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构建校园第三空间研究.doc_第1页
高校图书馆构建校园第三空间研究.doc_第2页
高校图书馆构建校园第三空间研究.doc_第3页
高校图书馆构建校园第三空间研究.doc_第4页
高校图书馆构建校园第三空间研究.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校图书馆构建校园第三空间研究曾征宇(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淮安 223003)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hird Space of College Library ZENG Zheng-yu(Jiangsu Polytechnic of Finance & Economics, Huaian, Jiangsu 223003)【摘要】图书馆的职能演变和国内外一些成功的建设经验已经证明高校图书馆正逐步成为宿舍和教室外的第三空间。改变以资源建设为中心,建立以读者为中心的评价机制,合理调整图书馆的空间和环境布局,增加休闲交流设施,建设真心服务的馆员队伍,提高图书馆整体的服务水平,是将高校图书馆建设成第三空间的关键。【关键字】第三空间 高校图书馆 休闲 星巴克Abstract: The functions transformation of the library and the successful construction experiences home and abroad have already proved that the college library has gradually become the third space besides dormitories and classrooms. The keys to transform the college library to the third space are: establishing a reader-centered evaluation mechanism instead of resource construction-centered mechanism, properly adjusting the spatial and environmental arrangement, increasing recreation and communication facilities, organizing a team offering sincere service and improving the overall service level of the library.Key words: the third space; college library; recreation; Starbucks【分类号】G250前阿根廷国家图书馆馆长博尔赫斯(Jorge Luis Borges),在其关于天赐的诗中有过这样一句经典名句: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那么如何将高校图书馆打造成读者的天堂呢?构建一个独立于宿舍和教室外的第三空间,使其不仅仅是学习的场所,更是休闲交流的场所,这样的图书馆应该就是博尔赫斯所说的天堂。1高校图书馆是大学校园的第三空间1.1第三空间的概念第三空间(Third Place) 最早是由美国社会学家雷欧登伯格(RayOldenburg)在绝好的地方(The Great Good Place)一书中提出来的,他从社会学的角度将社会空间分成三个空间,居住或家庭为第一空间,职场或工作为第二空间,而不受功利关系限制的,像城市中心的闹市区、酒吧、咖啡店、图书馆、城市公园等称为第三空间,第三空间具有公共交流、自由宽松、便利、积聚资源和人气等特征1。1996年,美国地理学家爱德华索雅在其出版的第三空间一书提出:第三空间是不同于物理空间(第一空间)和精神空间(第二空间)的新的空间,它包容两者,进而超越两者。后来奥地利人克里斯蒂娜米昆达在期望的概念一书中从城市的建筑方面对“第三空间”概念做了进一步的阐述,他认为:第一空间是居住场所;第二空间是工作场所;第三空间是情感精神之所,如图书馆、咖啡馆、公园等。综合三种观点可以看出:“第三空间”是一个独立于生活和工作的空间,在这里,人们的关系是自由和平等的,不存在等级意识,也没有家庭角色的束缚。图书馆非常符合这个条件,因此把它作为“第三空间”在国外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可。1.2高校图书馆是第三空间上海图书馆吴建中馆长是国内 “第三空间”学说的最早宣传和推动者,他的观点得到了不少同行的认同。