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地理试卷编制的实践与思考_第1页
新课程理念下地理试卷编制的实践与思考_第2页
新课程理念下地理试卷编制的实践与思考_第3页
新课程理念下地理试卷编制的实践与思考_第4页
新课程理念下地理试卷编制的实践与思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新课程理念下地理试卷编制的实践与思考 江苏省启东中学邢正贤 筛选 评价与命制试题的能力是广大教师提升自身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 也是提高地 理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障 下面 笔者结合多年地理命题的实践 就新课程理念下地理试卷 的编制进行一些探讨 一 衡量试卷质量的指标 试卷的优劣通常用试卷的信度 效度 难度 区分度来衡量 要编制一份高质量的地理 试卷 必须先了解这些指标的含义 并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 1 信度 试卷的信度是表示试卷作为测试工具可靠程度的指标 信度高说明考生分数不易受偶然 因素的影响 考生分数能够比较真实地其实际水平 笔者认为 影响试卷信度的因素有三个方面 1 试题的难度 过难或过易的试题都会降低试卷的信度 2 题目的数量 试卷题目数量越多 信度越高 因为题目数量增多 在每道题目上的随 机误差将会互相抵消 虽然测评受到时间和内容的限制 题目数量不能太多 但可以尽量 把大题化小 增加题目数量 以提高信度 3 题目用语的准确性 题目用语不标准 不准确也会降低试卷的信度 因此教师在命题时应尽量排除上述因素的干扰 使试卷有较高的信度 2 效度 试卷的效度是衡量考试结果与预定要达到的考试目标相符合的程度 效度反映了试卷的 有效程度 如果测试的结果与学生平时学习的情况基本一致 这样的试卷有较高的效度 说明试卷内容恰恰是需要考查的内容 如果试卷的效度低 则说明所要考查的内容没有完 全考查到 试卷的效度主要包括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 内容效度反映试卷是否按课程标准 要求 使各部分内容特别是教学重点内容得到合理的分配 结构效度反映的是试卷中的图 文结构 题型结构和试卷的排版印刷质量是否合理等 提高试卷的效度要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考试的目标要明确 是要考查学生对基础 知识的掌握 还是对地理知识的综合运用 等等 二是试题的设计要有效地体现考试目标 选择题一般用来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非选择题则用来考查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综合 运用 三是试卷的要求与 课程标准 的要求一致 保持知识点的覆盖面科学合理 比如对 掌握 和 理解 的内容覆盖面尽量高些 而要求 了解 的内容覆盖面低些 以突出 考查学生的综合素养 3 难度 难度是指试题的难易程度 是试题或试卷考查学生知识和能力水平适合程度的指标 试 卷难度通常用考生的总平均分与全卷总分的比值来衡量 试卷难度应该根据考试的目的来 选定 单元测验 期中考试 期末考试等检查性考试的难度一般控制在 0 7 0 8 之间 学业 水平考试难度一般控制在 0 8 0 9 之间 高考模拟试卷的难度一般控制在 0 6 0 7 之间 因为试卷的难度值要在考试结束后才能统计得到 所以命题时必须对试卷做出比较准确 的估计 一方面教师要钻研课程标准 精通教材 另一方面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只有这 样才能编制出难度适当的试卷 即试卷分数呈现近似正态分布 4 区分度 区分度是指试卷对学生实际水平的区分程度或鉴别能力 区分度是反映学生掌握知识水 平差异能力的指标 区分度高的试卷能对不同知识水平和能力的学生加以区分 使不同能 力的学生呈现相应分值 如果水平高和水平低的学生得分相差不大或没有规律可循 那么 这样的试卷区分度就低 试卷的区分度和难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区分度的提高主要是通过 2 控制试题难度来实现的 如果试题太难 不同层次的学生都答不出来 就没有区分度可言 如果试卷太容易 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答出来 同样没有区分度 实践证明 难度值为 0 5 左右的试题具有最好的区分度 但在实际编制试卷时 不可 能要求所有题目的难度值均为 0 5 一般说来 较难的试题对高水平的考生区分度高 较易 的试题对低水平的考生区分度高 中等难度的试题对中等水平的学生区分度高 所以 当 我们要求考生的成绩呈正态分布时 难题与特别容易的试题应较少 接近中等难度的试题 较多 这样的试卷往往具有较高的区分度 二 试题编制的原则 1 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是编制试卷需遵循的首要原则 试题中的任何一道试题 其科学性是保证试卷质 量的根本 关系到试卷编制的成败 试题内容必须科学 严谨 答案准确 合理 2 目的性原则 考试的功能是多方面的 目的不同 试卷编制的结构和难度也就不同 日常的检测主要 是诊断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期中 期末和学业水平考试主要是考查学生的学习水 平 高考则是一种选拔性考试 因此其试卷难度应各不相同 3 基础性原则 基础知识最重要 最具有学科特点 也是学科主干知识 编制试题要紧紧围绕课程标准 注重主干知识命题 