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身心发展评估概略.doc_第1页
幼儿身心发展评估概略.doc_第2页
幼儿身心发展评估概略.doc_第3页
幼儿身心发展评估概略.doc_第4页
幼儿身心发展评估概略.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孩子身心发展剖析一、生理发展:生理发展是心理发展的基础(一) 儿童的身体发展1. 身高和体重。身高和体重是孩子身体发育的重要标志。从出生到成熟,儿童的身高一直在增长,体重也在不断增加。儿童发育有2个快速期,或称2个高峰期。1) 第一个发育高峰期第一个发育高峰期是在01、2岁,第一年的发育速度最为迅速。身高比出生时增长50,体重达到出生时的2倍。第二年与第一年末相比,身高约增长10cm。体重增加33.5公斤。2) 第二个发育高峰期第二个发育高峰期是在1113岁(女)1315岁(男)。这个阶段属于青春发育期。这个时期每年身高增长的平均值为67cm,体重增加的平均量约为45公斤。2. 不同性别儿童发育的速度是两个交叉。3. 儿童身体发展非匀速性。儿童身体的发展不是随年龄增长而等速发展的,发展其有快速期,也有向相对的平稳期。4. 儿童生理发展遵循一定的次序和规律。1) 身体发展遵循“头尾原则”和“远近原则”。头尾原则:是指从上到下的发展顺序,儿童身体的发展严格遵循着头颈躯干下肢的次序进行。远近原则:是指由中轴向外围的发展顺序,儿童运动的发展都是从躯干开始向四肢再向手和脚,最后达到手指和脚趾的小肌肉运动。2) 各生理系统发育的不平衡现象。神经系统:在出生后的头几年发展速度非常快,到幼儿末期基本接近成人水平,此后发展速度趋于平缓。生殖系统:生殖器官在10岁以前基本没有发育,10、11岁迅速发育成熟。淋巴系统:在10岁以前发展非常迅速,发展量达到成人期的200。10岁以后发展量迅速下降到成熟期的水平。一般的生理系统:如肌肉、骨骼、呼吸、消化系统的发育过程有2个快速期和一个缓慢期。4岁以前是第一个快速期,发展迅速;510岁左右处于相对缓慢的发展期;充10岁、11岁到成熟阶段有进入一个发展速度非常迅速的快速期。(二) 大脑的机构和机能的发展心理是脑的活动产物,个体脑的发育直接影响个体心理的发展。脑的发展主要是指脑的结构和机能的发展。1.脑的结构发展1) 出生时大脑结构的初步发展。胎儿出生时脑的基本结构已经初步具备,但发育不完善。出生时的脑神经细胞与成人相同,但其细胞较小;大脑皮层已经出现6层结构,但是沟回不明显;树突短小,大部分神经纤维未髓鞘化。出生后脑的结构迅速发展。 2) 脑的重量增加出生时脑的重量350400克,是成人脑重的25,出生后脑的重量一直增加到成熟为止,增加的速度早期迅速,后期缓慢。3) 脑的结构复杂化神经细胞结构的复杂化:神经细胞体积增大;神经细胞突触的数量和长度增加。神经纤维增长:神经纤维渗入到各个皮层;逐渐完成神经纤维髓鞘化。皮层结构复杂化:大脑皮层的沟回加深;皮层传导通路髓鞘化;传导通路的髓鞘化依次为感觉通路、运动通路、与智力相关的额顶叶髓鞘化。4) 儿童脑电图特征儿童大脑发育的程序性儿童大脑各区域成熟的顺序性依次为:枕叶、颞叶、顶叶、额叶。大脑发展的2个快速期56岁和13岁左右。 2.大脑的机能发展1) 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a) 基本的无条件反射有:食物反射、防御反射、定向反射。b) 条件反射是后天获得的,吸允反射是最早出现的条件反射,随后,听觉、触觉等各种感觉系统的刺激都能组成复合刺激引起条件发射。单个刺激引起的条件反射要迟后几个月才能出现。c) 明确的条件反射出现倍认为是心理发生的标志,也可以笼统的把新生儿时期视为心理发生的时期。2) 皮层抑制机能的发展a) 脑机能的发展不仅仅表现在兴奋的过程中,还表现在抑制的过程中。年幼孩子的兴奋过程比抑制过程占优势。新生儿大部分时间都处于保护性抑制的睡眠状态。在生命的前半年分化抑制、消退抑制、延缓抑制等内抑制相继出现。到幼儿期皮质的抑制过程还在进一步增强。