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键入文字微观环境会计构建研究学位申请人姓名: 导师姓名及职称: 培 养 单 位: 管理学院 专 业 名 称: 企业管理 毕业论文(设计)原创性声明本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我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设计)不包含其他个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论文(设计)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谢意。 作者签名: 日期: 毕业论文(设计)授权使用说明本论文(设计)作者完全了解*学院有关保留、使用毕业论文(设计)的规定,学校有权保留论文(设计)并向相关部门送交论文(设计)的电子版和纸质版。有权将论文(设计)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文(设计)进入学校图书馆被查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设计)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保密的论文(设计)在解密后适用本规定。 作者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日期: 注 意 事 项1.设计(论文)的内容包括:1)封面(按教务处制定的标准封面格式制作)2)原创性声明3)中文摘要(300字左右)、关键词4)外文摘要、关键词 5)目次页(附件不统一编入)6)论文主体部分:引言(或绪论)、正文、结论7)参考文献8)致谢9)附录(对论文支持必要时)2.论文字数要求:理工类设计(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万字(不包括图纸、程序清单等),文科类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2万字。3.附件包括:任务书、开题报告、外文译文、译文原文(复印件)。4.文字、图表要求:1)文字通顺,语言流畅,书写字迹工整,打印字体及大小符合要求,无错别字,不准请他人代写2)工程设计类题目的图纸,要求部分用尺规绘制,部分用计算机绘制,所有图纸应符合国家技术标准规范。图表整洁,布局合理,文字注释必须使用工程字书写,不准用徒手画3)毕业论文须用A4单面打印,论文50页以上的双面打印4)图表应绘制于无格子的页面上5)软件工程类课题应有程序清单,并提供电子文档5.装订顺序1)设计(论文)2)附件:按照任务书、开题报告、外文译文、译文原文(复印件)次序装订3)其它目 录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1环境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11.1.1环境会计的产生 11.1.2环境会计的发展 21.2环境会计的国际比较 31.2.1联合国相关会议的探讨 31.2.2美国环境会计的现状 41.2.3我国环境会计的现状 41.3论文研究意义和方法 51.3.1研究意义 51.3.2论文结构 61.3.3研究方法 6第2章 微观环境会计的区分 82.1环境会计的定义及其区分 82.1.1宏观与微观环境会计的涵义 92.1.2区分宏观与微观环境会计的必要性 102.1.3宏观环境会计与微观环境会计的关系 102.2微观环境会计的细分 112.2.1企业外部环境会计 112.2.2企业内部环境会计 122.3建立微观环境会计的思考 132.3.1传统会计在环境核算方面的局限 132.3.2建立微观环境会计的社会经济意义 142.3.3推行微观环境会计的建议 16第3章 微观环境会计的基础理论 183.1会计环境 183.2会计职能 193.3会计假设 203.4会计目标 213.5会计原则 213.6会计要素 22第4章 微观环境会计的核算与管理 254.1会计要素的确认 254.1.1环境费用 254.1.2环境资产 264.1.3环境负债 274.1.4环境收入 284.1.5环境权益和环境利润 284.2会计计量 294.3微观环境会计账户体系设想 314.3.1微观环境会计账户设置 314.3.2微观环境会计账务处理 324.4微观环境会计的内部管理 334.4.1环境投资决策 344.4.2环境成本管理 35第5章 微观环境会计的报告 375.1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情况 375.2微观环境会计报告模式 395.2.1补充报告模式 395.2.2独立报告模式 40结语 43参考文献 44致谢 47附录A: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49摘 要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与环境的索取越来越多,使得环境资源的破坏相当严重。资源环境自身的稀缺性、非交易性等特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提出,这些都使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企业作为经济发展中的个体,应树立绿色GDP社会可持续发展观,发展资源3R原则(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的绿色循环经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在财务会计领域积极推行环境会计,加强环境生态资源的反映和监督,显得尤为必要和重要。在国际上,环境会计的理论和实务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而在我国却是上世纪90年代才陆续开展研究,到目前为止,环境会计还处于理论探讨阶段,远未形成一套公认的、可以在实践中运用的理论方法。从实务方面看,政府部门和企业都没有建立起相应层面上的环境会计;从制度方面看,目前仍缺乏可操作性的环境会计准则。因此需要进一步重视、加强对环境会计的研究,找出针对这些问题相关的解决办法。环境问题既有宏观问题也有微观问题,环境会计的主体既包括了独立核算的企业,又包括了地区政府、行业部门乃至国家,因此环境会计应按照会计核算主体和会计信息使用目的的不同,将其界定于宏观与微观两个不同层面。