而中山大学资讯管理学院程焕文馆长则持不同观点,他认为公共图书馆不能算是“第三空间”,没有图书馆,民众照样可以幸福地生活,有了图书馆,民众可以生活得更幸福。而对于高校图书馆,他认为是宿舍、教室和食堂外的“第四空间”2。国内学者所以对图书馆作为“第三空间”有不同的声音,主要因为对“第三空间”的定义有不同的理解。其实综合国外对三个不同空间范畴解释来看,可以得出这样的解释:第一空间是宿舍或居住地,可以理解为身体的空间,第二空间是工作或学习地点,可以理解为生存的空间,第三空间是人们休闲和交流地点,可以理解精神的空间。因此,高校的宿舍和食堂应该同属于家的概念,是第一空间,教室和实训楼是学生学习的地方,也就是他们工作的场所,属于第二空间,而高校的图书馆和活动中心等应该归属于休闲交流的地点,是他们精神的空间。所有,把高校图书馆定义为第三空间应该是没有问题的。2 高校图书馆构建第三空间的必要性2.1图书馆文化休闲职能的增加就我国图书馆的形态演变而言,大致经历了古代藏书楼、近代图书馆、现代图书馆、复合图书馆、数字图书馆、泛在图书馆等六个过程3。图书馆形态的演变,也是其职能变化的演变,它和社会发展以及读者对图书馆的需求不断增加关系密切。古代藏书楼由于不公开对外开放,因此主要功能是保存图书,传承文化,其第一职能是文献保存,第二职能是文化。近代图书馆由于为读者提供了开放式的借阅服务,对文化和知识的传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因此其职能在文化的基础上,增加了教育。随着网络的发展,图书馆进入现代图书馆时代,这个时期由于电子资源和新技术在图书馆的使用,其第一职能是信息,第二职能是教育,居第三位的是文化职能。当图书馆进入到数字化和泛在化以后,已经可以满足任何读者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可以存取任何图书馆的任何资源,读者转而开始对图书馆的阅读环境和文化氛围提出了更新和更高的要求,于是多媒体阅览、咖啡厅、茶吧、讨论室及各种文化展示、讲座等陆续进入到图书馆。因此,图书馆除了原有的教育、信息和文化职能外,又增加了第四个职能:休闲交流4。正是因为休闲交流功能的增加,对后现代图书馆的设计和建设理念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使它逐步成为除住所和工作场所外的第三空间成为了可能。 2.2国内外的实践的证明1997年,英国文化、传媒和体育部图书馆信息委员会发表的新图书馆:人民的网络的调查报告就对未来图书馆做出了“明天的图书馆将向大众提供各种日常生活信息,并广泛地提供有价值的休闲和文化机会”的预测5。随后越来越多的休闲文化设施开始进入到图书馆,2002年在伦敦建成的闻名遐迩Idea Store(概念店)图书馆,它创造性的将图书馆与商店、练舞厅、音乐培训室、咖啡厅、展示厅等连起来,充分展示了图书馆作为第三空间所具有的学习交流和文化休闲的功能。新加坡2013年宣布:准备将淡宾尼区域图书馆迁入到城市中心地区,与淡宾尼的其他社区设施、体育设施、民众俱乐部和表演中心等设在一起,着重打造成下一代的新型图书馆 6。深圳市是我国将图书馆建设为第三空间较为成功的地区:该市罗湖区图书馆于2012 年底建立 YouLibrary(悠图书馆),重点突出图书馆文化休闲和公共空间功能,成为市民阅读、聚会、活动、沙龙最佳场所;深圳市青番茄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13年3月开始启动建设“青番茄”咖啡图书馆,计划未来5年,在全国范围内创建5000家免费咖啡图书馆,为都市的咖啡馆免费创建具有人文阅读功能的图书馆,使阅读无处不在7。2009年在意大利都灵举行题为“作为场所与空间的图书馆”的国际图联卫星会议中,其中重点讨论主体之一就是“作为第三空间的图书馆”8。由此可见,图书馆作为第三空间不但在理论上得到了很多学者的认可,而且一些图书馆已经变成了名副其实的第三空间。3 如何将高校图书馆构建成校园第三空间3.1建立以读者为中心高校图书馆评价标准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ACRL) 2011 年10 月发布了新版Standards for L-ibraries in Higher Education(高校图书馆标准) ,该标准包括9大要素共57个指标。这部最新修改的标准采用效果评价方式来评价每一个美国高校图书馆,而这个效果评价所强调的重点就是以读者为中心9。我国目前最新的高校图书馆标准是2002年由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该标准共8章41条。相比较而言,我国高校的图书馆评价标准更加偏重于宏观和整体上的要求,强调以资源为中心。