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测试题.doc_第1页
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测试题.doc_第2页
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测试题.doc_第3页
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测试题.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下期历史单元训练(3)一、选择题1(2011年泰州模拟)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的经济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家庭手工业开始与农业分离农村商品开始交流到城市市场近代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开始出现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ABCD2(2011年河南五市一调)阅读中国土特产产品出口统计表,这一现象说明的实质性问题是()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逐渐取得优势B中国已经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茶叶和生丝日益商品化D中国对外贸易出现逆差3(2012年湖南师大附中月考)19世纪4060年代,中国一些传统制造业,如纺织业日益衰落,但制茶、缫丝、酱菜、皮革加工等传统制造业却意外获得较快发展。材料中这些制造业“意外获得较快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B洋务派大力兴办近代工业C清政府允许民间开设工厂D中国沦为西方的原料产地4(2011年北京东城区一模)下图反映了中国工业化的发展历程,对其相似之处解释准确的是()A都是民族危机的产物B都反映了工业布局的变化C都推动了民主化的进程D都为民族复兴做出了贡献5(2011年濮阳一模)某生分析下表得出了四项结论,其中错误的是()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情况统计表年代商办官办或官商合办外商企业设厂数资本(千元)设厂数资本(千元)设厂数资本(千元)18721894年53469719161961032800018951913年463908018628469136103153A.甲午战争前民族资本力量相对弱小B一战前官办资本在近代工业中的比重逐渐降低C甲午战争后到20世纪初民族资本发展迅速D甲午战争后外商企业严重压迫民族资本发展6(2011年安徽百校联考)以下是民国初年新注册工厂数量一览表(不包括矿山,单位:家)年份民国元年民国二年民国三年民国四年数量17373750表中所反映的现象出现的外部条件是()A奖励发展实业法令的颁布B“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C提倡国货运动的掀起D欧洲列强对华侵略“放松”719351936年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8.86%。1936年国民生产总值约230亿美元,为日本的1.8倍,占世界经济的近4%,是近代中国经济的最高点。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国民政府的推动B国内政局的稳定C国际社会的支持 D科技发展的影响8(2011年苏北四市三模)上海机器织布局在筹办过程中,李鸿章根据一些官绅的申请,代向清政府奏请准予“酌定十年之内,只准华商附股搭办,不准另行设局”。材料表明洋务运动()A有效抵制了列强对华侵略 B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C限制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D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9(2012年长沙雅礼中学测试)1863年李鸿章上折称:“查上海通事一途获利最厚,于士农工商之外,别成一业。其人不外两种。一、广东、宁波商伙子弟,佻达游闲,别无转移执事之路者,辄以通事为逋逃薮;二、英法等国设立义学,招本地贫苦童稚,与以衣食而教肄之。”据此,“通事”一业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近代教育的发展 B对外交往的需要C社会转型的推动 D社会矛盾的激化10(2011年厦门模拟)有学者这样描述中国近代经济的基本格局:“第一世界已是马达隆隆、汽笛长鸣,是工业文明曙光初现,而第三世界则依然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传统的畜牧业经济,第二世界则是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男耕女织,耕织结合的传统农业经济。”