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爱换爱做学生心灵的导航者).doc_第1页
以爱换爱做学生心灵的导航者).doc_第2页
以爱换爱做学生心灵的导航者).doc_第3页
以爱换爱做学生心灵的导航者).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以心换心,以爱换爱,做学生心灵的导航者13年来,我都从事着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我为自己是一名心理辅导老师,能在孩子们彷徨无助时,及时助他们一臂之力,让他们走出困境,轻松上向未来而感到幸福。在这13年里,我始终以心换心,以爱换爱,用尊重与信任来建立与来访学生良好的咨访关系,走进学生的心灵,了解学生的心灵世界,做学生心灵的导航者。一、热爱生活,快乐工作。罗曼罗兰说过:“要播撒阳光到别人心中,总是自己心中有阳光”。要想学生心理健康,首先心理老师应该是一个心理健康的人。所以,我们做心理辅导工作的,必须经常调适自我,以丰富多彩的生活充实自我,让自己永远保持对生活和工作的热爱,以自己对生活和工作的热爱去感染每一位来访者。所以,每一天我都会快乐地生活,认真地工作,坦然无愧地看待自己,珍爱和享受这平凡而实在的人生。无论是繁忙的日子还是节假日,我都会让它变得充实和快乐。工作中的点滴进步,我觉得高兴;每学会一式太极拳,每做完一次体育健身活动,我觉得满足;学生每解决一个问题、学会一个知识点,我觉得喜悦;每做完一次心理咨询看到学生的轻松表情,我觉得欣慰。二、以心换心,读懂学生。爱学生,就必须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11年来,我始终坚持这个信条。走进孩子的心灵靠什么?静静地听,有时胜过千言万语的说教。孩子有了倾诉的机会,就会跳出压抑的心境。事实上,当我们以足够的耐心倾听,潜意识里就是助长了孩子的士气,就是给孩子力量!学生来心理咨询室,并不一定是要得到帮助,他们只是来坐坐,说出来,哭出来,心里就放松了,就舒服了。所以,很多学生来找我,并不是要得到切实帮助,他们只是希望有一个聆听者,聆听他们的心声;他们只是希望有一个安全空间,宣泄心中的烦恼。我扮演的也仅仅是一名听众。也就是说,我的作用只是听,他们便满足。在我的咨询个案中,有很多女生甚至是男生,一来到心理咨询室就是哭的。这时我不会用言语安慰他们,也不会阻止他们哭,而是给他们递纸巾,拍拍他们的背,拉拉他们的手,给予他们温暖的支持与关注。他们哭完之后,我不会追问他们什么事。而他们当中,有一些则会主动告诉我原因;有些只是跟我说:“知心姐姐,谢谢您。我没事了,我走了。”说完就走出心理咨询室。之后我不会去找班主任反映什么或打听什么,因为我知道,学生只是想找个安全的地方发泄心中的不快而已。还有一女生,她每两周就给我写一封信,但从不留名,因为她说不需要回信,只需要有人默默地听她倾诉。所以,至今我仍不知道她是谁。尽管我也上她们班的课,但我从不打听她是谁,因为我知道,作为一名心理辅导老师,我要给学生最大的尊重与信任,我只需要扮演一名听众,而不需要去回应什么或做什么。三、用心聆听,用爱交流。我觉得我的工作,从某种程度上说是给学生一个不良情绪的发泄机会。作为心理辅导老师,就要用心聆听、用爱交流。一本辅导书上说:在个别心理辅导中,辅导者是否掌握聆听技术,是辅导能否成功的关键。聆听不仅是一门技术,更主要是一种态度,是对当事者的尊重、同感与爱护。聆听是沟通辅导老师与当事者心灵的桥梁。有了聆听,才有沟通,学生也才会信任您;学生信任你了,他就愿意敞开心扉,把心里话说出来,你就更加了解他;而学生信赖你,也就是接受了你,你对他说的话,他才能听进去,也才会照你说的去做,你的辅导才会有效果。这一点,我在和学生的接触中,感受很深。一次,一学生因打架怕父母打骂,不敢回家。傍晚六点多我刚走出想回家,这学生找到了我第二天,这学生找到我,感激地说:“知心姐姐,昨天要不是有您,我可能又不敢回家。