b) 大脑皮层的抑制机能发展是大脑机能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3) 第一、第二信号系统的发展婴儿末期第一信号系统活动便以初步形成,具有了初步的分析综合能力。从出生后七、八个月起,以词语为信号的第二信号系统就开始活动,1岁以后词语条件日益增强,到幼儿期词语才能作为独立刺激物参与儿童的高级神经活动,使儿童的心理具有了新的概括抽象性。(三) 脑的结构和机能的可变性1. 胎内环境对胎儿脑发展的影响。1) 母亲的生理条件对胎儿的影响生育最适合的年龄是2035岁之间,过早或过晚的生育容易使胎儿的发育和生存出现危险;母亲的营养状况与胎儿的发育有着密切的关系,怀孕早期母亲营养不良,可能引起胎儿的生理缺陷,后期营养不良可能会生出低体重儿。2) 母亲的疾病对胎儿的影响许多病毒都能透过胎盘的保护屏障儿影响胎儿,母亲怀孕期间一定要注意采取适当的防御措施。3) 药物和烟、酒对胎儿的影响孕妇记得孕期吃药一定要通过专业的医生指导,吸烟和喝酒都容易给胎儿带来生理缺陷和影响胎儿心理发展。2. 后天环境对脑的结构和机能的影响a) 儿童脑的发展是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b) 脑发育的可塑性:在脑的发育过程中,由于环境因素的作用,脑的大小和功能都会受到影响。如早期社会经验的剥夺将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发展停滞甚至萎缩;儿童营养不良也会对脑细胞的发育造成损害,影响脑的发育。c) 脑的修复性和机能代偿:研究发现婴儿早期某种脑损伤可以通过某种类似学习的过程获得一定的修复。大脑半球的功能不同,当某半球受伤后,另一半球的功能可能会产生替代性功能补偿。如语言中枢受损,在5岁之前经过功能性补偿,孩子可能不会导致永久性的语言功能丧失。二、 心理发展(一) 婴幼儿期(03岁)孩子身心发展特点:主要发展特点是:动作发展对心理发展的意义重大;感知觉迅速发展,且有多方面接近成熟水平;言语发展的重要时期;社会性依恋的发展是情绪情感发展的重要标志。1. 动作发展婴幼儿再去动作的发展为心理发展创造条件,心理是在活动中产生的,并表现在活动中。早期动作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心理发展的水平。早期动作发展过于迟缓,可以预示以后智力发展上的障碍。1) 婴儿期主要动作的发展a) 婴儿手的抓握动作发展。手的抓握动作发展重点是五指分化和手眼协调。准确的抓握动作与视、动协调给孩子开拓着认识食物特征的重要途径,也为手的动作增添了新的内容使用工具,用动作姿势代替言语功能,从而使动作有了间接性和最初的符号功能。b) 独立行走是孩子动作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它使孩子的躯体移动从被动转为主动,扩大了认知范围,增加了与周围人主动交往的机会。为发展个体的自主性提供了必要的条件。2) 婴儿的动作发展遵循一定的规律性a) 从整体向分化发展。b) 从不随意动作向随意动作发展。c) 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3) 动作评价指标:6个月1岁动作要求:1、能用手抓握、捏、摇、扔、捡、传递、敲击玩具。2、能独立翻身和坐稳。3、能手脚协调地爬行,能拉手下蹲捡物和站立。4、能在成人保护下学习走路。5、能在成人帮助下,用手拍、抬腿踢悬挂物。6、初步获得平衡协调和身体控制的经验,能愉快、积极地参加活动。7、愿意和同伴在同一空间活动。12岁动作要求:1、能较自如地走路,平稳地跑步。2、能自如地蹲下捡大小不同的东西。3、能较快地爬行。4、能绕过和钻过障碍物。5、会举手投物、击物。6、会滚球、投球和踢球。7、初步学习动作的平衡、灵活、协调、控制能力及大胆的行为。8、喜欢与同伴、家长共同活动,保持积极愉快的情绪及亲密的感情。23岁动作发展指标:1、 跑步平稳。2、 单足站立。3、 两脚交替上下楼梯。4、 能原地向上,向前跳,会从高处往下跳。5、 能系扣子,解扣子。6、 会骑三轮脚踏车2. 