从管理角度而言,在不同的管理层面上,考虑环境问题的起点、重点和目的都会存在差异,并且人们在对环境问题充分认识的同时,也对传统经济发展模式进行了反思,意识到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导致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以企业为会计核算主体的微观环境会计,是环境会计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直接将环境问题同企业日常的生产经营管理相联系,并在企业的会计核算、会计报告中予以反映,促使企业运用绿色理念进行生产管理。因此,构建适合企业运用的微观环境会计就成为当今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在本论文中,首先介绍了环境会计的产生以及在世界各国的发展情况,通过联合国、美国和我国在环境会计发展研究现状的比较,指明了环境会计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是可持续发展和环境改变的需要。在对微观环境会计的区分进行论述时,首先将环境会计按照会计核算主体和会计信息使用目的的不同,分为宏观环境会计和微观环境会计,并对它们的内涵、划分的必要性和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同时将微观环境会计按照企业环境会计的使用目的和功能,分为了企业外部环境会计和企业内部环境会计,并据此予以相应的阐述;在上述分析和阐述的基础上,对在我国建立微观环境会计的成因、作用和实施建议进行了针对性地论述。在对微观环境会计的理论体系进行构建研究中,文章从会计环境、会计职能、会计假设、会计目标、会计原则、会计要素等诸方面对其基础理论进行了阐释;并对会计要素的确认、会计计量、账户体系设置等微观环境会计的核算进行了较为详细地探索;根据微观环境会计的核算信息,对企业进行内部环境管理和外部环境报告提出了建设性的框架。在对这部分进行论述时,主要以传统会计的理论体系为立足点,并结合了微观环境会计自身的特点,以及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构建符合我国企业要求的微观环境会计。文章最后展望了微观环境会计在我国的前景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微观环境会计绿色化一定能在我国企业会计中焕发青春!关键字:可持续发展;微观环境会计;会计区分;会计理论;会计处理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global economy, people use na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s more and more, so na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s have been destroyed seriously. People have realized tha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s very important, thanks to the scarcity and non-trade of na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s,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people and nature, and the thought of constructing harmonious socialist society. Enterprise is an individua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t should buil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view of green GDP society, and develop green circular economy of resources “3R”(reduction, reuse and recycle), and then the harmony of people and nature is established. In the financial accounting field,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carry out environmental accounting, strengthen and control na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s.In the world,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environmental accounting has been developing rapidly. But, in our country that study began as 1990s, until now the theory is only studied, and is not applied to practice. In the practice, governments and enterprises do not build the relative environmental accounting. In the system, there is not an operational environmental accounting standard. So, the study on environmental accounting needs to be strengthened and find out some relative treatments of those troubles.Environmental issue is not only macroscopic issue but also microcosmic issue. The entities of environmental accounting include enterprise, regional government, professional department and state. Therefore, environmental accounting should be defined in macroscopic region and microcosmic region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accounting entities and goals of using accounting information. In the different management aspects, the starting point, focal