重点考查地理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的运用 4 全面性原则 试卷应充分体现对三维目标的全面考查 既要注重基础 还要突出能力 既要有较高 的覆盖面 还要注重对重点核心知识的考查 保证试题在所测内容上具有代表性和针对性 力求做到通盘考虑 确保各个部分的比例适当 5 简洁性原则 试题的语言表达要简洁 精练 每道试题应该清楚地提出一个或几个独立而明确的问题 使学生阅读题干后能够明确所要解答的内容 不存在对题意的理解障碍 6 层次性原则 根据学生认知结构的差异性 教材内容的难易度 课程标准的要求 编制的试卷要有一 定的梯度 一方面 试题本身要具有层次性 另一方面 试题难度的分布要有层次性 通 常是由易到难 由浅入深编排 7 统一性原则 新课程为 一标多本 在命题过程中 要认真研究考试说明 根据课程标准制订 尊重本地区使用教材 但不拘泥于该版本教材 广泛参考其他版本教材 减少对教材个性 知识 陈述性知识的命题 把命题的重点放在规律性知识和原理性知识上 8 时代性原则 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 服务于社会 试题应结合社会热点 焦点问题 联系生产和生活 实际 重视知识的实用性 注重知识的真实性和模拟现实 考查学生理解和运用地理原理 和规律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使地理原理与人类生产 生活实践相结合 引导学生关注国 家和社会 人类和世界的命运和发展 9 导向性原则 命题应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使学生改变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 引导学生主动参 与 学会学习 要引导学生重视基础知识 基本原理的掌握 引导学生重视地图 善于从 地理图表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 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关注社会 经济 科技 文化 的发展 10 创新性原则 3 创新性主要体现在试题的新颖性上 而试题的新颖性则主要反映在取材的新颖性 创 设情境的新颖性 设问的创新性以及考查角度的独到性等方面 严格来讲 在一份试卷中 至少应有 20 30 的试题是原创题才算较好地体现了创新性原则 11 教育性原则 要选取那些时代感强 有教育价值 真实的文字案例 数据图表等情景材料作为命题 素材 命制人口 环境 可持续发展的相关试题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 关注生活 使学生 在读题 答题的过程中 领悟到试题的深刻内涵及鲜明的思想性和教育价值 发挥试卷的 教育功能 12 地方性原则 关注本省省情 关注身边的生活 使试题具有地方性 还应根据学业水平考试 会考 高考在试卷题型 难度 内容上的不同特点 设置相应的试题进行考查 13 友好性原则 卷面设计应充分体现为学生服务的宗旨 卷面设计规范 卷头 卷面和换页处要有温馨 提示 给与考生人文关怀 这样 有助于消除学生对考试的紧张与恐惧心理 从而激发答 题的热情和勇气 更好地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关爱 三 试卷的编制程序 命题工作是一项周密而复杂的创造性劳动 命题过程必须要全面地考虑各种因素 这 就需要命题工作按规范程序进行 掌握命题程序的各项要求 才能编制出一份符合考试要 求的高质量试卷 试卷的编制程序主要分为 确定考试目标 列出命题的考点和能力要求 层次 编选试题 组配成卷 试答全部试题 制定标准答案和评分细则六个步骤 1 确定考试目标 考试目标是试卷编制的出发点和归宿 具有导向和制约功能 它可以根据教学目标 结 合不同的测试目的 内容范围 时间限制加以确定 考试目标包括考试内容 考查目的和 各种量化指标 如试卷难度系数 及格率 优秀率 平均分等 2 列出命题的考点与能力要求层次 在认真阅读 课程标准 考试大纲 教材内容等基础上 依据教学内容和目标细目 列出考点和能力要求 3 编选试题 首先 应围绕 理解 学会 等重点内容编选非选择题 发现符合要求的选择题也同时 选编 在编制试题过程中同步写出每一道试题的答案 以便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 非选择 题基本选编完后 重点选择未考查到的与重点知识有关的选择题 试题初步确定后 对照 考点和能力要求进行审查 审查所编试题是否与各知识点及其学习水平的设计相符 考点 是否有遗漏或重复 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增补或删减 最后 对已确定的题目 从科学性 逻辑性 独立性以及语言表达等方面作最后的审定和修改 编选试题的数量要比最后确定 的试题数量多一些 以备筛选 4 组配试卷 试题拟好或选取好后 要按选择题 非选择题的顺序排列 尽可能按先易后难的顺序编 排 形成梯度 组配成卷 并编拟好指导语 5 试答试题 命题结束后 命题教师必须对试题进行试答 并记录答题时间 一般情况下 用于实 际考试的时间 为命题教师试答时间的两倍 根据试答试题的情况和答题的实际时间 对 试题内容作最后一次调整 6 制定评分标准 试题参考答案应具体明确 科学无误 非选择题各小题的分值要标明 试题赋分根据 4 试题难度和答题时间进行分配 试题难度较大 需花较长时间解答的 分值应大些 四 怎样才能编制高质量的地理试卷 首先 要有深厚的专业功底 要能熟练地驾驭教材 一是在宏观层面要能对整个初高 中教材体系熟练把握 并在微观层面加以深刻理解 挖掘其丰富的内涵 做适当的延伸与 拓展 这样对整个学科知识的掌握就能有较好的广度与深度 