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导学案(八上1-5章).doc_第1页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导学案(八上1-5章).doc_第2页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导学案(八上1-5章).doc_第3页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导学案(八上1-5章).doc_第4页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导学案(八上1-5章).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九年级物理总复习导学案第一章 声现象 一轮复习导学案学校 班级 姓名 日期 【学习目标】1知道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了解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了解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及声波具有能量。2知道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了解影响响度、音调和音色的主要因素。3了解乐音与噪声的区别根据生活经验;了解控制噪声的途径。4 知道超声波的特点;了解超声波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了解次声波的特点及其危害。【基础自测】1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 ,振动 ,发生才停止。2声音是以 的形式在 传播,气体、液体和 都可以传播声音,声音在 中传播的最慢,150C的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 ,但 不能传播声音。3声音具有三个显著的特性,分别是 、 和 。其中, 与振动的频率(每秒钟物体振动的次数)有关,且频率越大, 越高; 与物体振动的振幅有关,且振幅越大, 越大,它还与距离发生体的 有关;不同的发声体 不同。4.人耳的听觉频率是 。频率高于 的声叫 波,频率低于 的声叫 波,生活中用超检查身体及胎儿的发育情况用的是 波,地震、火山、台风、海啸及一些动物交流时用的是 波。5从环保的角度,凡是影响人们正常的 、 和 的声音都是噪声,人们用 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符号是 。6声音既能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量,声音传递信息的例子有: ;声音传递能量的例子有: 。【互动突破】一、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例2例1:课堂上老师讲课的声音是由声带的 产生的,它是通过 传入我们耳中的。我们能分别出不同老师的声音,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各人发出声音的 不同。例2:如图所示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闹钟和罩的底座之间垫上柔软的泡沫塑料,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闹钟的声音会逐渐变小,直至听不到声音。这个实验说明了(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声音必须通过介质才能传播C声波在玻璃罩中发生了反射D声波在传播过程中能量逐渐减少二、关于乐音的三个特征问题(要注意音调与响度的区别)例3:指出下列各种声音现象,反映了声音的哪些特征:(1)“震耳欲聋”是指声音的_大;例4(2)“脆如银铃”是指声音的_高;(3)“悦耳动听”是指声音的_好。例4:小明自己制作了一个哨子,如图所示,在筷子上缠一些棉花, 做成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声。这哨声是由 振动产生的。上下推拉活塞,可以改变声音的 。三、环保问题例5:小华在家里修理厨房里的桌子时,不停的有敲击物体的声音发出,为了使隔壁的小明学习时避免干扰,小华采取了三种方案:在被敲的地方垫一块抹布;把房间、厨房门窗关闭关严;嘱咐小明暂时用耳机塞住耳朵。上述三种方案中,第一种是在 处减弱噪声;第二种是在 中减弱;第三种是在 处减弱噪声。例6:一位同学晚上在家里看电视,为了不影响家人休息,他应采用下列哪种方法( )A用棉被把电视机捂住B把音量开关关上,不让电视机发生声音C插上耳机,自己用耳机听D让家人把耳朵塞住四、回声测距问题例7: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3s,收到回波信号。(1)海洋中该处的深度为多少 m?(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是1531 m/s),(2)列举超声波的其它用途(至少两个);这种方法能不能用来测量月亮到地球的距离?为什么?【总结提升】【当堂训练】1.甲同学把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乙同学在长铁管的另一端敲一下这根铁管,则甲同学听到的声音情况是( )A.响了一下,声音是从铁管传来的 B.响了一下,声音是从空气传来的 C.响了两下,先听到从空气传来的声音 D.响了两下,先听到从铁管传来的声音2.