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内源性凝血途径 Intrinsic pathway外源性凝血途径 Extrinsic pathway凝血酶原 prothrombin凝血酶 Thrombin抗凝血酶 Antithrombin肝素 Heparin 低分子量肝素 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血栓调节蛋白 Thrombomodulin纤维蛋白原 Fibrinogen纤维蛋白单体 Fibrin monomer纤维蛋白聚合物 Fibrin polymer纤维蛋白凝块 Fibrin clot纤溶酶原 Plasminogen纤溶酶 Plasmin,机体有:凝血系统: 凝血过程1、血管痉挛2、血小板激活、黏附、聚集于损伤血管基底膜,形成血小板血栓3、凝血系统激活使局部血液凝固,形成纤维蛋白凝块。抗凝血功能:包括抗凝血系统、纤溶系统。 两系统平衡,维持机体的防御功能,一、凝血系统及功能,凝血因子有以下几个特点:1)以酶原的形式存在于血浆中;2)除了Ca2+外,都是蛋白质。3)TF是唯一的不存在于正常人血浆中的凝血因子。4)许多凝血因子主要在肝脏合成,其中因子F、F、F和F的合成,还必须有维生素K的参加。除了凝血因子外,还有激肽释放酶原(prekallikrein, PK)、高分子激肽原(high molecular weight kininogen, HK)和血小板磷脂也直接参加凝血过程。,凝血与抗凝血功能紊乱,原因:凝血因子异常;抗凝系统异常;纤溶系统异常,血细胞(Pt、WBC、RBC)异常;血管异常。导致:凝血、抗凝、纤溶功能障碍;血管结构或功能异常;血小板质、量异常。使:凝血、抗凝功能紊乱临床:血栓形成倾向;出血倾向。,正常凝血过程包括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a);第二阶段:凝血酶原转变为凝血酶(a);第三阶段: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FbgFMFbn)凝血酶原激活物(a)的形成(a),要通过内源性和外源性两条途径来完成。,TFVIIaCa2+,TISSUE FACTOR PATHWAY,Tissue Factor,VIIa,VII,CONTACT FACTOR PATHWAY,(Intrinsic Pathway),XII,XIIa,VIIa,XI,XIa,Ca2+,IXaVIIIaCa2+,IX,Ca2+,VIII,IIa,XaVaCa2+,X,V,II,IIa,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稳定的纤维蛋白,XIII,XIIIa,APC,正反馈,传统通路,选择通路,TFPI,Protein S,Protein S,Protein C,Thrombomodulin,IIa,接触异物、胶原、内毒素、羊水、肿瘤细胞,(二)血小板在凝血中的作用,1、血小板直接参与凝血:当外伤等原因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暴露胶原后,血小板黏附。2、凝血因子与血小板结合,在血小板磷脂表面浓缩、局限,产生大量凝血酶,进一步形成纤维蛋白网,网罗其它血细胞形成血凝块;此外凝血酶作为血小板的激活因子,加速血小板附、聚集等作用,血小板伪足伸入网中,血块回缩,形成坚固血栓。,二、机体的抗凝功能,1、细胞抗凝系统:单核巨噬细胞对凝血因子、组织因子、凝血酶原激活物及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的吞噬、清除作用。2、体液抗凝系统: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和肝素;血栓调节蛋白-蛋白C系统;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临床常用的抗凝血药: 1、非肠道用药抗凝血剂(如 肝素) 2、香豆素抗凝血剂类(如华法林) 3、抗血小板凝集药物(如 阿司匹林) 4、新型抗凝药物,1)肝素:机制是与抗凝血酶III结合,后者与凝血酶形成At 凝血酶复合物而使酶灭活,肝素可加速这一反应达千倍以上,一旦形成复合物,肝素就从该复合物解离,At 凝血酶复合物被内皮网状系统消除。过量用鱼精蛋白中和(1mg可中和100u肝素),低分子量肝素:肝素经酶或化学降解而得。分子量6.5kDa。特点:1)能选择性抑制a2) 作用持久:静注维持12h,皮下注射维持24h。