感知觉发展感知觉发展是个体发展中最早发生,也是最早成熟的心理过程。感知觉的发展对婴儿心理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婴儿是通过感知觉获取周围环境的信息并适应周围环境。这一过程不是被动的。而是积极的、主动的、有选择性的过程。是对来自周围环境的信息的察觉、组织、综合及对它的解释。感觉发展:1) 婴儿视觉的发展a) 人对周围环境的信息大多数是通过视觉系统获得的。视觉主要是物体所展现的复杂信息的察觉和辨认。b) 研究发现:出生后2496小时的新生儿就能察觉移动的光,出生1248小时的新生儿中有3/4可以追视移动的红环;三周后视线能集中到物体上,理想的视焦点是距眼睛8寸处哺乳时母亲的脸与婴儿视觉的适宜距离。出生后15天就有颜色辨别能力,34个月的婴儿颜色辨别能力基本上趋近成熟水平,能用晶体视物。总之,婴儿出生后数周或数月内探索世界的视觉手段已经有了明显的发展。c) 通过范兹的刺激偏爱程序的创新,发现婴儿对一些视觉刺激有特殊的偏爱,如:鲜艳的色彩、运动中的我物体、物体轮廓线密集的地方或黑白对比鲜明处、正常人脸、曲线或同心圆图案等。这种偏好的意义在于:他们注视承载客体最大信息量的轮廓和边线,可以获得最多的信息,表明他们对所接触的外部事件具有选择性。这对给婴儿早期丰富环境很有意义。随着年龄增长,这种受外界刺激的控制作用逐渐为经验所调整。 2) 婴儿的听觉发展a) 据研究,新生儿,甚至是胎儿已经具有了一定程度的声音感受能力。婴儿早期对声音的感知和辨别主要表现在对声音的注意和定位、对语音的辨别上。b) 听觉影响儿童的语言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应该注意保护听觉器官,注重训练儿童的听觉辨别能力。3) 婴儿的肤觉发展a) 几个月的胎儿就有了明显的触觉反应,新生儿的触觉敏感性和触觉分化都有迅速发展,刚出生的孩子就有温觉反应,调节体温的能力是新生儿适应环境的一个关键;婴儿早期有了痛觉反应,但比较微弱和迟钝。b) 触觉在3岁前儿童的认识活动中占主导地位。随后触觉逐渐与视听觉紧密结合,到幼儿期触觉在认识发展中的地位逐渐下降,并让位给视觉和听觉。4) 嗅觉a) 不少实验证明,新生儿已经能区分几种气味。b) 出生后短短几天内,婴儿已会认识自己母亲的气味。c) 灵敏的嗅觉有重要意义,它可以保护婴儿免受有害物质的伤害,发达的嗅觉还能指导儿童了解周围的人和事物,它的发展相对稳定。 知觉发展: 婴儿知觉的发展表现为各种分析器的协调活动,共同参与对复合刺激的分析和综合。1) 空间知觉。a) 形状知觉:通过习惯化研究说明3个月的婴儿已有分辨简单形状的能力。形状知觉研究还表明,幼小婴儿就具有模式化的、有组织的视觉世界。他们偏爱一定程度的复杂世界的世界、信息量多的图形和对他们具有社会性意义的某些形状,不喜欢没有图案的模式。b) 深度知觉。视崖实验表明,6个月的婴儿就有了深度知觉。c) 方位知觉。儿童方位知觉发展的顺手为上下、前后、左右。3岁能辨别上下,4岁辨别前后,5岁能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78岁能以客体为中心辨别左右。d) 大小知觉:对图形大小判断的正确性,须依图形本身的形状而定,如幼儿判断圆形、正方形、和等边三角形的大小容易,判断椭圆、长方形、菱形和五角星的大小较困难。有的研究表明,儿童从2.5岁3岁,判别平面图形大小的能力极具发展。2) 时间知觉时间具有非直观性,没有看得见的形式,也没有相应的感觉器官。对时间的感知具有相对性和主观性的特点。一般孩子在7岁发展时间知觉,小学是时间知觉发展的重要时期。3) 儿童观察力的发展a)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的、有计划的、比较持久的知觉过程,是知觉的高级形态。观察力的培养对于儿童认识世界具有重要的意义。幼儿期是观察力初步形成的时期,表现在:观察的目的性。观察的持续性。观察的细致性。观察的概括性。b) 观察力发展的趋势:从无意性向有意性发展。从冲动性向思考性发展。从笼统、未分化的向精细的方向发展。