头”“遥招手”等词语结合诗句展开想象。2.体会童年的纯真与快乐,与古诗意境产生共鸣。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钓过鱼吗?既然这么多同学都钓过,那我就来考考大家有关钓鱼的知识。怎样才能让鱼上钩呢?(鱼竿要长一些,钓鱼要有耐心,不能三心二意,保持安静.)(你很聪明。你善于观察。大家真是钓鱼的高手!)2.老师这儿有一幅图,(ppt出示)你能看出是谁在干什么吗?(一个小孩在河边钓鱼,老伯伯在跟他招手,小孩在摆手)3.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唐代胡令能的诗小儿垂钓,和这个喜欢钓鱼的孩子交个朋友。齐读课题:小儿垂钓。指这两个字“垂”要注意字形,“钓”不能写成“钩”。二初读古诗,释题揭趣。1.请大家打开书本自由读古诗,读准生字词。2.诗题中的“小儿”指什么?“垂钓”就是“钓鱼”。那么小儿垂钓连起来的意思就是?(小孩钓鱼)3.这是本课的生字词。(ppt出示)标有拼音的是本课的生字,注意读音和字形。谁来试着读一读。我们一起读。 垂钓 蓬头 稚子 草映身 垂纶 侧坐 莓苔 遥招手4.生字已经会读了,我相信大家读诗也一定没有问题。(ppt出示)自己试一试。大家推荐一位同学读。(师正音)提醒应注意的字音,再齐读。5.古诗不仅韵律美,节奏也美。老师已经画了节奏,试着读一读。我们一起来听录音,(ppt播放)大家学着它的停顿节奏来读一读。6.会提问,才会学习。想想这首诗中有不理解的词语吗?请用铅笔在书本上画出来,我们再来讨论交流。你们想知道哪些词的意思?(根据学生说的字体变红)7.现在请同桌之间相互讨论研究,可以通过看图猜意思,查找工具书,或者两人讨论理解词义。8.我们来分享一下你们的学习成果。9.大家再来看看,这首诗中有两个“ying”一个是“草映身”的映,(变红)一个是“不应人”的应,这两个“ying”什么意思?(第一个:掩映,第二个:应答ppt出示)10.这儿有一个遥,它是什么意思,这个字什么偏旁?(走之底,遥远地ppt出示)三精读品味,想象朗读1.同学们理解得真好,古人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再轻声读一遍这首诗,你一定能从诗中看到许许多多的画面。能看到怎样的画面?2.(出示图片)你们看这个小孩的头发怎么样?(很蓬乱)他侧着身子坐在茂盛的草丛中学钓鱼,草儿把他的身体都挡住了。3.诗人看到这样的情景便吟出这句诗(ppt出示: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大家一起读。诗中稚子的意思与哪个词的意思一样?(都是指小孩子)那“垂纶”的意思与哪个词的意思一样?4.想要真正地体会一首诗的情趣,要抓住诗中关键的词语,好好地体会。想想这句诗中哪个词最有趣,最传神,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现在可以通过4人一组合作学习,老师提供3种方法:一看图,二查工具书,三4人一小组讨论研究。合作学习现在开始。 (“蓬头”没来得及梳理就赶到河边学钓鱼,说明小孩对钓鱼的兴趣很浓,真是一个天真淳朴的乡村儿童。“侧坐”,非常随意悠闲的动作,把小儿垂钓刻画得惟妙惟肖,生动传神。“草映身”(可见小孩子身子小)是啊,如果是大人哪会有“草映身”的趣味呢.“稚子”,稚嫩,可爱,天真。“学”非“玩”,似懂非懂,专注认真,趣味无穷。)5.大家的理解都很棒。透过清澈的河水,小孩看到鱼就要上钩了。这时候,有一个路人走过这里,想向他问路,(ppt出示)如果你是钓鱼的孩子,你会怎么做?(向他招手,等他走近再轻声告诉他)6.我们来演一演,谁来演钓鱼的小孩,老师就是问路的人。老师站在这儿可以吗?(很近)用诗中的一个字告诉老师为什么不可以?(遥是远远地)7.师:听说杏花村的杏花糕很好吃,想买点尝尝,可这路怎么走啊?咦,有个小孩在那儿干什么,我来问问他。喂,小朋友,去杏花村怎么走啊?8.我来采访他,刚才你这动作是什么意思?(让你走近些)你没有回答我是为什么?(怕你惊跑了鱼)9.刚才这个同学是怎么演招手的?还能怎么演?一个招手可以几种演法,各有各的情趣和道理,这就是古诗给我们的想象空间。让我们带上自己的想象,一起把这句诗读一读。10.请同学们打开书本,再读一读,试着用自己的话把古诗还原成小故事。(ppt出示图片)谁来试一试。(一个头发乱蓬蓬的小孩学着大人钓鱼,侧身坐在莓苔上,身影掩映在野草丛中。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连忙远远地招了招手却不回答,害怕惊动了鱼儿,不敢回应过路人。)11.