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快些从一木梳上划过,再让它从同一木梳上慢一点划过,则两次所发出的声音( )A响度不同 B.音调不同 C.音色不同 D.前三者都不同3.当听到几个熟悉的同学谈话的声音时,你往往很容易判断出都是谁在说话,这时你判断的主要依据时它们的( )A.音色不同 B.音调不同 C.响度不同 D.音色、音调、响度同时作用的结果4.下列叙述不属于噪声的是( ) A.音乐厅里演奏的命运交响曲 B.在家里,几位同学旁若无人的引吭高歌 C.在低空飞行的喷气式飞机 D.尖钉在铝锅上划出的声音5.在图给出的城市道路交通标志中,表示“禁止鸣笛”的是( )第5题A B C D6.利用回声可测量海底的深度,某海洋考察船向海底发射一声波,经1.2秒后听到回声,则此处海水深为(声音在海水中传播速度为1531米/秒)( )A.1832.2 B.3674.4 C.918.6 D.1531【课后作业】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C声音的大小由振动的频率决定 D利用声波和电磁波都可以传递信息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手机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 B 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溅起水花,说明发声体在振动C在道路两旁植树,可以减小噪声 D电磁波与声波都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3.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城区禁止汽车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B蝙蝠的视力很差,它通过接收自己发出的超声波的回声来探测周围的物体C弹拨的钢尺振动得越快,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D打雷时我们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是因为闪电比雷声先发生 4.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的目的是为了减小噪声我们能区分不同同学说话的声音,是因为他们的音色不同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在医院里医生通常利用超声波震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5.通过对“声现象”的学习,你认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振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高C在校园内植树可减弱校外传来的噪声 D超声波的频率很低,所以人听不到6.要使小提琴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变高,应采取的办法是( )A放松琴弦 B拉紧琴弦 C增加部分弦线的长度 D换些粗弦7.在演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小球被多次弹开。在此实驻中小球的作用是()A使音叉振动时间延长 B使音叉振动尽快停下求C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D使声波多次反射形成回声8.长途汽车经过长时间行驶后,驾驶员常常会停车拿根铁棒敲打车轮,凭借声音可以判断轮胎内的空气是否充足。这主要是因为敲击的轮胎内空气充足时发出声音的( )A响度较大 B音调较高 C音调较低 D响度较小9.电影院的屋顶和四周墙壁都制成凹凸不平像蜂窝煤状似的,这是为了()A减弱声波的反射 B增强声波的反射 C增强声音的响度 D仅仅是为了装饰10.妈妈买碗时常把两只碗碰一碰,听听声音。她判断碗的好坏时是根据声音的( )音调 响度 C音色 D音量11.往保温瓶里灌开水的过程中,听声音就能判断壶里水位的高低,因为( )A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升高 B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降低C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音响越来越大D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音响越来越小12.近年来,我国城市建设和发展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如城区汽车禁鸣、主干道路面铺设沥青、住宅区道路两旁安装隔音板等。这些措施的共同点是( ) A绿化居住环境 B缓解“热岛效应”C降低噪声污染 D减少大气污染13.科学家根据星球光谱的红移现象推断宇宙正在膨胀,星球正在离我们越来越远。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声音也有类似的现象,在火车从我们身边疾驶而过的瞬间,尽管火车发出的汽笛声频率是不变的,但我们听起来声音的音调却是_ (选填“由高变低”或“由低变高”)14. 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先让一端伸出桌边短一些,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然后一端伸出桌边长一些,再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使钢尺两次振动幅度大致相同。