point and object of thinking about environmental issue are all different. At the same time, people realize that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activities are the main cause that would lead to resources exhausted 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through thinking about traditional mod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But, micro-environmental accounting whose accounting entity is an enterpris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nvironmental accounting. It would relate environmental issue to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activities in the enterprise and reflect these environmental issues through accounting and report. It is caused the enterprise to carry out green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So, the establishment of micro-environmental accounting, which is fit for enterprises practice, becomes the social focus, now.In the thesis, first of all, it introduces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environmental accounting in the world-U.N., U.S.A. and China for example. Through their comparisons, it points out the position of environmental accounting in the global economic development that is a demand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change. When this thesis discusses micro-environmental accounting differentiated, firstly, it would divide environmental accounting into macro-environmental accounting and micro-environmental accounting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accounting entities and goals of using accounting information. And it analyzes their concepts, necessities of accounting differentiated and their relations. Secondly, it would divide micro-environmental accounting into enterprise external environmental accounting and enterprise interior environmental accounting in the enterprise, and depending on this it expounds their relevant issues. Lastly, it discusses the causes of formation, functions and practical suggestions of establishing micro-environmental accounting in our country. While this thesis discusses the theory systems of micro-environmental accounting, it establishes the fundamental theories of micro-environmental accounting from accounting environments, accounting functions, accounting assumptions, accounting objects, accounting principles and accounting elements. And it explores accounting elements confirmation, accounting quantitative approach and account systems in detail. On the basis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of micro-environmental accounting, it puts forward to some suggestions to interior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al report. In the accounting theory systems, the thesis is based on traditional accounting theory, the traits of micro-environmental accounting and the practical conditions of our countrys enterprises. Then it establishes micro-environmental accounting that is fit for our countrys enterprises. At last, the thesis looks into the future to micro-environmental accounting-it believes that in our country micro-environmental accounting would have new lease on life in the future!Key Words:sustainable development;micro-environmental accounting;accounting differentiated;accounting theory;accounting treatment-95-第1章 绪论在我们美丽的蓝色星球上,曾经孕育了千千万万的物种。