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榜学案七上14课PPT.ppt_第1页
金榜学案七上14课PPT.ppt_第2页
金榜学案七上14课PPT.ppt_第3页
金榜学案七上14课PPT.ppt_第4页
金榜学案七上14课PPT.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一 冒顿统一蒙古草原1 统一 秦汉之际 匈奴的杰出首领 单于第一次统一了 建立起强大的国家 2 发展 1 兴旺发达 牲畜漫山遍野 2 发展 铁器被广泛运用于生产 生活和军事 3 一些匈奴人从汉族那里学会 开始垦田种谷 3 强大 随着生产的迅速发展 匈奴进入鼎盛时期 冒顿 蒙古草原 畜牧业 冶铸业 农耕 二 汉与匈奴的关系1 和 西汉初期 限于国力 对匈奴实行 政策 2 战 汉武帝时国力强盛 开始武力反击 1 派兵夺取河套和 地区 2 卫青 霍去病大败匈奴 时间 公元前 年 概况 在 中大败匈奴 意义 匈奴无力再与西汉对抗 部分匈奴人开始西迁 和亲 河西走廊 119 漠北战役 3 和 汉元帝时 昭君出塞 呼韩邪单于 汉元帝 汉匈的友好相处 对比记忆 秦朝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 匈奴的最高首领叫单于 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反击匈奴 汉武帝派卫青 霍去病大败匈奴 秦始皇时修筑长城抵御匈奴 汉武帝时 经过漠北战役的沉重打击 匈奴再也无力与西汉抗衡 第一次统一蒙古草原的是冒顿单于 汉元帝时 提出和亲请求的是呼韩邪单于 归纳记忆 汉初和亲是在国力弱小情况下 被迫采取的求和之策 通过 和亲 阻止匈奴南下掠夺 不能实现真正的和平 昭君出塞 这是双方平等的和亲 汉匈边境安定了较长时间 汉匈两族长期友好相处 为汉匈之间的友好交往做出突出贡献的是呼韩邪单于和王昭君 史料解读 汉与匈奴合为一家 世世毋得相诈相攻 汉书 解读 就是汉人和匈奴要像一家人一样对待 世世代代不得互相欺诈 攻击 这段材料印证了昭君出塞促进了汉匈之间的友好相处 知识构建 A B 汉武帝 昭君 历史线索 西汉初年 限于国力 被迫对匈奴实行 和亲 政策 但是匈奴仍不断南下 威胁到西汉的安全 汉武帝时国力强盛 开始大规模反击匈奴 解除了匈奴对北部边境的威胁 汉元帝时宫女昭君出塞 有利于汉匈两族的文化交流和友好相处 汉匈之间有和有战 但友好交往始终是民族关系的主流 两个民族之间的交往 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整体发展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 多民族国家 尽管各民族之间有战有和 但统一 和睦 融合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 西汉时期汉与匈奴的关系是如何发展的呢 汉与匈奴之 和 篇 材料一吴师道诗 平城围后几和亲 不断边烽与战尘 一出宁胡终汉世 论功端合胜前人 材料二汉武雄图载史篇 长城万里遍烽烟 何如一曲琵琶好 鸣镝无声五十年 翦伯赞 1 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西汉初年对匈奴采取什么政策 其原因是什么 提示 汉初对匈奴采取屈辱的和亲政策 因为国困民穷 经济萧条 2 材料二中 何如一曲琵琶好 鸣镝无声五十年 又指什么事件 这一事件有何意义 提示 事件 昭君出塞 汉元帝时将昭君嫁给呼韩邪单于 意义 促进了汉匈友好相处 为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汉与匈奴之 战 篇 材料三 3 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西汉在哪位皇帝在位时开始大规模反击匈奴 为什么 提示 汉武帝 西汉王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后 出现了 文景之治 和 汉武帝大一统 的局面 经济繁荣 国力强盛 已经具备了反击匈奴战争的物质条件 汉武帝雄才大略 合理任用人才 4 材料三中图一中的人物与哪一重大事件有关 此事件有何作用 提示 漠北战役 作用 匈奴大败 从此再也不能与西汉抗衡 部分匈奴人西迁 汉与匈奴之 思 篇 5 通过汉匈之间的民族关系 你从中能得到什么启示 提示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族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