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近十年风筝教学设计述评 近十年风筝教学设计述评摘 要:近十年来关于鲁迅散文诗风筝的教学设计,大致有三种类型:一是有完整的教学设计过程却未独立呈现教学设计成果;二是没有完整的教学设计过程,却有独立的教学设计成果;三是既没有完整的教学设计过程,也没有完整的教学设计成果。兼顾整体与局部,这些教学设计还存在着工作环节欠缺或偏离,工作流程失之环节顺序颠倒或层次混乱,教学目标缺失或不合理,教材及学情分析笼统空泛、教学环节冗多等五个缺失。这反映出当前一线教师对教学设计与教案的关系还存在认识不清、教学设计工作的结构不明、方法意识模糊等问题。关键字:鲁迅;风筝;教学设计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4-2389(2016)01-0061-05The Recent Ten Years Review of Teaching Designs about “Kite”KANG Man-yu, LIBen-dong(School of Literature and Media, Qiannan Norm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Duyun 558000,Guizhou,China)Abstract: In recent ten years, the teaching designs about “Kite” written by Lu Xun can be mainly divided into three types. The first type has whole process of teaching design but lack of the findings of the design. The second type has independent findings of teaching design but short of whole process of teaching design. The third type not only lack both whole process of teaching design and findings of teaching design but also lose a balance between whole and parts. All these types of teaching design have some problems: deficiency or deviation in the teaching, the wrong order or level in teaching process, lack of or improper teaching goal, vague and general analysis of textbook and students situations and redundancy in teaching procedure. It directly reflects that teachers have not familiar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ing design and teaching plan, the structure of teaching design and the consciousness of teaching method.Key words: Lu Xun; “Kite”; teaching design 风筝是鲁迅先生的散文诗集野草中的经典作品,原本选在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新近因其“多数文字对于初一学生来说,在理解上还存在一定难度”,初一学生“要理解鲁迅在风筝当中想要表达的内涵和深度,确实有一定局限性”1,而被删去。风筝究竟难不难,或者是究竟难在哪里呢?其实,没有难度的课文是没有价值的,那样就不需要老师,学生自己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也能明白。而一篇课文“偏难”与否,全看教师的教学是否能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这又取决于教师是否有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鲁迅的风筝之“偏难”与否,亦应作如是观。教学设计是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学而对教进行设计。虽然“语文课程标准”和“教师专业标准”中并没有对教学设计进行明确规定和硬性要求,但好的语文教学设计对于语文课堂效率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学生角度看,有助于推动学习者语文知识认知和技能的改变,促进其学习;从教师角度看,提高教师教学素养,促进其专业成长。因此,如何进行教学设计日益成为业界关注的问题。而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必定是以适当的教材内容为中介,加以适当的教学方法,去实现教学目标即具体的课程内容。而自觉审视业界对具体选文篇目的教学设计成果,不仅有助于加深我们对选文本身的理解和对其教学现状的了解,而且能拓展、深化我们对语文教学设计的认识。