跟您说了以后,我心里好多了,爸妈也没有打骂我。”听了这话,我心里觉得安慰,最起码我能起到这样一个作用:因为我的存在,使孩子压抑的心理得到一种舒缓,得到一种释怀。很多孩子在咨询完后总是跟我说:“知心姐姐,和您谈了后,我心里轻松极了。爸妈总是不听我们讲,不管对错,总是一味的斥责我们,不顾我们的感受,所以,我们才会和他们对着干。”听了如此的述说,我不禁一震。是啊,假如我们作为老师、作为家长的,能给孩子更多“说”的机会,能花更多时间与耐心聆听他们的心声,也许就不会产生那么多“调皮仔”。“墙,推倒了就是桥”,愿堵在孩子和老师、家长之间无形的墙能被推倒,化为沟通、理解的桥梁。四、努力探索,研究教法。刚接手心理工作时,我就借着在大学学到的“半桶水”心理学知识,在六年级上了情绪的调节和考试紧张心理调节这两节心理课。也许因为学生没有上过这样的课,都感觉新奇、兴奋,课堂热热闹闹的。但是,“曲终人散”后,学生很快就把它忘了,来找我做咨询的学生寥寥可数。我当时心里有一种很空的感觉:为什么在课堂上“热热闹闹”的学生,在“曲终人散”后会出奇的平静?难道他们就没有心事要找人倾诉吗?他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随后,我阅读了大量相关书籍,听了兄弟校的几节心理课,申报了课题,参加了相关培训。随着知识的不断丰富,眼界的不断开阔,我逐渐意识到,问题出在课堂辅导方式上,我上课仍采取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地讲理论,学生被动接受。这有悖于心理课的初衷:以学生自主发展为本,助人自助。 基于这样的认识,此后上心理课我尝试撇开常规教学模式,不再正儿八百地给学生讲课,而是以参与式,围绕一个主题随意谈谈话,目的是希望学生打消顾虑,敞开心扉,多谈谈自己。最初学生是放不开的,班级里一片寂静,谁也不肯先开口。于是,我以身作则,讲述自己的心路历程。在我的渲染下,开始有学生跃跃欲试了,敞开心扉,把自己的烦恼、快乐和悲伤展现在老师和同学面前。在这种参与式的课堂里,孩子们切实感受到了真正的心理健课的乐趣,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也增进了了解,拉近了距离,加深了感情。由此,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沟通是交流的基础,交流是教育的手段,朋友式的信任教育更能让学生接受,只有学生接受的教育才能促使学生的进步。 五、提升自我,完善自我一名优秀的心理老师不仅要有冷静客观的态度、积极的人际适应、良好的情感和心态,还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和丰厚的文化底蕴,只有如此,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了解学生的心灵世界,做学生心灵的导航者,把学生引至理想的目标。因此,不断的学习始终伴随着我。我不仅努力钻研心理辅导的一般技巧,还深入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力争从理论的源头掌握人的一般心理概况,从研究者的角度去分析学生身上出现的各种问题。有了渊博的专业知识还不是一名优秀的心理辅导老师,还需要以完善的人格去影响和熏陶学生。任何一个人都不是圣人,每个人的人格都在经历着逐步成长和完善的过程。我在帮助学生完善人格的同时,也在实现着自我人格的不断成长。例如,我自身的粘液质气质和性格特点决定了我的人格因素中携带着犹豫性,它对心理辅导工作有着消极影响,有时会优柔寡断,犹豫不决,缺乏辨别和表明立场的勇气。我清楚地认识到这种人格特点的负面性,并试图在工作学习中理解和改变它。在一次一次的助人当中,我的人格也在一次一次的成长和完善。在1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