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上册教案.doc_第1页
初三化学上册教案.doc_第2页
初三化学上册教案.doc_第3页
初三化学上册教案.doc_第4页
初三化学上册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评讲第二 次月考试卷:2课时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通过实验探究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2) 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2、过程与方法(1) 增加学生探究实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操作、观察、组织讨论,总结规律。(2) 加强实验中的各个环节的教学,从而拓展学生的思路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定量研究和分析推理的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2) 通过对化学反应的定量研究、推理、帮助学生认识永恒运动和变化着的物质、既不能凭空产生也不能凭空消失的道理,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和自然科学方法的教育。二、教学重点:1 、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和应用。2、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三、教学难点:1、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2、 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四、课时安排:3课时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引入】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化学变化中:化分 重新组合 聚集成分子 原子 新分子 新物质这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而引起了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的变化。而原子本身在化学反应前后并没有变化,只是重新组合。因此在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并没有改变。这是从质的方面研究化学变化,今天我们从量的角度来研究、分析化学变化即化学反应。【板书】一、质量守恒定律探究一:红磷燃烧现象:红磷燃烧,产生白烟,放出热量,气球胀大,待装置冷却后,气球变瘪,反应前后的质量相等。表达式: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小结:参加反应的红磷和氧气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五氧化二磷的质量。提问:是否是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间都存在以上质量关系?这种质量关系是否具有普通意义?探究二:硫酸铜溶液与铁钉反应现象:铁钉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物质,溶液颜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反应前后的质量相等。表达式:硫酸铜铁铜硫酸亚铁小结: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板书】1.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 (1)必须是真正参加反应的物质(2)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2.适用范围:一切化学反应 第二课时【提问】为什么化学反应前后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呢?【板书】2、质量守恒的原因【讲解】这是因为化学的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生成物)的过程。也就是说: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化。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小结】 宏 观 微 观元素种类 六 原子种类元素质量 不 原子数目物质的总质量 变 原子质量物质的种类 改变 分子的种类 【板书】3、质量守恒的应用1.进行有关的计算例:1gA和3gB参加反应,求生成C的质量(4g)2.解释一些实验事实例:见课本3.推测一些物质的组成 第三课时【复习提问】1什么是质量守恒定律?2为什么在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是相等的呢?(用原子、分子的观点说明。)【引言】我们已经知道质量守恒定律,那么在化学上有没有一种式子,既能表示出反应物和生成物是什么,又能反映出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呢?回答是肯定的,这就是化学方程式。【板书】二、化学方程式【讲解】用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可以提供很多信息。【板书】1.定义: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2.化学方程式的意义:(1)表示了化学反应物和生成物。(2)表明了该化学反应进行的条件。(3)表示了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即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例如:木炭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 + O2 CO21216212+162 12 32 44【讲解】化学方程式能客观地反映出化学反应中“质”和“量”的变化及关系。