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圣贤之光照亮校园.doc_第1页
让圣贤之光照亮校园.doc_第2页
让圣贤之光照亮校园.doc_第3页
让圣贤之光照亮校园.doc_第4页
让圣贤之光照亮校园.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让圣贤之光照亮校园我的讲话分四方面的内容:一、当今学校教育的现状及困境;二、教育的价值取向的两大误区;三、重新认识中华传统文化;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弟子规五、传统文化在班级管理、教育教学中的实践及其成效。一、当今学校教育的现状及困境毋庸置疑,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发展,我们学校教育有许多成功的地方。然而身为一线的老师,却也时常听到同行的感慨:现在的孩子,不好教啊这些感慨也许略有偏颇,却也一定程度上折射了当今教育的现实。以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实为例:还记得前年发生在旧县中学的一件事:一名女教师因训斥了一名调皮的女生,结果招致了这位女生家长的一顿殴打,导致住院;去年临近期末,官庄中学一位年段长因协助班主任教育一名学生,结果这名学生竟然招集了一伙社会青年对着这位老师一阵暴打,导致其脑震荡住进龙岩第一医院;私下和才溪、南阳过往的同事探讨的时候,发现此类事情更是时有耳闻,有些只是没有公诸于众或没闹这么大罢了有一位同事谈及这些事时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可能是这些老师言辞不注意或者教育方式不对”。我对他说:“我们都是教育工作者,谁能够确保自己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一种淡定和从容。或许只有极富涵养和智慧的圣人才能做到。老师也是凡人啊,在处理学生违纪事件的过程中,也难免有带情绪的时候。校园的丑恶现象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扼制,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可能招致类似的命运。兔死狐悲啊”!针对这些事件,我们有一位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曾痛心地说:这是教育的悲哀啊!接下来的问题是:造成这些悲剧的根源是什么?我们的教育有没有缺失?有没有解决问题的办法?我曾经为此而苦苦思索,下面,我想针对这些问题,发表我个人的一些看法。这是我个人的一孔之见,全当抛砖引玉,有不对的地方,还望各位多多包涵。二、当今教育的价值取向的两大误区1、西风东进,西方价值观大行其道,过分强调自由、民主、平等和个性的张扬,导致学生自我意识膨胀,自私自利,抛弃了谦虚、礼让、节俭、仁爱等美德。曾在网上看过这样一段视频,一个国外的男孩子,十来岁,一家人准备吃饭,饭菜摆满了一桌,这个孩子先是站着不动,接下来做出了一个不同寻常的举动,就是突然间掀掉了整个餐桌,饭菜倒了一地,他的嘴角却露出快意的坏笑,接下来的一幕更令人诧异,就是他的父母、奶奶乃其它亲属竟然对他的行为抱以热烈的掌声。我老半天才悟过来,原来他们的掌声是用来褒奖这个孩子有个性,有想法,有不同寻常的举动,敢于颠覆传统,挑战权威,将来会有不同寻常的作为。难道,这就是西方的价值观,这就是所谓个性?难道个性的张扬可以无视父母和长辈的存在?可以没有丝毫的礼敬和孝心,如此胆大妄为?讲到这边我们有些朋友可能会摇头,不过我回过头来看看,我们中国的孩子又怎样呢?类似的事情有没有?回答是有!有的还更严重!报上曾登过这样一则案例:在一个乡村有一个13岁的初中男生在饭菜里下毒,先后将自己的母亲、父亲双双毒死,父母死后没有眼泪,祭祀时态度也很不恭敬,并且问他的妽妽:妈妈是不是买了保险?他的妽妽心头一惊,脸色煞白,她突然好像猜到了什么,赶紧报警,后来经调查得知,这个男孩子知道母亲买了一份保险,母亲死后他就是法定受益人,可获得理赔,而他想获得保险理赔金的目的仅仅出于攀比的心理,为了买一部三千多元的手机。据说这个家庭生活较艰苦,父母生前也比较宠爱、放纵这个孩子,但还是满足不了他的欲望。孝是为人之本,百善之基,孝道的沦丧加上孩子自我意识的膨胀所导致的结果就是人变得极端自私自利,丝毫不考虑他人感受,不懂得换位思考,进而导致爱心泯灭,麻木不仁,畜牲不如。(人这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苛不教,性乃迁)。