整体与部分从分离到统一。3. 注意、记忆和思维的发展1) 婴儿注意的发展新生儿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产生定向反射,这是注意的萌芽;3个月出现条件反射的定向反射;5、6个月出现不随意注意;1岁出现随意注意;3岁前开始有意注意。2) 婴儿记忆发展条件反射的出现是记忆发生的标志;7、8个月的认生是再认的表现;1岁左右的视觉记忆表象是回忆的表现;13岁陆续出现情景记忆、词语记忆与图形符号记忆。3) 婴儿的思维发展婴儿的思维属于直觉行动思维,有如下特点:a) 直观性和行动性。动作是思维的起点;动作是解决动作的手段,动作有某种交往能力。b) 间接性和概括性。能初步比较和区分物体的特性,遇到类似的情景可以采取同样的行动。c) 缺乏对行动结果的预见性和计划性。d) 思维的狭隘性。思维活动仅限于同感知和动作联系的范围。思维内容具有狭隘性。e) 思维与语言来时联系,第二信号系统开始发展。4. 言语发展1) 言语发展的理论后天学习理论。它强调环境对儿童获得言语的决定作用,代表人物:斯金纳、班杜拉和布鲁纳。先天成熟理论。它强调先天因素对与言语发展的决定作用。代表人物:乔姆斯基。环境和主体相互作用理论。它是认知派的言语发展理论。起其代表人物是皮亚杰。2) 婴儿言语的发展语音a) 妊娠中后期(58个月)可以大致区分出乐音,噪音和语音,表现出 对母亲声音的偏爱。b) 新生儿期(01个月)能对声音进行空间定位,还是表现出对母亲声音的偏爱。这时候,哭声成为孩子进行信息交流的唯一形式。c) 发音游戏期(23,4个月)开始理解言语活动中某些交流信息,能和成人进行“互相模仿”式的发音游戏。孩子最早的发音是a,ai,ei,e,i,ou等基本韵母;声母相对比较少,主要是h,有时候是m.d) 语音修正期(58,9个月)这时期的婴儿能鉴别言语的节奏和语调特征,并开始根据其周围语言环境去改造,修正自己的语音体系。新增了:b,d,g,p,n,f等声母;发音的连续性增加,发重复连续音节,主要是同意音节连续重复发音:如ba-ba/ma-ma/a-baba-ba/dadagen/deng .e) 学话萌芽期(912个月)这时期的婴儿能辨别母语中的各种音素,并把听到的语音转化为音素,从而认识这些语音所代表的意义。如能将ma-ma/与妈妈或将ba-ba/与爸爸联系在一起。12个月的时候,婴儿开始模仿发音,能对成人的指示做出稍微复杂的反应,也能初步用一定的词表达一定的意思了。 词汇在1-1.5岁之间获得第一批词汇,词汇量约50个左右。到3岁能达到3000个。 语法 1.52.5岁是婴儿获得语法的关键期。3岁儿童基本能掌握母语的语法规则,发展过程如下:a) 11.5岁能使用不完整句,如:单词句,双词句和电报句。b) 1.52岁句法结构多属于完整的简单句和一定程度的复杂句。c) 3岁儿童基本使用完整句。围绕语言最外在的实际显现语音,婴儿发展了3方面的能力:即前言语感知能力;前言语发音能力;前言语交际能力。3) 言语发展的评价:5. 婴儿气质气质是个性特征的最初表现,也是与生俱来的一种明显而稳定的个性发展基础。1) 传统气质划分: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和抑郁质。2) 托马斯、切斯的气质分类:a) 容易型(占40):易于适应环境,生活习惯规律,情绪愉快,喜欢探索,主动交往。容易型儿童容易获得成人的最大关怀和喜爱。b) 困难型(占10)难以适应环境,生活无节律,情绪紧张不安,交往困难,困难型儿童容易使亲子关系疏远。c) 迟缓型(占15):适应环境缓慢,也称慢慢活跃型。迟缓型随着爱抚和耐心教育而转化。d) 其余35%儿童属于混合型。6. 社会性依恋1) 依恋发展阶段a) 鲍尔比等将婴儿依恋发展分为三个阶段:b) 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对一切人都不加区别的反应。c) 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对母亲有偏爱,对熟悉和陌生人有不同的反应。