对此理解正确的是()近代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 民族工业占绝对优势经济发展存在明显区域差别 形成均衡发展的经济格局ABCD11(2011年蚌埠一模)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到:“中国近代产业工人的人数,辛亥革命前不过5060万人,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即达到了200万人。”透过产业工人人数的变化,可以窥见()A清末洋务运动的足迹B20世纪初期工人的觉醒C一战时期世界局势的动荡D民国初年实业推进的步伐12(2011年苏北四市一调)1935年,国民党五届一中全会通过确定国民经济建设实施计划大纲案,确定“建设国民经济,必须为全盘之统制”的方针。这有利于()A经济危机的缓和 B美国在华经济势力的增长C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D官僚资本的迅速膨胀13(2011年临沂质检)阅读下列有关近代中国境内工业统计资料(外国人办的企业略),从中我们获得的有关中国经济的正确信息是()第一时期18721894年第二时期18951913年商办设厂数53463资本(千元)469790801资本所占比重9.6%41%官办和官商合办设厂数1986资本(千元)1619629469资本所占比重33.1%13%A.具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征B官僚资本经济从此逐渐走向消亡C民族资本在社会经济中占支配地位D一战期间民族资本获得迅速发展14(2011年厦门三校二联)位于河北唐山的启新洋灰公司,是旧中国最大的民营水泥工业。1934年前最高产量曾达27万吨,此后产量显著下降。1947年恢复到16万吨,1948年又跌至13万吨。并被征军用。1934年后该公司经营每况愈下的外部原因有()资金少、技术弱、产品竞争差官僚资本压制和国民政府内战政策日本的经济掠夺美国的经济侵略ABCD15.(2011苏南高三联考)“申江番国正通商,繁华富丽压苏杭。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上海开放为通商口岸,列强大量收购中国生丝B清政府废止“重农抑商”政策,工商业发展C中国纺丝业使用机器生产,自然经济瓦解D苏杭地区传统纺丝业衰弱,上海近代纺丝业发展16.(2011年漳州模拟)马克思在18581859年期间指出,在当前中国社会经济制度下,谈不上什么大宗进口外国货。这从本质上说明了中国A民众购买力普遍低下B尚未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自然经济的强势存在D重农抑商观念仍占主导地位17.(2011年广东文综)清末有舆论说:“中兴名臣曾国藩仅赏侯爵,李鸿章不过伯爵,其余百战功臣,竟有望男爵而不可得者,今乃以子、男等爵奖创办实业之工商,斯诚稀世之创举。”此“创举”反映了()A资本主义的萌芽B重农抑商传统的改变C爵位制度的创设 D封建君主专制的加强18.(2011广东深圳一模)“在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中,1860年是个很重要的时间点。”以下史实最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A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束B资政新篇的颁布C洋务运动的兴起 D“西学东渐”的开始19.(2011年江西南昌一模)下表反映出的近代中国对外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是()1895年1913年增长货物性质中国进口1.7亿5.7亿3.3倍生活消费品占85%,生产资料占15%中国出口0.28亿1.76亿8倍农产品、手工业品占96%,工业品占4%A. 中国民族工业两次发展都是外向型的B中国民族工业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C中国对外出口显著增加D中国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20.(2011年广东湛江模拟)1865年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是近代中国具有先进技术设备的“制器之器”的工厂;1899年创办的大生纱厂是近代中国“设厂自救”浪潮中出现的代表性棉纺织企业。它们()A都是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B都深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C都抵抗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D都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2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中国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中国近代资本主义是A由封建社会中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而来的B与明清手工业在工业分布上基本相同C在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的刺激下产生的D从根本上破坏了封建土地所有制22.继昌隆缫丝厂与安庆内军械所的主要区别是()A产品是否与市场发生关系B使用机器生产还是手工生产C是否依赖外国资金和技术D是民用工业还是军事工业23.