比较两种情况下,第 次钢尺振动得快,它的音调 (填“高”或“低”),这说明音调与 有关。15. 物理学是探索的科学,物理学家们在科学之路上披荆斩棘,勇于探索,为人类创造了丰硕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自开始接触物理这门课以来,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也进行了许多探究活动。以下几项活动,你肯定参与过:A探究琴弦的音调跟弦的长短、粗细、松紧的关系; B探究声音的传播条件; C探究各种材料的隔音性能; D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其中有两组所用的研究方法是相同的,它们是 和 。(填写字母)16.某兴趣小组的甲、乙、丙三位同学合作估测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1)他们选择了鼓(含鼓槌)做实验,除了已经选择的器材外,至少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是 和 。第16题(2)如图所示,甲负责敲鼓、乙负责计时、丙负责听声。实验步骤如下,请你将实验操作步骤D补充完整。A量出200米的直线距离s并做记录;B甲同学用力敲一下鼓,乙同学看到敲鼓的同时开始记时;C当负责听声的丙同学听到鼓声时立即喊“停”;D乙同学_。E将测得的时间t记录下来;F重复做上述实验两次,计算出三次测量声音速度v的大小并求出平均值V。(3)请你为他们设计一个测量声音速度的实验记录表格,设计的表格应体现上述实验要求。(4)请写出造成本实验误差的原因之一:_17.某人站在一个较大的山谷里,想估测山谷的宽度。他大喊一声后经过03秒钟听到右面山崖反射回来的声音,经过05秒钟才听到左面山崖反射回来的声音。请你帮他估算这个山谷的宽度。(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米秒)。【质疑释疑】在本节课学习中,我还有哪些疑问?我还想解决哪些问题? 教师评价: 批改日期:第二章 物态变化 一轮复习导学案学校 班级 姓名 日期 【学习目标】1.巩固常用温度计原理及构造;正确使用温度计。2.巩固汽化和液化的异同点;会用汽化和液化解释一些现象。3.巩固熔化、凝固、升华、凝华的含义及吸放热情况;知道晶体和非晶体与凝固过程的区别。4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态变化的知识联系起来,并用物理语言进行解释。【基础自测】1.水在自然界有 态、 态和 态,自然界一般的物质都有三态,物质处于何种状态决定于它的 。2.温度是表示物体 的物理量,测量工具是 ,常用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 ,常用单位是 ,规定:通常情况下 的温度为0;1标准气压下 的温度为100。使用温度计的一般步骤是:“估、选、看、放、读、记”你能说出具体的操作要点吗?其中比较容易记错的是:放置时 不能接触容器的底和壁,读数时要求 。3.体温计的量程是 ,分度值是 ,使用特点 。4.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叫 。汽化有两种方式: 和 。(1)蒸发是只在液体 进行的 的汽化现象。液体的蒸发可以在 度下进行,蒸发时要 热量。液体蒸发的快慢跟 、 、 有关。(2)沸腾是在液体在 同时进行的 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 ,不同液体的沸点一般 ,液体的沸点跟气压有关,气压增大,沸点 。液体沸腾的条件是: 、 。5.液化:物质从 变成 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 热。 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 和 。6.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 ,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做 。固体可分 和 两大类。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 ,这个温度叫晶体的 。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也保持不变,这个温度称晶休的 。同一种晶体的凝固点跟它的熔点是 的,不同晶体的熔点(凝固点)一般是 的。7.晶体熔化成液体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液体温度要达到 ,二是液体要不断地 。液体凝固成晶体,也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液体温度要达到 ;二是液体要不断地 。8.升华和凝华:物质由固态 变成气态叫做 ;物质由气态 变成固态叫 。升华时 热量,凝华时 热量。【互动突破】一、温度及温度的测量例1:如图所示,三支温度计的液柱示数分别是、 、。例1(c)二 、能根据生活中的现象判断物态变化的类型,并知道各种物态变化中吸、放热的情况例2:爱动脑筋的小明发现厨房中的抽油烟机的面板上包括附近的墙壁瓷砖上都有许多的小油滴,请你帮他分析油滴产生的原因: 。三、有关物态变化的图象问题例3:右图所示是某物质熔化时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根据该 图像你能获得哪些有价值的信息? 由图可知它的熔点是 ,熔 化过程经历了 min,这一过程是 热过程(填“吸”或“放”)。四、有关物态变化的探究实验例3例4:某固态物质加热后成了液态,随后停止加热让它冷却,并记录 温 度与时间的变化关系如下表,请你分析实验数据并回答。