有鉴于此,本文拟对近十来年业界关于鲁迅风筝的教学设计进行审视,以期探明风筝既有教学设计的成败,一窥当下语文教学设计工作取得的成绩和仍存在的不足。一、风筝教学设计概述:三种类型在贵州数字图书馆以“风筝教学设计”作为“关键词”在“标题”字段检索,笔者搜到鲁迅风筝教学设计的期刊论文共约有14篇,图书中鲁迅风筝教学设计13则,总体上可概括为三种类型:其一,有完整的教学设计过程,却未独立呈现教学设计成果。这类教学设计中,多数是按照某一种教学设计模式,就基本内容一个步骤一个步骤进行设计,步骤与步骤之间具有一定关联性,但它没有教学设计最终成果这一内容,最终成果就蕴含在整个教学设计之中。郑山河的七年级语文上册 风筝 教学设计(2003)从“教材分析学习目标学法引导与知识点拨能力素质延伸拓展”五个方面逐一展开;2(P10-12)李慧的 风筝 教学设计(2010)则按“教材分析教学设想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课时安排教学手段、教学过程和课后拓展,写读深化结语”模式进行;3(P183-185)荣百凤的 风筝 教学设计(2010)采用的模式是“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具准备课时安排教学流程”;5(P86)朱以鸿的扣点引线一步步推进: 风筝 教学设计(2010)则按“背景说明教材分析(确定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时数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的模式逐项设计;7(P4-17)王晓虹的放飞风筝,拥抱蓝天 风筝 教学设计(2004)的设计步骤为“设计理念背景分析(包括学情、课程资源、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实施策略合作探究过程教学反思与感悟”;8(P11)韦淑的风筝教学设计(2013)的模式为“教材分析(明确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学情分析教法设计学法设计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及改进”9(P99-100)。很显然,上述风筝的教学设计在模式及其构成内容上有明显差别,但都一样没有呈现独立的教学设计成果即教案。其二,没有完整的教学设计过程,却有独立的教学设计成果。这一类教学设计中有一个独立的教学设计内容是最终成果,也就是教案。李卫东的 风筝 教学设计(2005)中,“文本简析”部分明确了联系语境原则、研读重点和阅读理解的难点,“设计理念”部分明确了“以学生的阅读疑惑”即阅读需要作为教学起点,和“唤醒师生遭受或施行精神虐杀的经历,实现与文本、作者鲁迅之间精神的沟通与对话”、“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知识背景,以鲁文解鲁文”的教学策略;“主要步骤”包括“导入新课、整体感知课文、深入理解与探讨、联想与扩展”,也即教学流程。10(P14-16)整个就是一篇教案。雷介武的 风筝 创意教学设计(2011)在引言中作简要交待后直接展示了创意设计的成果,即“音画导入震撼、数字切入巧妙、词句品读独到、拓展迁移适宜”,并附有“从学生的学习角度”所作的“教学反思”,11(P36-37)内容翔实。何义华的 风筝 教学设计(2012)4(P145-157)、马勇的 风筝 教学设计及反思(2013)12(P40-41)和马晔的语文七年级上册21课 风筝 教学设计(2015)6(P47-48)亦然,其构成部分有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时安排和教学过程或教学流程、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或增加创意说明、教学思路、课前准备和教学反思,显然更传统。其三,既没有完整的教学设计过程,也没有完整的教学设计成果。此类教学设计具有很强的整体感,其特点是没有详尽的设计步骤、内容及流程,而是抓住有利于学生学习的一个方面,例如“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创设学习情境”而进行设计,或总结其设计原则。例如,周杰的 风筝 教学设计(2004)13(P90)、胡继营的 风筝 教学设计(2008)在分析学情和文本的基础上,强调风筝的教学作自读处理要遵循三个原则,即“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为主,引导、点拨为辅”、“设置主问题,提纲挈领”,并在“反思”中明确“将兄弟之情作为这课的重点来研究就体现了用教材教的这个特点,既激发了初一学生对兄弟之情的兴趣,使他们有话可说,有问题可探讨,又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同时又达到了小切口、深挖掘的效果”。14(P34)杨玲玲的激发阅读期待,孕育灵动课堂 风筝 教学创新设计感悟(2011)着力于通过“巧设导语”、“制造悬念”和“唤醒体验”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使学生在课堂上保有兴趣盎然、积极思维的亢奋状态,最终透过风筝这个载体体悟到鲁迅的情绪消长和复杂思想感情。