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生复习资料_第1页
病生复习资料_第2页
病生复习资料_第3页
病生复习资料_第4页
病生复习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朴 英 实TEL-mail:,第八章 发 热 fever,3,病例,患儿,女,2岁。因发热、咽痛3天,惊厥半小时入院。3天前上午,患儿畏寒,诉“冷”,出现“鸡皮疙瘩”和寒战,皮肤苍白。当晚发热,烦躁,不能入睡,哭诉头痛、喉痛。次日,患儿思睡,偶有恶心、呕吐。入院前0. 5h突起惊厥而急送入院。尿少、色深。体征:体温40.8C,心率116次/分、律整,呼吸24次/分,血压100/60 mmHg。疲乏、嗜睡,重病容。面红、口唇干燥,咽部明显充血,双侧扁桃体肿大(+),颈软,双肺呼吸音粗糙。实验室检查:WBC 17.4109/L(410 109/L),杆状2%,淋巴16%,酸性2%,分叶80%。AB17.94 mmol/L(2227mmol/L)。入院后立即物理降温,输液,纠酸碱及抗生素等治疗。1小时后大量出汗,体温降至38.4 C。住院4天痊愈出院。,4,病例,患者,男,17岁。近两天发热,头痛,全身肌肉酸痛,食欲减退来院就诊。门诊以“发热待查”收入院。体检:体温39.4C,脉搏100次/分,律齐,呼吸20次/分,血压100/70mmHg,咽部充血,两肺呼吸音稍粗糙,但未闻及啰音,腹软,肝脾未触及。实验室检查:WBC 19.3109/L(410 109/L)。粪便黄色糊状,未发现蛔虫卵。尿量减少,其他正常。胸透无异常发现。入院后给与抗生素治疗。输液过程中出现畏寒、发抖、烦躁不安,测体温41.9 C,心率120次/分,呼吸20次/分,浅快。立即停止输液,记住异丙嗪1支,并用乙醇擦浴,头部置冰袋。次日,体温渐降,患者精神萎靡,出汗较多,继续输液及抗感染治疗。3天后体温将至37 C,除赶紧乏力外,无自觉不适。住院6天后痊愈出院。,5,一、概述,致热原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 调节性体温升高 正常体温0.5病理过程。,(一)发热的定义:,正常体温:37体温调节中枢 高级:视前区下丘脑前部(POAH) 次级:延髓,脑桥,脊髓,中脑,6,(调节性体温升高, 与体温调定点上移相适应),(被动性体温升高, 超过体温调定点水平),剧烈运动,月经前期等。,7,1. 致热源:,(三)几种概念,2. 发热激活物:,能引起人体和动物发热的物质,具有致热性或含致热成分。包括外致热源和内生致热源。,激活产内生致热源(EP)细胞产生和释放EP的物质。(大多数为外致热源),8,3. 内生致热源(EP):,产EP细胞在发热激活物的作用下,产生和释放的能引起体温升高的物质。,一组不耐热的内源性小分子蛋白质,使体温调定点上移引起发热。,EP细胞,9,二、病因及其机制,(一)发热激活物:,1. 外致热源,2. 体内产物,(二)内生致热源(EP),10,二、病因及其机制,1. 外致热源:来自体外的致热物质。,(一)发热激活物:,细菌,病毒,真菌,螺旋体,疟原虫,11,葡萄球菌,链球菌,白喉杆菌,(1)革兰阳性菌,细菌,致热成分:全菌体、菌体碎片、外毒素,12,(2)革兰阴性菌,大肠杆菌,淋球菌,细菌,致热成分:全菌体、肽聚糖、内毒素,13,病 毒,致热成分:全病毒体及所含的血细胞凝集素,流感病毒,SARS,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麻疹病毒感染,14,真 菌,致热成分:全菌体及所含的荚膜多糖和蛋白质,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白色念珠菌,15,螺旋体,致热成分:代谢裂解成分和外毒素,钩端螺旋体,梅毒螺旋体,16,疟原虫,致热成分:裂殖子和疟色素,间日疟原虫,疟原虫的裂殖子,17,二、病因及其机制,1. 外致热原:来自体外的致热物质。,(1)细菌及其毒素 G- 菌及内毒素( ET ):如大肠杆菌,(一)发热激活物:,18, G+菌及外毒素:,作用机制:通过EP致机体发热, 分枝杆菌:如结核杆菌 机制:全菌体及胞壁中所含肽聚糖、多糖和蛋白质 都有致热作用。,19,(2)病毒:流感病毒,SARS病毒、麻疹病毒 白细胞产生EP(LP)发热,(3)真菌:如白色念珠菌、组织胞浆菌、新型 隐球菌、酵母菌 发热,机制:全菌体、菌体内所含荚膜多糖和蛋白质,20,(5)疟原虫:裂殖子和疟色素发热,21,(2)类固醇:本胆烷醇酮(睾丸酮中间代谢物) EP发热,(3)致炎物:尿酸盐结晶 EP 发热,(1)抗原抗体复合物:牛血清白蛋白,2. 