所以化学方程式的读法不同于数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中的“+”号应读成“和”,不能读成“加”;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间的“=”号,应读成“生成”,不能读成“等于”。化学方程式可读出质的变化,也可读出量的变化。每个方程式都有三种读法现以2H2O2H2+O2为例说明。(一)物质读法上式读作“在通电的条件下,水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这种读法说明了化学反应中物质的变化。(二)粒子数目比读法上式读作“在通电条件下,每2个水分子分解生成2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这种读法揭示了化学反应中结构微粒的变化,并反映出微粒个数比关系。(三)质量比读法上式读作“通电时,36份质量的水分解生成4份质量的氢气和32份质量的氧气”,这种读法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比关系。【板书】2H2O2H2+O2(一)物质读法:在通电的条件下,水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二)粒子数目比读法:在通电条件下,每2个水分子分解生成2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 (三)质量比读法:通电时,36份质量的水分解生成4份质量的氢气和32份质量的氧气【讲解】化学方程式跟数学上的方程式有何不同? 数学上的方程式,仅是表示等号两边的数目相等。等号两边各项可以移项或倒写。而化学方程式可以:(l)表示反应物是什么,生成物是什么。(2)表示各种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各种生成物的总质量(质量守恒)。(3)表示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原子、分子个数比。(4)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化学方程式是不能倒写和移项的,如,不能将3Fe+2O2Fe3O4写成Fe3O43Fe+2O2,也不能写成3FeFe3O42O2。课题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通过具体化学反应分析、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涵义(2) 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守的原则。(3) 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2、过程与方法(1) 采用讲练结合的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2) 采用归纳总结的方法,对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加以总结3、情感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和严密性。(2) 通过对化学方程式书写原则和配平方法的讨论,对学生进行尊重客观事实,遵从客观规律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二、教学重点1、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2、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 三、教学难点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复习提问】什么是化学方程式?一个化学方程式能提供给我们哪些信息? 【情景导入】点燃化学反应的符号表达式,它表示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这是否就是化学方程式?为什么? PO2 =P2O5 这个式子能不能称为化学方程式?【板书】一、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讲解】符号表达式只完成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第一步,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两个原则: 1. 以客观(实验)事实为依据 2. 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板书】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写配注查【讲解】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1、写:根据实验事实短线左边写出反应物,右边写出生成物的化学式,不只一种物质的用加号连结。例:KClO3KClO22、配:配平化学方程式即调整化学式前边的化学计量数系数,使短线左右两边达到原子的种类相同、数目相等,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将短线改为等号。 切记:决不能改变化学式右下角的数字,所配化学式前边的化学计量数比应是最简整数比。2KClO32KCl3O23、注:注明反应条件和生成物状态,气体用“”符号,沉淀物质用“”符号表示。MnO2例:2KClO32KCl3O2 2NaOHCuSO4=Cu(OH)2Na2SO44、查: 第二课时【复习】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引入】书写化学方程式时要将式子配平,那么,如何配平化学方程式呢?【板书】三、配平方法1 观察法2 最小公倍数法;3 万能配平法【讲解】观察法:适用于简单的化学方程式;最小公倍数法:找出短线左右两边出现2次、原子数目变化较大的原子的最小公倍数,然后再调整其他原子的个数。例如:在KClO3KClO2中,先找出氧原子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于是在O2前边加上系数,在KClO3前边加上系数,使左右两式中氧原子个数相等后再调整KCl前面的系数,使短线左右两边所有元素的原子种类相同、个数相等、质量也相等,符合质量守恒定律。万能配平法:找出反应物中所含元素种类最多的物质,设其计量数为x,以它为标准,找出其他物质的化学计量数,最后给x取最小的整数,使其他计量数都为整数。