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倘使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移到道光咸丰年间,我们的近代化就要早20年。”发生在“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主要表现在()A实现了中国政治制度的根本性变革B标志着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起步C客观上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促使西方民主自由思想的传播24.“1870年以后,因为官员们开始主办工业企业,许多买办商人都被招聘去当官办企业的经理。官员和士绅也纷纷从商,从而扩大了商人队伍。到了1900年,有那么多人亦官亦商,致使经商活动已经变成仕途以外另一个令人尊敬的选择了。”这一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A民族危机加深 B清政府政策的调整C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 D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25.(2011年江西师大附中模拟)嘉兴民丰纸厂是一家历史悠久的民族企业,其发展过程反映出中国近代民族企业发展的缩影。1948年,民丰账面资金一度达到480亿元,但其生产经营却到了崩溃与破产的边缘。出现这种奇怪的经营状况的最直接原因是()A国民政府滥发纸币 B日本人的掠夺政策C官僚资本经济控制 D美国商品大量涌入26.(2011年湛江模拟)有人说洋务运动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里的“柳”是指()A增强封建统治的力量B促进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C抑制外国经济实力的扩张D引进近代科学技术27.1890年与2010年中国经济占世界GDP的比重分别是13%和5%,但前期国人皆感屈辱,今天世人皆曰中国崛起,可见崛起不仅仅是一个经济概念。影响大国崛起的因素可能不包括()A包括政、经、军等实力在内的综合国力B保卫自己主权和独立的军事能力C科学技术创新能力D和所有国家保持友好关系28.(2011年山东潍坊二模)张謇曾说:“我们儒家,有一句扼要而不可动摇的名言天地之大德曰生。这句话的解释,就是说一切政治及学问最低的期望,要使得大多数的老百姓,都能得到最低水平线上的生活。”因此,他把自己创办的纱厂命名为“大生”。从这个角度看近代民族企业()A发展民族工业,救亡图存B应大力发展重工业C以轻工业为主,注重民生D儒家思想指导商业29.(2011年辽宁沈阳四校联考)一位传教士将他描述为“一个彻头彻尾的中国人”。对他来说,“没有一个国家比得上中国,没有人比得上中国人,也没有宗教比得上儒家。虽然他创办了许多的现代化事业,但他从不提倡改变中国的政治制度和道德教化”。这位传教士所描述的“他”应该是()A林则徐B洪秀全C张之洞D郑观应30.1888年,曾国荃在奏疏中说:“近年以来,日本、印度产茶日旺,售价较轻,西商皆争购洋茶,以致华商连年折阅(注:意思是商品减价销售)。不独商贩受累,即皖南山户园户亦因之交困。”材料反映了当时中国()A商品经济高度发展B农产品开始出现商品化趋势C传统农业受到严重冲击D农业经济开始半殖民地化二、非选择题16(2011年济宁第二次质检)鸦片战争后,作为第一批开埠通商城市的福州及其周边农村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清末,马铃薯开始引进福建,种植面积很快扩大,主要销往国外市场。闽海关十年报告(18921901年)载:“福州周围农村生产很多马铃薯,运往香港和新加坡售卖。但是在35年前,当地很难买到马铃薯,外国人餐桌上的马铃薯要从澳门或者汕头运进来。”到20世纪20年代,“栽种马铃薯已经越来越普遍了,并且获利颇佳”。材料二建立原料基地,设立农产品加工工厂也是农业结构性变动的一个表现。福建沿海平原盛产蔗糖商人施景辉等人集股20万元,在闽侯尚干乡办起了“华兴机器制糖公司”。该公司以高价收购甘蔗,“各乡闻风而起,遂多种蔗,即以新洲而论,所种视往年增三分之一,各乡略同”。材料三19世纪末,以福州为中心的机坊数约500家,散布在福州市内及附近各村,大机坊备有布机30部,年产量1万匹;小机坊也备有数部,年产量500匹。他们接受布庄行的委托而织制,庄行将原料棉纱分送到各机场织制,制成的布再由染场收回,贴上本庄招牌出卖。这些新兴的农家手工业从属于近代工商业资本的厂商,行号。农民或自置织机,或从厂商处租机,并领取原料,织成后交给厂商,论件给资。以上材料均选自林星:近代东南沿海通商口岸城市城乡关系的透视 (1)依据材料,概括开埠通商后福州周边农村经济呈现的新特点。(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引起以上变化的原因有哪些?(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如何认识上述变化。解析:本题是对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变化的考查。第(1)问依据材料信息,从农产品商品化程度、近代工业的出现、农业生产与工业发展的关系、农业手工业从属于近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