3) 较少致血小板减少Eg:依诺肝素、替地肝素、弗希肝素、洛吉肝素等。,2)香豆素类(双香豆素、华法林和醋硝香豆素,新抗凝)是一种维生素K拮抗剂,抑制VitK在肝内合成、这些凝血因子,从而影响凝血过程。对已经形成的上述凝血因子无抑制作用,因此抗凝作用出现时间较慢。一般需812小时后发挥作用,13天达到高峰,停药后抗凝作用尚可维持数天。双香豆素抗凝作用慢而持久,持续47天。华法林作用出现较快,持续25天。过量用维生素K对抗,必要时输新鲜血浆或全血。,此外,新型口服抗凝药a因子直接抑制剂:阿哌沙班、利伐沙班、依度沙班等a因子直接抑制剂:达比加群。特点:针对单个有活性的凝血因子;不依赖于抗凝血酶;口服起效快,相对于华法林半衰期较短,具有良好的剂效关系;与药物之间很少相互作用;口服使用无需监测常规凝血指标;个体差异小,固定剂量服用,方便;,凝血常规解读:APTT(20-25s):在受检者的血浆中加入接触因子激活剂和Ca2+,观察凝血时间。是监测内源性凝血系统较灵敏和最常用的试验,延长10s以上异常。APTT延长见于:1)因子II/V/VIII/IX/X/XI/XII/PK/HK缺乏,可见大部分因子是内源性凝血途径的因子。2)APTT是监测普通肝素和诊断狼疮性抗凝物质常用试验,(肝素作用机制使II/X/XI/XII失活加快),监测测肝素时一般维持在相当正常值的1.5-2.5倍认为是安全的。,PT(11-13s):在抗凝血浆中加入组织因子和Ca2+,观察血液凝固时间。 是监测外源性凝血途径常用的筛选试验,超过正常值的3s以上则认为异常。外源性凝血途径中涉及的凝血因子II/VII/X,各种原因引起的这些因子缺乏,则PT延长。凝血酶原时间比值(PTR):受检者血浆的PT/正常人血浆中的PTINR=PTRS,S是国际灵敏度指数.INR作为监测口服抗凝剂的首选指标,正常值2-3。华法令,TT(10-14s)血浆凝血酶时间:将标准化的凝血酶溶液加入受检血浆中,测定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的时间,大于3s则为延长。延长见于: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增多;肝素应用中;肝脏疾病。,三、机体的纤溶系统及其功能纤溶系统包括: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纤溶酶、纤溶抑制物(PAI-1)。纤溶系统功能:1、使纤维蛋白凝块溶解,保证血流畅通。2、参与组织修复、血管再生。,纤溶系统的激活有两条途径:1、内激活途径:内源性凝血系统激活时,产生的激肽释放酶、XIIa、凝血酶可使纤溶酶原转变成纤溶酶。2、外激活途径:组织和内皮细胞合成的tPA 和肾合成的uPA(尿激酶)可使纤溶酶原转变成纤溶酶。3、外源性激活途径:体外溶栓药物链激酶、尿激酶、重组纤溶酶原激活剂,内皮细胞,激肽释放酶、XIIa、凝血酶,t-PA,尿激酶原,尿激酶uPA,纤溶酶原,纤溶酶,纤维蛋白,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尿激酶、链激酶、重组t-PA,DD-二聚体检查:DD是纤溶酶分解纤维蛋白的产物。只有在继发纤溶亢进时,纤维蛋白原在凝血酶的作用下,分解成纤维蛋白多聚体,再在纤溶酶作用下分解成DD。DD具有特异性。是DIC诊断的重要指标。,四、血管内皮细胞(V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团队成员绩效评估与激励方案模板
- (正式版)DB15∕T 3365-2024 《农村牧区户用卫生厕所建设技术规范》
- 智慧家庭服务承诺书(9篇)
- 登高古诗考试题及答案
- (正式版)DB15∕T 3271-2023 《北沙参种子生产技术规程》
- 环保话题的探讨议论文关于环境保护的观点6篇
- 外科副高级护理考试题库及答案
- 急救护理学一考通题库及答案
- 环境安全管理标准及措施记录表环境风险管控工具书
- 大学德治考试题及答案
- 假如我变成了班主任课件
- 首尔之春影视解读
- 医院病区突然停电应急处置
- 2025年移动云考试题库
- 桥隧工程培训频课件
- 幼儿园教师防恐防暴安全知识培训
- 1.2位置 位移(教学课件) 高中物理教科版必修第一册
- 浅谈机关干部身心健康
- (2025)未成年人保护法知识竞赛必刷题库附含参考答案
- 江苏省淮安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英语试题(含答案解析)
- 小学生拖地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