如果说这是个例,那么那些因放纵孩子个性而导致的不良事件在我们身边是比比皆是,(如到同事家吃鸡汤的事例)。除了个性的张扬,西方人很流行的理念还有自由、民主、平等等理念,这些理念好不好?当然好,但所有这些都应该建立在德行的基础上。(荡妇大游行好不好?人造卫星脱离轨道好不好?)其实不仅对个人如此,站在一个国家的层面来看也是这样。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不注重公民的德行教育,必将陷入灾难的深渊。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可谓是泾渭分明,其导致的结果也截然不同。西方文化:以自我为中心(自我价值、自私自利)竞争斗争战争毁灭。(举例:美国人征服和扩张的性格;欧债危机)中国文化:儒、释、道三家的核心价值观就是“仁爱”。仁爱互助互爱大同(和谐)遗憾的是,中国人在丢掉自己优秀的传统文化的同时又没有学到西方文明的精髓。(举例:79年,中国曾派一个访问团,去美国考察基础教育,在参观一些课堂时,发现他们的课堂几乎处于失控状态。学生或挤眉弄眼,或谈天说地,或跷二郎腿,更有甚者,如逛街一样,在教室里摇来晃去回来后,就有人倡导学习人家开放式课堂。大家注意啊,学习要重实质而不是形式,西方式的教育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比如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动手实验(格物致知)的能力,自主生活,自主学习,自主管理的能力,在图书馆收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独立研究的能力,敢于面对人生挑战的精神,民主意识的积极因素,创新精神等等。但万不可只重表象而不重实质,到时丢了芝麻又没有捡到西瓜。台湾的蔡礼旭老师在马来西亚讲弟子规的时候,一位家长向蔡老师推荐穷爸爸富爸爸一书大学教授谈离婚率的问题。其实,中国文化和西方文明在一定程度上是相容的,但中国文化体现了更加圆满的智慧。(举例:易经里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再举新加坡、日本和韩国的例子)。2、学校偏重于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但德行教育却严重缺失。今天在座有很多像我一样的身份老师,大家不知是否意识到教育的真谛是什么?一个班级50个孩子,对我们来说是50个学生,但这个背后是50个家庭的一代人,一代人会影响一代又一代的人由此看来,教育关系到一个家族的兴衰,关系到民族的命脉,当我们站在这个高度的时候,我们就会知道我们的责任和使命。说到德行教育的缺失,有的老师可能会不解不会啊,我们很注重学生思想教育啊。我们经常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我们有爱国主义教育,我们还都学生唱红歌,我们有思想品德的课程啊,我们还有革命传统教育,有“古田会议”,有“才溪纪念馆”。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可是问问这两个地方的老师:学生好不好教?我记得我在才溪任教的时候,我非常尊敬的林家枥校长曾痛心地说:“为什么我们辛辛苦苦培养出去的学生倒过头会伤害我们的学校,到学校来敲诈勒索?”其实何止是敲诈勒索,连我们有些老师都还受到个别调皮学生的威胁。是啊,我们真的做了很多工作。可是,为什么效果不彰呢?根源是什么?这个问题我曾思考了好多年。告诉大家:是因为我们的教育没有根啊。这个根是什么?就是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就是圣贤的教育啊!政治的教材编得很精彩,没有文化的底 蕴,还是空中楼阁啊!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那些革命先烈为什么愿意抛头颅洒热血信念。今天的孩子信念是什么?共产主义,大同世界?如果他缺乏一种兼济天下的胸怀怎么会有大同世界的理想?信父母?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对父母哪来的恭敬心?宗教的信仰也不是社会的主流,最后只信什么?一个“钱”字。没有是非观念,没有正确的价值观,这就是这个时代最大的危机!什么叫价值观,就是判断一件事对与错的最后标准,这就是所谓的道德底线。人如果没有底线了,社会能不乱吗?