然而,伴随着人类社会的文明、生产活动规模的扩大、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和全球经济的迅猛发展,昔日生机盎然的地球,如今却被人为的侵蚀;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球,已经变得千疮百孔。环境污染、资源短缺和生态恶化已经无时无刻不在提醒人们:爱护地球,保护环境。时空划过20世纪,进入到2005年,在中国十届人大三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了,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其中一个方面就是要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保证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思想最早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人类片面追求工业经济的高速增长,而又不同程度地忽视了地球的负荷能力,从而导致了人口剧增、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资源过度消耗等一系列严重的全球性问题,极大地威胁了人类的继续生存和发展。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全新的发展观已经开始在全世界范围内形成共识,其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被认为是整个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而所形成的绿色企业又是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所谓绿色企业就是以可持续发展为宗旨,在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思想的指导下,尊重客观经济规律,利用生态学与经济学等原理和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生态企业,推动企业绿色化,实现投入少、消耗低、质量高、无污染而又生产出符合生态环境标准的产品的目的,形成环境和经济两个系统的良性循环和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统一的综合体系。因此,作为反映和监督企业经营状况的重要工具,将环境因素纳入到企业会计核算与报告中来是绿色理念下经济发展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1.1 环境会计的产生和发展任何事物的建立都应该从追寻其历史的足迹开始,探索、研究、揭示事物的产生和发展规律,可以将其作为现实社会发展的指南。同样,要建立适合企业运用的微观环境会计,也需要从了解环境会计的产生和发展入手。1.1.1 环境会计的产生在传统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其经济理论主要是以追求经济利益为中心,其评价的指标主要是国民生产总值(GNP)、国内生产总值(GDP)、人均收入等等,于是出现了:大量开采资源大规模生产大量消费大量产生废物(废水、废气、废渣)的经济发展模式1。企业只追求高额利润,而忽视或无视由于企业排放出的废物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这一导致资源和环境危机的经济发展模式,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社会经济需要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社会、经济及环境三方面的协调统一;要求社会分配上的公平、经济发展上的效率、资源环境规模上的足够三个原则同时起作用。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新的经济理论迅速发展,从原先的追求经济利益转变为追求三个目标的协调发展,即:社会利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平衡发展;经济利益,GNP增长和区域社会发展不因时代更替而衰减;环境利益,处理好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动态关系。也就是说,存在于社会中的企业不能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而无偿地和无节制地开发自然资源,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追求经济利益。于是,在新的经济理论的指导下,有人提出改变传统会计单一追求经济利益的核算办法,将环境资本纳入会计核算,来综合评价企业效益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代价和得失,加强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保护。这样,环境会计(Environmental Accounting)在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现代经济理论变迁的基础上应运而生。1.1.2 环境会计的发展对于环境会计研究,最早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 1971年比蒙斯(F. A. Beams)在会计学月刊(Journal of Accountancy)上发表的文章控制污染的社会成本转换研究和1973年马林(J. T. Marlin)在会计学月刊上发表的文章污染的会计问题,成为揭开环境会计研究的序幕。