【练习】一、选一选:1、葡萄糖与氧气作用是构成生物呼吸的主要反应,其中X的数值为( )C6H12OX+6O2=6CO2+6H2OA、3 B、6 C、9 D、122、乙硫醇燃烧:2C2H5SH+9O2=4CO2+2X+6H2O则X为( ) A、H2SO4 B、SO3 C、 SO2 D、CO2二、配平并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1、Fe+ Cl2FeCl3 2、C2H4+O2 CO2+H2O3、Al+ Fe3O4 Fe+Al2O3 【讲解练习题】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在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计算。 (2)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练习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通过由易到难的题组和一题多解的训练,开阔思路,提高解题技巧,培养思维能力,加深对化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按照化学特点进行思维及审题、分析、计算能力。 (2)通过有关化学方程式的含义的分析及计算,培养学生学以致用,联系实际的学风。 (3)认识到定量和定性研究物质及变化规律是相辅相成的,质和量是统一的辩证观点。二、教学重点 1、由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 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书写格式要规范化。三、教学难点 训练和培养学生按照化学特点去思维的科学方法。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学过程【引入】根据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含义,可以知道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存在数量关系。而研究物质的化学变化常涉及到量的计算,例如,用一定量的原料最多可以生产出多少产品?制备一定量的产品最少需要多少原料?等等。通过这些计算,可以加强生产的计划性。并有利于合理地利用资源,而这些计算的进行都需要根据化学方程式。本节就是从“量”的角度来研究化学方程式的汁算的。【板书】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提问】前面我们学过根据化学式的简单计算,今天我们进步学习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如何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呢?计算时有哪些步骤和方法呢?请看例题1。【板书】例1:加热分解6 g高锰酸钾,可以得到多少克氧气?【分析】这道题是已知反应物的质量来求生成物的质量,即已知原料的质量求产品的质量。我们一起来看课本中的解题步骤。【讲解并板书】 解:设加热分解6 g高锰酸钾,可以得到氧气的质量为x。 2KMnO4K2MnO4+MnO2+O22158 326g x x=06 g 答:加热分解6 g高锰酸钾,可以得到06 g氧气。【思考】根据刚才对例题1的阅读和讲解说出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步骤分为几步?【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教师总结并板书】1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步骤 (1)设未知量; (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配平; (3)写出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已知量、未知量; (4)列出比例式,求解; (5)简明地写出答案。【讲解】刚才同学们总结出了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和方法,接下来我就一些问题进行补充。 (1)设未知量时一定要注意质量单位,已知量和未知量单位不一致的,一定要进行单位换算。单位必须一致才能计算。 (2)写出方程式一定要注意配平,而且要注意方程式的完整,反应条件、气体和沉淀的符号要注意标明,不完整的方程式计算时是要扣分的。 (3)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写在相应化学式的下面,一定要注意用相对分子质量乘以化学式前面的系数,已知量和未知量写在相应相对分子质量的下边。 (4)比例式有两种列法,可以横列也可以纵列。例题1中采用的是纵列,即;还可以采用横列,即2158:326 g:x。一般情况下采用纵列比较好,因为有时题中所给的质量数字会和相对分子质量有某种关系,从而使得计算简单。如用158 g高锰酸钾加热分解,可以制得多少克氧气?采用纵列法得 计算非常简便。 计算结果的小数位保留按题中要求进行,若题中没有要求,又得不到整数时,一般保留一位小数,如例题1中就是。【讲解】在实际运算过程中,我们往往需要把过程再简化些,具体格式可以参照下面的例题2。【讲解并板书】工业上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可制得生石灰(CaO)和二氧化碳,如果要制取10 t氧化钙,需要碳酸钙多少吨?解:设需要碳酸钙的质量为x。CaCO3CaO+CO2100 56x 10 tx=18 t 答:需要碳酸钙18 t。 第二课时【提问】根据上节课两例题可知,已知反应物的质量可以求生成物的质量,已知生成物的质量也可求出反应物的质量,那么,假如已知一种反应物的质量可不可以求另一种反应物的质量,或者已知一种生成物的质量可不可以求另一种生成物的质量呢?【练习】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气体,燃烧100 g氢气需要氯气多少克?生成氯化氢气体多少克?【提问】题中是已知什么求什么?(反应物或者生成物)【分析】已知一种反应物的质量求另一种反应物的质量和生成物的质量。【讲解并板书】解:设需要氯气的质量为x,生成氯化氢气体的质量为y。H2+Cl22HCl2 71 73100g x y 答:需要氯气3550 g,生成氯化氢气体3650 g。【讲解】由此可知,已知一种反应物的质量可以计算另一种反应物的质量,同理,已知一种生成物的质量也可以计算另一种生成物的质量。可见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共有四种类型。