时间/min0246810121416182022温度/989185807979797571676461(1)该物质 晶体(填是或不是)其理由是_ _ _。(2)在第10 min该物质存在的状态是 ;其熔化过程经历了 min。(3)通过分析表中的实验数据,写出一条新的发现 。例5:在做“观察水沸腾”的实验时,甲、乙、丙三组同学分别从A、B两套器材中任选一套来完成实验:(实验室已准备多套A、B装置)(1)甲组同学发现所测水的沸点高于100, 他们选择的是 (填“A”或“B”)套装置。例5(2)乙、丙两组同学虽然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但水开始沸腾的时刻不同,他们绘制的沸腾图像如图C所示:a、b两种图像不同的原因是水的 不同。(3)通过分析图像C,归纳出水沸腾的特点是:_;_。【总结提升】【当堂训练】1.在寒冷的北方,应该使用 (酒精/水银)温度计来测量气温,这是因为 ;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应使用 (酒精/水银)温度计来测量水温,这是因为 。2冬天寒冷的早晨往往可以看到窗户玻璃的_(选填“外侧”或“内侧”)出现冰花,这种物态变化叫_。夏天我们吃冰棍时,撕下冰棍包装纸,会发现冰棍冒“白气”,。这是由于冰棍周围空气中水蒸气遇冷发生 现象而形成的。根据你的观察,冰棍冒出的“白气”是向 运动的(选填“上”或“下”)。3.常温下,在温度计玻璃泡上蘸一点酒精,你会发现其示数 ,吹电扇能使人凉快,把温度计放在电扇下吹, (能/不能)使温度计示数降低。温度计插在敞口的酒精瓶中会发现其示数跟室温相比 ,而插在密闭的酒精瓶中,其示数 。4.在探究海波和石蜡熔化规律时,小琴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请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解答下列问题。时间/min0123456789101112海波的温度/40424446484848484848505356石蜡的温度/40414244464748495152545659(1)在海波和石蜡这两种物质中,属于晶体的是 ;(2)该晶体的熔点是 ;(3)当该晶体的温度为42时,它处于 态。(选填“固”或“液”)【课后作业】1. 下列温度最接近23的是( )A人体的正常体温 B北方冬季的平均气温C让人感觉温暖、舒适的房间温度 D冰水混合物的温度物质熔点/沸点/酒精-11778水银-39357铅32817402. 把0的冰放进0的水中,若它们与外界不发生热传递,则: ( )A.冰会增多,水减少 B.冰会减少,水增多C.冰多则水就会凝固,水多则冰就会熔化 D.冰和水的多少跟原来的相同3. 根据右表所提供的数据,在标准大气压下( )A80的酒精是液态 B铅的凝固点是-328C气温接近-50时应选用水银做温度计的测温液体D-39的水银吸热,温度可能不变4. 现代建筑出现一种新设计:在墙面装饰材料中均匀混人颗粒状的小球,球内充人一种晶体材料,当温发升高时,球内材料熔化吸热;当温度降低时球内材料凝固放热,使建筑物内温度基本保持不变。下图中表示球内材料熔化图象的是( )第4题5. 下列是对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热现象的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A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水凝固放热防止菜被冻坏B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是因为樟脑丸蒸发了C清晨花草上的小露珠是由空气液化而形成的D发烧时在身体上擦些酒精降温是因为酒精的温度低6. 炎热的夏天,以下可以有效降低室内温度的方法是( )A.打开正在工作地电冰箱的门 B.打开风扇,并且调到转速最大的档位 C.关闭房门 D.在地面上适当地洒些水 7. 我国科学家通过自主创新研制的飞机刹车片是一种特殊的碳材料。其主要特性是:硬度几乎不随温度而变化,当温度升高到2000时硬度才会适度变小,但不会熔化,温度到3000时开始升华。关于这种碳材料的分析,正确的是( )A发生升华时吸收热量 B熔点是2000 C沸点是3000 D凝固点是30008. 如图所示,将干冰投入装水的玻璃瓶中时,发现水在剧烈“沸腾”,瓶口出现大量“白气”,此“白气”是( )A干冰升华产生的大量白色二氧化碳气体B干冰升华放热使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C干冰熔化吸热使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D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第8题9. 炸油条、鸡翅膀用油;煮地瓜、玉米用水。这样可以对不同烹饪手段提供各自所需的 (选填“热量”或“温度”),这是因为油和水的 不同。10. 向手背吹气时感觉 ,这是由于 ;而向手背呵气时感觉 ,这是由于 。第11题11. 青藏铁路路基两旁各插有一排碗口粗细、高约2米的铁棒(如图所示),我们叫它热棒。热棒在路基下还埋有5米深,整个棒体是中空的,里面封装有适量液氨。热棒的工作原理很简单:当路基温度上升时,液态氨受热发生 ,上升到热棒的上端,通过散热片将热传导给空气,气态氨由此冷却 变成了液态氨,又沉人了棒底。这样,热棒就相当于一个天然“制冷机”,很好地解决了“千年冻土”问题。12. 最近气温降至0以下,很多车辆因为水箱中的水凝固成冰而不能正常运转。除了在水箱中加入防冻液外,小明建议可以加入适量的酒精。你认为小明的建议 (有/没有)道理,依据的原理是 。13. 发送宇宙飞船的运载火箭用氢作燃料,用氧作助燃剂,这些氢和氧都用 的方法液化后装在火箭中;在火箭发射台的下方有一个水池,让火焰喷到水池中,这是利用水汽化时要 ,使周围温度不致太高。