15(P106)二、风筝教学设计综评:五个缺失关于风筝的教学设计数量上算不得丰富,但却让人切实感受到新教育理念的注入,几乎都坚持了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多思、多说、多做的原则。但大部分的教学设计仍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兼顾整体与局部,可概括为五个缺失:(一)教学设计工作环节欠缺或失之偏离在笔者看来,至少在以选文为主的语文教材体制下,完整的语文教学设计工作,应包括教材价值的分析与选择、学情分析、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任务的设置、教学策略(或方法)的选择或创造、教学环节的设定、教学流程的组织和教学设计成果表达等八个环节,其中每一个环节对任何自觉的教学活动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据此,我们不难发现,上述风筝教学设计第一类中郑山河缺了学情分析、李慧缺了教学策略(或方法)、荣百凤缺了成果表达,第二类中的教案中能见出一些教学设计工作迹象,第三类只是名为教学设计,显然缺失更多。三类教学设计都缺了教学任务。更确切地说,上述风筝教学设计还不同程度地失之偏离。术语上郑山河的 “能力素质”、李慧的“课后拓展,写读深化”以及周杰、胡继营、李卫东、杨玲玲都明显不属于教学设计层面。而将“教学反思”这一教学活动结束后的环节纳入教学设计,显然与教学设计的预设性相矛盾。(二)教学设计工作流程或失之环节顺序颠倒或层次混乱前述语文教学设计的八个环节,在具体教学设计工作中应当依次进行。这是因为,教材价值和学情的分析是教学目标得以确定的依据,科学的教学任务是教学目标得到实现的保证,合理的教学策略(或方法)能加快教学任务的完成,恰当的教学环节和灵活机动的教学流程组织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问题的集中解决,而且促成导向教学目标的实现。若暂且抛开环节缺失不论,则上述风筝教学设计大多符合次序。荣百凤之“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具准备课时安排教学流程”,朱以鸿之“背景说明教材分析(确定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时数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均是明证。然而,朱以鸿在“教材分析”部分确定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韦淑在“教材分析”部分明确教学重难点,二者都先于学情分析,既导致依据倒置,又模糊了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王晓虹在“背景分析”部分确定教学重难点,韦淑在“教材分析”部分明确教学目标,显然混淆了教材分析环节与教学目标确定环节之间的层次关系。(三)教学目标设置或缺失或不合理教学目标在教学设计工作中具有定向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所要达成的预期结果,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同时也是最终归宿。如果没有教学目标整个课堂便失去了方向,就好比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比赛,无论运动员跑多快多远,他所做的都是无用功。而且,教学目标在教学内容的安排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果风筝教学目标设定为感悟亲情,那么教学时就要引导学生关注几个重要的点:鲁迅的哪些话能体现亲情表达?弟弟忘却了我对他暴力的行为,那是否是因为亲情而假装忘却?鲁迅创作的时间是正月初一,为什么是在这个合家团圆的时间里?这些都可成为引导学生达到“感悟亲情”教学目标的安排,而像“揭示封建教育”角度的内容,就不必在此堂课中讲授。此外,终点也决定你需要选择什么样的方式到达,人们都知道走水路要坐船、空路需乘飞机、公路便搭汽车或火车。教师需综合考虑个方面的因素,最终选择最合宜的教学方法。另外,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也是测量学生是否获致预期的学习结果的标准参照。王晓虹、李卫东、雷介武、周杰、杨玲玲、胡继营等人的风筝教学设计均未设置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而设置了教学目标的,又因过于随意而不合理。如何义华的“掌握本文人物描写的语言和方法”这一教学目标,首先与风筝作为一篇散文重在表达作者内心真实情感而非人物形象塑造的特点不相契合,其次与风筝在形式上表现的是自己过去对弟弟儿童天性的扼杀行为的内疚和自责,而并非要凸显某一人物,也距离分明。王荣生阅读教学设计要诀中指出:教学目标设定需要考虑的依据有课文在教科书中的位置及所属单元的教学要求、文本的体式特征、专业研究者对文本的解读、学生学情16(P210-227)。