1989年,在联合国国际会计和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工作组的连续几次会议上,都将环境会计作为工作组年会的讨论议题之一;1995年3月在第13次会议上又将环境会计作为中心议题;1998年2月11日至13日,联合国国际会计和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工作组第15次会议在日内瓦万国宫召开,来自专家工作组50多个成员国和观察员国以及20多个国际组织和国家的代表140多人参加了本次会议,会上经过讨论发布了环境会计和财务报告的立场公告(Position Statement of Accounting and Financial Reporting for Environmental Cost and Liabilities)。至此,环境会计研究开始成为了世界各国在会计研究方面的重要课题。正如著名会计学者葛家澍教授所指出的那样:“如果说西方会计理论是在70年代流行信息理论、80年代流行实证理论,那么,到了90年代,绿色会计理论将会成为西方会计界的热门论题。”目前,西方会计学者一般认为,环境会计是估量某个特定经济主体的活动对环境影响的会计,也就是把有关某一个别经济主体的环境问题同这个经济主体财务上经营成果的估计加以区别或分开衡量和报告的会计。环境会计理论的支持者还普遍认为,依靠现代会计理论建立起来的会计实务,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社会的经济生活;建立新的会计模式,以迎合可持续发展和环境改变的需要,则是迫在眉睫。为此,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都在尝试会计实务中引入环境会计,以增强企业在面对环境影响时的承受能力。1.2 环境会计的国际比较环境会计理论虽然起源并发展于欧美几个经济发达的国家,但它带来的影响却遍及全球。许多国家的会计界一直将其作为一个积极探讨的热点问题,各国的会计组织和机构都在此方面做出了积极努力参与研究。在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逐渐意识到环境问题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同时理论界也在不断地探索研究环境会计。1.2.1 联合国相关会议的探讨1998年2月,在联合国国际会计和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工作组第15次会议上,讨论通过的环境会计和财务报告的立场公告对环境会计的相关问题做出了明确的解释,其主要的内容有2:1、公告的范围和相关定义这份公告所讨论的范围是:企业经济活动和事项中产生的、影响或有可能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环境成本和负债。不由企业负担的成本被称为“外部成本”,这些成本大多为社会而非某个企业所承担,本公告不予涉及。此外,公告对一些相关的定义还做出了具体的阐述:(1)环境成本:是指本着对环境负责的原则,为管理企业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而采取或被要求采取的措施的成本,以及因企业执行环境目标和要求所付出的其他成本。(2)环境资产:是指由于符合资产的确认标准而被资本化的环境成本。(3)环境负债:是指企业发生的、符合负债的确认标准、并与环境成本相关的义务。在履行义务的支出金额和时间不确定的情况下,在某些国家“环境负债”被称为“环境负债准备”。2、环境成本的确认。应在其首次得以识别的期间加以确认。如果符合资产的确认标准,就应将环境成本资本化,并在当期及以后各受益期间进行摊销;否则,应作为费用计入当期损益。3、环境负债的确认。如果企业有支付环境成本的义务,则应将其确认为负债。而义务是指在特定事项发生时或应他人要求,需要在未来某一特定日期,以转移或运用资产、提供服务或其他放弃经济利益的方式来履行对他人的责任。4、披露。公告指出披露环境成本和负债信息对于清晰反映或进一步解释报表项目是很重要的。有关披露内容可以包括在财务报告内,也可以列入财务报表的附注中,在某些情况下,还可以作为其他报告的组成部分。在决定是按项目还是按大类进行信息披露时,应考虑重要性原则。在判断重要性时,不仅要考虑金额,而且要考虑项目性质。在这份公告中,虽然明确提出“外部成本”是社会而非某个企业所承担,但是并没有进一步清晰地界定“外部成本”的实际范围。因此,在这份公告通过以后,各国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就难免存在理解上的差异,使“外部成本”的界定范围不能统一。1.2.2 美国环境会计的现状在美国,环境会计问题的理论研究主要是有关环境成本和环境负债的确认、计量和报告;而企业的会计人员则是从或有负债的角度来处理和看待环境问题的。之所以美国的会计界、企业、会计信息的使用者越来越重视这些问题,关键原因在于美国二三十年来颁布的一系列与环境保护有关的法律和法规。美国的环境会计法规建设分为联邦、州及地方政府三级,大体上可划归两类:一类是关于环境破坏的清理与复原的责任;另一类是关于环境监督与污染控制,以及与标准有关的个人或财产损失负债。其内容涉及土壤污染、地下水污染、地表水污染和空气污染的预防、降低和治理,且要求严格,这就导致了企业一系列环境成本和环境负债的发生。在美国还出台了一些指导企业进行环境事项会计处理的文件,主要有3:1、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第5号准则公告或有事项会计,主要涉及如何确认环境事项的或有负债与损失。2、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第14号解释公告损失金额的合理估计,对第5号准则公告的或有损失和负债的计量作了较为详细的解释。3、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下属紧急问题特别委员会(Emerging Issues Task Force:EITF)发布的EITF89-13石棉清除成本会计处理、EITF90-8环境污染费用的资本化、EITF93-5环境负债会计三个公告。所以,美国的环境会计研究主要是从环境成本和环境负债角度进行的,这与企业履行环境保护法规所引起的一系列环境成本与债务的实务处理有关。根据法律规定,企业只要在前期和当期曾经对环境造成某种破坏,那么它终身就要为此付出代价,从而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适时确认环境成本和环境负债,将有助于投资者、债权人及其利益关系人及时了解企业经营活动对环境造成的损害,以及对自己利益带来的影响。然而,有时对环境的某种破坏,不单单是某个企业的行为,也可能是某个区域内所有企业的共同行为。出现这种现象时,既有这些企业的原因,又有这一区域管理部门的原因,这就使得环境成本和环境负债在责任人之间的划分变得相当困难。1.2.3 我国环境会计的现状环境会计在国外的理论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而在我国却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相比之下,我国环境会计的研究较为滞后,实务方面更是进展缓慢,相关的研究还不很成熟。