14. 小虎用一只水银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水的温度,如图所示,请指出他在使用温度计时存在的两个问题: ; 。15.三个实验小组同时分别探究“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与“水的沸腾”,记录数据如下表:(1)在三个探究实验中,除秒表、温度计和铁架台外,都用到了的实验器材还有_。(2)根据记录表,请你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 _。A甲是蜡,乙是海波,丙是水 B甲是海波,乙是蜡,丙是水C甲是水,乙是蜡,丙是海波 D甲是水,乙是海波,丙是蜡(3)在上表所示2min-5min时间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 _。A甲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B乙不断吸收热量,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丙不断放出热量,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D甲丙都不需要吸收热量16.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1)用酒精灯将烧瓶内的水加热沸腾后,水蒸气从细玻璃管口喷出,在离管口稍远处,可以看到雾状的“白汽”。这是因为喷出的水蒸气发生了_现象;(2)如果这时在管口处放置一块玻璃片,会发现正对管口的玻璃片表面有 ,玻璃片的温度将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第16题(3)分析、归纳上述实验现象,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_。【质疑释疑】在本节课学习中,我还有哪些疑问?我还想解决哪些问题? 教师评价: 批改日期:第三章 光现象 一轮复习导学案(1)学校 班级 姓名 日期 【学习目标】1.知道光源、色散现象现象,光的三原色以及色光的混合。2.知道红外线、紫外线及应用。3.知道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并能用来解释简单现象。【基础自测】1. 叫做光源。光源分为 和 。 2.白色光不是单纯的光,它是由七种不同的色光组成,当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会分解成七色光的现象叫 。首先用实验研究光的色散现象的是英国物理学家 。 3.光的三原色是指 。颜料的三原色是指 。 4.有色的透明物体只能透过 的色光,即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 色光决定的。有色的不透明物体只能反射 的色光,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 色光决定的。5.光具有的能量叫 。太阳的热主要是以 的形式传送到地球上来的。 6.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因此它具有 效应;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它能 。 7.光在传播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不能到达的区域便产生了影子,这说明光是 。 【互动突破】一、关于色光的混合、物体的颜色例1:在太阳光下,我们能看到鲜艳的黄色的花是因为( )A花能发出黄色的光 B花能反射太阳光中的黄色光C花能发出白色的光 D花能吸收太阳光中的黄色光例2:用相同强度的红、绿、蓝三原色的光,同时投射在白色光屏上时,所显现的颜色标示如右图。太阳光下为红色的地毯,在下列哪一种色光照射下最可能呈现黑色( )例2A白B黄C青D品红二、关于不可见光例3:人眼看不见的光有 和 等;太阳的热主要是通过 的形式传送到地球的;物体的 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 。例4:将温度计放在红光的外侧时,温度 (会、不会)升高,这说明红外线具有 效应;实验时要使温度计更加灵敏,可以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涂成 色,这说明 色对光的吸收本领更强。三、光的直线传播例5: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的物理现象是( ) A“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B太阳光穿过大气层射向地面过程中发生弯曲 C检查一块木头是否直,可闭上一只眼睛,用另一只眼睛沿棱的长度方向看过去 D日食、月食的形成 例6:小明同学在课外用易拉罐做成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小孔成像实验,如果易拉罐底部有一个很小的三角形小孔,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例6A蜡烛的正立像B蜡烛的倒立像 C三角形光斑 D圆形光斑【总结提升】【当堂训练】1 的物体叫做光源。在太阳、通电的白炽灯、萤火虫、恒星、激光、闪电、行星中,属于天然光源有 。2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可以分解为 、橙、黄、 、 、靛、紫等色光,这是光的 现象。最早通过实验研究这一现象的是英国物理学家 。3用放大镜看正在工作的彩色电视机,可以看到 三色。如图所示,为色光三原色的示意图,图中区域应标色,区域应标色。