补充一:还可以举前一段时间厦门一所中学两位高三学生将一位高二学生殴打致死的事例。去年永定坎市中学一位学生被其他年段学生殴打致死的事例。集美大学前一段有位学生自杀的事例;仰恩大学前几天一位学生自杀的事例;承受力差,缺乏孝道,“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孝经里开宗明义第一章就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补充二:偏重于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却不注重德行教育的结果是什么?地沟油提炼的技术谁发明的?知识分子。假冒伪劣产品谁制造的?知识分子。前一段时间网上不是披露了浙江大学的教授参与瘦肉精的研究被抓起来了吗?三、重新认识中华传统文化如何看待对传统文化所谓“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观点。传统文化在一些人看来似乎代表的封建、落后、腐朽。其实造成这种误解的原因一来是我们自身对其理解不够深入。二来是几千年下来很多话的意思已经被人,尤其是封建统治者刻意曲解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这部经典最重要最根本的一句话。)“三纲五常”、“五伦”,“常”就是恒常不变的真理;“伦”就是关系,传统文化其实就是教我们如何处理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与社会的关系;与自然的关系;与天地万物和谐共生的关系。五伦讲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五种关系,分别是:父子有亲,长幼有序,夫妇有别,君臣有义,朋友有信。(“夫妇有别”:举例李娜和姜山的例子)。“人不为已,天诛地灭”“仁者无敌”,人定胜天,“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到底什么是中华传统文化呢?简单地说,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和灵魂,它最重要的核心,就是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它是我们这个民族千年万世以来的源头。它告诉我们是谁,从哪里来,我们未来要向哪里去,它告诉我们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是智,什么是愚,它教给我们论理道德,它揭示了宇宙人生的真相。中华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我们这个民族根本的依靠,也是历朝历代治国安帮的立国之本,是千年万世以来的每个家庭和睦兴旺的法宝,也是从古到今每个人安身立命的指导原则。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可用十二个字概括,就是“孝悌忠信礼仪廉耻仁爱和平”(加以解释)。这十二个字人来没有变过,它守护着一代一代的中国人趋吉避凶,幸福和谐。早在20世纪70年代,世界著名历史学家,英国人汤恩比博士和日本的池田大作就曾说:要拯救人类二十一世纪的危机,只有中国的孔孟学说和大乘佛法。1982年,全世界70多位诺贝尔奖得主在联合国召开会议,共同探讨人类在21世纪如何化解危机,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人类必须回到2500年前的中国,在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中找到解救的方法。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学好弟子规。1、为什么要学习弟子规?弟子规是儒家文化的根。中华文化的代表是儒释道三家,其内容浩瀚,博大精深,要示现代人深入典藏,博古通今有困难,但这三家有它们的根。道家的根在太上感应篇;佛家的根在十善业道;儒家的根是弟子规。但由于受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佛道的经典,若无一定根基和境界的人契入有一定难度,往往还受人误解,遭人诟病,甚至贴上封建迷信的标签。而弟子规则是做人的根本,短短一部经典,1080个字,讲了113件事,都是教人如何为人处世。人生在世两条命,一是性命,二慧命,弟子规是这两条命的命根,不可不学。