当前我国环境会计研究与应用存在的突出问题是:(1)从观念方面看,政府、企业和个人的环境保护的意识尚未真正形成,对环境会计在建立健全中国环境信息公开制度中的重要作用缺乏认识;(2)从理论方面看,科学合理、系统完整并符合中国国情的环境理论和方法体系仍未建立起来;(3)从实务方面看,政府、企业没有建立起完整的环境信息系统,相关的环境报告信息披露严重不足;(4)从制度方面看,目前我国仍缺乏可操作性的环境会计准则。但可喜的是,这一情况正在逐步地发生变化。党中央、全国人大和国务院对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资源缺乏、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矛盾给予了高度的重视。自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在以经济建设作为工作中心的同时,也提出了要把环境保护作为我们的基本国策,并已经在所有与之相关的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具体行动。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世界环境与发展首脑会议不久,中国政府就向世人宣布了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为龙头,全面促进中国环境与发展的十大对策。此外,我国政府代表还多次参加国际性的有关环境会计方面的会议。与此同时,国内一些主要财会和经济管理期刊也已经开始大量刊载有关环境会计的理论研究文章,一批理论专著也陆续出版。中国会计学会于2001年成立了环境会计专业委员会,并将有关环境会计的理论研究列入“九五”科研规划的重点科研项目之中。前不久,据中央电视台报道: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被称为“绿色核算”的环境会计今年(2005年)将在我国启动,专家同时指出,可持续发展是“绿色核算”的出发点和落脚点。1.3 论文研究意义和方法1.3.1 研究意义从宏观方面,(1)构建环境会计是正确衡量国民生产总值的需要。传统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和会计制度,只注重经济产值的增长速度,没有将环境资源列入国民资产核算,对环境污染所带来的损失未作任何反映,这无疑掩盖了自然资源基础不断削弱、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实际状况。(2)构建环境会计是我国环境现状和环保工作所提出的要求。我国经济在高速增长的同时,能源使用效率低,资源消耗量大,环境状况一直存在问题。通过建立环境会计,可以对环境进行价值度量,并对环境功能价值、环境成本、环境效益等的变动情况进行确认、计量和披露,进而为国家有效治理环境提供可信赖的信息。(3)构建环境会计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需要。当今绿色消费盛行,实施ISO14000认证和环境标志国际认证,将主导国际贸易的潮流。因此,在增强全民环保意识的同时,积极实施ISO14000认证和环境标志认证十分重要,这样在WTO框架中,我国的商品就不会因为受到绿色壁垒的制约而被拒于国际市场之外。从微观方面,(1)构建环境会计是核算企业生产成本的需要。传统的会计核算方法未将环境资源作为企业的资产核算,企业核算只考虑其实际生产成本,对“自然资本”则忽略不计,从而造成企业对自然资源无偿的占用和污染,或者把环境支出转嫁给其他社会责任单位,客观上鼓励了企业以牺牲环境质量为代价追求自身利益。(2)构建环境会计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传统企业发展模式是高投入低产出,自然资源消耗高,环境污染严重,这使得生态环境的再生产和补偿能力严重滞后,阻碍着企业进一步的发展。重视环境会计,对企业生态效益进行系统评价,推进环境质量的恢复或提高,有利于增加企业的发展潜力,使企业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此外,构建适合企业运用的环境会计,还表现在:与可持续发展理论相吻合,使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通过企业会计核算予以反映;符合构建和谐社会的科学发展观,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体现在企业会计实践中;拓展了企业会计核算范畴,加强了会计学、统计学、经济学、环境学、生态学以及数学等学科领域的相互融合。1.3.2 论文结构整篇论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主要是提纲挈领地介绍环境会计的产生发展过程,国内外在环境会计研究方面的情况,以及本论文研究的意义、结构和方法。第二部分“微观环境会计的区分”,是本论文的研究前提,具体分成三节予以阐述。第一节是根据不同的会计核算主体,将环境会计划分为宏观环境会计与微观环境会计,并对它们进行分别定义,阐述划分它们的必要性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第二节是将微观环境会计按照企业环境会计的使用目的和功能,分为了企业外部环境会计和企业内部环境会计,并据此予以相应的阐述;第三节是在前述的基础上,对在我国建立微观环境会计的成因、作用和实施建议进行针对性地论述。第三部分“微观环境会计的基础理论”,是本论文的研究基础,将以传统会计为起点,分别论述微观环境会计的会计环境、会计职能、会计假设、会计目标、会计原则和会计要素。第四部分“微观环境会计的核算与管理”,是微观环境会计的内部核算与管理的运用,将根据第三部分的论述,进行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方法的研究以及账户体系的构想;并据此提供会计信息资料,开展企业内部有关环境方面的投资决策和成本管理。第五部分“微观环境会计的报告”,是微观环境会计的外部揭示报告,将在前两部分研究的基础上,对企业如何进行微观环境会计报告进行比较研究。1.3.3 研究方法根据上面对论文内容结构的说明,整篇论文在行文过程中将主要以定性研究、比较研究和文献研究为主,定量研究为辅的写作方法。具体而言,将会在前两部分,重点运用比较研究方法,以现状分析为主,追溯历史根源,考察、研究环境会计的变化,展望环境会计的发展前景,从而研究其发展的规律;同时还将微观环境会计和宏观环境会计之间进行比较,考察、研究当前的问题,使微观环境会计构建更具有说服力。在后三部分,将会主要以定性研究和文献研究方法为主,辅以定量研究,通过对中外期刊资料收集,国内外书籍查阅,在不同资料中大量获取所需的真实资料,使微观环境会计的构建更具有理论依据和实际应用价值。注 释:1 孙兴华,王维平.