李慧的“引导学生学习文章的写作特点,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显然不是一次课就能实现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一旦确定,教学内容的选取,教学环节的设定,以及整个教学活动必定始终要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展开,偏离了教学目标的教学设计必定出现了不科学、不合理之处。荣百凤的教学设计中有三维5个教学目标,其中的“感受文中通过误解和冲突所体现出的兄弟间深厚的亲情,学习鲁迅严于自省、知错必改的情操与美德”,既在根本上就不是预期学习结果,而只是一种指向,又不能在她第二课时围绕我对弟弟的“精神虐杀”表现我的自省精神的合作探究问题设置中得到实现。要言之,此具体的教学设计是与教学目标相背离的。此外,风筝教学设计中的教学目标还普遍存在表述不合理的问题。教学目标的表述多不合理。教学目标是学生学习最终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因而教学目标的主体应该是学生,教学目标应该是某种结果的具体表达。李慧的风筝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设定为“引导学生学习文章的写作特点,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其主体显然是教师而不是学生。朱以鸿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设定为“感悟亲情,学习鲁迅的自省精神,尽力保持纯真美好的天性。”“纯真美好的天性”这个词语本身就具有不确定性,什么样是纯真?什么样又是美好?学习了自省精神就能保持纯真美好了么?教学目标应具体可感,而这样的表述方式似乎使教学目标更模糊。韦淑的三维教学目标“感知故事情节,品读语言”、“用反刍式四步阅读法学习课文”和“理解主题,反思生活”,郑山河的三维学习目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了解鲁迅文章风格”、“多角度地探究文艺的能力”和“感受浓浓亲情,触及鲁迅的人格胸怀”,以及马晔的教学目标,都显然不是结果,而是任务。(四)教材及学情分析失于笼统空泛对教材和学情进行分析,能为教师提供确定教学目标及选择教学内容的依据。同时,学情分析体现“生本”思想,符合教学大纲和新课改的要求。在风筝教学设计中,或者没有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如何义华、马晔的;或者有却只分析了其中一种,亦或分析不到位,而最终失于“笼统空泛”。如胡继营的学情分析颇有代表性:“学生进入初中后第一次接触鲁迅文章, 不了解作者的写作风格, 而且文章中疑难问题较多, 学起来有难度。初中生平时对冲突误解中的亲情体会不深”几近全是猜度,而没有具体到王荣生提倡的那种具体到学生对特定课文文本阅读理解遭遇什么困难、出现什么问题的特殊程度。李慧、荣百凤等人的学情分析也是这样,“阅读停留在表面具体是哪个层面?”“哪句话背后的深层意蕴学生可能比较难把握?”等学情问题根本没有得到解决。类似的笼统空泛的学情分析,对教师教学不可能有实质性的帮助。李慧的教材分析恰当却不完整:“风筝是鲁迅先生的散文诗集,野草中的篇章之一。文章风筝为线索,通过对风筝事件的叙述,深深地批判了封建旧式教育,作者对粗暴对待小兄弟的言行,作了深刻的反思,内心充满了深深的内疚。”相比较而言,雷介武的教材分析更完整:“风筝是鲁迅回忆兄弟间往事的一篇散文,内容丰富,感情真挚,思想新进,技巧高超。文章一发表便获得了广大的读者群,人们纷纷从多角度解读大师的文章,无论是从儿童教育角度,还是从封建教育思想角度,还是从自我解剖的角度,或者从亲,隋的角度,都能获得广泛的共鸣,正因为如此,风筝才显示出其独有的魅力。/从人教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自行车及配件电商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营销员质量追溯知识考核试卷及答案
- 精准气象预报与灾害预警系统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绿色出行奖励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电信大数据可视化工具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智能招聘广告投放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镁氯化工转正考核试卷及答案
- 物联网智慧交通系统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解析卷-沪科版9年级下册期末试题完整参考答案详解
- 氟化工艺课件
- CAK-13CNC不落轮镟床维修指引
- 项目融资概述课件
- 社会调查与统计第四章抽样
- 不良资产尽职调查清单
- 《国际结算(第五版)》第九章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
- 2022年云南师范大学辅导员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塑胶操场监理实施细则
- 说专业(市场营销专业)课件
- 地铁车站导向标识安装安全技术交底
- 更换回转窑大齿圈施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