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咏物之妙.doc_第1页
古诗鉴赏:咏物之妙.doc_第2页
古诗鉴赏:咏物之妙.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咏物之妙初春时节,雪花飞舞,本是北方常见之景,但“却嫌”、“故穿”,却把春雪描绘得美好而有灵性,饶富情趣。似乎白雪是因为嫌春色来得太迟,等不住了才“故穿庭树”纷飞而来,自己装点出了一派春色。“作飞花”三字,翻静态为动态,把初春的冷落变成仲春的热闹。这一句构思甚奇,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可称神来之笔。咏物诗在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志趣或品质;或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价。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侧面烘托等表现手法。杨柳枝词白居易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赏析:这首诗所咏之物为春日的垂柳。最能表现垂柳特色的是它的枝条,春风吹拂中,千丝万缕,随风起舞。形态柔美动人。第二句写柳色的柔嫩夺目,秀色照人。和煦春风中,柳枝刚刚绽出细叶嫩芽,望去一片嫩黄。细长的柳枝,随风飘荡,比丝缕还要柔软。“金色”、“丝”,比喻形象,写尽早春新柳又嫩又软之娇态。这一句上承春风,写的仍是风中情景,风中之柳,才更能显出枝条之软。句中叠用两个“于”字,接连比况,更加突出了“软”和“嫩”,而且使节奏轻快流动,与诗中欣喜赞美之情非常协调。这两句把垂柳的轻盈袅娜,写得极生动。这样美好的一株垂柳,照理应当受到人们的赞赏,为人珍爱;但诗人笔锋一转,写的却是它荒凉冷落的处境。 “西角”为背阳阴寒之地,“荒园”为无人所到之处,生长在这样的场所,垂柳再好,又有谁来一顾呢?只好终日寂寞了。在此诗人对垂柳表达了深深的惋惜。这里的孤寂落寞,同前两句所写的动人风姿,正好形成鲜明的对比。而对比越是鲜明,越是突出了感叹的强烈。此诗将咏物和抒怀结合在一起,不着一丝痕迹,抒发了诗人对永丰柳的痛惜之情,更暗含对当时政治腐败、人才埋没的感慨。白居易生活的时期,由于朋党斗争激烈,不少有才能的人都受到排挤。诗人自己,也为避朋党倾轧,自请外放,长期远离京城。此诗所写,亦当含有诗人自己的身世感慨在内。问题:这首诗中的柳有何特点?最后两句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结合诗句分析。答案:繁茂、悦目、柔美、孤寂。诗人采用比喻手法,形象写出了柳姿态的柔美和色彩的悦目,后两句通过柳树生长之地荒芜冷落,和前面形成对比,表达诗人对人才生不逢时,无人重视的感叹。高考对接:(2014年高考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7分) 商调黄莺儿赠燕清张潮花落意难堪,向泥中,着意衔,携归画栋修花口。珠帘半缄,乌衣半掺,最难消王谢堂前憾。语呢喃,千般诉说,只有老僧谙。 注花口:指初开的花,因花开时成口张状,故称。 (1)作者描写燕子,运用了那些表现手法?(3分) (2)散曲中的燕子为何不衔泥而衔花,作者这样写抒发了怎样的感情?(4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