关于在中国实行绿色会计的探讨.会计研究,2000,(5):59;2 陈毓圭.环境会计和报告的第一国际指南联合国国际会计和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工作组第15次会议记述.会计研究,1998,(5):4-8;3 肖序.环境会计研究的国际比较分析.见:中国会计学会.环境会计专题.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216-217。第2章 微观环境会计的区分2.1 环境会计的定义及其区分环境会计属于新兴的边缘学科,因此还没有形成一个大家一致认可的定义。然而,根据国内外曾经给出的定义,通过笔者的收集,主要有以下一些典型观点:1、英国邓迪大学的格雷(R. H. Gray)认为,环境会计是“一种关于人造和自然资本增减的会计,最为重要的是,在二者之间转换的会计”1。2、加拿大审计署的罗宾斯坦(D. B. Rubenstein)认为,环境会计是“在为了交易和促进公共福利、为了创造未来用途的财富以及保护资源时,根据资源管理者和资源所有者一致同意的惯例来核算和计量这些资源耗费的会计”2。3、英国威尔士大学的霍金森博士认为,环境会计是“既用货币单位表示又用实物单位表示的,有助于改善整个社会环境资源的会计”3。4、在现代会计百科辞典一书中,环境会计是“从社会利益角度计量和报导企业、事业机关等单位的社会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及管理情况的一项管理活动。它旨在指导经济资源做出最有效的运用及最佳调配,以提高社会整体效益”4。5、晋自力认为,环境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研究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的联系,确认、计量、记录环境污染、环境防治、开发和利用的成本与费用,分析环境绩效以及环境活动对企业财务成果影响的一门新兴学科”5。综上所述,对环境会计概念可归纳为:环境会计是会计的一个新兴分支,是运用会计的基本原则与方法,采用多种计量手段和属性,对会计主体的环境活动和与环境有关的经济活动和现象所做的反映和控制。环境会计作为当今社会及企业发展必不可少的信息支持工具,是将环境影响进行数据量化、可比计算,是核算经济效益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方法。环境会计核心是对环保支出进行确认、计量和记录,将其与收益在报表中揭示,为政府、企业及有关信息使用者提供相关信息,以便做出正确环保经济决策。环境会计的主体,一是各级政府部门,一是与环境密切相关的企业。其核算可采用“双轨”运行模式,即:作为各级政府的环保投资可纳入国民会计核算体系进行核算,形成宏观环境会计;涉及企业环保相关活动可纳入企业会计核算体系进行核算,形成微观环境会计。当前我国环境会计研究既要关注宏观层面的环境核算,同时也应兼顾微观层面的环境核算。在上述关于环境会计的定义以及近年来在各类有关环境会计的文献中,笔者发现在论述环境会计体系时都较为笼统,没有认真区分不同的会计核算主体(层面)以及它们各自使用会计信息的目的,使得在环境会计的研究上,总是存在着不同的会计理论体系。因此,有必要将环境会计按照会计核算主体和会计信息使用目的的不同进行分类。2.1.1 宏观与微观环境会计的涵义宏观环境会计,也可称为政府环境核算,主要是为政府等行政部门进行社会经济活动的宏观核算服务。它作为环境会计的一个组成部分,可以理解为6:在自然资源不枯竭、生态环境不降低的基础上,以保证社会不断持续发展为目的,为宏观经济管理服务,结合会计与可持续发展理论,运用一定的方法,以货币单位、实物单位为计量单位,甚至在必要时可用文字、图表表述的方式,反映、报告和考核某一地区自然资源、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包括现实的与潜在的效益)、生态环境资源等存量的综合情况,并对某一地区的综合实力、环境情况、社会效益等相关信息进行披露。宏观环境会计是针对某一区域,小到一个社区,大到整个国家。它主要着眼于国民经济中与自然资源和环境有关的内容,是运用货币单位或实物对国家自然资源(包括可再生的和不可再生的)的消耗进行计量。它的会计目标主要是提供某一地区的自然资源、生态资源等相关信息,为宏观社会经济决策者服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江西-江西水文勘测工四级(中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广西-广西林木种苗工四级(中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安徽-安徽食品检验工一级(高级技师)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0-2025年二级建造师之二建建筑工程实务自我提分评估(附答案)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北京-北京水文勘测工四级(中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中级卫生职称-主治医师-肿瘤放射治疗学(中级)代码:343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通信专业技术-通信专业技术(中级)-中级通信专业技术(全科)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
- 2025年药学职称考试-辽宁省-辽宁省药学(初级中药师)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
- 2025年职业技能鉴定-热工职业-热工自动装置检修职业技能鉴定(初级)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
- 热控维护基本知识培训课件
- AutoCAD计算机辅助设计标准教程(中职)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安全生产费用使用范围及计量办法
- 肾脏疾病常见症状和诊疗
- 安全环保职业卫生消防题库及答案
- 数据中心负荷计算方法
- 金X绅士无双攻略
- 第八章 立体几何初步(章末复习) 高一数学 课件(人教A版2019必修第二册)
- GB/T 27518-2011西尼罗病毒病检测方法
- GB/T 26255-2022燃气用聚乙烯(PE)管道系统的钢塑转换管件
- GB/T 14202-1993铁矿石(烧结矿、球团矿)容积密度测定方法
- 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考核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