在调动知识命题时 就能驾 轻就熟 统筹兼顾 游刃有余 其次 对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要进行深入研究 熟悉大纲规定的教学目标 明确考试 范围和考查要求 只有明确了这些要求 在命题时 对所编制的试题要考查哪些能力 要 贯彻怎样的命题意图 才能够做到心中有数 才有明确的方向 第三 要加强对高考和学业水平考试试题的研究 把握其风格 具体来说 要对考试 题型 试卷结构 试题立意 赋分比重 考点切入方式等方面都要进行详细而具体的分析 对试题的特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使命制出来的试卷从形式到内容上与高考 学业水平考 试 尽可能接近 因为学生的应试能力在高仿真的训练中 才能得到切实地提高 第四 积累素材 厚积薄发 命题思路的形成 往往来自广泛浏览 筛选试题时 从 别人的思路中获得的启发 因此在平时的工作中要经常搜集各种书刊及网络的优秀试题 随时把搜集的或自编的试题保存并进行必要的分类 组成自己的试题库 以便命题时使用 有了这些深厚的积累 命题时就能厚积薄发 顺手拈来 而且编制出来的试题能很好地与 教学实际衔接 实现教与考的有机统一 有利于后续教学 五 编制试题的常用技巧 1 怎样改编试题 改编试题是对原有试题进行改造 使之从形式上 考查功能上发生改变而成为新题 改编试题是对现有材料的深挖掘 所以改编所得的新题一般带有一定的新颖性和创造性 改编试题的方法有很多 例如 改变设问角度 题目重组 删除不合课标 难度过大 有 争议的选项或者小题 增加同类试题中质量较高的小题等 2 怎样创编试题 一份出色的试卷应该有一定数量的创编题 新编试题重点体现一个 新 字 即创设新 情景 提供新材料 试题设问要新颖 思维性要强 从国内外重大事件中挖掘地理试题素 材 从生产生活及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挖掘地理试题的素材 寻找它们与课程标准 考 试大纲 教材的契合点 命制出题在书外 理在书中 区分度高 能力立意的高质量试题 3 怎样提高插图质量 图像是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 高质量的地理试卷大多以图像为载体 考核学生获取信 息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清晰的图像对于地理试卷来说是基本的要求 图片质量欠佳会使试 卷的质量大打折扣 影响考生的情绪和水平的正常发挥 因此要提高试卷的质量 教师必 须具备一定的获取图像的基本功 用简单线条组成的图形 几何图形 一般可以用原创的 方法进行绘制 稍微复杂一点的图像我们可以通过网上搜索 从优质的课件和试卷中寻找 清晰的图像 然后通过 word 的画图工具对图片进行文字的添加或删除就可以得到质量较 高的图像 发表于中学地理参考 2011 年第 1 2 期合刊 2012 年 7 月 1 日被评为陕西师大中教参刊庆 40 周年地理优秀论文 其他影响力较大的本刊文章共 117 篇 同一作者只选 1 篇 本人因此被评为中地参有影 响力的作者 名单附后 中中教教参参刊刊庆庆 4 40 0 周周年年地地理理优优秀秀论论文文 其其他他影影响响力力较较大大的的本本刊刊文文章章 5 时间 2012 07 09 15 45 来源 为庆祝中学教学参考系列杂志创刊 40 周年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编辑部对新课改以来 2001 年至 2011 年 在本刊发表的 4400 多篇文章进行了统计汇总 决定授予 到大自然中 上地理课 等 568 篇为 中教参刊庆 40 周年地理优秀论文 决定授予白文新等 160 人为 中教参刊庆 40 周年地理优秀作者 称号 在 中地参 杂志和网站予以表彰 编辑部热 情邀请以上获奖论文的作者和优秀作者参加 2012 年 8 月 10 日在西安举办的刊庆大会 详见 本刊网站 中教参系列杂志 40 周年刊庆大会暨全国中学教研与论文写作研修会 在会 议期间将对参会的获奖论文作者和优秀作者颁发证书并召开座谈会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编辑部 2012 年 7 月 1 日 附 中教参刊庆 40 周年地理优秀论文 优秀作者 名单 一 优秀论文一 优秀论文 1 2001 年至 2011 年被中国人民大学 复印报刊资料 全文转载的文章 到大自然中上地理课 等 251 篇 2 2001 年至 2011 年中国知网本刊下载量每年排名前 20 名的文章 注 开展天文活动 实现人生追求 等 200 篇 2006 年因数据缺失未统计 优秀论文详细名单见本刊网站 3 中教参刊庆 40 周年地理优秀论文 其他影响力较大的本刊文章共 117 篇 同一作者只选 1 篇 二 优秀作者二 优秀作者 2001 年 2011 年 1 本刊文章 2 次以上被中国人民大学 复印报刊资料 全文转载的作者 第一作者 共 32 人 排名以姓名拼音为序 单位为原文署名 姓 名工作单位姓 名工作单位 白文新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 崔 准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戴资星湖南省娄底市教科所宫作民天津师范大学地理系 韩 梅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黄京鸿西南师范大学资源学院 黄勤雁黑龙江省教育学院雷 鸣陕西师范大学杂志社 李家清湖北华中师范大学地理系李慎中山东省平邑二中 李文田信阳师范学院城环学院林培英首都师范大学资环学院 陆 静江苏南京市教研室潘化兵北京市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 