这也是我国将高校图书馆一般定义为“为高校的教学和科研提供文献信息服务与保障的机构”的重要原因。所以我国的高校图书馆更加关注生均图书的数量、电子资源的数量、流通数量、借阅率、馆舍面积等这些硬性评价指标,但是对读者的满意度、员工工作态度、图书馆空间布局合理度等软性指标关注较少。而从目前高校图书馆发展的整体趋势来看,资源已经不是吸引读者进入图书馆的主要原因,因为随着电子资源数量和种类的不断增加,很多资源的使用并不一定要去图书馆,通过网络都可以解决。真正吸引读者进入到图书馆的是它的服务、环境和空间等因素。要满足这些因素,就必须建立以读者为中心的评价机制,图书馆的所有建设始终围绕读者的需求来进行,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以人为本,读者至上,读者对图书馆满意度等指标才能提升。只有这样图书馆才是读者喜欢的图书馆,才有可能成为校园的真正第三空间。3.2调整图书馆空间布局图书馆空间布局的演变大致分为复古思潮时期、功能主义时期、理性主张时期和审视创新时期等四个阶段,目前正处于审视创新时期,该时期的主要特征是图书馆空间的重构,即对主体内部的框架、结构或内容重新构建和调整,以达到促进整体性能之目的。图书馆空间和布局的变化,是一个空间限定从清晰逐渐变为模糊,空间的组织从静态渐渐转化为动态,空间的界面设计从艺术表达发展至为人而设计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目的是为教师、学生和其他研究者创造更适宜的环境,成为可信赖的、舒适的信息资源和学习文化休闲中心10。美国UCLA(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把图书馆定位为是学术信息场所、学术交流中心、启发灵感的环境、独自思考的阵地、学习者和研究人员的家、文化交流中心、吸引人的展览、活动的展示场所。为此特地对图书馆进行了改造,并在一层增加了具有学习空间、阅读室、研究空间、会议室、展览空间、休息室和咖啡馆等为一体的多功能学习空间,正是有了这一系列的空间改造和调整,UCLA图书馆入馆读者数量大大地增加。北京大学图书馆在2013年改造了图书馆的东楼,改造后的图书馆拥有“变形金刚”式的设备和空间安排,家具可以移动,讨论室的空间可以伸缩。改造后的图书馆,集合了学习、办公、开会、交友、参观、体验、欣赏,甚至约会、小憩等各种功能,读者在任何地方都能随手取阅书刊,操作屏幕,欣赏名画和艺术品11。成立于1971年的星巴克咖啡曾经是一家很普通的小店,但是仅仅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如今其一万多家分店遍布全球,成为全球成长最快的公司,被誉为21世纪的美国企业神话。这个“1小杯咖啡+1块方糖”的咖啡小屋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五百强企业,其关键因素之一就是其优雅的环境和合理的空间布局,从装潢、颜色、灯光,到家具的选用和摆设,无不考虑到顾客的观感,它所营造的“非家、非办公”中间状态,已经成为第三空间典范。由此可以看出,高校图书馆要成为学校的第三空间并吸引更多的读者,光有资源没有服务是肯定不行的,但是只有资源和服务,没有好的环境,固然也能留住部分读者,但这样的图书馆仅仅是一座图书馆,绝不是可以实现精神寄托的第三空间。3.3增加休闲设施图书馆的休闲设施,已经成为现代图书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些设施为读者提供舒适的、居家的、便捷的、悠闲的、轻松的环境,使读者在汲取知识的同时,能够体验到休闲、舒适,放松身心,是第三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休闲的设施分为传统的和现代的两类,传统的包括比较常见的咖啡厅、茶吧、学术报告厅、休闲沙发、文化展示厅、研究讨论室等。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甚至还设有娱乐室、书画室、休闲书吧。学生在休闲书吧里除了享受香浓的咖啡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外还可以免费WIFI上网或者看电视节目。娱乐室里面配备桌球、乒乓球、各种棋艺、电视、书籍、电脑等设备供学生在业余时间免费使用12。传统的休闲设施主要供读者阅读、小憩、闲谈和交流,在国外的高校图书馆早已非常普及,但是在国内仍有不小的质疑声音,主要原因是它们的存在打破了原来图书馆固有的以安静为基调的阅读氛围,是对传统图书馆理念的巨大冲击。倒是一些如上海浦东新馆、杭州图书馆、深圳图书馆、舟山市新图书馆等公共图书馆的休闲设施更为齐全,而这些馆的共同特点都是人满为患,是市民最喜爱的休闲交流场所之一,是一个城市的第三空间。