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四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学).doc_第1页
专题四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学).doc_第2页
专题四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学).doc_第3页
专题四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学).doc_第4页
专题四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学).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吴川一中2012年高考一轮复习学案 2011-9专题四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考点与课标】3+2P34【知识梳理】一、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一)古代的四大发明1概况: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1)造纸术:西汉早期已出现最早的纸。105年,东汉宦官 改进造纸术,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2)印刷术:隋唐时期中国即盛行雕版印刷。11世纪中叶,北宋雕版工 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是印刷业的一大革新,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和传播作出伟大的贡献。(3)火药:中国古代炼丹家发明了火药。 ,火药开始应用于 。宋元时期应用广泛。火药传至欧洲后,经欧洲人的进一步改进,使得冷兵器时代首先在欧洲结束。(4)指南针:战国时期发明了 。 时即制作了用于航海的 。后经阿拉伯人传入西欧,使西欧人开辟了新航路。2对欧洲的影响 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使纸张很快代替了欧洲中世纪长期使用的书写材料羊皮纸和 小牛皮纸,促进欧洲文化的发展(书的成本降低); 火药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欧洲骑士阶层日益衰落,封建制度走向瓦解;火药成为西欧资产阶级开拓殖民地的有力武器; 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欧洲人借鉴中国的印刷术,造出了自己的活字印刷机,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从此,西欧率先进入近代社会,整个世界在其推动下,逐步从古代向近代演变,奠定其在近代世界史的中心地位。(二)九章算术和珠算1九章算术和十进位值制记数法(1)成书年代:东汉,(2)特点:采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十进位值制记数法,汇集了许多算术命题。(3)地位:这些命题的解法采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运算方法,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4)意义:标志着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在世界数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2.珠算中国古代的计算工具,早期采用的是算筹。后来,算筹演变成为算盘。明清时期,随着商业的繁荣,珠算应用得到普及和发展。明朝时,珠算法已传播到朝鲜、日本、东南亚以至世界其他地区。人们可以用珠算法解决加减乘除和开平方、开立方等运算问题。(三)石氏星表和浑仪1.天文学产生发展的原因古代的天文学是在采集、狞猎和农牧业活动中萌生和发展起来的。其目的是观天象、明方向、知季节、告农时。2.成就:(1)设置天象观测机构据说,尧设有火正、羲和之官,负责观察日月星辰。后世不少朝代也都设有专门的天象观测机构。(2)天文观测记录(世界公认最悠久最系统):世界上最早的日食、月食、太阳黑子及哈雷彗星的记录世界上最早的星表:石氏星表(地位)(P38)(3)天文观测仪器:浑仪、简仪等最晚在汉武帝的时代,天文家们已经使用浑仪。在望远镜发明之前,浑仪一直是世界上最优良的天文观、测仪器。元朝大科学家郭守敬革新浑仪,称为简仪。(四)授时历和四大农书1、历法(1)历法发达的原因:古代农业与历法制订和农学研究密切相关(2)成就:夏朝:夏小正 商朝:“殷历” 秦汉以后:越来越精确元朝:郭守敬授时历: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历法。1281年授时历颁布推行,这比现行公历的颁行早了三百年。授时历集前代各家历法的优点,定回归年长度为365.2425日,这与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相差无几,与今天世界通用的公历即格里高利历基本相同。2.农书西汉汜胜之的汜胜之书、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元朝王祯的农书和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是中国古代成就卓著的四大农书。其中,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五)伤寒杂病论和本草纲目1、中医:(1)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书。战国问世、西汉编定。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中医学思维方式和理论体系的奠基之作,它总结了前人医疗实践经验,提出经络学说。(2)伤寒杂病论:东汉末年,张仲景总结前代中医诊断和治疗的理论与经验,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写出了集大成的中医专著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创造性地提出辩证施治的方法,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沦基础,被后世医家誉为“万世宝典”。 “医圣”与“坐堂先生”。