庞艳辉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 14 中学彭琰清江苏宜兴市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汤国荣浙江省绍兴市教育教学研究院王 民北京师范大学资环系 王晨光江苏省昆山市国际学校高中部王树声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王文涛山东省肥城市教学研究室韦志榕人民教育出版社 吴岱峰安徽省蚌埠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相 炜山东省临沂市教研室 杨爱玲人民教育出版社杨金燕广东省珠海市第一中学 杨士军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学于 蓉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曾 玮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张素娟北京教育学院数理学院 6 周 慧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教育中心朱雪梅江苏省扬州市教育局教研室 2 本刊文章 2 次以上入选中国知网本刊下载量每年排名前 20 名的作者 第一作者 共 17 人 排名以姓名拼音为序 作者单位为原文署名 姓 名工作单位姓 名工作单位 白文新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陈 红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 学院 杜劲松浙江省宁波市镇海龙赛中学关克勇天津市第四中学 黄剑平福建省南安市侨光中学李家清湖北华中师范大学地理系 林炳伟浙江省衢州第一中学林培英首都师范大学资环学院 陆 静江苏南京市教研室王 民北京师范大学资环系 夏志芳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 所 叶岱夫广东省惠州学院地理学系 张爱军湖北省十堰市郧西三中周红杰 郑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地理 系 周 慧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教育中心周 静江苏省横林高级中学 朱利青江苏省苏州市第五中学 3 其他影响力较大的本刊作者共 117 人 排名以姓名拼音为序 作者单位为原文署名 姓 名 工作单位姓 名工作单位 白 玲黑龙江省教育学院罗秋官福建省厦门市第六中学 蔡 明江苏省苏州中学园区校罗亚明广东省深圳高级中学 蔡珍树江苏省海州高级中学马镇衍江苏省苏州市第十中学 曹 琦东北师大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倪洪祥江苏省张家港高级中学 曹成立北京市顺义区杨镇一中齐清文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曹飞跃湖南省耒阳市一中秦福来北京市第四中学 常华峰山东省威海市教学研究中心曲忠厚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教研室 陈炳飞江苏省昆山中学屈景学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陈尔寿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 所 全疆发广东省佛山市一中 陈国新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中学全自正浙江省瑞安中学 陈林森 江苏省南通市教育科学研究中 心 邵 英河北省唐山市教研室 陈欣欣东省广州市荔湾区汾水中学邵俊峰江苏省常熟市中学 陈忠新湖北省黄冈中学邵胜新浙江省永嘉中学 成继龙江苏省太仓市实验高级中学沈 斌江苏省常州市教育教研室 程 菊山东省济南市教学研究室沈茂德江苏省无锡天一中学 仇奔波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系盛 华上海市同济中学 崔超英河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史培军北京师范大学资环学院 单 咏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教研室孙景沂湖北省武昌文华中学 党昉民陕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孙小红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邓祖杰广东省中山市博文学校田宏文江苏省镇江市第一中学 丁尧清人民教育出版社田学和北京市教育考试院 段七零江苏省扬州师范学校汪文达湖南省浏阳市教育局教研室 7 冯 丹华南师范大学附中汪修建长安大学附中 冯新瑞中央教科所课程教材研究中心王 刚江苏省铜山县夹河中学 冯忠跃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王 岚陕西省西安市第八十三中学 高俊昌人民教育出版社地理室王 丽天津市教育教学研究室 高培英山西省教育厅教研室王 旭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高新勇江苏省运河中学王邦柱江苏省宿迁市中小学研究室 葛文城上海市比乐中学王必亚江苏省教育厅教研室 郭能读福建省莆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