弟子规是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具体列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和求学等应有的礼仪与规范。清中叶以后,此书最为流行,一度成为私塾的必读课本,堪称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养成良好家风的最佳读物。学习弟子规是时代的呼唤和要求按佛法所说,我们现在是末法时代,正法三千年,世间众生天性淳朴,根器具足,容易教化。末法时代的人们,贪嗔痴慢名闻利养,财色名食睡,幻想分别执著习气深重,别说什么修为,能做好人就不错了。有的人常说什么世界末日,地球毁灭,我对此不以为然,当人不象人的时候,才叫真正的末日。人道最基本的是孝道,今天有多少人还不知孝道为何物了。春节去亲戚家拜年,发现老人家被儿子、儿媳赶到一个矮房子里,一个人吃住。这位儿媳还天天到庙里烧香拜佛,留在家里的活佛不拜去拜庙里的佛。更可笑的是,她还不允许老人家去烧香拜佛,理由就是老人家抢了香火对一家人不利,注意,她这个一家人不包含这个婆婆,我天天烧香拜佛才对已有利。这岂此是可笑?可悲啊!释迦牟尼当年带着僧众到印度北方弘法,在路旁看到一堆尸骨,顶礼膜拜,告诉僧众,这是一具母亲的尸骨,并乘此机缘,给僧团宣讲了父母恩重难报经。今天要是佛祖有灵,看到众生迷信怪力乱神,不忠不孝,造无量无边罪业,正法衰微,不遗憾痛心才怪呢。弟子规是儒家文化的根,而弟子规的根在哪里呢?一个字就是“孝”。“孝”是树的根,这个根长好了,扎得深,以中华文化作为优质的土壤,就一定能枝繁叶茂。今天的这个时代,人不象人的事例太多了,看看今日说法,上上互联网,再看看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种种就知道了。很多荒谬的事情,只要你想得到就有可能发生,你想都想不到的,也一样会发生。讲这些跟我们老师有什么关系呢?有。因为一切灾难的根源都是教育的失败。所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苛不教、性乃迁。当然,教育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只是其中一部份。但如果我们能坚守学校教育的阵地,找到正确可行的方法,去力行、落实,或许这个世间的灾难就会减少一些。所以我们教育局的领导在今年开学前在校长会议上讲:做教育是做功德啊!我想这句话确实揭示了教育的意义。弟子规是儒家文化的具体落实儒家文化历经历代圣贤的弘扬和发展,博大精深,丰富多彩,但要把它落实到生活行为习惯当中,最好的载体就是弟子规。弟子规便于力行,有操作性。它是通过规范一个人的行为方式进而规范,去影响一个人的思维方式。通过改变人的思维方式进而改变人的行为方式,这是说教;通过改变人的行为方式进而影响人的思维方式,就叫力行。(军队的教育方式也是这样)2、怎样教学弟子规(1)学习弟子规,重在领悟其精神实质,而非形式。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其精神实质就是“长者先,幼者后”礼让长辈。)(2)弟子规的学习形式应生动活泼,切忌教条主义,僵化刻板。(讲故事;手抄报;心得日记;交流会;讨论会等等)(3)弟子规的学习重在落实,从我做起,从老师做起,彰显榜样的力量。“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人家不是看你怎么说,而是看你怎么做的”、所以,弟子规是拿来做的,不是拿来背的。(4)弟子规教学的前提是深入理解其内涵,勿浅尝辄止,敷衍了事。举例:“字不敬,心先病” 仓颉造字的传说仓颉,轩辕黄帝的史官,“依事物类像之形首创文字,革除当时结绳记事之陋,开创文明之基,被尊奉为“文祖仓颉”。淮南子口本经训上有记载,“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这个故事说明,由于文字的出现,知识的传播更为便利,许多经验得到保存累积,变得更精深博大,鬼怪无法再愚弄人们,为所欲为,故有“鬼夜哭”之说。解字:“仁”;“忠”(不偏不不奷不邪);“宠”;“缘”;“佛”(5)认真力行,切勿阳奉阴为。文人相轻是我们这个群体的一大弊病。总觉得自己有自己的一套,别人成了名师,世觉得人家没什么突出的地方,只不过领导比较赏识。现在大家来推弟子规,不愿沉下心来认真感悟,会上说这个东西好,很需要,会后说这些人吃饱了没事干。人不成长,不成器,往往不是他不够聪明,而是总以为自己太聪明,放不下身段,不爱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