4如果一个物体能反射所有色光,则该物体呈现色;如果一个物体能吸收所有色光,则该物体呈现色;如果一个物体能通过所有色光,则该物体呈现色透明的。第3题5晒太阳感到暖和,这说明光具有 。太阳能电池将 能转化为 能;植物的光合作用是 能转化为 能。6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 _传播的。光的传播需要时间,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_m/s。7光在传播过程中,如果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会有影子,这说明_。8排纵队时,如果看到自己前面的一位同学挡住了前面所有的人,队就排直了,这可以用_来解释。9紫外线能使_发光,适当的紫外线照射对人体_。天然紫外线的重要来源是_,地球周围大气层上部的_可吸收紫外线,使得阳光中的紫外线大部分不能到达地面,但目前_正在受到空调、冰箱里逸出的_等物质的破坏,出现了“空洞”。10在太阳光下,我们能看到鲜艳的黄色的花是因为( )A花能发出黄色的光 B花能反射太阳光中的黄色光C花能发出白色的光 D花能吸收太阳光中的黄色光11透过蓝色的透光玻璃,进行下列观察,结果是( )A观察黄色物体,可以看到绿色 B观察绿色物体,可以看到蓝色C观察红色物体,可以看到黑色 D观察任何颜色的物体,看到的都是蓝色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合成的,电灯光是单纯的B白光和红光通过三棱镜都能发生光的色散现象C透明物体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的,不透明物体颜色是由它吸收的色光决定的D光的色散实验说明了白光是由多种色光组成的13.红外探测器、红外照相机能识别不同温度的物体的原因是( ) A他们能测量不同物体的温度 B它们既能辐射红外线,又能接收红外线C它们通过记录不同物体辐射出的强度不同的红外线D它们能根据物体温度不同而辐射出不同的红外线14下列光的现象中,不可以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解释的是( )A日食、月食现象 B小孔成像C看到不发光的物体 D坐井观天,所见甚小15一根旗杆在阳光照射下,在地面上投下一个旗杆的影子自早晨到黄昏这段时间内,旗杆影子长度变化是( )A逐渐变短 B逐渐变长 C先变长后变短 D先变短后变长16太阳光照射到离地面一定高度的很小的正方形孔上,则在地面上产生光点的形状是( )A圆形的 B正方形的 C不规则的 D成条形的17从地面向月球发射激光信号,经2.7s收到从月球返回的信号。那么,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是( )A.8.1108kmB.8.1105km C.4.05105kmD.4.05108km【课后作业】1红色玻璃纸只能透过 光,蓝色玻璃纸只能透过 光。在摄影中,为了改变拍摄像的色调,在镜头前通常安装一个 。太阳光白屏2彩虹是太阳光通过空中的小水滴形成的彩色光谱,这是光的 现象。红色光弧在最 侧,紫色光弧在最 侧。3如图所示为光的色散实验的示意图。 (1)实验中可以观察到白屏从上到下依次分布的光是 第3题 (2)若在三棱镜与白屏之间插一块玻璃,发现白屏上的各种色光分布没有任何变化,则该玻璃的颜色是 ;若在三棱镜与白屏之间插一块红玻璃,则白屏上将 ;插一块蓝玻璃,白屏上将 。 (3)如果实验中在白屏上贴一张绿纸,你将会观察到什么现象? (4)综合上述第(1)、(2)、(3)小题,你能得到什么结论?4验钞机是利用荧光物质在 的照射下能够发光的原理;家中电视机的摇控器是靠 来实现对电视机的控制的。5.在阳光下电线杆在地面上的影长为5.4m,这时一位身高1.6m的学生直立时在地面上的影长为1.2m,那么电线杆的高度是 m.6下列物体中属于光源的是( )A蜡烛 B月亮 C放电影时看到的银幕 D.收看电视时看到的电视机屏幕7我们能看清一个物体是因为( )A这个物体一定是光源 B.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能看见C这个物体没有其他物体遮挡 D.从这个物体射出的光线至少有一部分进入我们的眼8在没有其他光照情况下,舞台追光灯发出的绿光照在穿白色上衣,红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是()A全身呈绿色B上衣呈绿色,裙子不变色C上衣呈绿色,裙子呈紫色D上衣呈绿色,裙子呈黑色9夏天当人们戴上太阳镜后,看到的景色是棕黄色的,是因为太阳镜( )A它能反射棕黄色的光 B.它能吸收棕黄色的光C它只能透过棕黄色的光 D.它能将白光染成棕黄色10关于电视台屏幕上的荧光点能复合成多种色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是由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复合的 B.是光的三原色红、绿、蓝复合的C. 是光的三原色红、黄、蓝复合的 D.是由颜料的三原色红、绿、蓝复合的 11关于红外线,下列说法中正确是( )A人眼可以直接看到红外线 B红外线的颜色为红色C0以下的物体不辐射红外线 D温度越高的物体,辐射出的红外线越强12关于紫外线,下列说法中正确是( )A紫外线是紫色的或蓝色的 B人体不能照射紫外线,否则会伤害人体器官 C紫外线不具有光能 D医院常用紫外线照射的方法来灭菌13电焊工人在焊接时,要戴上防护眼罩,这主要是为了( )A防止火星飞溅到眼睛上,把眼睛烫伤 B防止紫外线对人眼的伤害C防止红外线对人眼的伤害 D为了使眼睛看到焊接点14距地面2025km的大气的平流层内存在着臭氧,科学家称之为臭氧层。