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机械设计与人机工程学机械设计与人机工程学 摘要 论述了人机工程学对于机械产品设计的重要性 指出人 机结合及人机功能分配的主要研究内容 对人体感觉功能与设 计关系的协调提出了具体建议 关键词 人机系统 环境条件 人机工程 人机工程学是研究人的特性及工作条件与机器相匹配的科学 它把人和机器视为一个有机结合的系统 指出机器应该具有什 么样的条件才能使人付出适宜的代价后可获得整个系统的最佳 效益 人机工程学不仅涉及到工程技术理论 还涉及到人体解 剖学 生理学 心理学以及劳动卫生学等 认真研究这门科学 可以创造出最佳设计和最适宜的条件 使人机实现高度协调统 一 形成高效 经济 安全的有机系统 1 人机匹配与人机系统总体设计 人机匹配是指人的特性与机器特性的适当配合 在人机系统中 人是系统的主体 机器是人创造出来的 机器当然应该适应人 的特点 如操作空间应与人体外形测量尺寸相适应 操作机构 应与人的形体和最佳用力范围相适应 指示仪表及信号应适合 人的视觉 听觉和触觉的常规要求等 操纵机构是人将信息传给机器的工具 因为人输出信息的部位 口 手 足等 不同和操作要求不同 所以操作机构的种类 也很多 在设计时要考虑机器的动作方向 阻力 速度和安全 等因素 如果操纵机构的运动方向与被控制对象的运动方向及 仪表显示方向保持一致 操作就会准确及时 也可简化培训过 程 改善调节的速度和精度 并减少事故 操纵机构存在摩擦 弹性 粘性和惯性等阻力是必要的 这可以产生 操纵直接感觉 使操作连贯 减少振动和过载造成的干扰 保证操作控制的 准确性 控制动作分为行程调节和微量调节 行程调节可使控制器迅速 接近所需位置 微量调节则使控制器准确地置于所需位置 设 计时应使操纵机构与仪表显示的位移有合适的比率 在仪表指示设计中 视觉显示装置最多 人的正常视距为 46cm 71cm 视角为 39 41 仪表应设置在操作者正面视野 内 最佳视距为 50cm 55cm 重要仪表不得超出 40 视角的范 围 常用仪表必须在 30 视角内 仪表高度最好与眼睛相平 上 下视线在 10 45 范围内 指针刻度间距摆角不得小于 10 指 针的宽度为 1 0mm 2 5mm 并应贴近刻度盘表面 以减少误 差 当有多个仪表并列时 其正常位置变化所对应的指针方向 应该相同 闪光信号不要太多 闪光频率以 0 67hz 1 67hz 为宜 由于作为人机系统主体的人有易出错误的特性 除通过训练提 高其可靠性外 在操作机构和指示仪表设计中还需采取安全措 施 以防偶然错失而造成严重后果 预防方法很多 常用的有 顺序自锁 锁定 阻尼 槽卡 定向 定位等物理方法 综上所述 以装运设备为例 当总体设计时就应考虑以下几 点 1 60m 1 90m 身高的驾驶员操作位置有最佳选择 既有 合适的操作空间 也有足够的自由空间 转向机构 液压操 纵杆 制动器和踏板等操作机构的排列布置 对于驾驶员应是 最方便 最舒适的区域 应有与机器性能相适应的操作特性 和制动力最佳值范围 为改善操作进程 可配备导向辅助装置 操作者的脚 头 手臂各部位有足够的运动空间 坐姿应符 合人体解剖学和生理学特点 减少机器的振动性及对操作者 的噪声危害 要降低和控制振动源和噪声源的强度 必要时可 采取个人防振和防噪措施 在操作者所期望的最佳视野 要 使视线不被大体积货载遮挡 必要时可偏置操作者及助手的座 位 应特别指出 良好的视野状况意味着操作工作的安全可靠性 也关系到操作者的舒适程度 图 1 所示为 h20 型叉车根据人机工程学确定的最佳操作位置 2 人机结合和人机功能分配 人与机器的结合形式 依复杂程度不同可分为 劳动者 工具 操作者 机器 监控者 自动机图 1h20 型叉车的操作位置 器 和 监督者 智能机器 等几种 机器的自动化和智能化使其操 纵复杂程度提高 对操作者提出了严格要求 操作者的人体功 能限制也对机器设计提出了特殊要求 人机结合的原则改变了 传统的只考虑机械性能的设计思想 提出了同时考虑人与机器 两方面因素 以获取最佳技术经济效果的设计思想 人体的功能动作具有对称性及协调性 操作动作的设计应使操 作简便 连贯 协调和省力 在人机系统中 岗位设计要同人 机界面设计结合起来 岗位设计主要应考虑工作空间 工作姿 势 座椅型式 工作台面 照明及工具安放位置等合理性 人 机界面设计主要应考虑控制装置集中方便 仪器显示明显 人 机信息交换迅速及时等 通过人机结合的合理设计 可以有效 地提高人机系统效率 通过对人体特性和机器特性的权衡分析 将人机系统的不同功 能恰当地分配给人或机器 称为功能分配 功能分配是提高人 机系统效率的关键 例如设计时应考虑人的姿势不同 所能付 出的力量也不同 拉力大于提力 提力大于握力 膝部屈曲 160 时蹬力最大 人腿输出力值分布见图 2 此外还应考虑人 体无条件反应时间为 0 1s 0 15s 等 纵观人类机械设计史可知 造成产品与人体能力之间不甚协调 的基本原因有两个 一是在作产品设计时 对人机协调性不够 重视 没有认真对待 而是强调人体如何去适应产品 由于人 的能力是有限的 对产品的适应性也是有限的 所以就不可能 达到期望的人机协调性 其二是人类对自身生理特点的认识在 逐步深化 认识肤浅时则不能提出作为产品设计的约束条件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使人们从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中认识 