体内产物:,(4)体内组织的大量破坏:大手术后、X线、 严重心脏病急性发作、核辐射等,22,(二)内生致热原(EP),1EP的种类:(1)IL-1(白介素-1):(2)TNF(肿瘤坏死因子):(3)IFN(干扰素):(4)IL-6: (5)MIP-1(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23,2EP的产生和释放:,发热激活物(如LPS) 产内生致热源细胞 EP,LPS:脂多糖;LBP:LPS结合蛋白;TLR:Toll样受体;NF-B:核转录因子,24,产EP细胞的激活,25,3. 发热时的体温调节机制,(1)体温调节中枢 正调节中枢:视前区-下丘脑前部(POAH) 负调节中枢:中杏仁核(MAN)、 腹中膈(VSA),26,1)EP通过血脑屏障转运入脑,(2)致热信号传入中枢 的途径,27,2)EP通过下丘脑终板血管器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 (OVLT),28,正调节介质1)PGE: 2)Na+/Ca2+比值:,(3)发热中枢调节介质,EP下丘脑Na+/Ca2+比值cAMP调定点上移发热,29,3)环磷酸腺苷(cAMP):,4)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5)一氧化氮(NO):,30,1)精氨酸加压素(AVP):,负调节介质,2)黑素细胞刺激素(-MSH): 由腺垂体分泌的含有13个氨基酸的多肽类激素。,3)膜联蛋白A1:又称脂皮质蛋白-1 是一种钙依赖性磷脂结合蛋白。,31,第一环节(信息传递):激活物作用EP产生, 传递 第二环节(中枢调节):EP作用调定点上移第三环节(效应部分):调温效应器反应体温上升,(4)发热的基本机制(基本环节),32,发热发病学基本环节示意图,33,(五)发热时体温调节的方式及发热的时相,1. 第一时相: 体温上升期(又称寒战期),(1) 热代谢特点及其机制:特点:产热散热,体温上升。,作用机制:系因体温调定点上移, 中心温度产热,体温下降至回降的调定点 相适应。,机制:系因发热激活物在体内控制、清除, EP与发热介质清除,而上移的体温 调定点回降到正常水平所致。,38, 出汗: 皮肤潮湿: 脱水: 体温下降:,(2)临床表现:,39,40,(一)物质代谢变化,三、代谢与功能的变化,体温每升高1 基础代谢率提高13%,41,(二)生理功能的改变,(1)头痛:脑血管扩张脑张力+毒物作用(2)谵语,幻觉:菌毒素+热血刺激皮层兴奋(3)嗜睡:皮质功能受抑制及EP诱导睡眠有关(4)抽搐(小儿):中枢系统未发育完全,1. 中枢神经系统功能(4041高热时),42,2. 心血管系统功能,(1)心率:,体温每升高1 心率增加18次/分,(SAS: 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 Sympathetic-adrenomedullary system),43,(2)动脉血压:,骤退时:大汗而失液失液性休克Bp,高峰期:外周血管舒张阻力Bp轻度,44,3. 呼吸系统功能:呼吸幅度与频率改变,45,4. 消化系统功能,46,(三)防御功能改变: 双重影响,1. 抗感染能力的改变:,(1)提高动物的抗感染能力。高温可将某些致病微生 物灭活,如:淋球菌、梅毒螺旋体、肺炎球菌。,(2)使某些免疫细胞功能加强。如:人淋巴细胞 (39)、豚鼠白细胞(3941),(3)细胞免疫功能和抗感染能力降低。 如:抑制NK细胞;内毒素中毒动物死亡率,47,3. 急性期反应:,2. 对肿瘤细胞的影响:,EP急性期反应急性期蛋白、血浆微量元素及白细胞计数改变,48,四、防治原则,(二)一般性发热:不必急于解热 若体温不太高,不应随便退热, 以免误诊断、治疗,1高热(40):无论有无明显原发病,应尽早解热。 可出现明显不适、头痛、意识障碍、惊厥、谵妄、 昏迷等。尤其小儿容易诱发惊厥。2心脏病患者:加重心肌负荷,诱发心力衰竭。3妊娠期妇女:(1)早期发热或过热可致畸胎 (2)中、晚期宜诱发心衰,(三)必须及时解热的病例:,(一)治疗原发病,49,4解热措施:(1)药物解热: 化学药物:水杨酸类 类固醇解热药:糖皮质激素 清热解毒的中草药:,(2)物理降温:乙醇擦浴,敷冰袋等。,50,附:热型及临床意义,发热患者在每天不同时间测得的体温数值分别记录在体温单上,将数天的各体温点连接成体温曲线。该曲线的不同形态(形状)称为热型不同的发热性疾病常各具有相应的热型。根据热型的不同有助于发热的病因诊断和鉴别诊断,51,C,稽留热,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天数,常见于大叶性肺炎及伤寒高热期,52,驰张热,C,常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