关于臭氧层的作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是地球的保护伞,主要是防止地球表面的热量向外辐射,保持地球有一定的温度B能吸收大部分来自太阳的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受大量紫外线的直接照射C能阻止地球表面的水分蒸发,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水资源D能阻挡过强的太阳光照射地球15下列关于光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光源能射出无数条光线 B光线实际上是存在的C光线就是很细的光束 D光线是用来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16. 如下短句或词语涉及到的知识与光的直线传播无关的是( )A立竿见影 B一叶障目C鱼翔浅底 D三点对一线17.在开运动会时,终点记时员,你是看发令员的枪冒烟开始记时,还是听到枪声开始记时( )A.看到枪冒烟,因为烟雾看得清 B.听到枪声,因为枪声听得清 C.看到枪冒烟,因为光速比声速大得多 D.看到枪冒烟,因为光的传播不需时间18. 如图,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小孔a处,它成像在距小孔b的半透明纸上,且a大于b。则半透明纸上的像是()A倒立、放大的虚像B正立、缩小的虚像C倒立、缩小的实像D正立、放大的实像19.如图所示,在地面上竖直竖立一长杆AB,图中带箭头的线是一束照到地面的太阳光,请作出长杆AB在地面上的影子。20.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太阳光垂直水平地面 MN射下,A为小铁球。标出小铁球A在甲图中位置时,其影子A在地面MN上的位置(用点表示即可);若小球在竖直平面内沿图中圆形虚线轨迹运动,请在图乙框中画出小球的影子在地面上运动的轨迹。甲第20题乙第19题21小明等同学按如图所示的方法“探究光的色散现象”。(1)小明在测量不同色光区域的温度时,惊奇地发现:将温度计放在红光的外侧时,温度计的示数会 。小明由此现象猜测并通过实验证实:红光的外侧有一种不可见光,这种光叫做 。(2)实验过程中小明同学为了使温度计的示数升得更快,应将第21题温度计的玻璃泡涂成 色,同时将温度计尽可能 (远离/靠近)三棱镜。 (3)若在紫光的外侧放置涂有荧光物质的纸条,则可观察到 。这说明在紫光的外侧也存在着一种不可见光,该光称为 。【质疑释疑】在本节课学习中,我还有哪些疑问?我还想解决哪些问题? 教师评价: 批改日期:第三章 光现象 一轮复习导学案(2)学校 班级 姓名 日期 【学习目标】1.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能解释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2.知道光的反射定律,能运用解决实际问题。3.知道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基础自测】1经过探究活动可以总结出平面镜的成像特点:(1)平面镜成_立的_像;(2)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_(3)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_ _。(4)像和物的连线与平面镜_。2一身高1.65m的同学,站在一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离镜2m,那么他在镜中的像高度是_m,像距离平面镜_m,当他后退1m,像离他本人的距离是_m,像的高度_。3光的反射定律是: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 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在 两侧,反射角 入射角。4一束平行光射到平面镜上,反射光仍是 ,这种反射叫做 反射;一束平行光射到凹凸不平的表面上,反射光 ,这种反射叫做 反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我们在各个不同的方向看见被照亮的物体,正是借助于 反射。【互动突破】一、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例1:在做“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相同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1)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 的关系;例1(2)两段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 的关系;(3)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 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选填“能”或“不能”)。(4)李明在玻璃板的前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还要在玻璃板的后面放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B,对蜡烛A和B的要求是 ,这是为了 。二、光的反射定律 例2: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试一试:将一支激光笔发出的光照射到平面镜上,用屏(如白纸)接收镜面反射的光斑。改变入射光束照射到平面镜上的角度,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