同学们喜欢这个钓鱼的孩子吗?(喜欢)现在你想用什么词语来形容钓鱼的孩子呢?能写在黑板上吗?12.请几位小老师留步,这是一个.的小孩,说说从诗里哪些词中感觉到?13.刚才这几位同学的理解都很好。现在老师配上音乐,大家跟着音乐再来读一读,读出你对小孩的喜欢。(播放)古人不仅会像我们这样吟诵,还会吟唱,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播放)14.是不是很有意思,其实古诗不仅能吟唱还能配上现代歌曲旋律唱出来。(播放一遍)同学们想跟着录音唱一唱吗?(再放一遍)15.今天,我们一起学了一首有趣的诗,还认识了一个(可爱,天真,淳朴,聪明,活泼,机智,专心)的小孩。四拓展延伸,读诗寻趣。1.一首小儿垂钓,短短四行,却给我们勾勒了一位天真浪漫,稚气可爱的小儿的形象。其实,古代还有不少诗人把儿童的生活写到了古诗中,你们知道这样的诗吗?(先背再出示)(老师搜集了一些一起来看)2.(ppt出示)a.池上 (唐)白居易 (偷白莲 调皮)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一个小孩子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他不知道怎样隐瞒,于是在水面上留下了划船的踪迹。)(这首诗里的孩子做了什么童年趣事?是个怎样的孩子?)(超链接小儿垂钓)如果我们把小儿垂钓概括为:学垂纶,他是一个天真的孩子。谁能照着样子概括池上,我们一起把这首诗读一遍。B.(ppt出示)所见 【清】 袁 枚 (捕鸣蝉 可爱)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我们一起读。(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下。)(这首诗里的孩子做了什么童年趣事?是个怎样的孩子?)C.(ppt出示)村居 【清】高鼎 (放纸鸢 贪玩)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堤旁的杨柳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孩子们放学回来的早,趁着刮起的东风,放起了风筝。) (这首诗里的孩子做了什么童年趣事?是个怎样的孩子)我们一起读一读。D.(ppt出示)宿新市徐公店 【宋】杨万里 (追黄碟 顽皮)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在稀稀疏疏的篱笆旁,有一条小路伸向远方,路旁树上的花已经凋落了,而新叶却刚刚长出,还没有形成树阴。儿童们奔跑着,追捕翩翩飞舞的黄色的蝴蝶,可是黄色的蝴蝶飞到一片金灿灿的菜花丛中,孩子们再也找不到它们了。)(这首诗里的孩子做了什么童年趣事?是个怎样的孩子)我们一起读一读。2.今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房地产市场区域分化对长租公寓投资策略的影响分析
- 2025年老年健康管理中老年慢性病管理长期照护服务模式社区服务满意度调查报告
- 2025年文化旅游演艺项目策划运营中的互动体验设计研究报告
- 现场产品知识培训总结报告课件
- 202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案例分析专项训练试卷
- 2025年小学数学毕业升学考试易错题型专项复习押题试卷
- 现代化家具知识培训内容课件
- 2025年Python二级考试模拟试卷 高频考点实战版
- 林州一中分校2026届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含解析
- 2026届浙江省湖州市9+1高中联盟长兴中学化学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含解析
- 孩子抵抗力提升的方法与技巧
- 教学副校长给教师培训课件
- 一级建造师之一建矿业工程实务高分复习资料
- 交通信号设施施工技术交底
- 关于股权性质与货币市场的思考
- 市场监管个人纪律作风整顿心得体会
- 育婴员理论模拟考试试题及答案
- 小学数学教师业务水平考试试题
- 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费支付申请表实用文档
- 杨式85式太极拳现用图解
- YY/T 1095-2015肌电生物反馈仪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