2、中药:本草纲目(时间、作者、内容、地位)明朝卓越的医药学家李时珍,写成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是对16世纪以前中医药学的系统总结。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3、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我国祖先独创的治病方法。自内经问世以来,历代针灸名家无不将经络学视为医途之瑰宝,针灸学与经络学的关系就如同鱼和水一样不可分离。二、古代中国的文学 (一)诗经1文学地位: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2取材范围及构成:西周至春秋;风、雅、颂。3特点:(1)以四言为主,多重章叠句,内容古朴。(2)现实主义风格。(二)楚辞1时代及创造者:战国、屈原。2特点:采用楚国方言,句式灵活,易于表达感情。3代表作:离骚。(三)汉赋时代特点人物代表作西汉辞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东汉清新自然张衡二京赋(四)唐诗 时期人物特点初唐王勃“初唐四杰”之一陈子昂强烈反映社会现实盛唐高适边塞诗岑参边塞诗孟浩然山水诗王维山水诗李白诗仙、浪漫主义杜甫诗圣、现实主义中唐白居易讽喻诗(五)宋词 产生背景时期人物特点代表作商业的发展、市民生活的需要北宋柳永婉约派雨霖铃苏轼豪放派念奴娇赤壁怀古两宋之交李清照婉约派(略)南宋辛弃疾豪放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六)元曲1构成:散曲和元杂剧。2特点:通俗生动、豪放飘逸。3代表人物:关汉卿及其窦娥冤、马致远及其秋思。(七)明清小说1背景:中央集权进入强化阶段;城市经济发展适应市民生活需要。2特点:数量多、题材多、表现手法丰富。3代表作:书 名作 者成书时间价 值三国演义罗贯中元末明初中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叙述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错综复杂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反映古人的谋略智慧,描写宏大的战争场面,塑造了许多不同性格的典型人物水浒传施耐庵元末明初中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塑造了许多被逼上梁山的英雄好汉形象,歌颂了农民的斗争精神西游记吴承恩明朝中国古代一部具有浓厚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通过孙悟空形象的塑造,歌颂了人民蔑视封建统治,敢于反抗的精神聊斋志异蒲松龄清朝借谈鬼狐,描绘世情百态,写得出神入化,寓意深刻,是中国文言短篇小说的杰作儒林外史吴敬梓清朝以反对八股取士的科举制为中心,把醉心功明利禄的人刻画得入木三分,是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丰碑红楼梦曹雪芹前80回,高鹗续后40回清朝以对封建末世社会生活的高度概括力和精湛的艺术表现力,把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创作推向高峰,是中国古代最优秀的长篇小说,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三、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一)汉字与书法艺术1起源自图画。2形成演变:图画文字、商朝形成完整体系。3演变趋势:甲骨文、小篆、隶书、楷书等,有繁到简。4发展脉络:魏晋以前自发阶段,魏晋开始自觉阶段。5基本特征:类别特 征代表人物楷书笔画详备、结构严整、实用价值高钟繇、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草书线条流畅、笔画简约、审美价值高张旭、怀素、王羲之行书既具审美价值又具有实用价值王羲之、苏轼、文徵明(二)笔墨丹青中国画时期特点代表人物及成就远古时代起源鹳鱼石斧图战国走向成熟人物龙凤图秦汉写意传神魏晋以形写神女史箴图洛神赋图隋唐山水画、人物画游春图步辇图两宋时期风俗画清明上河图元明清时期文人画墨梅图(三)京剧的出现 1形成与发展:徽汉合流,走向成熟。2特点:京剧以表演历史故事为主,用京胡、二胡、笛子、唢呐等管弦乐器和鼓板、锣等打击乐器伴奏;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各个行当的化装都有一定的谱式。京剧的表演艺术,继承了中国古代戏曲歌舞并重的传统,将唱、念、做、打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独具特色的艺术体系。3影响:京剧由北京走向各地,成为全国广为流行的剧种。民国以来,又逐步走向世界,受到各国人民的赞赏。 探究一:古代科技发展的原因是什么?3+2P37 1)政治:最早建立封建制度,形成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制度(国家的支持)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驻、社会相对稳定的时间较长),为科技的发展提供了条件。2)经济:中国古代农耕经济高度繁荣,农业、手工业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为科技的进步提供了经济基础。3)政策:政府出于巩固统治的需要对科技也给予一定的关注。统治者重视农业,也重视与支持为“农本”思想服务的天文、历法、医学、数学等科学的发展。并重视教育,为科技的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4)文化交流:中外联系、各民族间的联系和经济文化交流的持续与不断加强,使古代科技能吸收其他国家、地区、民族的优秀文化精华。(民族融合,多民族的共同努力)5)中华民族具有勤劳、刻苦钻研、重视调查研究的优良传统和富于创新的精神,积累了丰富的知识经验,成为了古代科技发展的源泉。6)科技发展过程中的积淀,继承前代的科技成就。 探究二:中国古代的科学思想重视人伦,轻视自然;讲究天人合一,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重视总结实践经验,忽视理论概括。 探究三:全面理解社会环境对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发展的影响在中国封建社会政治上,强调“大一统”,君主专制不断发展并强化;经济上,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占统治地位;思想上,儒家思一直占统治地位,特别是北宋以后,宋明理学禁锢了人们的实思想;政策上,几乎所有的封建统治者都实行文化专制,“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八股取士”“文字狱”等。