【板书】2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四种类型: 已知反应物的质量求生成物的质量; 已知生成物的质量求反应物的质量; 已知一种反应物的质量求另一种反应物的质量; 已知一种生成物的质量求另一种生成物的质量。【提问】通过前面例题的讲解,大家总结一下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要领是什么?关键是什么?【学生思考】【总结并板书】 3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三个要领和三个关键。 三个要领:步骤要完整; 格式要规范; 得数要准确。 三个关键:准确书写化学式; 化学方程式要配平; 准确计算相对分子质量。【练习】1用氢气还原氧化铜,要得到64 g铜,需要多少克氧化铜? 256 g铁跟足量的稀硫酸起反应,可制得氢气多少克?(Fe+H2SO4=FeSO4+H2) 312 g镁与足量稀盐酸起反应,可制得氯化镁和氢气各多少克?(Mg+2HCl=MgCl2+H2)【学生活动】思考并完成习题【总结】通过本节内容学习,我们知道了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过程、步骤、方法,同时也懂得了化学计算题是从“量”的方面来反映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它与侧重于从性质角度去研究和理解物质及其变化规律是相辅相成的。所以说化学计算题包括化学和数学两个因素,两个因素同时考虑,才能得到正确的答案。【布置作业】习题5、6、7、8 评讲第五单元检测题:2课时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不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 (2)了解金刚石、石墨、木炭、活性炭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3)知道C60的分子结构及其部分用途; (4)了解结构、性质、用途三者的关系。 2、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实验设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以发展的观点看待碳的单质。 二、教学重点:了解金刚石、石墨、活性炭、木炭的性质和用途; 了解结构、性质、用途三者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实验设计的能力。 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引入】铅笔是最便宜的笔,铅笔芯是“铅”吗?不是“铅”又是什么物质呢?昂贵的钻石又是由什么成分构成的呢?你会相信它们竟是由同种元素碳元素构成的吗?【板书】一、金刚石、石墨【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104并完成黑板上的表格【板书】金刚石石墨色、态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形状的固体深灰色、有金属光泽、细鳞片状固体硬度最硬软、滑、在纸上划过可留下痕迹熔点很高高、耐高温导电性不导电导电用途钻探机钻头、刻刀、装饰品润滑剂、铅笔芯、电极【讨论】金刚石、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物理性质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异?【讲解】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但是原子排列的方式 不同,构成金刚石的碳原子是呈网状分布的,而构成石墨的碳原子是呈层状分布的,网状结构比层状结构牢固,所以金刚石比石墨的硬度大。 【讨论】通过一定方法将金刚石转化为石墨是什么变化?【讲解】这是一个化学变化,由一种物质转变成另外的一种物质。【板书】二、C60【学生活动】阅读P105P106【讲解】C60具有足球状的结构【板书】三、无定形碳【介绍】1、木炭:吸附性 阅读P1052、活性炭:吸附性3、焦炭:炼铁4、炭黑:鞋油、颜料【练习】把下列左、右相关项相连a.金刚石 A.做电极 b.石墨 B.滤毒剂 c.无定形碳 C.加工坚硬金属 D.铅笔芯 第二课时【引入】金刚石、石墨、木炭都是由碳元素组成,三种物质的物理性质不同,但是它们的化学性质却是相似的,那么它们具有什么化学性质,这就是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板书】四、碳单质的化学性质【思考】木炭在常温时的化学性质如何?为什么?【板书】1. 稳定性: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碳受日光照射或与空气、水分接触,都不容易起变化。【讨论】为什么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呢?【讲解】碳是由碳原子构成的,碳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4,既不容易得到电子,也不容易失去电子,所以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提问】 木炭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板书】2.可燃性:木炭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木炭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放出热量。【讲解】碳在氧气中无论燃烧程度如何,都会放出热量。【介绍】生活中,人们常用煤作燃料(煤的主要成分是碳),燃烧含碳燃料时一定要保持通风。【板书】3.还原性【介绍】碳单质的还原性是指碳与某些金属氧化物的反应,使金属氧化物被还原为单质的性质。【讲解实验】木炭还原氧化铜【板书】注意事项1、 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到试管底部使试管破裂。2、导管口稍露出橡皮塞即可:有利于气体的导出。3、实验结束,先撤导管再撤酒精灯:防止水倒流使试管炸裂。【讲解并板书】实验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的红色,生成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注意】酒精灯加网罩: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可将酒精灯改为酒精喷灯)【分析】CuO:我失去了氧,发生了还原反应;我具有氧化性。 