到人机系统协调关系的重要性 并使研究工作得以强化 综上所述 以装运设备为例 当做人机功能分配时就应考虑以 下几点 要求付出的体力必须保持在人体生理上可以承受的 限度内 必要时可采用技术性的辅助手段 身体的运动应符 合自然的运动规律 付出的体力应与人体的活动状况相适应 不得因姿势不当而给人体肌肉 关节 韧带以及心血管系统 造成不必要的负担 显示仪表的选择设计和布置应与人的视 觉 听觉和触觉等察觉能力相适应 此外还应注意操作手柄要设计得很灵活 以使操作灵活 简便 控制按钮的操作力应适当 当手或手指的静重力作用于按钮上 时 按钮不应动作 但也不能需施很大劲才能使按钮动作 只 有认真考虑人的因素 才能提高操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才能 充分发挥人及机器的功能 3 人机系统与环境因素 人机系统是在特定环境中进行工作的 环境对人机系统的工作 效能有很大影响 人机系统对环境也有具体要求 特别是作为 系统主体的人 对工作环境的要求更为苛刻 为了保持系统的 高效率 可靠性和持久性 单从不伤害人体的角度来创制环境 是不够的 还必须考虑操作者工作的舒适性 人机系统的工作环境是多种多样的 加工机床一般安设在厂房 中 它的空间及邻近条件基本是不变的 矿山采掘专用设备在 野外工作 经受粉尘污染和风雨袭击比较严重 装运设备用于 倒运物料 它与道路状况和装卸条件关系密切等等 但不管是 何种工作环境 人们最关心的是温度 光照 振动及噪声等几 个方面 温度环境包括温度 湿度 风速等因素 表示方式主要是有效 温度 et 操作温度 ot 四小时汗率指数 p sr 和湿 黑干球温度 wgbt 等 人体主观感受的舒适温度与人体主观 条件 运动量 穿衣多少 耐热能力等 有关 客观标准的舒适温 度是生理学和医学上认为于人体最适宜的温度 工作时为 19 21 休息时为 25 29 标准温度为 21 3 在 工 作温度 下 操作者可以安全 健康 有效地工作 故又称为 允许温度 生产率与温度和湿度变化的关系见图 3 所示 当 温度为 20 湿度为 50 时 生产率为 100 a 点 当湿度不 变 温度升高至 25 时 生产率下降至 80 b 点 当温度升 高至 40 湿度为 80 时 生产率下降至 65 c 点 工作环境的光线照度与人的感官疲劳和精神疲劳密切相关 人 有舒适度感的基本照度要求是 100lx 一般工作场合为 200lx 精细加工车间为 500lx 照明光线应均匀 无眩光 光 色合适 对于装运设备特别要注意 司机室应有遮阳装置 避 免太阳的直接眩光 并要避免镜面 台面强反射眩光 当几面 开窗有多个阴阳时 应采用控光玻璃来减弱相反方向的入射光 手和身体在台面上的阴影不要造成干扰 以免引起不舒适感觉 产生过早视觉疲劳 工作效率降低和活动能力减弱等状况 人体是一个弹性系统 有自己的振动特性 以 4hz 8hz 10hz 12hz 20hz 25hz 为第 1 2 3 共振峰 人的各个器官也有自己的共振频率 例如眼睛的共振频率为 20hz 25hz 头为 25hz 30hz 手为 30hz 40hz 内脏为 5hz 8hz 神经为 245hz 250hz 振动会使人不舒适 降低人 的视觉和操作效率 增多失误 尤其发生共振时 可能造成人 体疾患 研制产品时 要通过测试检查 并在设备结构和元件 上采用隔振 吸振和缓冲减震等装置 避免达到生理临界范围 的机械振动和将冲击传至人体 噪声是工业中多见的污染因素 工业噪声主要是由企业内的各 种设备产生的 噪声会使听力下降 注意力不易集中 反应迟 钝 容易疲乏 不仅使工作速度受到影响 而且会降低工作质 量 如果噪声级超过 85db 将会危害人的神经系统 心血管系 统 消化系统和内分泌系统 产生神经衰弱和高血压等病症 所以 设计产品时必须考虑降噪和防噪问题 工程中经常采取 如下几项措施 采用能够吸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青岛旅游元宇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钢水增氮技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防汛知识培训粮库课件
- 智慧城管数某省市管理系统建设方案
- 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Unit 2 Home Sweet Home Section A (1a-pronunciation)课件(内嵌视频)
- 行业标准合作协议
- 金融证券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 人力资源代理合同6篇
- 合同范本之牛羊肉销售合同7篇
- HR数据分析应用-洞察及研究
- 全球低空经济2025年技术规范与实施白皮书
- 贵阳市2026届高三年级摸底考试英语试卷(含答案)
- 2025年城市燃气储气罐采购安装与运营维护服务合同范本
- 病房消毒及卫生管理课件
- 2025年国家公务员考录《行测》真题及参考答案
- 2025年城市管理笔试高频考点
- 艾滋病科普宣传课件
- 水泵房巡检流程培训课件
- 吊装专项施工方案
- 基本药物制度补助资金管理办法
- 无人机培训招生宣讲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