这样的环境决定了中国的传统科技:(1)大多是生产经验的总结,实用性强,缺乏用逻辑方法进行理论概括和分析的能力。(主要服务于生产和巩固统治的需要)(2)传统科技善于全面观察现象,直接从这些现象中进行整体理论综合,揭示现象背后本质的机制,则很薄弱。(对生产经验的直接记载或对自然现象的直观描述,科学理论的技术化倾向严重)(3)中国的传统科技重经验,中国传统科学严格讲是经验科学、描述科学,主要是人类同自然界长期斗争的经验积累、整理。(4)总之,科技文化的发展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有什么样的环境就有什么样的科技文化。 探究四: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水平远远超过西方,但近代科学却首先在西方诞生,中国反而远远落在西方后面,原因是什么?科学史上把这个问题称为“李约瑟难题”。对此有各种解释:固守农耕经济阻碍了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科举制度扼制了科学技术的发展;重人伦、轻自然的文化传统妨碍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专制集权的官僚体制、封闭禁锢的社会结构,以及环境气候、语言与文字、宗教信仰、民族心理等方面的因素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没有成熟的市场,漠视私有产权,没有专利权观念,扼杀创新发明的动机等。近代科学技术其实是与近代工业化相互鼓荡的结果,明清科技滞后是农耕经济与工业文明较量的必然。【要点精解】1、探究五:四大发明外传及其深远影响四大发明出现以后,经阿拉伯人逐渐传到了西方,对世界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四大发明的外传:13世纪中期,活字印刷术传到朝鲜,以后又从西域传到欧洲;14世纪初,火药由阿拉伯人传人欧洲; 13世纪,指南针传人西欧。(2)四大发明的影响:四大发明对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世界文明发展史也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四大发明传入欧洲后,对欧洲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伟大贡献。造纸术、印刷术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火药在欧洲的应用和发展,推动世界从冷兵器时代进入热兵器时代,使封建统治阶级日益衰落;指南针的使用,为西欧人开辟了新航路提供了技术条件,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隔绝的状态,西方用殖民征服的方式开始将世界连成一个以资本主义为主导的整体。西欧率先进入近代社会,整个世界在其推动下,逐步从古代向近代社会的转型。2、中国传统科技与西方近代科技的的区别 3+2P38传统科技与近代科技的本质区别主要在研究内容和方法上。(1)中国的传统科技重经验,近代科技重实验。中国传统科学严格讲是经验科学、描述科学,主要表现为把人类同自然界长期斗争的经验积累、整理;近代科学把系统观察和实验同严密的逻辑体系结合,形成以实验事实为根据的系统的科学理论。(2)传统科技重综合,近代科技重分析。传统科技善于全面观察现象,直接从这些现象中进行整体理论综合,揭示现象背后本质的机制,则是很薄弱的;近代科技善于分析法,近代弗兰西斯培根将分析的实践上升到科学方法论的高度加以阐明,从而给近代科学理论提供有效方法和明确方向。(3)传统科技重实用,近代自然科学重理论。传统科技大多是生产经验的总结,实用性强,缺乏能用逻辑方法进行理论概括和分析。近代科技属于理论科学,大都属于对事物规律和本质的探索,主要采取观察和实验方法。3、唐朝诗歌的繁荣与传奇小说、词、戏曲出现的原因之比较唐朝国家统一、国力强盛;各民族之间、中外之间的文化交流频繁;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以及科举制发展等促进了诗歌的繁荣。而唐代以后传奇小说、词、戏曲的繁荣除了政治经济条件,民族关系,中外关系外,更主要的是城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扩大,适应市民文化生活需要。4、对明清小说反映的时代特点的理解明清小说对现实提出了深刻的批判,其文学特色这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分不开。(1)政治上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达到了顶峰。(2)在思想领域,宋明理学占统治地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3)封建经济高度繁荣在经济领域出现了新的经济因素即资本主义萌芽,封建制度开始走向衰落。(4)社会上弥漫着拜金逐利的风气,传统的轻商观念开始淡代。(5)明清社会繁荣的背后也蕴藏着深刻危机,政治黑暗、官场腐败,各种社会矛盾逐渐加深,一些文人对现实社会日益不满,写出了一批批判现实的力作。这一时期的小说达到了高度繁荣,体现出对封建制度的批判和叛逆特色。5、中国古代的文学形式的特色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1)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处于变革的时代,思想领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孔子编订整理诗经作为德行教化文本,屈原创作离骚抒发爱国情怀。(2)秦汉时期,大一统局面形成,汉赋以华丽的辞藻描绘恢宏气势的时代。(3)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建安文学一扫浮丽文风,陶渊明的田园诗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4)唐朝的繁盛与科举制度的最终形成,促成了唐诗的繁荣;唐朝以来,商品经济的发展与市民阶层的形成,使传奇小说、词、戏剧、风俗画等世俗文学艺术得到发展。(5)明清时期,封建社会衰落与资本主义萌芽,使得反封建的小说、戏剧走向繁盛。6、对中国书法艺术中的隶书和楷书的表现形式鉴别不清(1)隶书的出现是汉字演变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奠定了楷书的基础。隶书结体扁平、工整、精巧。轻重顿挫富有变化,具有书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