C:我得到了氧,发生了氧化反应;我具有还原性。【板书】还原反应:含氧化合物中的氧被夺去的反应,叫做还原反应。【作业】完成课后习题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1) 知道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所用的药品,发生装置的选取、操作与步骤、检验和收集方法。(2) 初步解释所用试剂、装置及收集方法的原因。通过对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锻炼和提高学生小组协作设计,并完成一些简单化学实验的能力。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保持和增强学生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2) 通过开展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协作精神与能力。二、教学重点: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2、二氧化碳的收集方法与验满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骤三、教学难点:1、实验装置的设计与选择2、实验室制取氧气、二氧化碳气体的比较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导入】可以产生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有很多,请大家回忆一下生活中哪些反应会产生二氧化碳,又能否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讲解】引导学生从消耗能源、材料是否经济,操作是否简便以及是否符合环保,考虑合理选取和利用物质,并且尽可能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归纳】 人呼吸 木材燃烧 煤燃烧 蜡烛燃烧 酒精燃烧 碳还原氧化铜【小结】上述反应都存在一定的缺点,所以都不适合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那么我们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应该用怎样的一个反应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研究的主题。【板书】一、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讲解】含碳酸根离子(CO32-)的化合物(例如:碳酸钠Na2CO3、大理石或石灰石主要成分是CaCO3)能与盐酸(HCl)或稀硫酸(H2SO4)反应生成CO2。如:CaCO3+2HCl=CaCl2+H2O+CO2CaCO3+H2SO4=CaSO4+H2O+CO2 Na2CO3+2HCl=2NaCl+H2O+CO2 硫酸钙微溶于水,会覆盖在碳酸钙的表面阻止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反应停止。碳酸钠是粉末状的药品,与稀盐酸的反应速度较快,不易收集二氧化碳,所以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料:石灰石(大理石)和稀盐酸。【板书】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料:石灰石(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提问】反应速度与什么条件有关。【讲解】反应物的状态。粉末状的药品与块状的药品相比,粉末状的药品与液体接触面积较大,反应速度较快。所以有些固体与液体的反应,若要使反应速度加快可以将固体研磨成粉末状。【提问】如何选择一套合理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复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气体反应原理反应物状态反应条件密度与空气比较是否溶于水22KMnO4 K2MnO4+MnO2+O2固加热大于空气不易溶于水2H2O2 = 2H2O+O2固+液常温催化剂大于空气不易溶于水【思考与讨论】 1、制取装置由哪几个部分组成?2、确定气体发生装置时应考虑哪些因素?3、确定气体收集装置时应考虑哪些因素?【补充】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9,如果某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29,则这种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如果小于29则密度比空气小。【板书】二、实验室制取装置的确定方法气体发生装置反应条件:是否需要加热或催化剂反应物状态固体和液体反应固体和固体反应液体和液体反应气体收集装置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气法排水法难或不易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 第二课时【引入】上节课学习了实验室制取气体装置的确定方法,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思路选择课本114页仪器来组装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提示】1、凡是给固体加热产生气体,发生装置可采用(A)装置。2、凡是固体与液体在常温下反应制气体,发生装置可采用(B)装置。3、如果是液体和液体在常温下反应制气体,发生装置可采用(B)装置。A B【讲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如图: 【思考】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步骤有哪些?2、如何检验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总结】步骤:连接仪器 检查装置气密性 加大理石 加稀盐酸 收集检验方法:将生成的气体通入纯清的石灰水。验满方法:将燃烧的火柴置于瓶口。【讲解】实验中的三个要点:1.长颈漏斗要伸到液面以下;2.出气导管稍微露出橡胶塞即可;3.集气瓶中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