d) 特殊情感联结阶段:对母亲产生特别的依恋,形成专门的对母亲的情感联结。2) 婴儿的依恋类型艾斯沃斯将婴儿对母亲的依恋表现分为不同的类型:a) 安全型依恋(占6570),有母亲在就有安全感,对外界积极反应。b) 回避型依恋(占20),缺乏依恋,与母亲未建立起亲密的感情联结。c) 反抗型依恋(占1015),既寻求与母亲接触,又反抗母亲的爱抚,亦称矛盾型依恋。7. 自我意识发展个体的自我意识经历着一系列发展变化过程。在1岁以内尚无自我意识,1周岁末开始把自己与周围环境区分开来,这是自我意识的萌芽。23岁儿童开始把自己当作主体来认识,突出的表现是从称呼自己的名字(如宝宝吃苹果)变为用“我”这一代名词来称呼自己(我要吃苹果)。这一变化是儿童自我意识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也可以说是自我意识的一个飞跃。(二) 学龄前期学龄前期的年龄范围是36岁,是学龄前儿童。这个年龄阶段的儿童心理发展主要特点是:游戏是这一时期孩子的主导活动;幼儿期是儿童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时期;思维活动以具体形象性占主导地位,具有自我中心特点;个性倾向性开始形成。1. 动作发展动作技能是一种自动的、迅速的、正确的、柔和的动作,学前期是儿童学习动作技能的最佳时期,这个时期的儿童身体柔软,容易学习许多动作,加之他们喜欢模仿,喜欢不厌其烦的重复同一个动作,不怕失败,也不怕别人嘲笑,因此只要积极的加以指导和训练他们可以获得许多动作技能。发展指标34岁 学习听信号跟着教师做模仿操和简单的轻器械操。 发展一些简单的基本动作如走(在空地上四散走、一个跟一个走、按不同路线走等)。 跑(掌握跑的正确姿势、学习快跑、慢跑等)。 跳(原地跳、 向前行进跳、从高处往下跳)。 抛接(向上抛接大、小沙包、皮球)、滚接球、自由踢球。 垫上活动(手膝着垫爬、手脚着垫爬、翻滚、毛毛虫式的爬、翻跟头等)。 衡、攀登等。 在成人提醒下,活动时注意安全,知道随气候变化增减衣服。 能折纸飞机,只求大概,不求细节。 能往小木板上钉钉子。 能在纸上画满图画。45岁 上下肢协调地走、跑,能连续走20分钟至30分钟。 会原地纵跳、立定跳远,轻轻落地,保持平衡。 会左右手拍球,会自己抛、接球。 会手脚协调地攀登,正确钻圈. 能听信号有节奏地走和变速走。 会助跑跨、跳40公分以上,姿势正确,落地较稳、较轻。 能在高30公分的平衡板上保持身体平衡。 能手脚着地屈膝爬。 会做徒手操和器械操,动作到位、有力。 能用剪刀、纸和浆糊,做简单的手工。56岁 能够积极主动地参加体育活动,有充实感。练习各种队列队形。 听音乐精神饱满,动作正确合拍地做徒手操、轻器械操。 学习听口令向左(右)转等。协调灵敏地完成一些基本动作(一对一对整齐地走、听信号变速跑、助跑屈膝跳、跨跳、跳绳、单脚跳、变换形式运球,肩上挥臂投远、投准,钻爬和攀登障碍物,前滚翻等)。 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养成活动中自己增减衣服的习惯。 外出活动后,短时间内恢复疲劳,食欲不减。2. 幼儿的游戏1) 游戏的特点:a) 自主的、愉快的活动;b) 对儿童发育成熟、对认知发展、对社会性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2) 游戏的意义a) 通过角色模仿、学习各种社会角色,发展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b) 认识周围环境、认识事物的主要途径。c) 通过游戏发展感知觉、思维和解决问题的心理活动。d) 是抒发情感的重要方式。e) 通过游戏发展想象力、创造能力、在游戏中实现自我。f) 培养儿童的意志力、纪律性和协作精神。g) 发展孩子动作,增强孩子体质。3) 游戏的发展过程a) 1岁以下的孩子游戏主要是亲子游戏。b) 2岁左右的孩子喜欢实物游戏。,按实物用途模仿成人动作,通过探索认识事物的功能和事物之间的关系。c) 象征性游戏,即象征的使用替代物进行假装游戏。幼儿通过此类游戏学习社会角色的社会职责,掌握各种行为规则。