现代化的休闲设施主要指新技术在图书馆中的使用,比较常见的如电子阅览室、WIFI全覆盖、移动数字图书馆、投影、复印件、打印机、电子白板和大屏幕等,这些设施的最终目的就是为读者学习交流提供配套服务。除了简单的硬件休闲配置外,美国图书馆提供的游戏服务是现代化休闲设施的大胆尝试:2008 年11月15 日, 美国图书馆协会发起“Game On The Library”活动,共有597所图书馆为14184名用户提供了游戏服务。美国雪城大学(Syracuse University)的斯科特尼克尔森(Scott Nicholson)博士建立了图书馆游戏实验室。据该博士调查,82%的美国图书馆提供游戏借阅,43%的图书馆有游戏项目13。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创建的数字应用体验区,配有苹果图形工作站、音视频编辑软件、音视频播放设备等,可供读者进行音视频资料的编辑、制作与测试。北京大学图书馆的数字应用体验区则为读者提供移动图书馆服务体验、数字化经典阅读体验、多媒体课程点播、新技术和新设备体验服务,提供了多个品牌的平板电脑、移动设备、电纸书、苹果的数字应用设备供师生体验试用,并同时提供相关的内容服务、技术支持和培训服务14。这两个数字体验区的建设,为国内高校图书馆现代化休闲设施的配置开创了新的方向。3.4建立真心服务的馆员队伍如果把资源、服务和环境定义为当今高校图书馆实现第三空间的三要素的话,那么资源这个要素已经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各个图书馆的环境和空间也正日趋改善,唯有服务这个要素一直没有实质性的突破。究其原因,很多人把它归根于馆员素质的问题,认为现有的人员不行,只有大力引进更多高素质的人才图书馆服务才能上档次了。国内有一个海底捞的连锁火锅企业,94年成立的时候只有四张餐桌,到2012年,已经发展到1500多名员工,80多个连锁店,总收入达31亿元的大企业。就是这样一个企业,里面的员工从服务员到厨师,到中层管理人员,多少来自偏远的农村,几乎和高素质不沾边,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团队创造了很多的奇迹,并得到了国内外很多人的高度评价。其实海底捞成功的秘密并不复杂,主要是关怀员工和真心服务两个杀手锏。海底捞对员工的关怀并非简单的体现在工资水平上,而是体现在对员工衣食住行等各方细节方面的关怀,为留住和激励员工,公司甚至还派专人去员工家里去慰问他们的父母。对员工的升职和激励海底捞也从不吝啬,他们很少从外面引进人才,中层几乎全部来自一线培养的优秀员工,只要你努力,每个人的机会都一样。正是这些用心的关怀,海底捞的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非常强,大家非常珍惜自己的工作岗位,直接体现就是他们发自内心的为顾客的真心服务,而正是这样的服务,又为企业赢得了大量的顾客和人气。由此可以看出,一个企业的成功,除特殊行业外,并非一定和员工高素质有关。对高校图书馆而言,适当的引进高素质人才也并非坏事,但如果只看重高素质人才而忽略对普通馆员的关怀和培养,将不可避免的挫伤多数人的工作热情。因为就目前的高校图书馆来说,普通的馆员恰恰是人数最多的部分,是每个图书馆人员金字塔结构的基石,也是和读者接触最多的人员。试想在一个长期不被认同,不被信任的团队和环境中,如何能培养出他们对图书馆忠诚和职业精神,他们又如何会去真心为读者服务呢?所以,海底捞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高校图书馆要想得到读者普遍认可,成为名副其实的第三空间,真心的服务是必须的。而要想做好真心的服务,全方位地去关怀和信任每一个馆员,让他们相信,只要努力都有向上的空间,才能激发他们对图书馆的认同,整个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水平才会有质的突破。4.结束语星巴克有一句经典广告语:“如果我不在家和单位,就在星巴克,如果我不在星巴克,就在去星巴克的路上”。如果高校图书馆能够始终以读者的需求和评价为中心,通过对图书馆空间结构和环境布局的合理调整,增加各种休闲设施,满足读者日益增加的休闲交流需求,使其成为校园的第三空间,那么我们有理由相信,读者一定喊出类似星巴克一样的广告语:“如果我不在教室和宿舍,就在图书馆,如果我不在图书馆,就在去图书馆的路上”。参考文献1. 柯平.重新定义图书馆J.图书馆,2012(5):1-4.2. 程焕文.图书馆的价值与使命J.图书馆杂志,2013(3):4-8.3. 秦殿启.泛在信息社会图书馆功能定位及建构策略J.图书馆学研究,201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