4) 游戏中的社会性发展a) 学习与人交往。b) 学习解决在交往过程中出现的矛盾纠纷。c) 学习如何坚持自己的意见和接纳别人的意见。 3. 幼儿语言的发展1) 语音 3岁末期完成从感知语言到说出语言过渡,为3岁后言语发展奠定了基础。4岁左右,儿童的正确发音率有明显的提高,比较容易混淆元音中的o,e. 对声母中的舌尖浊鼻音和翘舌尖音zh/ch/sh/r/d的发音有困难。对舌尖前音z/c/s/的发音困难更大,错误更多;对韵母的发音比声母容易,错误也少。4岁孩子的语音发展基本结束,基本上能掌握本族语言中的全部语音2) 词汇a) 包括:能够说出的,写出的使用单词;不能自己说些,但是见到听到能够理解的理解单词。b) 最先学到的是基础水平的词,而不是上级类别和下级类别的词。c) 婴儿对词义的理解有时候和成人不完全相同,他们有时候把词义扩大, 例如:把“狗”这个词扩大到指“熊”“猫”等四条腿的动物身上;有时候又把词义缩小,把“猫”这个词仅表示小猫而非大猫。d) 词汇量差异较大。3岁8001000个;4岁16002000个;5岁22003000个;6岁可达30004000个。e) 词汇掌握的顺序也不一样。 空间方位词:里,上,下,后,前,外,中,左,右。 时间词:先,后,以前,以后,同时。 动作时态词:正在,已经,就要。 疑问代词:3岁孩子理解:谁、什么地方、什么;4岁孩子理解:什么时候、怎样;5岁孩子理解:为什么。 空间维度形容词:大小,长短,高矮(高低),粗细,厚薄,宽窄,深浅。 量词:个体量词,临时量词,集合量词。 名词(周围人的名称,运输工具,食品,身体器官,衣服用品)动词(描绘人和动物的动作的)形容词代词数词。3) 语法5岁后的孩子语言的连续性已经基本成熟,孩子也经常会用一些长句或复合句型。孩子学习应用长句复合句,首先是为了适应新的生活;其次是孩子好奇心的需要,但是孩子有时不一定模仿运用的十分准确恰当。因此,在加强孩子语言训练不断沿着正确方向发展的同时,还要注意及时正确的引导和纠正不当的用语习惯。4) 提高口语表达。随着孩子理解能力的增强,已掌握词汇量的增加,这时大多数孩子都已经具备了口语表达的能力,父母应当有目的,对孩子口头表达能力进行训练促使孩子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主要方法是:让孩子看图说话,把已经讲述过的故事复述出来,让孩子自己学着讲故事,背诵、唱儿歌或短的戏曲唱段、参加唱歌比赛、绕口令等。这些既可以促进口语能力的提高,又可以增强孩子的记忆和理解能力。5) 从外部语言(有声语言)逐渐向内部语言(无声语言)过渡,并有可能逐步掌握书面语言。4. 幼儿期认知的发展1) 幼儿记忆的发展a) 记忆容量随年龄而增加,3岁儿童3个左右,6岁儿童可达6个左右。b) 记忆发展的特点:无意识记为主,有意识记迅速发展;机械记忆为主,意义记忆开始发展,两种记忆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形象记忆为主,语词记忆慢慢发展。2) 幼儿思维的发展a) 思维发展的特点:思维具体形象性 具体形象思维与直觉行动思维的主要区别在于感知行动内化为表象。另一区别在于词的符号功能。儿童的思维活动的发展杂合于识别、运用和创造符号功能的发展。 符号功能:幼儿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形象符号能力的发展是衡量其思维发展的主要标志之一。符号能力的形成需要经历一个发展过程。最明显的符号能力是儿童绘画中所使用的图像符号。 一定的计划性和预见性。由于思维有了一定的词的概括性和言语的调节性,儿童就会思考过去的经验,联想有关的形象,从而能计划自己的行动,预见行为的结果,解决面临的问题。 不清晰性和易变性:幼儿的认识水平还基本处于了解事物的鲜明特点、表面现象和外部联系的阶段,因此往往具有不清晰、不确切、缺乏连续性和易变的特点。b) 抽象逻辑思维获得初步的发展 提问类型的变化:23岁问:“是什么?”;4、5岁的孩子问“为什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